实践报告是在实践活动中对所获得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书形式,它能够反映出我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如果你正在写实践报告但苦于没有思路,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一
本文目录。
新闻专业老师经常鼓励我们新闻学子,利用自己的假期,有条件的话去外面实习,而我也不断的听到学长学姐们对自己说,新闻专业实习很重要!还有学姐学长告诫我们说,走出去社会实践会学到很多我们课堂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它让我真正地明白新闻这份工作要多多实践,同时也要给自己武装思想,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首先,我实习的经历告诉自己要勇敢一点,对自己以后的不论是实习还是工作也好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勇敢一点,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争取,事在人为!
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和身边的朋友探讨过实习的问题,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持有一种消极的观点,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大家伙都认为,现在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面子,哪怕一个小小的县城,这种不良的风气更加猖狂!于是,大一的暑假我并没有足够的勇气自己去尝试争取实习的机会,而是坐等!然而这个寒假,我回想起自己在大一一个暑假碌碌无为,我告诉自己要做点什么:鼓起勇气去尝试!我想我不该是失败在“想”的这个阶段,再怎么样也得踏出“想”这一步,要知道被拒绝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我曾经努力过了!
事实证明就该去尝试!
有些事情我们之所以会想的很消极,只是因为看多了别人的不幸,然后又习惯性地将所有的不可能都套在了自己身上,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就这样,我们大多数人畏惧了,没有去争取!也许正是这外人看来不可能的百分之一的机会成就了自己!
我们不该在不尝试的情况下就一棍子打死所有可能!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要求这个机会!专业课上,王卫明老师、王博士说过,所有的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厚着脸皮去要实习!这个实习机会,我一连跑了很多回,先是找到电视台记者,然后是副台长,再之后是台长、副局长,最后是局长!每换一个求实习对象都意味着被无情的拒绝,在心底给自己默默鼓励!其中也有过放弃的念头,甚至面对一次次的拒绝有过哭泣!
大学还有两年半,大四那一年,毫无疑问,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都得去实习,除非选择考研!在以后我都会拿这个例子鼓励自己勇敢向前走,不懦弱!
其次,就是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深深明白一个媒体机构,要想它的员工,很好地工作,完美的体现他们的新闻理想,就得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犹记得张振庭老师在新闻事业史的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南方周末的记者待遇是很高的,所以他们的记者可以放开来追求自己新闻职业理想!”曾经在鲁迅的小说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没有经济基础是注定走不远的!实习发生的很多事情清清楚楚的告诉我,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新闻这个行业!
无论是新闻行业中的人也好还是局外人士也好,都知道新闻记者有拿红包的不好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也一度不断地被曝光,导致人们对记者这一行业的侧目,嗤之以鼻!这其中当然免不了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出了问题,但是我想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思想问题,还有的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在我实习的单位,连一台象样的摄像机都没有,一个专题搞起来都没有足够的资源,政府的投入并不是很多!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有人为中国减少贪官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在保证每一个官员的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增加官员们的收入,以让他们没有贪污的理由!且暂不说,这个实行性到底行不行,至少这个说明一个问题,人们的很多欲望的产生是由于某一个方面没有得到满足!回到新闻工作者这个话题来说,如果他们的生活基础可以象南方周末的记者那样得到保障,同时,提高当记者的门槛,提高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那么记者收红包的事情是不是会减少呢!?要知道每一个踏出象牙塔,走进新闻这一行业的人都是怀揣着崇高的职业理想,他们都具备一定高度的素质!
返回目录。
1.发新闻不能着急,按规律来,编辑让找的赶紧找。速度固然重要,但是质量更重要。
2.看新闻要快更要仔细,网络编辑的本事就是迅速找到新闻点。这是个理论上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就得多练。
3.下功夫多看新闻,好新闻、好标题(好新闻点)要积累,参与大的新闻报道事件记心得(这是以后的事)。
4.对手就是老师,每天抽空看看对手的新闻,标题抓的新闻点,明白自己的不足。
5.尊重标准,不要耍小聪明,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不要懈怠,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对于网络新闻的理解:
前景无限美好。
对于新闻的再认识:
1.没有正确的,只有合适的。
2.功夫在于平时,功力在于积累。
3.不懂得政治,就不懂得新闻。
4.新闻背后就是各种势力博弈,各种势力博弈背后就是利益争夺;有时涉及的势力天大,有时是鸡毛蒜皮。
对于学新闻的认识:
不要迷信课本,更不要迷信老师。学校里讲的多半是没用的,但是学校的教育能教会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新闻来说,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效果最好。
师傅:行业老手。
徒弟:钟爱这一行。
返回目录。
这次寒假,我有幸在百色电视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1月27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百色电视台,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电视台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电视台的记者。第一天刚去,主要是熟悉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指导老师安排第二天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百色电视台实习的学生较多,他们几乎都是大三的新闻专业的,我们几个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我们多。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半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电视台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采访写作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
名人名言。
成语。
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假期实践的结束语。
忙碌而有趣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有幸在电视台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半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半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假期报社实践生活。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二
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新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预览:
------------------2010年3月10日。
一、实习目的:巩固新闻专业的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二、实习时间:2010年2月20日至3月12日。
三、实习单位:。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系(院)。
指导教师。
2010年3月10日。
一、实习目的:巩固新闻专业的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二、实习时间:2010年2月20日至3月12日。
三、实习单位:。
一、实习目的:巩固新闻专业的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二、实习时间:2010年2月20日至3月12日。
三、实习单位:。
多,任务重。但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规律和经验。
首先,主动做好院领导之间、办公室主任之间、同事之间的协调工作,帮助办公室主任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的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做到忙而不乱。并且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
其次、经常与学弟学妹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组织撰写学院的年度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规划,需要对上报、下发的文稿进行政策、文字上的把关,防止出现立场上的冲突与不一致,并及时请示办公室主任审阅修改。
最后、对上级主管的来文和下设办事机构的报告,要及时转给办公室主任,根据主任的批示,具体落实相关负责人员,并负责催办。
实习阶段我参与的主要工作:
一是按照办公室主任的安排,在院里组织召开了文学院学生干部会议。在此次会议中我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了会议通知到学生干部、对会议进行详细记录、会议准备周到,并按照主任的意思对会议下发会议纪要,使文学院的各项文件政策能够迅速传达到学生各部。同时,及时向主任了传达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顺利解决了部分提前来校学生的生活住宿问题。
二是文案起草。在我实习阶段,文学院《2009年年度工作总结》讨论中,我根据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和干事的讨论意见,对2009年文学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整理,执笔起草了《2009年度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工作总结》。在得到主任的肯定后,我将报告上报给了文学院院长,由于报告相对严密,且措辞得当。通过院长审阅后,肯定了我的工作。
三是注意自己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锻炼。作为现代化的二级学院,计算机的使用是办公室人员必备的素质。目前,利计算机录入文字和文件处理,我都能够得心应手。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工作基本熟练。文字录入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两千八字左右。
同时,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查询、传递、接收、储存有关信息。但是,还有一些方面尚有欠缺。比如excel制表,由于上学期间实际操作较少,不是很熟练。
四、当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做事不够主动,有时候主任说了才知道。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经过寒假社会实践我真的变了好多,变得懂事多了,孝顺多了,脾气也变好多了。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我从中获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工作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也不会再懒惰邋遢了。
虽然我是在自己的大学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我相信这次社会实践将会为我的将来参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的实习报告。不妥之处,请指正.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三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四
第一次踏进xx电视台《xxx》办公室的门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我不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样的突发状况。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在这里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还拿到了社会必备的四把金钥匙。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xxx》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有沟有通社会才会和谐,有沟有通,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有沟有通,判断才能客观。这是我从《xxx》导演身上学到的。“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xxx》集训人围选手的名单,劈头一问。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着。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我不得不佩服他。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生活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好心情,学习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高效率,工作中有条理却关乎到方方面面。“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做《xxx》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照片发给网络部,还要写上文字资料;电视台某部门要去香港宣传《xxx》,我们又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料给他们;做节目的宣传画,又少不了一阵忙乎的了……文稿、图片、照片、宣传册、带子……一大堆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把它们随便往柜子里一放,若急着找某个具体时间拍摄的带子,或某个镜头,或某个选手某天的照片,你会怎么办?可能只是翻箱倒柜地乱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就按照一定顺序一定条理把各种资料整理好,一切就容易多了。其实,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电视台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闻人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前进的道路上我会集各家之长补己之短,把更多的精彩节目带给受众。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五
