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中的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一
一、教师示范书写本课四个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漂亮,你记住它的笔顺了吗?如果记住了就教给同桌,不记得的举手,老师去告诉你。
2.请四个小老师分别讲讲四个字的笔画和笔顺。
二、指导书写。
1.老师示范写,讲解写字的笔画特点,认识田字格。
2.学生自练,小组互评。
3.每小组选出一份优秀作业,全班展览,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评一评。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二
在观看光盘学习中,我受益匪浅,培训中有老师对课标的解读,有优秀课例的展示,还有老师们的点评,使自己受到一次专业性培训,更让自己发现不足,下定决心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如下:
老师们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让我们明确了在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课标精神。教学中要把握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因材施教,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
二、与学生生活接轨。教学中要把语文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抓好教育时机。在课堂上,要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热爱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四、注重活动体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客观要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语文感受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五、树立长期学习的观念。语文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因此,我们只有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才能为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才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虽有所收获,但培训中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使自己更觉得今后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对、语文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要教好语文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三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xx、xx、xx和xx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xx、xx、xx、xx、xx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xx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3—4)。
1、出示课文录像:
(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
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
二、初读(4)。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
1、学习第一节:(10)。
(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
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节(15)。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一对小伙伴读(评价)——生回答,师相机画出。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贴)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3)。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4)。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六、作业:
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五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已懂的知识,不要因放心不下而再三重复,尽量节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也可利用一些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教学,减少费力的解释说明,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讲求实效。为更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40分钟合理分配阅读、质疑、讨论、练习四个环节的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疑。质疑问难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任何教学过程都离不开问题,教学过程的重要项目之一便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质疑问难,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练。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可见讲后练习是强化记忆、运用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每堂课都应及时对阅读、质疑、讨论三个过程进行检验、巩固、反馈。当然,教学中的“练”不单是一堂课结束时的作业练习,而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强化当堂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予指导,既减轻了双方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要注意形式变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还可留一段时间让学生互相出题检验,并要求学生当场互改,教师只做个别点评,课后才把“试卷”收齐批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六
20xx年5月8日到9日,海南省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暨农村骨干教师阅读教学师资培训分别在定安、陵水、琼中三个会场同时举行。这次,感谢学校领导,让我有幸到咱们美丽的“海口后花园”——定安县参加这次小语盛会。回来之后,稍稍整理了思绪,将印象较深的几点一吐为快。
先当当自夸的王婆,夸夸咱们出类拔萃的陈丽老师。
陈丽老师这回代表了我们儋州参加这次阅读教学比赛。我们5月7号下午五点多到的定安。到了酒店,陈丽老师把行李一放,就紧赶着到比赛现场去试课件了。试课件、了解清楚第二天比赛的各项安排后,都将近七点了,酒店的餐厅也就剩下最后一桌菜。我们感觉到她的压力,就想和她聊聊天,舒缓一下她的心情。可是,她还反过来让我们别替她担心,说:“压力都在海口的选手身上呢!”我可真佩服她的这份从容!
心态虽调整好了,但陈丽老师很清楚——不能打无准备的仗!除了和我们聊几句外,她的心思全放在第二天的比赛上了。思路、课堂语言、各个细节都在她的脑子里转悠着。就是有这样充分的准备,她在比赛时,才能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到了在场的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9号上午的专家点评与专题报告中,海口滨海九小的关心凤校长对陈丽老师赞不绝口!赞她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教学设计;赞她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还夸她是名高素质、爱学生、慈母般的好老师!作为一小人,我感到很自豪——这样优秀的教师是咱们一小的呢!
