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思路,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考角度。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由于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原本在脑海中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标准答案,却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插曲,教师会如何处理呢?案例1:曾经一节“减数分裂”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提问:如何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图像?学生非常配合,纷纷在座位上说了起来,但大多数人说的答案是“有丝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面对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错误答案,授课教师直接公布了自己的正确答案。
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也比较常见,很多教师认为与其花时间纠正一个个错误认识,不如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答案,这样就能节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殊不知,对于教师直接给出的答案,学生往往是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用就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退化,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案例2:在一节“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公开课中,授课教师借班上课,也许是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位教师每一次提问后,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他都会说“很好”、“很有道理”、“不错”之类的话。
这种情况可能在一些公开课上会出现得比较多,教师言不由衷的鼓励充斥了整个课堂,名义上是运用赏识教育,进行激励性评价,可实际上这种对学生的错误缺乏具体指导的随意性表扬,学生都不以为然,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案例3:一节“呼吸作用”的常规课,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有氧呼吸的图解,自己总结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连喊两个学生都回答错了。于是这位教师非常气愤,批评学生看图不仔细、上课不认真,再喊到第三个学生时,虽然这位学生总算回答对了,但听得出她的声音在微微颤抖。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似乎难以容忍,动辄呵斥学生。甚至侮辱学生,导致学生非常害怕在教师面前出错。其实,学生在出现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宽容、理解和帮助,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粗暴的批评只会阻碍学生的进步。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真实的课堂不存在完全正确的答案。课堂上,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对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仅仅反映了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某个阶段的水平,并不代表其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也恰恰就是在学生出错、纠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呈螺旋式上升。同时,也正因为有了学生的“错误”,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
所以,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学习常态。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完全没必要谈“错”色变,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应该是宽容而不纵容,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脆弱的情感,又要帮助他们找到错误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求真的态度引导学生更正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迅速成长。
在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困惑、错误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就“错误”而言,一方面,这些错误直接反映出了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据此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对教学预设做出及时地调整,将课堂打造成动态流动的课堂;另一方面,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体验,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难免的,特别当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时,出错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教师不妨利用这一点,在上课开始阶段巧设“误区”,让学生从“错误”中启航,一路探索,在与错误的不断碰撞中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的教学时,一开始与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如花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开展问题探讨:如果你不幸流落到一个荒岛上,身边只有一只母鸡和一些玉米,你会“先吃鸡,再吃玉米”,还是“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呢?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第二种生存策略,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鼓励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等到学生课堂上掌握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后,自然会豁然开朗,于是学生兴奋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体验成功的快乐。
可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知识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最终自己改正错误。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直接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更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效果自然也好得多。