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我还差得很远,目前能做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多到图书馆学习,不断增加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网学习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多看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学习专业技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六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恪守的职业规范,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受众面前。下面是有20xx新闻专业学生实践报告,欢迎参阅。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
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
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
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
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
散文。
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这个夏天,烈日照常,炙热的阳光烘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南昌;这个暑假,理论践行,鸿程彼岸,您我共运——传媒。
来到鸿运,开始的心情是忐忑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么去融入,该怎么去适应?可是,相处下来,发现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是一支有着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团队。年龄也相差不了多少,该活泼的时候很疯狂,该严肃的时候很认真,这就是他们的风格。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愉快。每一次面对早起,面对那段要走的长长的路,面对拥挤的公交车,这些总是让我身心疲惫。可是一到公司,愉悦轻松的气氛总是让心情从多云硬是转成了大晴天。所以,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中,一天总是悄悄地就过去了。转眼,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
公司最有特色的就是午餐时间。一大群人围着桌子吃饭,很有那种大家庭的感觉。时不时来点小笑话,开个小玩笑,但笑过之后别忘了夹菜,否则稍不留神,眼前就只剩空盘子了。虽说有点夸张,但是年轻的一代是不拘小节的,自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就竭尽全力去得到,这也是一种个性。
实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能把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又能从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到鸿运,一开始左老师就问了,你来这里想学到什么?可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见状,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才能跟对自己的老师,才能有确定的方向,学习需要的东西。否则,盲目的在公司里,只能是混混就过了。”这是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
于是,我确定了几个学习目标:1.学习文案策划,文字编辑,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其实对于学习新闻专业的人来说,不管以后从事那个行业,最终别人还是会把你当新闻人来看,考验的也就是文字功底强不强。这一点很确定,因此,来到鸿运,首先就是要锻炼好我的文字功底。2.学习如何为人处事,体验职场生活。在每一个新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如何和身边的人相处,如何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这里的学问很多,也很重要。鸿运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家就是一个团队。正如鸿运语录说的: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英雄般的团队,而不是团队中的英雄。3.学习如何思考,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中,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这就考验着工作的能力。4.学习一些设计软件,例如ps等软件。虽然在学校有过接触,有过初步的学习,但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学习的也是一些皮毛的东西。在鸿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师,还有号称“ps神”的熊哥,他们的技术是值得学习的。
给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就知道自己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在工作中学习文案策划;在相处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开会中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在培训课上学习平面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也变得更加的顺利。
对于实习生,公司总是很照顾。“来了就要让我们的实习生学到东西,不能一个月过去了,让他们空手而回。”彭总这样对公司的人说,“每一个职员都是他们的老师,必须要做好表率。”这句话让我觉得,作为实习生还是很受上级领到重视的,心里很是高兴。彭总还亲自给我们上培训课,教授ps软件的操作和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七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走入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环绕在我们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然而当今社会,无论什么工作,都总是“有经验者优先”。所以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以及锻炼与提升自身的能力,在这个暑假我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实践。
不管是哪个岗位,都有其中的知识;不管从事哪份工作,都必须以一个平常心去接纳,并对此份工作进行学习,以致做到!这个假期,我的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可能在大多数人心中,都不大看好这份职业,觉得这只是伺候人,端茶倒水的简单工作,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当自己真的接触了这份工作时,才体会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经历,是我学到和懂得了许多,我懂得了赚钱的艰辛,所以以后我会很节俭;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同样学会了如何端正态度,摆正位置,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该随意挑剔,或伴有不满不服态度,而是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发现其中的乐趣,努力做到。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公正不公平,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任性与其较劲,而是应该学会忍耐,用实际工作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去打消别人的异样眼光,让他人真正信服···总之,这次难忘的暑期实践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次寒假,我有幸在百色电视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忙碌而有趣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有幸在电视台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半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半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假期报社实践生活。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八
由于广电媒体单位的数量有限,而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招生量逐年大幅增加,因此学生在媒体单位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常只能旁观记者采访、摄像师拍摄、剪辑师后期编辑,极少有亲自进行策划、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的实战机会。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后,结合具体课程进行的开放性创作实践,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例如,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作实践,可由业界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深入社会进行新闻采访,再通过稿件编写等对采访素材的后期加工训练,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流程;对于电视编辑创作实践,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确定选题,再进行专题创作,从而使学生熟悉电视编辑制作的环节,提高摄像水平,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一定的电视作品创作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实践,重点应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栏目与节目策划、脚本编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可在业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策划广播电视栏目并写出脚本,进而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节目创作,在节目制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节目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综合创作能力;对于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电视广告创作实践,重点应在以前各项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纪录片及电视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纪录片创作和电视广告制作的综合能力。
3.课程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论文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课内实训和课程实践的效果,并为大四时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毕业)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实习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到地方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听取业界人士的实践工作讲座;二是邀请知名教授和业界专家做专业认知报告及咨询指导等。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对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感受业界专家的专业精神,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认知实习的效果,应要求学生及时撰写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工作,从而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加深专业认知,建立初步的职业观,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并明确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专业(毕业)综合训练。