除了给陈丽老师加油之外,我们还认真听了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其他教师的阅读教学课,感触颇深,收获不小。
开幕式上,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王琴玉老师给全场的教师们公布了这次比赛的评课标准:
1、一堂课,老师忙得很,学生没事干的课,不是好课;
2、一堂课,老师的问句多,陈述句少的课,不是好课;
3、课堂上,旁观者多,积极参与者少的课,不是好课。
三个标准一说完,我感觉就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以往,我们总在抠某节课的这里不到位,那里不完美。而且评课的教师们还常常出现意见相左,各执一词的情形。这不仅会让授课教师不知所措,还会使其他教师们都疑惑了——到底应该怎么去上好一堂阅读课。
这次比赛的评课标准将这几个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了。不管你上的这一节课有哪些细节没有做到位,都不用你像雕塑家似的去雕琢了。只要用这三个标准去对照,课堂上没有标准中的三种情况,你的这节课就是好课。也就是说,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有所感悟和提高的课,就是好课,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就是能让听者不枉此行的课!
我们以三个标准去认真地观摩、对照之后听到的九节阅读教学课,也往这三个方面去思考这九节课中突显出来的优、缺点。我觉得这九节课听下来,更感觉到“教海”无涯了!自己原来的所学与那些浅薄的经验在这些优秀的选手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说说印象较深的其他市县的几位老师和她们精彩的教学片段。
海口十三小的陈帅老师给我们上的那堂展示课中,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不少,不能一一道来。我就说觉得可以马上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吧。在指导朗读课文时,陈帅老师有个方法是——老师开始读课文,遇到标点符号就换成学生读,反复至读完课文为止。这个方法挺有新意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澄迈的洪老师。这位洪老师的课虽说有不足之处,但精彩也是不少的。她上的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惊心动魄、回肠荡气,我曾设想过:“假如让我来上这篇课文,要怎么去展开呢?能驾驭得了吗?”她在指导学生们体会那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的场面时,一步步地引导,将学生们的情感在进入情境和想象的同时推向高潮。她的引导是这样的——“‘奋然’可以换成什么词?”“战士们有危险吗?”“战士们这一跳,也许……(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想象,用“也许”说话)”。听了洪老师的课后,自己的脑海里也有了个印象。若是今后遇到这样的文章,就能有个大致的设计思路了。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定安的邓老师设计的《丑小鸭(第一课时)》使我收获不少。原来第一课时也可以让学生上得那么津津有味!从动画激趣到识字、写字,从课中操到巧设悬念,我一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兴致盎然,更何况课堂上的小朋友们。
总之,收获太多了,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的选手之间差距不小。套用句名言来给自己打打气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努力的方向有了,还得明确努力的方法呀!
关心凤老师和王琴玉老师在比赛结束后的点评和专题报告中,给了广大的小语人们一些“锦囊妙计”。
1、要过好书写示范关。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的前提是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所以,老师的字必须要练好。
2、要过好倾听表达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通过倾听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而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清晰的表达和恰当的语气语调就是必备的“软件”了。
4、要过好解读设计关。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准确,再加上精彩的设计,就等于学生的幸福。
5、要过好基础知识关教师在知识点上出差错,就如同一位医生的医术不够高超一样,让学生和家长们怎么放心呢!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七
我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仔细的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关心国家大事,---。
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之中去。积极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方面。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三教师我认真的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面对毕业班,我深感压力之大,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基础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在屏幕上,使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因为时间的紧促和升学的重任,我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双修日来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基本上每周都能利用辅导和早读的时间,给学生加强一些课外的阅读练习。此外,还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情况,以便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学习。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集中的辅导,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三、德育工作:
一直以来,我能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午休、晚自习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阶段性地或持续某段时间坚持每天对早读、午休、清洁卫生情况或晚自习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课任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之示范效果。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我还得考虑学生的升学,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和督导。功夫才会不负有心人,我们班的中考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坚持向老教师学习,本学期共听课30节,参加了5次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的老师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加一些开放的试题的练习。结合《语文的新课程标准》安排自己的语文教学。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的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同组语文教师学习经验。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3、抓住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中难点,把握重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听说读写训练。切实安排字词——阅读——写作逐步训练,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人始终用自己的心去教诲学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学生。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对于教学上的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八