3.2将错就错,内化知识。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错误答案时,教师有时也可以打破常规,将错就错,引导学生根据错误答案巧妙改编题目,使错误答案变为正确答案,从中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加深理解,教师给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dna分子中至少有多少个碱基?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500个”。立即就引来一片反对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题目并说出正确,答案,刚才答错的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教师说:“你能把这道题改编一下,让你的答案成为正确答案吗?”听说让他改编题目,学生一下子就来劲了,积极地思考起来,最后还想出了两种改法:一种是把题目中的“dna”改成“mrna”,还有一种是把“dna”改成“dna的模板链”。回答完毕,全班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
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可以利用的“错误”,将错就错,鼓励学生通过自行修改题目从而保留“错误”答案。用这种方式处理学生的“错误”,一方面可以保护出错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独特的变式训练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错误”中内化知识。
3.3诱错纠错,攻坚克难。
教师非但不能惧怕学生犯错,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引诱”学生出错。课前教师不妨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提前预见,并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诱使学生犯错,充分暴露其知识漏洞和思维偏差。然后教师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历来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教师故意这样问学生:“二倍体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那么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呢?”不出所料,多数学生都认为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暴露出学生对单倍体的来源理解得不够透彻。然后,教就引导学生从单倍体的概念中分析出单倍体的来源,并组织学生讨论二倍体、四倍体、八倍体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各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通过这些过程,最后水到渠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不确定的。
所以,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时,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认知中的易错点,创设问题情景,诱使学生出错。待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自己改正错误,让学生在出错、纠错的过程中,积极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4以错为媒,激发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错误”。这时候教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更是一次机会,如果能够将“错误”资源化,使之成为探究活动的“生长点”。课堂就会因为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记得有一次,学生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材中要求将滤纸条减去两角,结果笔者发现有一桌粗心的学生忘了剪角就直接做起了实验,直到看了邻桌同学的操作,方才意识到自己发生了错误,赶紧把滤纸条从层析液中拿了出来。教师指出:“想知道为什么滤纸条要减去两角吗?”“想知道答案就自己探究吧!”学生的探究热情一下子被点燃,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取6张滤纸条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剪角,一组不剪,其余操作均相同,最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现象差异自己分析出了滤纸条减角的原因。
由此可见,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以错为媒,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非但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拦路虎”,反而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生地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滋生点,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亮点!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二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预期着学生达到的学习和标准,在方向上对教和学的评价提供依据。但现实中制定目标随意现象十分常见。
1、“目标”与“教学内容”或“教学要点”混为一谈。教学内容或要点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它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对教学内容有组织、有步骤、有策略地展示而达到的一种行为变化的结果,它主要回答“达到什么”的问题。两者有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一栏中填写的是教学内容或要点,事实上,所谓的目标只是给教学过程展示的内容写上了一个“总起句”而已。
2、语言表述简单。笼统、简单的目标陈述是教学一大忌,它会引起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类目标,几乎每课时都可用。例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课文能力,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空的,跟“无目标”有什么两样?教师心中无底,自然也就没办法进行检测。
3、目标制定不全面。目标从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统筹兼顾,既要有以感知为基础的认知目标,又要有以能力训练为宗旨的技能目标,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内在情感,做到三维统一。然而,教师们在目标制定时,往往“残缺不全”,导致目标“不到位”,流于形式。
1、深入钻研教材,从宏观上把握三大目标。
2、合理划分课时,从中观上实现目标分配。
胸有大目标之后,接下去要进行目标分配,分配的前提是课时的合理划分。一篇课文分几课时上,每一课时落实哪些目标,都应有恰到好处的安排。例:一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每一篇课文对重点目标应有不同的把握,体现目标训练的层次性。笔者认为:单元首篇课文,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点,而且要将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程序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初步形成一种技能。以后的几篇逐步放手,单元教学完毕,重点目标要全部落实,此乃“举一”,日后的“反三”,将以此为依托,循序渐进,得到能力的逐步提升。另外,基本目标、一般目标也应分课时解决。超负荷的课时目标,违背教学规律,有悖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精确语言陈述,从微观上落实课时目标。
微观上落实课时目标,必须对课时目标进行陈述,陈述的目标尽可能。
[1][2]。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三
