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反思范文中的问题和不足可以让教师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一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
《爱心树》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这棵大树很爱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还吃树上的苹果,还跟大树躲猫猫。小男孩爱大树,大树也爱小男孩。
小男孩长大了,好久不来看大树了,有一天,小男孩又来看大树了,大树说:“来吧,孩子。到我身上来荡秋千,吃苹果。你会很开心的。”于是孩子爬了树,把树上的苹果全都摘下来了,大树很快乐。……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大树把自己全部的东西都给了那个孩子,就好像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二
《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却耐人寻味。读后让我无法平静,因为,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心中那个也在生活中不断索取的自我,对于我来说,这个故事就像一面让我清醒的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的镜子。
一颗甘愿付出的大树,它那博大、无私的爱心让我震撼,大树将自己的树叶、果实、树枝、躯干,乃至生命的全部都奉献出来,无私地给予了男孩,为的是给男孩带来快乐和幸福。大树没有一丝抱怨,每次见到男孩,帮助男孩,这就是它最大的快乐和安慰!
我想,在自己的生命中,自己的父母就像这棵大树一样,在我们小的时候默默地陪伴我们快乐长大,父母在我们眼里就像太阳一样。等我们长大,不需要有“大树”的陪伴了,可我们并没有感到“大树”老了,很孤独。我们长大了,有了更多的需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依然想起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也许他们并不富有,但只要孩子需要,他们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我们的“大树”就是以此为快乐。就像故事中的大树一样,男孩来看它,向它索取东西时,大树高兴得发抖。当男孩再回来的时候,树太快乐了,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每每看到这几句话,我都感觉心里很悲凉。父母甘心情愿为我们付出到老,无怨无悔,可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回报父母些什么,也从未考虑过父母的心情和感受!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心情。往常那令人心烦的一句句唠叨,其实都包含着深深的爱呀。而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幸福。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
愿我们都能懂得并珍惜这份爱!让我们也能像小的时候那样,去陪伴父母,回报父母,带给他们快乐与幸福。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三
1、欣赏故事,感受大树和男孩之间不同的“爱”。
2、在讨论中理解“爱”的含义,从自己开始实践对爱的理解。
【活动准备】。
《爱心树》ppt。
【设计思路】。
一、对绘本价值的思考。
《爱心树》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绘本,故事描绘了一个男孩和一颗大树之间的故事,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倾情付出”和“只知索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作者的意图是要引起大家对: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的思考。整个绘本的画面是简单利落的线条,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变化。
二、对孩子发展的思考。
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是觉得整个绘本的寓意是非常贴合我们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现在的孩子似乎对爱这个词没有很好的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对于父母和祖辈只有无止境的索取,甚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时疏忽会让他们生气,发脾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他过于自私自利。
三、对环节设计的思考。
整个活动一共分为四个环节,其中第二各环节是重点,通过将男孩儿时和长大以后的表现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大树和男孩不同的“爱”。在第二环节中我对长大以后的男孩每次来向大树索取的时候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故事的寓意能够更好的被挖掘。第三环节中让孩子们听完故事比较男孩和大树不同的“爱”,更是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一种思维的碰撞。整个过程中由于绘本的画面比较简单,因此更加注重孩子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想想故事内容。
1、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这本故事书的封面,猜猜讲了什么。
1)你发现封面上有谁?大树和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爱心树”,看来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
1)什么是爱呢?
2)在这个故事里面,小男孩和大树之间会是谁爱谁呢?
二、分段感受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1、整体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
重点提问:
大树和男孩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树和男孩谁爱谁呢?为什么?
小结:儿时的男孩和大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一起,非常的相爱。
2.分页讲述男孩长大以后和大树的故事。
(1)男孩很久没有来看大树,大树感到很孤寂。
提问:什么是孤寂?,为什么大树会感到孤寂?
(孤寂是寂寞,孤单,当我们长时间的想一个人的时候,冷冷清清时就会觉得孤寂)。
(2)男孩来摘苹果。
提问: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3)男孩来砍树枝。
男孩砍下了树枝,大树还快乐吗?为什么?
(4)男孩来砍树干。
提问:男孩会砍下大树的树干吗?为什么?
男孩砍走了树干,大树快乐吗,为什么?
(5)男孩最后来到大树旁。
提问:这次男孩还回来要什么呢?大树会给他吗?为什么?
三、回味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1、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故事中大树爱男孩吗?从哪里看出来?
(大树非常爱男孩,他愿意和男孩一起玩,还为男孩做了很多的事情,当男孩遇到困难的时候,大树一直帮助他,不计回报。)。
2、那你们觉得男孩爱大树吗?