专业(毕业)综合训练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是对前三年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综合检验。开展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让学生深入省内外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实岗锻炼,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寒暑假社会实践,即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回报社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1)专业赛事。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战模拟演练机会,深受高校、业界与学生欢迎。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关键在于赛事的举办目的与组织运作方式。第一,学科专业赛事应与专业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dv大赛应与剧本创作、摄影摄像艺术、导演基础、影视短片制作等课程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影视策划、创意、剧本撰写、导演、拍摄、剪辑等方面的能力;广告大赛应与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广告制作等课程教学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应建立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并安排充裕的指导时间。第三,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细则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九
三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xxxx》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三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接电话、打字、复印文件、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写稿子、编片子,这就是我暑假实习期间的工作,充分感受着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你做工作以外的事,你还得做清洁工作,在学校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或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别忘了一件工作的效率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为取得高成绩而努力,而这里的工作场所,每个人都为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我们也应不断地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学习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总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要简单的多,而一旦走进新闻单位,接触各种各样的同事、上司、居民等关系复杂,我们就得面对的以前从未面对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事做好,而且还要把人做好。
在实习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后,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参与到了新闻的采、编、写中。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xxxx》栏目的制度限制,我们实习生不能够出镜采访。但每次记者带着我们出去采访时,总是很照顾我们,给我们采访的机会,回来后,也让我们写稿子、上手编片子,给我们留下了充分锻炼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中,记者第一步是要找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热线本是其一,每天热心观众打来电话反映自己的问题,比如求突发现场、好人好事、助人热线,还有就是记者固定的新闻线人提供的选题。确定选题后,必须得和总部报题,选题通过后,方可联系采访对象和摄像师进行采访。联系好后,可进行第二步采访,第三步后期制作编片子。
和记者外出采访已经二十多次了,涉及的内容很广,比如说有好人好事《小区里的银发保安》、《袖珍母亲的精彩人生》、《福利院里的好护工——张爱英》,现场新闻《货车撞断电线杆电缆落地影响交通》、《超速超载漠视交规 三车相撞无伤亡》,法制案件《题目:老父杀女 情何以堪》、《贩卖三女婴 铁警全抓获》,百姓困难《屋顶漏雨近半月 今日有望解决》、、《该向谁交的暖气费》,更荣幸的是在内蒙古成立60周年和xx大期间,也和记者一起参与了《祖孙三代携手创作 十米长卷绘就东河新貌》、《大庆祝福语》、《企业机关关注xx大》的采访。在这么多的采访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做一名好记者真的很不容易,每次到相关负责部门,遇到态度好的那就是幸运的了,吃到闭门羹这是常事,没有被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不错了,在《为25元钱讨说法 这钱该我出吗》的街道主任拒绝采访,记者偷拍才完成了采访,最后还给记者放下一句话,如果把事情曝光恶了,下次来采访绝对不让记者进这个楼,最后由于上面领导的指示,很好的一个片子没有经过审核就被直接毙了。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二.实习内容。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三.实习收获。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一
三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xxxx》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三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接电话、打字、复印文件、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写稿子、编片子,这就是我暑假实习期间的工作,充分感受着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你做工作以外的事,你还得做清洁工作,在学校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或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别忘了一件工作的效率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为取得高成绩而努力,而这里的工作场所,每个人都为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我们也应不断地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学习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总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要简单的多,而一旦走进新闻单位,接触各种各样的同事、上司、居民等关系复杂,我们就得面对的以前从未面对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事做好,而且还要把人做好。
在实习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后,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参与到了新闻的采、编、写中。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xxxx》栏目的制度限制,我们实习生不能够出镜采访。但每次记者带着我们出去采访时,总是很照顾我们,给我们采访的机会,回来后,也让我们写稿子、上手编片子,给我们留下了充分锻炼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中,记者第一步是要找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热线本是其一,每天热心观众打来电话反映自己的问题,比如求突发现场、好人好事、助人热线,还有就是记者固定的新闻线人提供的选题。确定选题后,必须得和总部报题,选题通过后,方可联系采访对象和摄像师进行采访。联系好后,可进行第二步采访,第三步后期制作编片子。
和记者外出采访已经二十多次了,涉及的内容很广,比如说有好人好事《小区里的银发保安》、《袖珍母亲的精彩人生》、《福利院里的好护工——张爱英》,现场新闻《货车撞断电线杆电缆落地影响交通》、《超速超载漠视交规三车相撞无伤亡》,法制案件《题目:老父杀女情何以堪》、《贩卖三女婴铁警全抓获》,百姓困难《屋顶漏雨近半月今日有望解决》、、《该向谁交的暖气费》,更荣幸的是在内蒙古成立60周年和十七大期间,也和记者一起参与了《祖孙三代携手创作十米长卷绘就东河新貌》、《大庆祝福语》、《企业机关关注十七大》的采访。在这么多的采访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做一名好记者真的很不容易,每次到相关负责部门,遇到态度好的那就是幸运的了,吃到闭门羹这是常事,没有被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不错了,在《为25元钱讨说法这钱该我出吗》的街道主任拒绝采访,记者偷拍才完成了采访,最后还给记者放下一句话,如果把事情曝光恶了,下次来采访绝对不让记者进这个楼,最后由于上面领导的指示,很好的一个片子没有经过审核就被直接毙了。
记者在采访中最担心的是采访对象不善言谈,在《李莹事迹感动包头索女士愿无偿捐角膜》的采访中,刚始李女士显得很紧张、拘谨,话特别少,只是敷衍地回答些问题,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不需要媒体的宣传,然后记者就不再发问,而是很随意地聊起了李莹的事迹以及自己对无常捐献器官的了解和认识,还询问起了李女士的家人,渐渐地李女士的态度转变了,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还在拿出了自己和儿子的献血证,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采访结束后记者告诉我在每次采访前,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采访不一定要以死板的问答形式进行,调侃聊天式的采访更容易些,通常会获取比你想象中还要丰富的信息。如果采访对象很抵触访问,记者可以先抛开问题,聊些轻松话题,如他的生活趣事、家人状况、记者自己的故事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双方的疑虑,拉近双方距离,互相产生信任。应变能力对记者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就拿李海燕记者的《小毛贼偷钱弃包好心人苦寻失主》一则新闻来说,这个题目把事情的大意都概括清楚了,简洁、明了,使观众一看到题目就知道了结下去要讲的事情,而且还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心人最后有没有找到丢包的人。相比之下我写的就有些差劲了《大妈拾包苦寻主失主得包连言谢》,事情的经过、结果都报包含在标题里,失去了引起观众看下去的好奇心,语言也过于太生硬,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电脑五笔字跟口诀。当然自己也有好的题目被记者采纳的,比如说《车祸酿惨剧交警伸援手》、《街头污水横流行人苦不堪言》、《物品存放七个月房主苦寻旧房客》。
十月一号,xxxx走进社区大型活动在锦绣小区进行,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现场的气氛相当活跃,。我的工作是负责给活动现场照相,观众、主持人、幕后的工作人员、出境记者、摄像师他们认真工作的样子都被我的照相机搜罗在内,当然还有现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在这次活动中,摄像师在摄像构图、色彩、角度也给予我一定的指导,使我的现场摄像能力有所提高。
针对这次的实习,我总结出几点心的体会,如下:
1沟通。记者这个职业在工作中更是要广泛地接触各种人,这就决定了必须具备很强的交流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做好新闻。了解社会需要与社会进行交流、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耳、眼、口、手这些器官的功能了,当然口头表达最为重要,只有把你想法告诉对方,对方才会了解你,双方才能相互交流、沟通,在工作中达成共识。
3克服胆怯。这个也可列在自信栏中,成为反面教材,但为了针对我自己的问题,我决定把它单个列出来,我这个人就是缺少自信,胆小的很,每次接到记者让我做的工作,比如说打电话询问事情,预约采访时间等等,我都会问两三遍,生怕自己出了漏子,而且怀疑自己能做它做好吗,有时自己写的稿子得到了记者的表扬,我就会认为是记者不好意思指出毛病,自己的稿子写的太差劲了。这是我的障碍,我必须克服,重塑自信。
4丰富知识。在新闻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比如在采访中会遇到物业纠纷、产品质量问题等等,都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让一些权威人士进行分析是一个方法,但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我们尽可能地多学习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因为工作需要,这些天单位里的记者人守一本10月1日新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每天正在给自己充电。我想,不论什么时候,广博的知识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习期间,我还感到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新闻专业在学校理论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面面俱到,但在实践中,仍然会常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而不知该怎么解决显得束手无策,就像刚到实习单位,我们发现编辑系统是大洋编辑,和学校里的premiere6.0有些不一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大洋编辑器编辑片子,我们大学生在这方面缺少灵活应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
还想继续在媒体单位进行实践,它对于我们大学生太重要了,能够实实在在地在生活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充分使理论有用武之地,不再干巴巴的局限于书本上面。只学习理论而不去实践,那么所学的知识就等于零。另外,新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行业,通过新闻实践可以学到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将来再碰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接触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不同、接触的事也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作为新闻专业的一名大学生更应懂得与社会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事情。毕竟一年后,我已不再是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而且,中国经济正飞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每天更是有新的东西涌现出来,我们面临的机会增加的同时,对我们的挑战也在加重。前天才学的知识,很有可能今天已被淘汰,这就意味着对人才的要求愈加严格。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基础知识,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这个暑假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活动,有苦也有甜,在磨练和充实自己的同时,让我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到社会的更多方面。同时,也意识到了记者是一份神圣的职业,记者身上永远都有一份无形的责任,那就是“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二