20__年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巩固己有的成绩的同时,本着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入手,完善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回顾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选修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本学期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上学期相比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心理教育课时总量减少,二是要求选修心理素质课的学生增加了许多。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的人数。本学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有工作的教师增加到四位。除谢老师这位专职的心理教师外,还有陈红老师、林莎老师、曾帆老师三位兼职的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增加间接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谢老师利用周一和周五中午一点到两点钟段时间给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直接增加了课时。通过这两种方法,解决了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的减少而带来的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生无法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问题,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我校高一共有6个班,高二共有6个班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约有400人的学生在本学期接受了系统的全面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从规范课堂教学着手,保证上课的质量。一是加强集备。我们组成了以谢老师为组长的集备组。把周一上午作为集备时间,大家共同讨论。这样不仅加强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规范了课堂进程、上课的内容和上课的进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有序化,避免了心理健康课的无序化和随意化。二是和学生制定课堂契约,同时把平时的考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成绩挂勾,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避免学生把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当作混学分课。
再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期,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心理剧、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这种改进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继续走在全市的前列,扩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省、市的影响,谢老师的公开课:《沟通无极限》参加市里的交流并获得专家、老师们的好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研究室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8:0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20:00—22:30为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课外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电话咨询,还增加了网上咨询。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25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09人次,网上咨询13例,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高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其次,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室在11月期中考前给高三10个班的学生分别举办了以“如何复习迎考”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高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高三,面对考试。
三、完善心理教育研究室,巩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的立体网络。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心理教育研究室的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效果。本学期,心理放松室里增加了沙袋,充气人等新设备,心理教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验室的硬件设施也不断地发展完善,环境更加优美,使心理教育研究室成为八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问题,而成了全体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全体教师、学生齐心协力,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前进。在加强对学校老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宣传的同时,在11月、12月间学校开展了“学会和异性同学交往”、“学会学习”、“学会自信”等丰富多彩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如的主题班会活动,还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比赛。这些活动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校的影响力。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四
过完一个暑假,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学校为“公平”分班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从我拿到成绩登记册的那刻起,心里就一直没有平静过,也琢磨不透学生的成绩为什么“惨不忍睹”,甚至连再简单不过的'题目也漏洞百出.当时我也在课堂上这样责问他们,只见学生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学生之间的对话:。
作者:林继论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云岩学校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英文刊名:heilongjiang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五
胡其林。
古之先贤圣哲、才子佳人皆“通五经,贯六艺”。所谓“六艺”是指古代学校教学的六项内容:诗、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指的就是写字,书法。在古代,书法在官府学校和私塾被看作是一门学问、一种技能。它是古代读书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甚至是一种礼仪。
而今,这种含有民族传统的文化正在中学生中逐渐淡化。由于当前缺乏通用的书法教学培训教材和专门的指导教师,中学生的书法教学相对滞后、书写水平也越来越差。中学阶段过分强调智力因素,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在练习考试中,书写习惯、书写姿势、书写品质都很差。用“脏乱差”三个字来形容学生书写现状也不为过。因此,在中学课堂里,加强书法教育,培养书写品质已刻不容缓。
一、中学生书法教学和书写水平的现状及原因。
1、学校和教师都忽视了对中学生书法品质、书写意识的教育。
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教学侧重于德智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一些非智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书写是个性化的东西,是雕虫小技;培养学生书写品质是小学教师的事,中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书法教学因而难登大雅之堂。结果学生在学习中,书写规范意识不强,潦草现象十分严重。老师往往只采取亡羊补牢的做法,单个问题单个突破,收效不大。
