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是在写作时可以参考的样本或者模板,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写作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2)漓江的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奇、险、秀对比、比喻、排比。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五,布置作业。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二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cai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1.出示cai,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谈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三
一.复习巩固,整体再现。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桂林是文明遐迩的旅游胜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课题)。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读准词句:出示词语和(抽测)读句子。
2.概括内容:先后写了什么内容?(屏幕出示)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为我们描述桂林山水的。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复原辽阔,从茫茫的林海雪原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从格具风骨的三山五岳到色彩分明的天山草场,可谓“江山如此多娇”!然而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本篇课文的第一段却这样写道:(出示)生读——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师:什么是观赏?“观赏”换成“观看”行吗?(观赏有欣赏的意思,因为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观赏)。
2.学习第二段 。
a:学习特点: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为什么不用“净”?(宁静)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一样吗?(江水是流动的)。
师:漓江的水是什么感觉?(静 舒服)——再读。
(2)“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3)“漓江的水真绿啊……无瑕的翡翠。”
生: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做……。
师:“无瑕的翡翠”指的是什么?(很纯净很绿的玉)。
师:漓江的水为什么像无瑕的翡翠呢?(联系上文:水静很清;联系下文:两岸的山像翠绿的屏障)。
师:美吗?——再读。
b:学习排比。
c:学习对比。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漓江这样的水。”
d:小结:
3.学习第三段。
a:学生汇报:
(1)“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桂林的山真奇啊……形态万千”
师:大家听出“奇”了吗?—范读—指名。
(3)“桂林的山真秀啊……倒映水中”
师:“秀”是什么意思?(秀丽)那就赞美它。—再读。
(4)“桂林的山真险啊……栽倒下来”
b:二、三段对比。
师:请你仔细看看二三两段文字,在构段的方式上有什么发现?(结构一样,都用对比和排比分别写出了水和山的特点)。
※生置疑:与文题不矛盾吗?(题目中的“山水”指的就是风景)。
4.学习第四段。
师:(出示第四段)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
5.回扣第一段:齐读“桂林山水甲天下”——指导读第一段。
三.总结全篇。
1.概括全文: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总结:我们可以将全文这四个自然段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荡舟观赏。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地描作者观赏到的桂林的山和水。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作者观赏后的感受。我们把这样段落布局称为总分总。 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布局。这篇文章词语生动准确、句式整齐、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堪称佳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例。
四.布置作业。
作业:背诵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这篇课文结构写写你熟悉的一处风景。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波澜壮阔”“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反复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2、难点: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视频,请学生认真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样美景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阅读全文,并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3、带着生字词齐读课文,说一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文章描写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为什么说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说一说水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4、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思考桂林山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一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游玩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中,真让人。
(四)研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情感。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五
经过一夜的行程,火车终于到站了,我们背着行李准备下车。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了。
下了火车,导游把我们带到了旅行社,稍事休息了一会,就迫不及待的起程去观赏了。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磨盘山码头,乘坐游船准备出发。刚上船不久,窗外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秋北京,晴上海,雾南京,雨桂林!”这句俗话说得真好。来桂林就是要看雨景的啊!窗外,所有的山、水都像被纱罩笼罩住了一般。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渐渐地,游船进入了景区,只见游船右上方出现了一些倒挂着的钟乳石,传说这是玉帝派来吸取桂花香精的神龙,因为被漓江风光和桂花香迷住了,所以常年留在这,组成了一幅幅龙戏水图,游船继续前进,我们看到前面山上有一块石头,外形像一位妇女背着小孩翘首遥望,这就是“望夫石”。游船仍在前进,只见前方的山上有着色彩斑斓的石纹,像一匹匹黄布倒映在水中,这一景被称为“黄布倒影”,我们也正好领略了“船在青山顶上行”之妙境。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妙在其中啊!”
漓江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可真不是名不虚传,欣赏桂林山水,就像在欣赏一幅画一样!
我爱你,!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
教学重点: 。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
教学过程 : 。
一、谈话导入 ,启发情感。 。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桂林的山真奇啊!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
(3)还有别的理解吗? 。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
(5)齐读。 。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
(3)学着他的样子读。 。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
(1)指名背。 。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
四、拓展阅读。 。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
泰山 。
桂林的山:奇、秀、险 。
香山 。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七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11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自由描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八
教学重点: 。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
教学过程 : 。
一、谈话导入 ,启发情感。 。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
(3)还有别的理解吗? 。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
(5)齐读。 。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
(3)学着他的样子读。 。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
(1)指名背。 。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
四、拓展阅读。 。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
泰山 。
香山 。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自主赏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培养自学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认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它们的特点。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四处景物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读交流,感情语言,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各自感受。
(意图:自我审美,语言表达训练)。
2、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教师相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图: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3、同样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问: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图文对照,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齐读感悟。
(意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解。)。
4、齐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意图:美的享受)。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意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虚传。)。
四、课堂练习。
1、朗读并听写词语。
漓江、翡翠、竹筏、峰峦、波澜。
2、仿照第二、三段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意图:巩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在本上。
(意图: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聚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两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
水清:可以看到......
甲天下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山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一
俗话说;“甲天下,阳朔山水塞桂林。”这回亲自观赏了阳朔的山,水。真是名不虚传。
阳朔的山,奇。险,阳朔的水却是格外的秀。美。
坐在竹筏上,卷起裤脚,将脚放入漓江水中,一阵暖意涌上心头,随着竹筏的移动,脚底不时荡起一团团晶莹的水波,格外清澈。仔细看着河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底的水草,一条条小鱼正在水草中捉迷藏呢!顺着江面看过去,你会发现水底也呈现出一座座奇峰危岭。美丽极了!