三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xxxx》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三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接电话、打字、复印文件、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写稿子、编片子,这就是我暑假实习期间的工作,充分感受着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你做工作以外的事,你还得做清洁工作,在学校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或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别忘了一件工作的效率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为取得高成绩而努力,而这里的工作场所,每个人都为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我们也应不断地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学习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总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要简单的多,而一旦走进新闻单位,接触各种各样的同事、上司、居民等关系复杂,我们就得面对的以前从未面对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事做好,而且还要把人做好。
在实习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后,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参与到了新闻的采、编、写中。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xxxx》栏目的制度限制,我们实习生不能够出镜采访。但每次记者带着我们出去采访时,总是很照顾我们,给我们采访的机会,回来后,也让我们写稿子、上手编片子,给我们留下了充分锻炼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中,记者第一步是要找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热线本是其一,每天热心观众打来电话反映自己的问题,比如求突发现场、好人好事、助人热线,还有就是记者固定的新闻线人提供的选题。确定选题后,必须得和总部报题,选题通过后,方可联系采访对象和摄像师进行采访。联系好后,可进行第二步采访,第三步后期制作编片子。
和记者外出采访已经二十多次了,涉及的内容很广,比如说有好人好事《小区里的银发保安》、《袖珍母亲的精彩人生》、《福利院里的好护工——张爱英》,现场新闻《货车撞断电线杆电缆落地影响交通》、《超速超载漠视交规三车相撞无伤亡》,法制案件《题目:老父杀女情何以堪》、《贩卖三女婴铁警全抓获》,百姓困难《屋顶漏雨近半月今日有望解决》、、《该向谁交的暖气费》,更荣幸的是在内蒙古成立60周年和xx大期间,也和记者一起参与了《祖孙三代携手创作十米长卷绘就东河新貌》、《大庆祝福语》、《企业机关关注xx大》的采访。在这么多的采访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做一名好记者真的很不容易,每次到相关负责部门,遇到态度好的那就是幸运的了,吃到闭门羹这是常事,没有被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不错了,在《为25元钱讨说法这钱该我出吗》的街道主任拒绝采访,记者偷拍才完成了采访,最后还给记者放下一句话,如果把事情曝光恶了,下次来采访绝对不让记者进这个楼,最后由于上面领导的指示,很好的一个片子没有经过审核就被直接毙了。
记者在采访中最担心的是采访对象不善言谈,在《李莹事迹感动包头索女士愿无偿捐角膜》的采访中,刚始李女士显得很紧张、拘谨,话特别少,只是敷衍地回答些问题,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不需要媒体的宣传,然后记者就不再发问,而是很随意地聊起了李莹的事迹以及自己对无常捐献器官的了解和认识,还询问起了李女士的家人,渐渐地李女士的态度转变了,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还在拿出了自己和儿子的献血证,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采访结束后记者告诉我在每次采访前,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采访不一定要以死板的问答形式进行,调侃聊天式的采访更容易些,通常会获取比你想象中还要丰富的信息。如果采访对象很抵触访问,记者可以先抛开问题,聊些轻松话题,如他的生活趣事、家人状况、记者自己的故事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双方的疑虑,拉近双方距离,互相产生信任。应变能力对记者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三
短短的社会实践实践并不能让我完全的明白我将来要做的事情,但是实践中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前几天我去报社参加社会实践,我就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没有质的飞跃,但是很多小小的收获已经让我明白了很多。社会就是需要慢慢的适应:
1.和记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和黄老师、和本报社其他记者的关系;二是出差时和其他报社记者的关系。我感到那真是截然不同的关系啊。和黄老师,我要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一声不吭,就像下级对待领导;和报社其他记者程度次之;到了出差和其他报社的记者搭上,那简直是另一番天地,男的可以勾肩搭背有如哥们兄弟,女的有如姐弟同窗(从最优越处论之,非通例)。这话似乎讲得过于夸张,但是如果从心理感觉上去体验对比,这种比喻好象的确无误。
不能排除的因素是,我那复杂的性格。我相信和我的性格迥异的人也许可以做到将上述两种关系“合二为一”,或者将差距拉小。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能例外。其中的原因我是这样看的:我在黄老师、在报社的其他记者面前,我是实习生,他们是我的指导老师;而在其他报社的记者面前,我不是实习生——我想单凭这一点事实就已经足够造成以上截然不同的心理差距了。
然而,我发现,黄老师和报社的其他记者对我的这种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的表现并没有感到愉快,或者并不表示欣赏;而从我个人的角度,实话说,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也没有愉快之感,却是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对自己的不满。
2.it、家电类新闻的线索。
我的观察结果是:一是来自网上(含新华社),尤其是重大新闻;二是来自企业的邀请。似乎单这两条线索就已经足够让记者跑腿。
记者熟悉了it、家电行业之后,对快捷的网上新闻能比较敏捷地做出分析判断,然后度量出某种视角去采写。(新快报的it新闻似乎总是比网络媒体慢大半拍,有时是几天!)所以黄老师叫我多关注网上新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企业的新闻邀请。黄老师把一些来自企业邀请的出差机会给了我,而他没有去,这说明那次活动在他看来一定不会太重要,如果很重要他一定会亲自出马;我出差回来后写过几篇消息稿,只有很少的短篇发表了,而大部分没有刊发,黄老师也没怎么过问,从这一点也证明企业的邀请不能算作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此外,报社策划的主题活动更是经济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报社如果不主(20xx年度暑假饭店打工社会实践报告)动这样做,似乎就很难生存下去。在我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新闻策划有“客户服务峰会”“金融博览会”“管理沙龙”和各种年度评比活动等。这些主题新闻往往占据那个时段经济新闻的绝大部分版面。
3.克服出差的恐惧。
说来惭愧,实习前我有轻度的“出差恐惧症”,尽管我曾走南闯北,无所畏惧。至于和记者、企业人一道出行在外,对我还是第一次。这种恐惧心理多少和我在大学里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关,此事既无可挽回也就少谈罢。幸运的是我在实习第一天就被派去了珠海,使我得以失去多愁善感的时间,想一想,是男子汉就上;第一次出差我做到了。往后也就有了树起自信心的“第一桶金”。
谁叫我多虑多思?这种性格是福也是祸。在第一次出差期间,我逐渐在人际的心理上获得了这样的认识:将心比心,有谁能超然人外?因此对人际的恐惧是毫无必要的,是自寻烦恼的!前面说过受访人往往会为记者的愚蠢提问主动解围,此理于人际关系亦然:每个人都容易为他人的种种举动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即使一时无法解释也会神秘地相信他人是合情合理的,换句话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把别人置于有利的位置,而把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说我就没有必要担心别人会恶意猜忌我,相反他们会在心理上很主动地为我“解围”,为我“圆场”,把我置于有利的位置。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相反,一旦我发现别人有把自己置于不利位置的迹象时,而这个迹象竟然可能是由我而起时,似乎自己反倒有责任去为他(她)“解围”了。
所以,我在出差中遇到两件怪事:一是电脑商报的一个记者仅凭我主动说了几句话就认为我是外向型性格;二是南方日报的一个记者恭维我说,“你看起来很像记者耶!”(像记者并不值得高兴吧?)因为那次我主动和他们搭讪,并说他们看起来像在校学生。我每次出差都受到了公司很好的款待,并被其他记者看成是正式记者,除非我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因为我自卑而自贬身份。终于,出差的恐惧感逐渐得到克服。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四
解说词。
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就拿李海燕记者的《小毛贼偷钱弃包好心人苦寻失主》一则新闻来说,这个题目把事情的大意都概括清楚了,简洁、明了,使观众一看到题目就知道了结下去要讲的事情,而且还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心人最后有没有找到丢包的人。相比之下我写的就有些差劲了《大妈拾包苦寻主失主得包连言谢》,事情的经过、结果都报包含在标题里,失去了引起观众看下去的好奇心,语言也过于太生硬,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电脑五笔字跟口诀。当然自己也有好的题目被记者采纳的,比如说《车祸酿惨剧交警伸援手》、《街头污水横流行人苦不堪言》、《物品存放七个月房主苦寻旧房客》。
十月一号,走进社区大型活动在锦绣小区进行,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现场的气氛相当活跃,。我的工作是负责给活动现场照相,观众、主持人、幕后的工作人员、出境记者、摄像师他们认真工作的样子都被我的照相机搜罗在内,当然还有现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在这次活动中,摄像师在摄像构图、色彩、角度也给予我一定的指导,使我的现场摄像能力有所提高。
针对这次的实习,我总结出几点心的体会,如下:
1沟通。记者这个职业在工作中更是要广泛地接触各种人,这就决定了必须具备很强的交流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做好新闻。了解社会需要与社会进行交流、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耳、眼、口、手这些器官的功能了,当然口头表达最为重要,只有把你想法告诉对方,对方才会了解你,双方才能相互交流、沟通,在工作中达成共识。
3克服胆怯。这个也可列在自信栏中,成为反面教材,但为了针对我自己的问题,我决定把它单个列出来,我这个人就是缺少自信,胆小的很,每次接到记者让我做的工作,比如说打电话询问事情,预约采访时间等等,我都会问两三遍,生怕自己出了漏子,而且怀疑自己能做它做好吗,有时自己写的稿子得到了记者的表扬,我就会认为是记者不好意思指出毛病,自己的稿子写的太差劲了。这是我的障碍,我必须克服,重塑自信。
短短的社会实践实践并不能让我完全的明白我将来要做的事情,但是实践中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前几天我去报社参加社会实践,我就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没有质的飞跃,但是很多小小的收获已经让我明白了很多。社会就是需要慢慢的适应:
1.和记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和黄老师、和本报社其他记者的关系;二是出差时和其他报社记者的关系。我感到那真是截然不同的关系啊。和黄老师,我要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一声不吭,就像下级对待领导;和报社其他记者程度次之;到了出差和其他报社的记者搭上,那简直是另一番天地,男的可以勾肩搭背有如哥们兄弟,女的有如姐弟同窗(从最优越处论之,非通例)。这话似乎讲得过于夸张,但是如果从心理感觉上去体验对比,这种比喻好象的确无误。
不能排除的因素是,我那复杂的性格。我相信和我的性格迥异的人也许可以做到将上述两种关系“合二为一”,或者将差距拉小。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能例外。其中的原因我是这样看的:我在黄老师、在报社的其他记者面前,我是实习生,他们是我的指导老师;而在其他报社的记者面前,我不是实习生——我想单凭这一点事实就已经足够造成以上截然不同的心理差距了。
然而,我发现,黄老师和报社的其他记者对我的这种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的表现并没有感到愉快,或者并不表示欣赏;而从我个人的角度,实话说,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也没有愉快之感,却是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对自己的不满。
2.it、家电类新闻的线索。
我的观察结果是:一是来自网上(含新华社),尤其是重大新闻;二是来自企业的邀请。似乎单这两条线索就已经足够让记者跑腿。
记者熟悉了it、家电行业之后,对快捷的网上新闻能比较敏捷地做出分析判断,然后度量出某种视角去采写。(新快报的it新闻似乎总是比网络媒体慢大半拍,有时是几天!)所以黄老师叫我多关注网上新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企业的新闻邀请。黄老师把一些来自企业邀请的出差机会给了我,而他没有去,这说明那次活动在他看来一定不会太重要,如果很重要他一定会亲自出马;我出差回来后写过几篇消息稿,只有很少的短篇发表了,而大部分没有刊发,黄老师也没怎么过问,从这一点也证明企业的邀请不能算作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此外,报社策划的主题活动更是经济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报社如果不主(20xx年度暑假饭店打工。
)动这样做,似乎就很难生存下去。在我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新闻策划有“客户服务峰会”“金融博览会”“管理沙龙”和各种年度评比活动等。这些主题新闻往往占据那个时段经济新闻的绝大部分版面。
3.克服出差的恐惧。
说来惭愧,实习前我有轻度的“出差恐惧症”,尽管我曾走南闯北,无所畏惧。至于和记者、企业人一道出行在外,对我还是第一次。这种恐惧心理多少和我在大学里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关,此事既无可挽回也就少谈罢。幸运的是我在实习第一天就被派去了珠海,使我得以失去多愁善感的时间,想一想,是男子汉就上;第一次出差我做到了。往后也就有了树起自信心的“第一桶金”。