当今中学阶段书法教学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又缺少专业指导教师,一些学生的书法水平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仅凭自发的临摩,书写缺乏个性,字体难成风格。而那些没练过书法书写较差的学生根本不懂书法技巧,连握笔的姿势、书写的姿势都不正确,就甭说笔锋、字距、行距、间架结构等术语了。学生学习中的书写水平仅靠语言学教师(语文教师)的'督促和美术教师的指导,是很难达到一个境界的。
3、中学生书写水平的退化还是社会日益文明和高科技发展的结果。
君不见,通讯的发展,传统的书信通讯方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计算器的出现,算盘已束之高阁尘封历史,珠算口诀已快成绝笈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键盘代替了钢笔毛笔,打字代替了手写。君不见,现代年轻人又有几个能提笔挥毫写对联;又有几个现代家庭里备有文房四宝。而现在机器编译替代了人的手写,人们的信息传递和感情交流少了几分真实和人情味。中学生书写水平的退化,这不能不说是科技文明发展的悲哀。
总之,中学生参差不齐的书写现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现实很严重的问题。它制约着学生的考试、升学,甚至就业等。在中学课堂中开展书法教学,强化书写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学生开展书法教学,规范书写的必要性。
1、从现实功利的角度来看,加强书法教学尤其是规范书写是中学生考试、升学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
当今考试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评卷方式正在向无纸化、客观化过渡,网上评卷已成趋势。评卷正在走向规范化,对学生的书写自然要求严格。倘若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书写习惯,陋习一旦形成,考前一下子是难于改正的,考试中你会为书写不规范付出一定代价的。不仅如此,考试中对语文等文字学科的卷面书写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卷面清晰美观。语文学科考试在作文评分细则中也明确规定: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具体要求是:字体规范,格式正确,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书写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高考历年都有5分的卷面分,可在实际评卷中,书写好坏的卷面分数误差又岂止5分呢。卷面书写是影响阅卷老师对你印象的重要尺度,因此在考试中我们要把握好书写的这个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平日课堂上开展书法教学,强化学生书写水平,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的备考是至关重要的。
2、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中学课堂开展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因此学习中培养学生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折叠剪贴等艺术是时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书法作为一门特长技艺,作为一门艺术理应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不仅如此,独具特色的书法、漂亮的书写也是学生职场应聘取胜的法宝。文如其人,字如其貌。一手潇洒的字可看出你的精神气质,你的胸襟,因而也易被人欣赏,你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大。练就一手好书法是终身有益的,也是你成功道上的一枚棋子。
3、书法练习是一种以动止静的修练方式,非宁静无以达到至境。紧张的学习工作中练练书法,是调节心态、缓解压力、释放情感的有效的方法。在书法千变万化中你可忘却忧愁,也可寻求精神的寄托。有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当你被生活琐事困扰时,这时你不妨展纸挥毫泼墨,倾心书法,你会把你的一切烦恼倾吐在艺术中,从而变得豁然开朗。练习书法是一件细心事儿,它需要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和情感,在一种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完成。因而它是一种很好的平衡心态的方式。
4、在中学课堂中开展书法教学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方块文字。它讲求规矩、匀称,其中蕴含着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特别是毛笔书法讲求的刚柔相济、轻重缓急、虚实相生、抑扬顿挫。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机器操作替代了人的手写,传统的软笔书法(毛笔)硬笔书法正在蜕变,人们的书写水平越来越差。在平时教学中大力开展书法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张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还能不断规范学生的书法品质、书写习惯,让学生在艺术中领悟人生的哲理,陶冶情操。
三、中学课堂开展书法教学的几点设想。
1、转变教学理念,把书法教学纳入中学课时计划,编写简洁实用的书法培训教程,并配备相关专业指导教师来教学。学校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书写现状及时代教育的要求,把书法当作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引进课堂,从平时的日常教学抓起,从平时练习作业中一点一滴抓起。书法品质、书写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常抓不懈的教学小环节。
2、书法教学要求文理科教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方面要相互配合,不能推诿。以前理化生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卷面书写差是语文教师没尽职辅导,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各位教师义不容辞。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譬如课堂板书、练习批改、作文点评等。因为学生极喜模仿教师的书写风格,老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和指导。
3、除了在课堂上授予学生书法理论知识外,还要定期举办书法讲座报告会。用报告会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借助多媒体(投影仪)让学生欣赏古代书法作品;介绍当代社会中书法家及一些残疾人练习书法的感人事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书法家到学校作演讲及即兴书法表演等。总之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4、学校成立书法兴趣小组或短训班来培养学生的书法品质和书写习惯。定期开展书法比赛(软笔和硬笔)、“我与书法(家)”征文活动及优秀练习作业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才华和个性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情。
5、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名楼古刹或古墓碑刻,教会学生辨别墨宝真伪,欣赏其风格特征。让学生从中领略中国汉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以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把书法这种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把书法艺术引入课堂教学,从小事做起,从平时抓起,让学生在考试、升学、就业各方面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吧!