本文主要从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乐写;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讲述。其中包括:教师要积极的组织故事会、竟选阅读小博士、摘录好词好句和写心得体会、提高了欣赏水平,有助于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丰富了作文内容、精读与略读有助于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圈点提高阅读分析概括中心、专心阅读贵在宁心静气等,具体材料详见: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写作打好基础的必要准备。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乐写。兴趣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的、积极执著地去阅读文章。
首先,教师要积极的组织故事会。先采用在同桌之间,朋友之间,小组之间展开,再在班级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教师也要讲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故事进行师生互评,学生就会慢慢的自觉的迷上故事。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推荐好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把这些好故事写下来。
其次,竟选阅读小博士。竟争会产生压力,也会启发兴趣。小学生好胜心理强,为了当选读书小博士,他们会大量阅读课外书。在活动中让学生选出自己所佩服的小博士,并且请小博士讲读课外书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写在班报上。同时也要表扬阅读和写作进步快的同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心理需求。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他们会读会写。
1、摘录好词好句和写心得体会。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是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这远远不够,要在阅读中指导他们把感兴趣的、有用的东西摘记在本子上或卡片上,做到读书笔不离手,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这样既能储备材料、积累知识,还能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材料多了,经常阅读还会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产生新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摘录优美词句等,慢慢的仿照作品内容,吸取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本身就提高了欣赏水平,有助于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丰富了作文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在课外阅读中,要选择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对于文章中需要仔细理解的'问题,要细心分析用心体会。
3、圈点提高阅读。在阅读时要教会学生通读全文,用圈标出中心句,用横线标出生字词,用点标出重要的词语,用曲线标出优美的句段。通过学生动笔圈点提要,提高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中心的能力。
4、专心阅读。课外阅读贵在宁心静气,不但要看学生阅读的数量,还要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阅读时使学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的心境中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钻进书的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九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六个专题。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
要求识字264个,会写字300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每个综合学习都由几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会写300个字,会认264个字。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距离捷克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是一个难点;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
八月中旬,天气炎热,在这酷暑难耐的日子里,平陆县进修校组织全县所有教师参加了一场由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展开的为期一天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
通过聆听两位专家的报告,我们对于语文课今后如何有效高效地开展,我收获颇多。
通过学习,高效语文课的大致教学流程,由如下几个大的环节组成:
(1)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习。
(2)学生完成学科学案。
(3)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长领导小组完成学案,带领本小组探究问题并上讲台展示。
(5)课堂检测训练。
(6)填写问题反馈单。
我在语文导案上看到了如下内容:“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主要是强调“以学代教”。
语文学案的结构,大致有如下内容:
(1)学习目标。
(2)知识导学部分。
(3)问题与探究。
(4)课堂检测。
(5)问题反馈单的填写。
通过ppt展示,金太阳教育集团的教研员们在课前,由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在分组讨论后,由组长代表本小组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本小组探究结果,然后依次由前到后,每个小组展示问题的探究结果,再由学生质疑或者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当一个小组组长走上讲台后,展示出本小组的探究学习情况,根据学科学案中的问题来展示,一个学习小组展示一个问题。所展示内容全班任何一人有异议,可以举手质疑,讲台上的展示小组给予解答。当讲台上的学生代表不能解答时,最后可向教师寻求帮助。遗憾的是,语文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最后让学生向自己的标准答案靠拢。这个展示学习的环节,可能就是高效课堂出彩的地方。但一节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今天研讨课一样,让学生完全自由质疑和讨论,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效率才行。我看到下面还有部分同学举手后想回答而没有机会。
当我观察学生相互小组讨论时,由于小组人数比较多,每个学习小组均超过10人,效率并不高。在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时,大多都坐在下面当陪听。还有,展示的问题大多带有探究的性质,因材施教”体现不够充分,“高效课堂”理念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这真是一个矛盾,为了提高时效,让学生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触及到。教学中对学生的“个别对待”和“动起来”,可起来回答的人却很少,让大部分都当了陪听。
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明确:(1)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了什么。(2)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的。(3)让学生怎样获得的。(4)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当然,一节课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大脑是否得到有效思考,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性发展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
我们不能只教教材,关键是要教学生,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比学习重要得多。说了半天,我还是不知道“高效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课堂。但我知道,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性发展必不可少,我们应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多样性发展的教育环境,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到底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有时要效率,却牺牲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我想,这种高效的课堂更注重的是“以学代教”,突出了与传统的“以教代学”的区别。