谁叫我多虑多思?这种性格是福也是祸。在第一次出差期间,我逐渐在人际的心理上获得了这样的认识:将心比心,有谁能超然人外?因此对人际的恐惧是毫无必要的,是自寻烦恼的!前面说过受访人往往会为记者的愚蠢提问主动解围,此理于人际关系亦然:每个人都容易为他人的种种举动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即使一时无法解释也会神秘地相信他人是合情合理的,换句话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把别人置于有利的位置,而把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说我就没有必要担心别人会恶意猜忌我,相反他们会在心理上很主动地为我“解围”,为我“圆场”,把我置于有利的位置。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相反,一旦我发现别人有把自己置于不利位置的迹象时,而这个迹象竟然可能是由我而起时,似乎自己反倒有责任去为他(她)“解围”了。
所以,我在出差中遇到两件怪事:一是电脑商报的一个记者仅凭我主动说了几句话就认为我是外向型性格;二是南方日报的一个记者恭维我说,“你看起来很像记者耶!”(像记者并不值得高兴吧?)因为那次我主动和他们搭讪,并说他们看起来像在校学生。我每次出差都受到了公司很好的款待,并被其他记者看成是正式记者,除非我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因为我自卑而自贬身份。终于,出差的恐惧感逐渐得到克服。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五
香港实习侧记。
作为一名来自大陆的学生有幸能来到香港实习,确实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难忘的一笔。幸而在整个实习过程当中得到了老师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我在短短的实习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实地作战”的经验。
关于《盛世》。
《盛世》杂志创刊于__年12月,是一本香港较年轻的月刊杂志,由澳门赌王何鸿燊投资创办。杂志以整个大中华地区的高档次受众为主要读者群,发行方式以赠送和定购为主,少量在报摊出售。
杂志固定栏目有封面专题、企业专题、盛世人物、神州专题盛世脉搏等。发行至今,已成功撰写香港潮商会、免费报纸时代、迪斯尼创千五亿商计等封面专题,在香港上层商业人士里面引起了一定影响。
目前《盛世》共有采编部、销售部、市场部、财务部四个部门。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采编部现行人手也较为紧缺。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改进,近期新调任一新行政总监对公司运作进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体企业文化较为温馨。最开始创办《盛世》杂志的人同时也是香港壹传媒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创办《盛世》之初就把壹传媒的管理理念带到了这里。除了编采人员可以采用弹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时间,所有工作安排、任务完全网络平台化,在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微波炉、电冰箱这些常用的家电,时刻为员工供应饮料、零食和方便面,员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点左右,还会有专人为大家送上新鲜面包当下午茶。对于这种“家”的理念,员工们都表示非常满意和享受。据说,这种公司文化是从外国引进的,通常在外资或合资企业才会出现,在香港的媒体中并不多件,像星岛、文汇这些老报来说是并不存在的。
实习感言。
1、学会“偷听”整个实习,自己接触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记招”了。过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认为这样的活动太没有挑战性,只是坐在位子上听演讲者们预先准备好的“通告”,哪不知原来一个简简单单的“记招”也有很大的学问。
每次当记招开始前后,香港同行的记者都喜欢围成一堆,互相“对稿”,确保大家听的信息准确无误。如果你因为晚到而错过了“记招”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向“行家们”打听回来。
在香港,记者们相互之间共享信息来源的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各个报刊杂志都在为了争夺读者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是私下记者同行们却是好朋友,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对稿”行动并不会使他们丧失某些争取独家的机会,相反让大家掌握的资料都准确无误,显然这一点跟大陆的记者反差极大。
老道的同事告诉我,这个时候身为“新兵”的我们最好也上去“凑一凑热闹”,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至于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关注的信息。当看到“行家”们围着演讲者进行小范围的“私访”,也最好学会“偷听”,因为这样会让自己得到一些“记招”以外的新讯息,比通稿上的内容更有意义。
2、建立人脉关系来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为我们制作了300张名片,与其它实习单位的同学比起来,让我们觉得无比自豪。同事说,名片对于记者来说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记招”非常沉闷,没有拿到什么讯息,留下名片也对自己建立人脉关系有很大好处。特别因为我们本身杂志特色的原因,出席各类型的“记招”很多时候并不像其它报纸同行那样,需要分分秒秒地“抢”新闻,而更多是通过这样的场合,来扩大我们的人脉关系,为我们的人物专访等实质性工作打下铺垫。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尝到了留名片的“甜头”。因为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请公关公司替自己处理公关业务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与公关们交换名片以后,很可能意味着她以后接手的公关业务都会把自己列入被邀请的角色里面。我自己其实也记记不清是在哪一场“记招”上留下了名片,但“无心插柳柳成荫”,自此以后我的邮箱便经常出现了某家公关公司给我发出的“传媒邀请”,主动地给我提供了很多新闻来源。
当然,跟公关公司们打好关系还有助于我们得到一些独一无二的讯息。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大陆招商团来港招商的晚宴,出席当晚的记者只拿到了公关公司提供的通稿资料,对于具体的招商企业名称、数额等重要讯息全无涉及,却唯独《东方日报》的记者手里拿到了这样一个版本。在跟其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这个记者跟负责本次活动公关工作的公关小姐事前是认识的,在她的帮忙下,记者也就得到了这份“特殊”的资料。身边的同事告诉我,这样的情况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关公司都会主动向一些熟悉的报社提供新闻讯息,甚至提前向他们透露相关的内容,借此在其报纸上做提前的宣传。
不过,当你发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用太过担心,别忘了,香港的记者们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伙伴,他们会非常乐意地把手中的资料给你参考,这个时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下来,就一样可以掌握这份“珍贵”的资料了。
3、早点到,晚点走其实这个道理在我们学新闻采写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过了,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方法”,这次的实习让我实实在在地明白了这句话的“真髓”。
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很幸运地安排到珍宝海鲜舫参加“浙港澳厨艺文化交流”活动,原本海鲜舫给我们各位记者安排了试吃活动,但因为部分参加活动的记者是报纸记者,需要回去赶稿的缘故,最后参加试吃的只剩下我们和另外一家报社。人丁单薄地坐在餐桌前,刚开始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当同桌的另外一家报社“同行”也提前离开,就让我们更加“难堪”了。不过在这个时候,竟然让我们发现,主办方的餐桌上出现了美食家蔡澜先生。其实在我们刚刚开始签到入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嘉宾牌上有他的名,但一直没见他的出现,以为他不会来了,但没有想到“晚点走”竟然让我们碰上了这样一位“贵客”。
我们自然是没能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跟他做了一个专访。当其时,我们还抱怨我们是月刊,如果服务的是报纸,明天这样一条新闻登出来,肯定是“与众不同”,成为“行家”中的“头条新闻”。
4、一种来源,不同写法还是来自上面的珍宝海鲜舫,虽然我们很幸运地拿到了一个“独家”,但是因为杂志出版周期的缘故,让我们不能像报纸那样对这一次活动做一个具时效性的报导。在编辑的指引下,我们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报导这个活动。而事实上,在其它当天去的报纸“同行”写的稿中,不少同行也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报道了这则新闻,使得一个简单的活动,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几百的短新闻、副刊里的专版,还有一些被列入了旅游版面当中。采访者的生平,小到他在过去的公开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采访过程当中更加容易地与被采访者发生共鸣,让他们觉得你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对这个专访非常地重视,自然而然,被采访者也就会非常默契地与你一道完成整个采访任务了。
与一般的被采访者不同,《盛世》杂志所专注的都是一些总裁、名人,他们接受采访的时间并不是可以由记者自己挑选的。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断地联系他们的公关,不时地提醒他们为自己安排采访时间,确保能赶在截稿时间前完成。因为公关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媒体,他们不会一直把我们的采访计划放在心上,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他们。
至于采访所涉及的问题我们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出现冷场的现象。我曾经对美食家蔡澜先生所做的小访问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偶遇的关系,事前自己并没有对蔡澜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以至于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较为“客套”的问题,虽然心里知道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难得,但是却因为事前准备太少而使整个访问出现了几次冷场的情况,颇为尴尬。
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不懂马上问”,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当你行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某个讯息不太肯定而打电话向被采访者询问,这样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太不专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记一定要在现场“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担心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太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你对于被采访者所说的全部内容完全消化,不会在文章中出现“失实”的情况。
7、大陆人的“优势”与香港土生土长的记者相比,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新闻记者显然在处理内地新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语言还是背景资料的了解上,我们都会比他们更加容易上手。
记得我曾经参加的一个广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与一席操着不咸不淡的普通话的香港记者采访梧州市委书记。在采访中,我这个大陆人的普通话明显在提问过程中引起了在场记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书记对于我的问题也显得格外的感兴趣和配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众多记者中当“主角”的滋味。
采访过后,一位同是实习的文汇报记者还向我询问了整个招商活动的背景讯息,包括什么是招商,为什么要招商,市委书记接受采访中所提到的个别名词概念,让我这个“蹩脚”记者也有了一个充当“顾问”的机会。
8、穿装打扮合时宜我们这次的工作虽然属于“实习”性质,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却决不会因为你是实习生而放松对你的要求,特别在香港这个“时间等于金钱”的地方,公司根本没有时间给你重新学习,一到公司他们就马上把你当成了他们的员工,与其他正式员工一样对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觉得自己只是实习生,所作所为还与在校一样,包括我们的穿衣打扮也要与在学校有所区别。记得学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学生到上海采访世乒赛的时候,一直严格要求出行的同学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实习让我深切明白了这个道理。
开始实习的前一天,在院长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精心准备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战衣”,虽然对于一身ol的打扮我们还不是非常地适应,但这样的装扮却让我们在用人单位里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一开始我们还很不能理解,总是认为当记者的要四周围跑,穿成这个样子怎么能工作。到了《盛世》,经过副社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记者也要分场合穿衣服。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本高档次的财经类杂志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档场所,见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对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在公司,我们永远都能发现一些记者的位子旁边挂着一套笔挺的西装,目的就是用来应付突如其来的采访任务。
而作为我们这些还在学校生活的实习生来说,穿着成熟、职业一些,能给人一个干练、稳重的印象,而不会让人因为你的实习身份而觉得你没能力、难挑大梁。记得有一次在街上,我们如此成熟的打扮还让一个路人误以为我们是公务人员而不断地游说我们加入公务员协会呢!