作者邮箱:hql-ly@。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六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很多学生都感觉它深奥而枯燥,为转变这一状态,新教学大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一般都能找到实际的原型,应提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生活呈现于课堂,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景,而现代技术教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它积音、形、色等于一体,人机交互,师生互动。是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的一种好方法,现就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景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景,体验情感,激发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以情感体验,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景,可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有接触这些信息的强烈愿望,产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数学活动的兴趣,。如在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时,我利用计算机创设一个这样的情景:播放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思念》,配上美丽的乡村广阔田野和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旋律中,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欣赏美丽的风景,并产生疑问,在这广阔的田野之中,又会有什么数学知识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疑问,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学生产生问题,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产生问题,而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景,会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更高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提出问题,如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中,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这样的情景,画片并配音:猪八戒要做一推车拉西瓜,他想:猴哥平时想的点子比我多,今天我就做一个特别的车,让他们瞧瞧。画片:一辆方形车轮的车。老师提问:八戒会得到师父夸奖吗?通过讨论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能做成方形的?从而引入到圆的探究。
三创设情景展现过程突破难点。
数学是抽象且深奥的,降低难度方法之一变抽象为直观。加之现代教学目标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想象的表象呈现于眼前,变抽象为直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的有效手段,《圆面积的计算》,学生难以想象圆等分为若干分后,可以拼组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推导它的计算公式。计算机则可把这些转化过程完全展现出来。
四创设情景开拓思维实现创造。
创造是民族不竭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很多的方法,其非常重要的一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的问题条件,开放的问题,开放的解决方法,都是现代老师爱用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创设情景,呈现各种可能性,可有助学生思维的发散,思考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实现创造的可能,如五年级《相遇应用题》,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如下创设情景:汽车在行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同向,背向,追击,相遇,相距,红灯,上客等等,以助学生开拓思维,实现创造。
长沙市修业学校万红艳。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七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和谐共创的脑力劳动过程,仅有教师的自觉的思维行动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激发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兴趣,就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就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读的,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读的,那么,阅读的效果一定会很好。优美生动导语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美的情境的创设,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我在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一定会记得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是啊,宇宙之大,光怪陆离;天地之广,无奇不有。在欧洲西班牙港以南的海滨高原上,有一个世界罕见的沥青湖,湖里的沥青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采出五十吨,明天这巨大的窟窿就会自动填平,这个自然之谜,科学家们至今还在探索之中。无独有偶,在亚洲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也有一个神奇的湖,它是“旱鸭子”的乐园,不会游泳的人尽可放心地仰卧水面,就像这杯水里的鸡蛋一样,随波漂流(边说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杯放入鸡蛋),不必担心会被淹死。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要知道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死海不死》,我们一起到死海考察一番。学生霎时愣住了,眼睛直盯着我,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没等我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择恰当的钥匙,不断抓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二、以读为本,实现生本对话。
教育家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读”是阅读教学的根,课堂教学要“以读为本”。如果没有充分的读作基础,何谈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不加理解他们对问题的做答,也只是肤浅的猜测与推断。所以,教师必须把充足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书。如教《紫滕萝瀑布》一文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我采用了扫除阅读障碍的默读;进入教学情境的齐声朗读;带有个性品悟的精读;师生共同探究文本的研读;还有咀嚼情感的品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走进文本,充分和文本进行对话,理解、品读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谋篇,感人的情境,严谨的层次,乃至优美的音律,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以读促写,让读为写指路。
“学了知识不运用,等于种地不播种”。有的文章在构思上巧妙,立意上新颖,谋篇布局又独具匠心,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其巧妙之处,新颖之处,独具匠心之处,强化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积极鼓励学生将学过的优美词句及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不断地把他人语言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地充实丰满。如《春》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凝炼生动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品味。在教学中我先将课文中“春雨图”的评析、品味写成文字印发下去,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去对照文字资料逐句品味这“妙不可言的春雨图”,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语来品析文本,感受“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气氛”。有了教师的示范,同学们写出来“勃勃生机的春草图”,“万花竞艳的春花图”以及”轻柔的春风图”,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困惑,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分析课文时,指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构思立意及语言表达等的妙处,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段落,一个情节或者一个侧面等进行说和写的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较深入地理解了阅读文段,还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收到一箭双雕之效。
总之,在阅读这块神圣的领地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悉心指导,不仅能促进学生触发语感、领悟语境,而且能陶冶情操和锻炼写作,让他们充分享受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时瑞云。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是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在奶奶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高春丽作者单位:通化县大安镇中小学,吉林,通化,134107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2008“”(14)分类号:h09关键词: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九