事物的发展总有自身的规律可循,而不可能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也如此。不管什么模式和理念,须得以真实的常态课堂为基础,以校本为基础,以尊重学生、尊重教材、尊重教师本人为基础。否则,可能会是被愚弄,或者只可成为千人一面的普通和做派。课堂的高效,并不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多少,也不是教师说话的高速度,这种高效更加注重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高效,和学生多样性发展的课堂才最终属于最高效的课堂。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一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的是否正确、迅速,即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
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13。
[1][2][3][4][5][6]。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二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而一年级作为学习生涯的起点,对孩子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十分迫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对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与训练规定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结合我在一年级教学的实践经验,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计算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所以,在教学中,单纯地为了计算而去计算,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能让他们主动探究所要教授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时,创设了学生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帮老奶奶收南瓜的情境,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连加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火把。学生在此之前只学习了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本课教学中,教师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从而引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教学。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但坐不住,而且注意力集中地时间相对较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又能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影响,明白算理。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同样,教学9+7,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9+3、9+5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三、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小火车接力计算、抢答等。
例如,“夺红旗”比赛:出示课件,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请3组同学来完成,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小火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等。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严格训练,养成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也应该重视学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诸如“8+5=3,15-3=18”这样的题目,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审题,认清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进行计算的。
有些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计算,因为很多学生20以内加减法已经会了,所以,不少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教师教给学生检查方法后,很多学生也只是装模作样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习惯需要教师从学生入学之初就要提出要求,关键是教师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书写小能手、作业整洁标兵评比等,让学生从中享受到书写带来的快来。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五、坚持不懈,合理训练。
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要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每天课前5分钟的口算或5分钟的多样化练习,能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课外,让家长利用时间,配合老师进行口算练习,不要嫌麻烦,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孩子们总会有进步的。
我以为,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的。学生在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加的压力,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审美爱好,以排解繁重的学业压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所制定的目的和目标。同时,新课改提出,培养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其个性化发展,重视音乐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等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就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讨论,突出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为其他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四
语文内涵丰富,无所不包,既有天文地理、科学奥秘,又有风土人情,音乐绘画。在语文的天地里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景,遇到高尚的人,有趣的事,这些都是极具美感的。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就能把语文教学从分析结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审美的自由天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审美情操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把欣赏美作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的民国时的语文课本就因为他们的美育和素质教育打动了无数网民的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把美育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中。因为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生情感的需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揣摩好词句,激发美的感受。