9、多主动,多成绩与大陆不同,香港人会非常愿意与你一同分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有这样的意愿,他们就会很乐意为你提供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在《盛世》的一个月实习主要以编辑分派的任务为主,所以在没有分配到任务的时候我们通常只会呆在公司里面。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一定要主动地向同事要求,是否能带我们一同出席相关采访活动,通常我们的要求都能得到同事的欢迎,而相反,如果我们保持缄默,那就意味着我们要呆坐在公司,白白浪费一天的实习时间。
关于香港媒体。
香港新闻崇尚自由,只要你有钱和人手就可以自己动手创办一份报纸,不需要经过太多复杂而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此的商业社会,让媒体也染上了不少商业化的特色,当也因为如此,使它具有了不少大陆媒体所缺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死女友后跳楼自杀的新闻。第二天,香港所有的报纸清一色都用了案发现场的图片作为头条。但对于受害者的受伤图片,报纸并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处理,就这样血淋淋地把整个案发现场的情况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星岛日报》登出的头条照片更是没有对受害女友的脸部进行任何的处理,虽然东方、苹果这两份大报有对受害者的脸部进行“打格子”,但是读者还是很清楚地可以辨别出受害人及死者的样貌。我曾就这样的行为是否有违新闻伦理道德询问过不少老道的记者,但他们都认为这是报纸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方式,可以理解。
7、报纸内容同质化香港人平常看的较多的报纸大多是苹果、东方、星岛、明报、成报、文汇和大公这几份报纸,但作为同派系的几份报纸其同质化程度经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譬如说苹果、东方两份报纸,每天的新闻大到头版头条,小到“豆腐块”,大部分内容都差不多,市民通常看其中一份报纸就可以了解到两份报纸的新闻。亲公的文汇报和大公报在新闻的选材上和苹果这些报纸虽然也有区别,但是作为“姐妹报”之间的区别就不太明显。
8、报纸表面销售与实际发行间的吊佹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不难发现街边卖报的摊档上《苹果日报》是销售得最快的,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各大摊档上的《苹果日报》专栏都已经是空空如也,相反其他报纸的专栏就还有所剩余,让人觉得苹果的销售是要比其他报纸成功的。
但事实上,《东方日报》才是香港报纸的销量冠军,苹果日报紧追其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程度上是发行商自己限制了自身的销售数额,在读者观念中造成一种“抢手”的感觉,从而刺激报纸的销售数额。
9、记者稿件数量不与稿费挂钩香港记者所发表的文章并不像国内的报刊杂志这样,有稿费这另一个收入来源。记者所写的文章都属于记者工作以内的工作,不会因为记者所写的稿件质量或数量不同而导致工资水平的不同,完全没有稿费一说。
10、新闻发布会准时不晚点在香港,时间就是金钱,记者每天都有好几个的记者会要跑,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场合呆过久的时间。也因为这样,所有要求记者采访的记者招待会基本上都会准时出席,不会延迟太久,这与国内习惯把活动推迟或晚点不同。有记者告诉我,如果主办方特意把活动延迟而耽误记者的时间,记者们是可以集体“示威”,带队离场表示抗议的。
11、罕见的“红包”香港的媒体并不存在“红包”这样的尴尬,自从70年代以后,香港设立的廉政公署,开始对在职人员的薪酬收入有了法律监控以后,香港记者界就很少存在收受被采访者利益的现象了。很多时候,被采访者只会以赠送纪念品这样的隐性形式向记者“表示感谢”,但极少会出现“红包”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现象。
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是“有幸”经历了一次“红包”现象。在参加一个广西玉林在港招商的记者恳谈会上,主办方在结束的时候给我们每一位记者递上了一个小小的“红包”,说是我们的“车马费”。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的确让我懵了眼,当我明白了意思以后立即向同行的记者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在这一情况下,同行记者的回绝方式让我佩服不已。他把我们两个的红包一并拿着,借着跟主办方握手道别之际,不动声色地把“红包”交回到了主办方的手中,不但回避了这样一个利益冲突问题,同时也让在场的主办方不至于如此“丢脸”。
结语。
在香港的这一个月生活中,我被香港人彬彬有礼的待人方式深深感动,为香港人极具创意的广告头脑和宣传手段大为惊叹,对香港人“上班时全情投入,下班后彻底放松”的心态深表佩服,替众多伤残人士能够在这样一片各国文化汇聚的地方寻找到他们的价值所在而不遭任何歧视而高兴,对香港人英语水平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欠缺甚微不解……一切都将成为我这段实习经历中永远回味的乐章。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六
新闻专业的同学出来实践,那么实践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刚踏进电视台,感觉就像踏进了社会。我周边的环境、周边的人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对他们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的任何信息。每时每刻我都在想着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但几天下来,他们给我的感觉很热情。时不时,他们中有人会找我帮忙做事,也有人过来和我聊天。告诉我实习该做什么、自己该得到些什么。那时,心中真的很高兴,他们都是在帮我。最起码知道了我的存在,我也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总之,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就是要学会与人相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
刚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总会有些许不适应,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认可,就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首先,待人要热情、第一印象不能忽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一次见面不要让人留下坏印象。要让别人觉得你很友好,有想要和你多接触的想法。那就需要你热情友善,不要总阴沉着脸,身边人的情绪是很能带动他人情绪的。即使再心烦,请不要忘记面露微笑,给人很轻松的感觉。上班、下班、打招呼、说再见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天上班时,我很紧张,一路上一直琢磨该说些什么。进了大门,大家都望着我,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手一挥,欢快的说声:大家好啊!他们都朝我笑,我还听见有人小声说,这女孩子性格还挺开朗的啊!那时,心里真的很高兴。我知道,勇气也很重要,那么多人,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其次,还需要勤奋。勤奋,不只是努力工作,也包括生活勤快。前人给我的经验就是多帮大家做些杂活,比如打水、拖地、泡茶等。当然,别忘了首要目的是来学习的,但只有关系相处好,你得到的帮助才会更多,学到他们的工作经验才会更快。第三,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时刻留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经意间,可能就决定实习的成败。从个人的言行透露出的修养问题是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的。修养好,当然人人喜欢。同时,多留心他人,留心他们处理事物的方法和技巧,对现在和以后都是难得的财富。
二、就是要具备几项基本的能力。
那是工作中取胜的几样法宝,工作也是需要经验的,不是盲目努力工作、顺着自己的性子想做什么做什么。无规矩不成方圆,按步就班的思想虽然老套,但至少比特立独行遭人排挤强的多。那就需要:一,勇气。比如我上班第一天跟大家打招呼也是需要勇气的,还有,那天编辑部缺人手,部长把我叫过去帮他们审几篇稿件,说也是想锻炼锻炼我。进了大门,大家都在讨论一篇稿子。有人说写的可以,有人说写的不好,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觉得怪怪的。我拿来读了读,觉得长句用的太多,有些难以让人理解,还有些搭配不当,最重要的是没有简明叙述事件的发生、新闻六要素混合不清。于是,我鼓起勇气对部长说:不如您让我试着改改这篇稿件可以吗?,大家都惊奇的望着我,我笑着说:在学校学的新闻都是理论知识,今天想亲身实践试试,理论与实践结合看能不能出效果,看大家都点头了,我接过了稿件一遍又一遍的认真修改。后来,我把修改好的稿件拿给他们看,他们都频频点头。当晚,我看了电视,播音员按着我写的一字不差的播出来。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对自己有了信心。二,耐性。不是人人都有好脾气,也不是人人都像亲朋好友那样关心、照顾你、对你好言好语。有人对你就是坏脾气。稍有不对就会大动肝火,也许他天生就这样,也许你做了什么他的确不满。但有时候,你需要有耐性,需要忍,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不是要你什么都让别人。但有十足的道理,你可以争论,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为自己讨个公道。在我实习的几天里,单位新招来了一名工作人员,他很年轻,看起来性格暴躁,都说年轻气盛嘛。负责人让他开始在制作部,负责片子的剪辑。他不会,就在旁边学。但负责人一会叫他做这,一会又叫他做那。我想上去帮忙,但他给我使眼色不让,我也就看在眼里。后来,他火了,大声说:我来这里是工作,不是打杂吧!负责人笑了,你耐性确实够好的,坚持了这么多天。但是,你也别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有理总不会吃亏,我们录用你。听了这话,我感触良多,为负责人的用心良苦而感动,为那年轻人的耐性而赞叹!