目前,开展对话教学实践的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少,对话教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够成熟。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探寻对话教学的实践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以平等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
想要开展对话教学,首先要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平等与民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首先构建了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并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欲望。
对中学语文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对话”内容简单、生活化。
学生只有在对话中有所收获,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对话的兴趣,所以,在对话中教师要尽量让对话的内容更加简单、生活化,构建质朴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场景,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这样才能够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也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
中学生缺乏人生的.经验,所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开对话与讨论,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对话与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必然会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为了改变中学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对话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促进学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必然需求。然而目前,受到一些不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仍需各方付出相当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乔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生命活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帮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 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更好地发展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巧设问题,开阔学生思维
“问”是思维的起点,是知识的源泉,好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不仅要会提问,更要善于巧妙提问,通过巧妙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增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使他们觉得所获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语文 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在学习上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一、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长度这个数学活动,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测量的方法,而是采取以下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生:动手量一量
师:老师给你们提出几点小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想一想:你们准备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依法思
考,诱发创新欲望)
2)选一选: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课前准备的直尺、棉线和一根小棒)
3)量一量: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完整说说测量的方法。
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非简单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的操作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而且对如何操作有了切身的体验,形成一定的经验。学生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操作方法各异。有的把树叶沿直尺边缘滚动一周,直接读出数据;有的学生用小棒沿着树叶的边缘围,看一共用了几个多一点的小棒,算出树叶的周长;学生的测量方法有的看似稚嫩,但他们都创造性地使用身边的工具来测量,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一
解放后,我国长期沿袭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体系,在很长一断时间里,教师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适应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传授新课、练习巩固、复习小结的五步教学法。而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在这个大背景下成了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纯学院派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扎实的音乐知识,更谈不上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音乐教研员郁文武认为,学校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彻底改革以音乐为目的专业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思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学校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学力,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目的。
要实现这样的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我觉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音乐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承担者,而他们都是一个个具有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主体,既内因。按照“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马列主义原理,教师的作用不论多大,它只有当学生主体愿意接受时,才能得到发挥。反之,如果学生不愿意接受,再大的作用也会等于零的。因此,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以便敞开其内因的大门。而以上提到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恰恰就忽视了这个内因――学生主体。
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取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被充分调动。
二、和谐的气氛、鼓励性评价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
[1][2]。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二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措施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13,no.13507:142.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2012,no.42935:151.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三
我当学生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希望能辩论一下,而不是按照老师既定的计划完成任务,将重点、难点依次讲完就下课了。我希望中间有空隙能让同学们参与。
比如,政治老师讲“人类社会的最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讲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讲过“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人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那我就很想问一个问题——最高阶段就意味着到头了,不能发展了,然而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运动是永恒的,变化是绝对的,这不是矛盾了吗?我希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当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时能够有机会提问,所以我理想中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我希望学校里有各种各样能够满足我好奇心的资源,比如,足够多的图书,请一些专家做做讲座。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我就希望有足够多的图书以及能够开阔我眼界的讲座。美国人在1990年代就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我在广播里面听到了一星半点,但我不是很清楚,我很希望学校能够请这方面的专家给我们做做讲座,甚至能够对话等。
我还很希望能够有跟女生充分接触的机会。这种接触是一种自然的接触,比如,排练一个话剧,或者组织一个大合唱,是自然的机遇,是合作关系的接触。在这种合作当中了解异性,满足我们对异性的好奇心,同时我们在某些方面也得到了成长。
所以,我希望让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活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且施展在健康、积极、智慧的方面,而不是憋在内心里面,有劲儿无处使。
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逐渐发现了一个道理,就是想要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我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也就是说,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之间,我要搭建一座桥梁。
想想自己当学生时候的经历。
我记得自己在高一学化学的时候,第一堂课是讲摩尔。课堂上老师仅仅是照着定义给我们讲解的,这个时候我便有了困惑:
第一、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常数呢?它有什么用呢?