朝阳渐渐升起,几缕阳光透过山峦的缝隙洒在江面上,江面泛起阵阵磷光,几叶竹筏荡漾在江面,耳边传来竹筏工人的嘹亮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画。真是“筏行碧波上,我在画中游”。
可以跟同学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让我们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去换取老师欣慰的笑吧。那是我小时候跟爸爸学骑自行车发生的事,那天我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开始我觉得挺新鲜,就乖乖看爸爸试范,该我骑了,我开始上单车,不但没上去还摔了个“嘴啃泥”变成了个大花猫,我哭了,爸爸见了没过来扶我,只是严厉的说:“为一点小事而弃累,遇到挫折就放弃,那那些运动员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二
人们都说“甲天下”,我十分心动,也去了此地欣赏一番。虽然我去了七天,但总认为一处美景最使人赞叹,那就是漓江。
漓江是的精华。它全长437公里,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似影、深潭、山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漓江绮丽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这条如诗如画的漓江。
我要谢谢大自然这位美丽的画家把人间仙境赠给人们。漓江旁的美景有几十种呢——仙人推磨、文笔峰、童子拜观音、九马画山、苹果山……其中的九马画山最为著名,连领导人都亲自来到这个地方,数数九马画山上的九匹马,数齐的竟没几个人!一座座山峰,一处处美景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站在船顶处来享受这儿的美景。雄伟壮丽的山,清澈碧绿的水,整个美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漓江。
这次桂林之旅真让我大开眼界。去桂林亲身感受到了漓江之美,又让我对在学校学的《》一课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啊,桂林我爱你!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三
桂林是个风景优美、景色秀丽的好地方,也是旅游、玩耍的好去处。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就到了桂林,桂林真是名不!我们去游了漓江、象鼻山,还去玩了乐满地游乐场。令我最难忘。我们上了游船,我看见漓江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清得可以看见水底已经腐烂的树叶和被阳光照得发出五颜六色的石头。下船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漓江。
离开了漓江,我和爸爸妈妈又去了象鼻山,象鼻山有山有水真美不胜收啊!象鼻山到处是环绕的山,我们去到一个酒库,那里酒已经是留了上百年了,我便说到:“这里的酒好臭啊!”爸爸说:“真想喝一口!”我心想:“爸爸真是一个十足的酒鬼。”象鼻山一半是清的,一半是黑绿的,这是办什么呢?原来,清的一半是浅水,黑绿的一半是深水,我看见象鼻山不光只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大象的耳朵,有的像大象的尾巴,不有的像薄鱼片……真是是千姿百态啊!又要离开象鼻山了我们又要向象鼻山说再见了。
去过了漓江也去了象鼻山下一个当然是要去桂林有名的游乐地“乐满地”了,那里能玩的东西数不胜数,有让人感觉可怕的海盗船,有人人都喜欢玩的飘流,还有立体影片……等好玩的东西,在桂林的游乐场里还能欣赏到美丽而纷芳的菊花和常常开展的孔雀,真像人间仙境啊!
桂林就像书里写的`一名话一样“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四
人们都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来,这样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山,再加上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五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2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二课《林海》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六
俗话说得好:“甲天下。”利用这个暑假,我去了中国最美的城市——桂林。
桂林坐落于广西南部。我们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桂林。刚下车,就感觉四周空气新鲜,天空湛蓝,绿树成荫,就连小草都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
桂林的山美。桂林的山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象山群、伏波山群,各类山数不胜数,其中最美的是漓江山群。漓江山群中璀璨的明珠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像一块画板上刻着九匹马,它们有的仰望苍穹,有的低头不语,还有的驰骋沙场。让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的水美。我看见过波涛澎湃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见过像娃娃一样的漓江水。它开心时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只有船划出的波涛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它如果生气了,就会翻滚波澜,让人惊恐万分。大船行在漓江上,乘风破浪,让人有睥睨天下之感,好像自己融入大自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桂林风土人情美。玩累了,在农家小舍里稍微休息一下。主人会端上水果、特产,献上香茶来招待你,和你聊天,还会讲几个故事,唱几段山歌给你听,甚至会留你吃饭呢,这盛情难道你好意思拒绝吗?如果晚上有小晚会,主人叫你参加,你可千万别不答应,那是当地最热烈的欢迎会呢!
黄昏到了,落日映红了整个桂林。红色的山,红色的水,红色的天空真美啊。这时你划着小舟行于平静的水面,真可谓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的美景作文(实用17篇)篇十七
都说“甲天下”,我来到了广西桂林,来观赏桂林的山水风光。
桂林的山十分独特,不像庐山那样连绵起伏,而是“一枝独秀”。瞧!山上长满绿树,从远望去如同一匹绿色的骆驼,有的像和蔼可亲的老人正对你慈祥的笑呢!有的像一头大象,低着头,对着漓江,仿佛沉醉在桂林的山水之中。还有的像一支大绿龟,静静地躺在碧波荡漾的漓江上,欣赏着桂林的美景。桂林的山仿佛被一位雕琢大师雕琢着,那么逼真、那么生动,我们如同进入了一个绿色的雕刻展览馆。
桂林的山不但独特,而且水也迷人。碧玉似的漓江如同一面漂亮的镜子,倒映着桂林的群山,竹筏在水面拨动着,画出月牙儿似的花纹,往山水深处“走”,山山水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我们好似进入了一个翡翠的世界。抬头望去,郁郁葱葱的山上开满了光彩夺目的红花,好似一颗颗绯红的宝石。翠绿的山映衬着碧绿的水,碧绿的水倒映着翠绿的山,交相呼应,让人置身于绿色天堂般美好。
这时,让我想到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把变得那么美,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