三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三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接电话、打字、复印文件、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写稿子、编片子,这就是我暑假实习期间的工作,充分感受着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你做工作以外的事,你还得做清洁工作,在学校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或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别忘了一件工作的效率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为取得高成绩而努力,而这里的工作场所,每个人都为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我们也应不断地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学习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总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要简单的多,而一旦走进新闻单位,接触各种各样的同事、上司、居民等关系复杂,我们就得面对的以前从未面对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事做好,而且还要把人做好。
在实习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后,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参与到了新闻的采、编、写中。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栏目的制度限制,我们实习生不能够出镜采访。但每次记者带着我们出去采访时,总是很照顾我们,给我们采访的机会,回来后,也让我们写稿子、上手编片子,给我们留下了充分锻炼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中,记者第一步是要找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热线本是其一,每天热心观众打来电话反映自己的问题,比如求突发现场、好人好事、助人热线,还有就是记者固定的新闻线人提供的选题。确定选题后,必须得和总部报题,选题通过后,方可联系采访对象和摄像师进行采访。联系好后,可进行第二步采访,第三步后期制作编片子。
和记者外出采访已经二十多次了,涉及的内容很广,比如说有好人好事《小区里的银发保安》、《袖珍母亲的精彩人生》、《福利院里的好护工——张爱英》,现场新闻《货车撞断电线杆电缆落地影响交通》、《超速超载漠视交规三车相撞无伤亡》,法制案件《题目:老父杀女情何以堪》、《贩卖三女婴铁警全抓获》,百姓困难《屋顶漏雨近半月今日有望解决》、《该向谁交的暖气费》,更荣幸的是在内蒙古成立60周年和xx大期间,也和记者一起参与了《祖孙三代携手创作十米长卷绘就东河新貌》、《大庆。
祝福语。
》、《企业机关关注xx大》的采访。在这么多的采访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做一名好记者真的很不容易,每次到相关负责部门,遇到态度好的那就是幸运的了,吃到闭门羹这是常事,没有被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不错了,在《为25元钱讨说法这钱该我出吗》的街道主任拒绝采访,记者偷拍才完成了采访,最后还给记者放下一句话,如果把事情曝光恶了,下次来采访绝对不让记者进这个楼,最后由于上面领导的指示,很好的一个片子没有经过审核就被直接毙了。
记者在采访中最担心的是采访对象不善言谈,在《李莹事迹感动包头索女士愿无偿捐角膜》的采访中,刚始李女士显得很紧张、拘谨,话特别少,只是敷衍地回答些问题,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不需要媒体的宣传,然后记者就不再发问,而是很随意地聊起了李莹的事迹以及自己对无常捐献器官的了解和认识,还询问起了李女士的家人,渐渐地李女士的态度转变了,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还在拿出了自己和儿子的献血证,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采访结束后记者告诉我在每次采访前,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采访不一定要以死板的问答形式进行,调侃聊天式的采访更容易些,通常会获取比你想象中还要丰富的信息。如果采访对象很抵触访问,记者可以先抛开问题,聊些轻松话题,如他的生活趣事、家人状况、记者自己的故事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双方的疑虑,拉近双方距离,互相产生信任。应变能力对记者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七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就拿李海燕记者的《小毛贼偷钱弃包好心人苦寻失主》一则新闻来说,这个题目把事情的大意都概括清楚了,简洁、明了,使观众一看到题目就知道了结下去要讲的事情,而且还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心人最后有没有找到丢包的人。相比之下我写的就有些差劲了《大妈拾包苦寻主失主得包连言谢》,事情的经过、结果都报包含在标题里,失去了引起观众看下去的好奇心,语言也过于太生硬,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电脑五笔字跟口诀。当然自己也有好的题目被记者采纳的,比如说《车祸酿惨剧交警伸援手》、《街头污水横流行人苦不堪言》、《物品存放七个月房主苦寻旧房客》。
十月一号,xxxx走进社区大型活动在锦绣小区进行,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现场的气氛相当活跃,。我的工作是负责给活动现场照相,观众、主持人、幕后的工作人员、出境记者、摄像师他们认真工作的样子都被我的照相机搜罗在内,当然还有现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在这次活动中,摄像师在摄像构图、色彩、角度也给予我一定的指导,使我的现场摄像能力有所提高。
针对这次的实习,我总结出几点心的体会,如下:
1沟通。记者这个职业在工作中更是要广泛地接触各种人,这就决定了必须具备很强的交流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做好新闻。了解社会需要与社会进行交流、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耳、眼、口、手这些器官的功能了,当然口头表达最为重要,只有把你想法告诉对方,对方才会了解你,双方才能相互交流、沟通,在工作中达成共识。
3克服胆怯。这个也可列在自信栏中,成为反面教材,但为了针对我自己的问题,我决定把它单个列出来,我这个人就是缺少自信,胆小的很,每次接到记者让我做的工作,比如说打电话询问事情,预约采访时间等等,我都会问两三遍,生怕自己出了漏子,而且怀疑自己能做它做好吗,有时自己写的稿子得到了记者的表扬,我就会认为是记者不好意思指出毛病,自己的稿子写的太差劲了。这是我的障碍,我必须克服,重塑自信。
短短的社会实践实践并不能让我完全的明白我将来要做的事情,但是实践中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前几天我去报社参加社会实践,我就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没有质的飞跃,但是很多小小的收获已经让我明白了很多。社会就是需要慢慢的适应:
1.和记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和黄老师、和本报社其他记者的关系;二是出差时和其他报社记者的关系。我感到那真是截然不同的关系啊。和黄老师,我要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一声不吭,就像下级对待领导;和报社其他记者程度次之;到了出差和其他报社的记者搭上,那简直是另一番天地,男的可以勾肩搭背有如哥们兄弟,女的有如姐弟同窗(从最优越处论之,非通例)。这话似乎讲得过于夸张,但是如果从心理感觉上去体验对比,这种比喻好象的确无误。
不能排除的因素是,我那复杂的性格。我相信和我的性格迥异的人也许可以做到将上述两种关系“合二为一”,或者将差距拉小。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能例外。其中的原因我是这样看的:我在黄老师、在报社的其他记者面前,我是实习生,他们是我的指导老师;而在其他报社的记者面前,我不是实习生——我想单凭这一点事实就已经足够造成以上截然不同的心理差距了。
然而,我发现,黄老师和报社的其他记者对我的这种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的表现并没有感到愉快,或者并不表示欣赏;而从我个人的角度,实话说,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也没有愉快之感,却是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对自己的不满。
2.it、家电类新闻的线索。
我的观察结果是:一是来自网上(含新华社),尤其是重大新闻;二是来自企业的邀请。似乎单这两条线索就已经足够让记者跑腿。
记者熟悉了it、家电行业之后,对快捷的网上新闻能比较敏捷地做出分析判断,然后度量出某种视角去采写。(新快报的it新闻似乎总是比网络媒体慢大半拍,有时是几天!)所以黄老师叫我多关注网上新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企业的新闻邀请。黄老师把一些来自企业邀请的出差机会给了我,而他没有去,这说明那次活动在他看来一定不会太重要,如果很重要他一定会亲自出马;我出差回来后写过几篇消息稿,只有很少的短篇发表了,而大部分没有刊发,黄老师也没怎么过问,从这一点也证明企业的邀请不能算作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此外,报社策划的主题活动更是经济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报社如果不主(暑假饭店打工社会实践报告)动这样做,似乎就很难生存下去。在我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新闻策划有“客户服务峰会”“金融博览会”“管理沙龙”和各种年度评比活动等。这些主题新闻往往占据那个时段经济新闻的绝大部分版面。
3.克服出差的恐惧。