其实,作为学生,我更想听老师讲一讲阿伏伽德罗这个人是干嘛的,或者设计一个我们生活当中司空见惯的情境,或者做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必须要用到阿伏伽德罗常数,那我们就很容易理解。
因为这样就和我们的经验搭界了,我们在看实验或者老师讲生活现象的时候就投入进去了。没有这些与现实经验有关的东西作为桥梁,就直接就把定义端出来灌输给我们,我们就会产生很多疑问。
所以,那一节课之后我就对学化学没有兴趣了,后来化学一直都不行。
让课堂和学生的经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举个例子。我们历史课讲宗法制,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我们如果只把这句话讲给学生听,学生虽然认识每个字,但是他可能并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距离我们已经有三千多年了,怎么能让三千多年前的一个制度被今天的学生充分理解呢?若按照教参中的介绍重点、难点那样的方式去讲,是没办法解决学生的困惑的。学生不会喜欢这样的课。
我会这样来讲课。我问学生:“中国人的姓名和西方人的姓名有什么区别?”每个学生都知道,在英语里面是名字在前,姓在后;在汉语里面是姓在前,名字在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我会向学生进一步追问。
还有,在中国人们常常把市长、县长叫作父母官,西方国家从来没有这个说法。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喜欢叫官员“父母官”?我会告诉学生,就是因为有宗法制度在里面:
第一,我们的宗法制度是按照与父系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定亲疏的,因此跟父姓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宗法制度强调群体,在群体中确立社会等级。比如,在家庭这样的群体中,父亲处于统治的地位,嫡长子处于准统治者的地位,其他的人要服从他们。在这个体制下面还有一些伦理体系、道德体系及道德标准。再如说男尊女卑,女性就要尊重男性,男性在桌子上吃饭,如果来了客人的话女性就不能在桌子上吃饭。
第三,家族利益优先,个人利益置后,整个大家庭是最重要的,顾大家可能要牺牲小家。比如,我姓魏,魏家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魏勇最重要。因此,为了突出家庭的重要性,要把“魏”这个家庭的象征放在前面,属于个人特征的信息放在后面,即“勇”放在后面。但是西方是重视个体的,要突出个人的特点,所以把名字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
先让学生有经验和体验,再追根溯源回到学科中,教学才更有成效。
我相信,老师只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在学生的经验和书本的知识中间搭建桥梁,一定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让知识变活。
其实,对于姓氏的差异化,学生是有经验和体验的,我们把这个点专门拎出来,然后追根溯源回到学科当中、回到历史当中,这样的教学就会更有成效:第一,学生感兴趣;第二,这才是活的历史,学生通过这些知识才能够明白自己和历史的关系。
为学生的经验世界和老师要通过教育来构建的系统搭建桥梁。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对学生有这样的评价:“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行,他的聪明劲没有用到学习上。”这就是因为学生的经验世界,他的那种聪明劲或者他的认知系统,和我们老师要通过教育来建构的这个系统之间是有隔阂的,学生不能在两者之间任意穿行,从而使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聪明劲使不上力,不能用于理解我们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这种聪明本来是有助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的,但是由于我们教学方面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是主要原因),教师没有在这两者之间搭建桥梁,而是高高在上地,就书本、就知识、就理论来谈书本、谈知识、谈理论,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个别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成绩比较好,那是因为他本身的情商很高,自我控制能力很强,他能够克制住对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的厌恶,然后还能够比较高效率地接触一些东西。这些孩子当然是很优秀的,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即使学生暂时接受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东西,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将它们遗忘。
要主动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拿我们个人来说吧。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的一个朋友,告诉你某某人不好,怎么欺负了你的朋友,你听了之后,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同情心,站在你的朋友一边。假如这个朋友第二天告诉你另外一个人如何不好,过几天又告诉你某个人也不好,最后你发现,他告诉你他单位所有的人都欺负他。这个时候,你还会同情他吗?也许就不会了。稍微有一点阅历的人都知道,这说明你的朋友自身有问题。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种判断呢?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人欺负你,可能是别人有问题;如果周围所有的人都联合起来欺负你,那肯定是你自己有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够把现实生活、经验世界中的这些认识迁移过来理解历史,就不能算真正地学了历史,就不可能从历史当中得出一个明智的见解。所以,把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打通,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把教育教学当中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四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一、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
平时备课,不仅仅是备教学内容,更要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有的放矢。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探索,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学相长。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全英文教学,营造英语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汉语,而是以英语为主体,利用手势、眼神、动作、音调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景对话,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来帮助学生建立语感。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营造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把英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同学,用英语打招呼;在英语课堂,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外,也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使用英语,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延续。
三、结合情境,在实践和运用中掌握语言。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教学应该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过课堂表演来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营造一方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并且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在课堂上适当的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小组间竞争赛、男女竞赛、自由组合赛、个人挑战赛等方式,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竞争中合作意识。如:口型猜单词、动作猜单词、单词模仿赛、朗读比赛、问题接力竞赛等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学生参与的人数,还要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英语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个人简介。
李仲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口试考官,城区三中教导副主任,县名师工作室成员,邵东县“送教下乡”课题指导专家。曾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县嘉奖,曾被评为学籍管理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巾帼建国标兵、优秀女教师。曾在备课大赛中获省二等奖,“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级优课,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论文多篇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发表。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五
(1)、首先要专心,有正确的倾听姿势。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或鼓掌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不同意,可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听老师说话时,眼睛看着老师或黑板,不看别的地方。