词、句是语言的基础建筑材料。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精美的词句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美。语文教师应让“教”和“学”更自然、更科学地结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教学上的美的境界。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分析阐述,甚至还运用一些公式来分析概括,那么学生就会在这种枯燥的'环境中失去应有的弹力和活力,那么学生会在对语文课的学习中产生厌恶感。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好词、好句的精彩,体会美的意境。有的老师认为上了初中,朗读就不重要了,而且时间也少了,就不让学生朗读了,更多的用来给学生分析课文,介绍阅读方法。其实,我觉得这种做法是舍本逐末。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学的很多课文,我们不但到现在都还会背,还记得它曾经带给我们的美感。那就是老师要求我们朗读的结果。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中,仍然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如我在教学《春》时,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春天来临时看到春意盎然的景象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春景”入手,通过“轻悄悄”、“软绵绵”、“让”、“闹”、“眨”、等一系列词语,让学生感觉生机勃勃的画面美,同时又让学生体会这个“酝酿”一词感受作者为我们极传神地描绘出的空气中各种香味混合的清新画面。通过这些词语的理解体会,学生对文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就有深刻真切的领会了。
二、巧辩修辞,感受语言美。
什么是修辞?它就是为了把文章修饰的更美而运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活动。文章如果没有修辞就像一个美女没有化妆,太过于本色而不生动。可以说修辞是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美感就要从了解修辞手法做起。修辞学是一个不小的天地,里面有许多的内容,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通感、顶针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阅读时就能更好地获得美的享受,阅读教学就变得轻松起来。如《荷塘月色》中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就是把嗅觉转为听觉的比喻通感。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还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是把视觉转换成听觉。用“旋律”比“光与影”把单调的难以描摹的月色写得轻盈荡漾,绘声绘色,写出了月光与月影的和谐。让学生充分想象,就能体会到朱自清先生淡淡的哀愁。
三、精炼语言,创造美。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堂的成功与否。语言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课堂语言的特征首先是精当,即要做到发音正确、语义明确、语速适当、抑扬顿挫,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难点,准确而鲜明地传授知识。其次应生动,尤其是作为语文老师,更是应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锤炼得更好。做到运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并善于运用一些幽默口吻和风趣说法,运用一些语言修辞技巧,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发声传情,声情并茂,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四、寄情于景,体会美。
语文教学中,要获得作品给你的美感享受,不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也是无法理解作品的美的。如《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寄情于景的好文章。《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景物都是作者情志的蕴含者,“山”、“绿树”、“花”、“小屋”、“山路”等,一一现出灵动、娇美的姿色,庄严的尊容。“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点。”“山”比做女子描画过的眉毛,“小屋”比做眉梢上的一点“痣”,相映成趣,就是一个美人的面容了。作家这清淡的一笔,使那普通的山、平常的屋顿然生辉,见出了“风致”。小屋是“玲珑”立着的,立着角度是“柔和”的;山的寂寞是被小屋“点破”的;山上的小屋好比“漂过”的风帆,“掠过”的飞雁。其情态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实为出奇制胜,活脱脱地突出了山和屋的那种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优美风姿。
五、运用多媒体,展示美。
随着我们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现阶段,多媒体――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因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在我们课堂中流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幻灯片等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既可节约时间,又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语文课本里的一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给我们充分地展现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但我们在制作时也要注意,使用的电教媒体要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符,不要为了用它而用,要让学生从你使用的电教媒体中感受到美,体会出美。
美是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敏感的心去细细体会的。只要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练就这样一双慧眼,激活学生那可好奇而善感的心,就能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五
很幸运每年都有机会利用电脑、手机通过昆明市教师远程培训平台来学习春城名师讲课、观摩名师们独特新颖且实用的教学方法,近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我的学习来谈谈体会。
印象中名师们的课无外乎优中取优,甚至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和重复,但是通过认真的学习我发现我又错了。是的,上课的老师一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也是我们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但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每个老师的上课框架虽然差不多,但里面的细节却各有亮点,或者博学多才,心中有丘壑,听他们的课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是视觉盛宴;或者精通各种教学方法,熟知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因材施教、娓娓道来,一切是那么自然而又润物无声,不知不觉中就把该讲的.要点、重点贯穿其中。
对此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一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多读书,读好书,认真备课,用心育人。所有的自己知识储备和潜心育人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得自己有一桶水,老师的这通水从哪里来?就是从书中来,每一门学科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还应与时俱进,多看看时政热点、或者孩子们感兴趣的正能量的综艺节目,这样一来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二是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增加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是孩子们的事情,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道受业解惑,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少讲多让学生自己练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我觉得我应该再次强调我对教书这门职业的热爱,是的,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守住初心,握住良心。一直很喜欢一首小诗,现在拿来和大家一起共勉。
假如你命该扫街。
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六