说来惭愧,实习前我有轻度的“出差恐惧症”,尽管我曾走南闯北,无所畏惧。至于和记者、企业人一道出行在外,对我还是第一次。这种恐惧心理多少和我在大学里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关,此事既无可挽回也就少谈罢。幸运的是我在实习第一天就被派去了珠海,使我得以失去多愁善感的时间,想一想,是男子汉就上;第一次出差我做到了。往后也就有了树起自信心的“第一桶金”。
谁叫我多虑多思?这种性格是福也是祸。在第一次出差期间,我逐渐在人际的心理上获得了这样的认识:将心比心,有谁能超然人外?因此对人际的恐惧是毫无必要的,是自寻烦恼的!前面说过受访人往往会为记者的愚蠢提问主动解围,此理于人际关系亦然:每个人都容易为他人的种种举动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即使一时无法解释也会神秘地相信他人是合情合理的,换句话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把别人置于有利的位置,而把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说我就没有必要担心别人会恶意猜忌我,相反他们会在心理上很主动地为我“解围”,为我“圆场”,把我置于有利的位置。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相反,一旦我发现别人有把自己置于不利位置的迹象时,而这个迹象竟然可能是由我而起时,似乎自己反倒有责任去为他(她)“解围”了。
所以,我在出差中遇到两件怪事:一是电脑商报的一个记者仅凭我主动说了几句话就认为我是外向型性格;二是南方日报的一个记者恭维我说,“你看起来很像记者耶!”(像记者并不值得高兴吧?)因为那次我主动和他们搭讪,并说他们看起来像在校学生。我每次出差都受到了公司很好的款待,并被其他记者看成是正式记者,除非我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因为我自卑而自贬身份。终于,出差的恐惧感逐渐得到克服。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新闻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8篇)篇十八
记者在采访中最担心的是采访对象不善言谈,在《李莹事迹感动包头索女士愿无偿捐角膜》的采访中,刚始李女士显得很紧张、拘谨,话特别少,只是敷衍地回答些问题,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不需要媒体的宣传,然后记者就不再发问,而是很随意地聊起了李莹的事迹以及自己对无常捐献器官的了解和认识,还询问起了李女士的家人,渐渐地李女士的态度转变了,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还在拿出了自己和儿子的献血证,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采访结束后记者告诉我在每次采访前,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采访不一定要以死板的问答形式进行,调侃聊天式的采访更容易些,通常会获取比你想象中还要丰富的信息。如果采访对象很抵触访问,记者可以先抛开问题,聊些轻松话题,如他的生活趣事、家人状况、记者自己的故事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双方的疑虑,拉近双方距离,互相产生信任。应变能力对记者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解说词。
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就拿李海燕记者的《小毛贼偷钱弃包好心人苦寻失主》一则新闻来说,这个题目把事情的大意都概括清楚了,简洁、明了,使观众一看到题目就知道了结下去要讲的事情,而且还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心人最后有没有找到丢包的人。相比之下我写的就有些差劲了《大妈拾包苦寻主失主得包连言谢》,事情的经过、结果都报包含在标题里,失去了引起观众看下去的好奇心,语言也过于太生硬,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电脑五笔字跟口诀。当然自己也有好的题目被记者采纳的,比如说《车祸酿惨剧交警伸援手》、《街头污水横流行人苦不堪言》、《物品存放七个月房主苦寻旧房客》。
十月一号,走进社区大型活动在锦绣小区进行,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现场的气氛相当活跃,。我的工作是负责给活动现场照相,观众、主持人、幕后的工作人员、出境记者、摄像师他们认真工作的样子都被我的照相机搜罗在内,当然还有现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在这次活动中,摄像师在摄像构图、色彩、角度也给予我一定的指导,使我的现场摄像能力有所提高。
针对这次的实习,我总结出几点心的体会,如下:
1沟通。记者这个职业在工作中更是要广泛地接触各种人,这就决定了必须具备很强的交流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做好新闻。了解社会需要与社会进行交流、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耳、眼、口、手这些器官的功能了,当然口头表达最为重要,只有把你想法告诉对方,对方才会了解你,双方才能相互交流、沟通,在工作中达成共识。
3克服胆怯。这个也可列在自信栏中,成为反面教材,但为了针对我自己的问题,我决定把它单个列出来,我这个人就是缺少自信,胆小的很,每次接到记者让我做的工作,比如说打电话询问事情,预约采访时间等等,我都会问两三遍,生怕自己出了漏子,而且怀疑自己能做它做好吗,有时自己写的稿子得到了记者的表扬,我就会认为是记者不好意思指出毛病,自己的稿子写的太差劲了。这是我的障碍,我必须克服,重塑自信。
刚踏进电视台,感觉就像踏进了社会。我周边的环境、周边的人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对他们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的任何信息。每时每刻我都在想着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但几天下来,他们给我的感觉很热情。时不时,他们中有人会找我帮忙做事,也有人过来和我聊天。告诉我实习该做什么、自己该得到些什么。那时,心中真的很高兴,他们都是在帮我。最起码知道了我的存在,我也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总之,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就是要学会与人相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
刚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总会有些许不适应,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认可,就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首先,待人要热情、第一印象不能忽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一次见面不要让人留下坏印象。要让别人觉得你很友好,有想要和你多接触的想法。那就需要你热情友善,不要总阴沉着脸,身边人的情绪是很能带动他人情绪的。即使再心烦,请不要忘记面露微笑,给人很轻松的感觉。上班、下班、打招呼、说再见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天上班时,我很紧张,一路上一直琢磨该说些什么。进了大门,大家都望着我,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手一挥,欢快的说声:大家好啊!他们都朝我笑,我还听见有人小声说,这女孩子性格还挺开朗的啊!那时,心里真的很高兴。我知道,勇气也很重要,那么多人,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其次,还需要勤奋。勤奋,不只是努力工作,也包括生活勤快。前人给我的经验就是多帮大家做些杂活,比如打水、拖地、泡茶等。当然,别忘了首要目的是来学习的,但只有关系相处好,你得到的帮助才会更多,学到他们的工作经验才会更快。第三,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时刻留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经意间,可能就决定实习的成败。从个人的言行透露出的修养问题是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的。修养好,当然人人喜欢。同时,多留心他人,留心他们处理事物的方法和技巧,对现在和以后都是难得的财富。
二、就是要具备几项基本的能力。
那是工作中取胜的几样法宝,工作也是需要经验的,不是盲目努力工作、顺着自己的性子想做什么做什么。无规矩不成方圆,按步就班的思想虽然老套,但至少比特立独行遭人排挤强的多。那就需要:一,勇气。比如我上班第一天跟大家打招呼也是需要勇气的,还有,那天编辑部缺人手,部长把我叫过去帮他们审几篇稿件,说也是想锻炼锻炼我。进了大门,大家都在讨论一篇稿子。有人说写的可以,有人说写的不好,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觉得怪怪的。我拿来读了读,觉得长句用的太多,有些难以让人理解,还有些搭配不当,最重要的是没有简明叙述事件的发生、新闻六要素混合不清。于是,我鼓起勇气对部长说:不如您让我试着改改这篇稿件可以吗?,大家都惊奇的望着我,我笑着说:在学校学的新闻都是理论知识,今天想亲身实践试试,理论与实践结合看能不能出效果,看大家都点头了,我接过了稿件一遍又一遍的认真修改。后来,我把修改好的稿件拿给他们看,他们都频频点头。当晚,我看了电视,播音员按着我写的一字不差的播出来。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对自己有了信心。二,耐性。不是人人都有好脾气,也不是人人都像亲朋好友那样关心、照顾你、对你好言好语。有人对你就是坏脾气。稍有不对就会大动肝火,也许他天生就这样,也许你做了什么他的确不满。但有时候,你需要有耐性,需要忍,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不是要你什么都让别人。但有十足的道理,你可以争论,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为自己讨个公道。在我实习的几天里,单位新招来了一名工作人员,他很年轻,看起来性格暴躁,都说年轻气盛嘛。负责人让他开始在制作部,负责片子的剪辑。他不会,就在旁边学。但负责人一会叫他做这,一会又叫他做那。我想上去帮忙,但他给我使眼色不让,我也就看在眼里。后来,他火了,大声说:我来这里是工作,不是打杂吧!负责人笑了,你耐性确实够好的,坚持了这么多天。但是,你也别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有理总不会吃亏,我们录用你。听了这话,我感触良多,为负责人的用心良苦而感动,为那年轻人的耐性而赞叹!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