(2)、我告诉学生,善听者往往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听了之后就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的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
(3)、发现错误不要马上举手,等要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观点时,要以“我认为”“我想为某某补充”“我给某某提点意见”等方式参与交流。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要时刻与老师、同学同思、同想,才能有更高的课堂倾听质量和效果。
(4)、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抓住主要内容倾听。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低中段小学生来说,采用两人合作比较理想,一人讲,一人听,分工更加明确,也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只要认真倾听了,边听边思考,才能在听后发表观点。这样不仅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而且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语文课中的朗读,也可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在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同桌相互展示着读,同桌读得好的向他学习,同桌读得不够好的地方,帮助指出,相互学习。这样,给他们听的任务,学生必须认真听好同桌的朗读。同样的其他教学环节也可以这样进行,反复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这样的训练中提高,悉心倾听习惯在这样的训练中养成。
教学中,对于能做到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及时地鼓励,如“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除了教师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从而达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尽量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数学教学更显精彩。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顿时,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中的学困生则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但在讨论时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学,而是争吵不休。讨论几分钟之后,反馈交流自己的意见,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叫:“老师,我!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另外同学则唉声叹气,在一部分学生的唉声叹气中,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了:“我是……”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六
在教学论发展史上,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世界当代某些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们看法也有偏颇。赫尔巴特的教学论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作用,着重研究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杜威的教学论则主张“儿童中心主义”,强调研究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而苏霍姆林斯基则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他既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教与学相统一的原则,应该说,这才是切中首綮之论。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之认识,较普遍的问题是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对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两种作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因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仍与科学理论背道而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的影响,教师们往往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难以提高,因而也就无法适应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和高考命题注重考查能力的趋势。为使英语教学尽快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发展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2][3][4]。
学生的课堂酷教学秘书(专业17篇)篇十七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和讨论等方法获得知识,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基础,以教材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运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着名的情境教学老师李吉林曾概括出创设情境的六条情境,即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例如,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导入这样一段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使处在痛苦之中也会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也有这种体验,总会幻想美好顺利的时光。在东晋时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但依旧向往美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桃花源记》,看看作者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是怎样一幅美景呢。”通过这段话将学生带入教学场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桃花源的想象,便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提出探究问题,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教师在提问时,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回答问题,也可以对教师的提过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动脑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牢固性,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文章题目进行探究。
2.对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进行探究。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提示,或者是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孔乙己》中,“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全文出现了两次,但含义大不相同,前者是表现人们的麻木,后者是表现人们幸灾乐祸的嘴脸。二者都带有讽刺的意味。
3.类似题材法探究。
例如,《故都的秋》一文中,联想到描写“秋”的文章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及王绩的《野望》,通过已学的知识,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
四、师生合作探究,掌握全面知识。
学生自主探究只能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而且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这一环节中集中解决,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分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拓展探究,提高思维创造能力。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四个环节的总结,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学生课堂表现的总结以及教师对自己的总结。有利于增加知识的牢固性,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总结: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悲惨生活的描写,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民众的麻木和昏沉。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探究以及拓展探究等五个教学环节,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研究、独立探索以及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付。对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11):128.
[2]王强。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