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很多是应用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学生基本计算技能下降的现象,如何两者兼顾,既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上学期我已总结:“结论1抓住加、减、乘、除含义,展开计算教学,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论2:加强基本口算训练能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本学期既有口算,又有估算和笔算,在坚持上学期观点的前提下,针对本学期计算教学内容又总结了以下观点:
结论1:加强基本口算训练必不可少,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在教学笔算乘法和除法时,是需要在加强基本口算训练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计算技能,比如238÷619×19,计算时都要以原有的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作为基础。且还总结了以下经验,1、老师讲完,不要忙着让学生全体单独做,先指名几位上台板演示范,其他同学评判后,再练效果会更好。2、少讲,让学生多练。3、说明笔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种程序化劳动,要一环扣一环,马虎不得。
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口算除法算法是否一定要用书面数学语言描述呢?学生往往知道怎么算?也会用自己的话来说: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2个0,先算6÷3所以600÷3=200。240÷3想3×()=24,24÷3=8,240÷3=80,从学生的这些回答来看,学生已经会算,但只是不会用书面术语来说;我花了不少功夫来训练学生说: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所以600÷3=200,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从效果上来看,学生说得还是很辛苦。
应该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拆中的方法,算的时候,就照学生的去做,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0,先算6÷3所以600÷3=200。再解释,不看未尾1个0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十,不看末尾2个0,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百。不能平白无故的少看0。通过这样的解释,就把算和说分开了,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结论2:计算教学应重视运用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应重视相关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是在前面所学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就先练习了2道3位数加减的笔算,问: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得出小数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了,数位就对齐了。由于有了对比,迁移,学习效果不错。
还例如在乘法教学中,从35排,每排29人,700名学生进场,座位够坐吗?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导入,说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既又好算,又接近准确性的那种就是最好的方法。由于从解决实际问题导入,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计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动力。
在笔算乘法教学中,也是从实际生活情景中导入,比如算围棋盘有多少个交叉点?19×19,一开始我问有哪些学生知道围棋有多少个交叉点,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再通过计算19×19,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讨,得出计算结果,由于计算结果是学生特别想证实得到的答案,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就更为深刻。
乘法教学中,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去体会乘法的含义,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也会跟更牢固。
还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也突显了一个计算问题,两步解答的应用题一定要列综合算式吗?“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学生一定要掌握吗?”,教学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分析应用题上,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由于教材在例题1有合并成综合算式安排,在例1教学中我也花了些时间讲了怎样把两个相关的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5×50=250(人)。
250×6=1500(人)。
合并方法就是用第一个算式中的5×50代替第二个算式中的250。在例2.练习过程中,我也注重培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会列综合算式的优越性,但随着综合算式的增多,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括号,什么时候不该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不清?需要复习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在时间上没有安排这一个内容,然而通过对本册以前数学教材的调查了解,也没有这一内容的单独安排,由于课时的原因,我到底教还是不教?在教应用题时为这个计算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呢?“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握吗?”通过讨论也得到了正确处理,加了一课时总结复习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结论3: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此段张写)。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下称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教材中大量的估算教学,开放的教学理念,让我倍感困惑与压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我在教学中所思考和研究的,下面我就自己几年的估算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做法。
一、充分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其实,估算作为一种能力和意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点滴渗透。在平时教学中,要借助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在低年级教学数的概念之前,我首先会让学生对出示的实物估一估数量,再数一数,让学生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增强估算能力。在教学“长度单位”后,可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如一根跳绳长约,操场长约(),一支钢笔15()等。
学生的良好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仅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如,125÷2378÷5你认为估算应该是多少?当然许多学生是把125看作120,把375看作350,350÷5=70,这符合“凑整算得快,与精确结果相差尽可能小”的估算策略,可仍有许多学生把125看作124,124÷2=62,把378看作375,375÷5=75。于是我组织孩子进行辩论,让他们自由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教师再适时评价,学生的估算能力无形中大大增强。
二、根据教学情境需要,灵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
“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情境是衬衫68元、短裤34元,妈妈带1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采用是“四舍五入”法:68+34≈100答案是够了,只有几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让这几个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我估算完又准确计算了下,发现买这两样东西要花102元钱,所以我觉得不够;还有个学生说:买东西的时候钱多带一点钱,带少了人家就买不到,所以我就把68估算成70,34估算成40,加起来是110元,这样带100元就不够。从此案例看出,估算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不能单纯按照纯粹的求“四舍五入”法求结果,而是要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估算策略。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桶矿泉水约58杯,小明一天至少要喝5杯水,大约这桶水够小明喝几天?答案是11。按照常规的估算方法,58更接近60,应该是12,更接近准确数,是合适的答案,但是后面题目中有一个附加条件(小明一天至少要喝5杯水),也就是到除数最小是5,那么根据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要求,要采用除法估算中去尾的方法,答案就是11。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估算情境,合理渗透估算,采取灵活多变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自觉运用估算,提高估算兴趣,形成估算意识,灵活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
三、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挖掘估算教学价值。
估算作为新课标重点改革添加的内容,自然有非常广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如何,这都需要估计。其实估算为判断计算器算得是否准确,包括孩子们口算、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需要,渗透在点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估算的作用,形成先估后算再估检验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往往也进入一个误区: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估算方法的练习,而忽视对估算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我认为教学中对估算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对学生估算方法的评价比交给他们估算方法更重要,学生的估算策略就是在老师的不断评价、分析中形成的,新课程强调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重视对估算结果的分析评价,应结合生活具体情境,判断出估算结果和精确答案的大小关系,即“估大”和“估小”的问题。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会估算方法,灵活运用估算技巧,还学生一个自由、愉快、发展的数学天地。
冀教版语文能力教学(优质17篇)篇十七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摘要: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夏d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也就是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就是语文。从中不难发现:“语”和“文”同样重要!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不重视“说”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值得深思。
1.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硬性指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要达到这些要求,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把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说话能力。
2.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保障。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学生每天都在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流,如,父母、师长、同学、书本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陌生人,尤其将来还要面对职场的竞争,沟通是否有效,取决于自身“说”的能力高低。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对“说”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巧用妙招,妙口生花。
1.巧用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朗读,怎样处理重读词语,说话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语句间的停顿,怎样表达感情,怎样进行有主题的表达,怎样表达层次清晰,怎样表达最有效,怎样表达最有感染力等等。教师还要擅长创设情境,擅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可以着急而越俎代庖。再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果你去看这空空的织布机,你会怎样表现呢?教授《孔乙己》一文时,可以设计问题: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结合当时的背景,猜猜孔乙己从咸亨酒店走出去后,又有怎样的遭遇?类似这样的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他们的灵感萌动时,许多精彩的创意就会跃然涌现,就愿意展示自己的构思。拥有了“说”的兴趣,才会有“说”的冲动,才会想着让自己“说”得越来越好。
2.妙用比赛,竞争激励,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奥维德说:“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由此可见,竞争是激励人们前进甚至取得巨大成就的助推力。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一些比赛,利用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气。如,小组竞赛、个人即兴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赛、辩论赛、故事会等。赛前,教师要讲清楚规则,讲清楚目的,讲清楚方法,教给学生一些技巧,这样学生说话就有目的了,而且为了小组和自己的利益,学生必将会积极参与,不仅能“说”,而且“说”得更好。
3.会用实践,创设平台,展示学生“说”的才华。
纸上谈兵,只是山间竹笋;鹦鹉学舌,只是人云亦云。没有实践,所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用武之地;没有创新,所学仅是老生常谈,无可取之处。作为教师,应积极地寻找机会,创设平台,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如,学校可设立广播站,从设计流程到安排栏目,再到征稿、选稿、播音,都可以由学生完全负责,充分展示学生的天赋和才华,教师加以指导即可;教师布置班会主题后,学生自行设计班会过程,并写好主持词;学校举办的展览,由学生做主持人,介绍展品等。只要有合适的时间,教师就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寻觅这样的良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岂不快哉!
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教师仅仅靠“教”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教师与学生有和谐的关系,教学氛围要轻松,师生间平等、民主,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啊!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掌握一些知识,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懂得说话的技巧等,还需要学生不怕挫折,勇于面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尴尬局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思索和打磨。
总之,“说”之路,漫长;“说”之法,多样;“说”之妙,无限!教师只要热爱教育,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就在教学中略施小计,便可得学生个个口生莲花,香远益清。
参考文献:
李丽丽。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