(也许男孩也是爱大叔的,但是他的爱太肤浅了,只是停留在和大树一起玩,却没有为大树付出过。)。
小结:原来爱不仅仅是喜欢、亲近,还应该是为所爱的人做一些事情,就像故事里的大树那样,为自己所爱的人做了许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回归生活,发现身边的爱。
1、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大树一样关心、爱护我们,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知道他。
们是谁吗?谁可以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我们,就象爱心树爱男孩一样。那我们能。
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啊,以后我们也要经常为他们做些事,说些感谢的话。因为他们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四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巴金)。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巴金)。
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_泰戈尔。
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西谚。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美·爱因斯坦)。
奉献的。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李商隐。
爱情存在于奉献的欲望之中,并把情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斯韦登伯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词。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罗曼·罗兰。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林基路。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华罗庚。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五
今天和妈妈一起阅读《爱心树》,我在幼儿园就看过这本书可是只会看图画不懂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意思,今天听到这个故事妈妈又给我讲解了意思,读完后很感动。突然间觉得这颗苹果树好伟大,就像爸爸妈妈呵护我们一样,就像老师爱护关心我们一样,他们无私的为我们付出而不求回报。
感谢爸爸妈妈给我生命,感谢老师给我知识,我终于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永远快乐。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六
5月27日,是我们超化镇中心小学举行课博会日子,我选择了绘本《爱心树》作为我的执教内容。这节阅读课我就想跟孩子们一起通过各种问题穿讲整个故事,然后让孩子们引伸到自己的生活中,理解这种奉献、索取,爱与被爱的内涵,以便爱心在孩子纯洁的心中得以传递,感恩的种子在孩子善良的心田萌芽.
自己虽然被这本书所深深地感动着,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呢?他们理解吗?他们现在能对父母的`爱与付出有所感悟吗?很多同事知道我要上这节课后都表示有点担心,说实话,我自己心里真的也没有底。
但是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不时总有精彩出现,比如:我问:“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样表达你对大树的爱”有些孩子说:“我会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还有些孩子说:“我会给她一个深深的吻。”……又如,我问:“大树被砍成树墩了,为什么还是很快乐?”有些孩子回答:“因为它觉得为孩子做了些事,孩子快乐了,这样她就很满足了,不期望能够得到什么。”我又问:“那它心坎里却有些……省略的是什么?心里怎么样呢?”孩子们说:“我觉得它心里有些难过,因为孩子就要坐船走了,再也不能陪在自己身边了,它见不到孩子了,心里一定觉得很难过。”“我觉得她心里有些失落,孩子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上一面,她的心里会空空的!”……这些回答都让我有点惊喜,我真想不到他们能不自觉地会用了一些这样的好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也想不到孩子们竟然会这样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真的让我感觉很惊讶。
另外,我还有点惊喜,讲完整个故事后,我问:“生活中还有谁也像爱心树一样,不计回报地为你付出、不断给你幸福,一生都为了你的幸福而幸福呢?“孩子们一下都想到了父母。也有的孩子想到了老师。紧接着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颗爱心树,对孩子们说:“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我用音乐《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把想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爱心树叶上,然后读出来,最后贴在黑板的爱心树上,将本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总之,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我比较满意,这本书的内涵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但是在说说自己的父母平时是如何无私为自己付出时,有些孩子一下子还是不能说得出来,自己又该如何感恩回报,很多同学也只会从帮家长做家务方面想,如何引导孩子们更好地从日常细节重发现挖掘,从而有各方面不一样的感受,这还要我再进一步地去思考吧!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幼儿,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七
《爱心树》是讲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常常跟大树做游戏。时间过得很快,男孩长大了。男孩需要钱,大树没有,给了他苹果,让他去换钱。男孩想造房子,大树给了他树枝。男孩想造船去远航,大树给了他树干。后来大树只剩下树墩了。男孩也老了,男孩就坐在树墩上休息,大树觉得很快乐。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八
我今天看了一个故事,叫《爱心树》。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我的全家就是我的爱心树,爷爷每天都为我做饭;奶奶总是对我说与爱有关的事情;妈妈对我又好又严厉,那都是为了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爸爸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和我做游戏,让我放松。
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就不能快乐的成长,我真的好爱好爱你们!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九
男孩从小到老都得到大树的帮助和关爱。大树把身上的东西都无私地奉献给小男孩,而自己最后只剩下一个树墩了。我感觉书中的大树就像我们的老师和父母,默默的私对我们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爸爸妈妈、老师就像那棵爱心树。他们为我遮风挡雨,给了我最无私的爱,让我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我不能像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我一定要做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
2.了解一些过年的习俗、基本的习惯和待人待物的礼仪。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春联、年画、门贴和红包。
2.有关各地过春节的风俗的图片。
3.幼儿用书:《过大年》。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在寒假过年的情景。
幼儿分组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教师:过年时,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会放烟花、爆竹庆祝;还要给亲戚、朋友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
(二)幼儿听故事,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1.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你们知道过年的来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年”的故事。
2.教师:老人用什么方法赶走了怪兽?怪兽被赶走后,人们是用什么方式过春节的?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教师:为什么人们把“福”字倒着贴,年夜饭上一定要有鱼?
4.教师小结:中国人过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家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新春,互相祝福。
(三)欣赏各种春节用品。
1.教师:这里有大家收集的各种春联、年画等,我们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欣赏、讨论、交流。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过年时人们喜欢张贴红色的'春联、门贴、年画,喜气洋洋过新年!
(四)引导幼儿构想明年过年的情景。
1.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过年的事情,明年你准备怎么过年呢?
2.引导幼儿用绘画表现自己的设想。
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自己的设想用绘画表现出来,并举办主题画展,邀请其他班级的活动前来参观。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我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一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活动准备:
幼儿体锻视频、筷子、珠子、线、弹珠、蚕豆,时钟一面、统计表活动过程。
活动重点:
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活动难点:
知道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活动过程:
一、猜测交流:一分钟有多长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师:60秒又有多长呢?一秒种很短暂,滴答一下就过去了,60秒就是滴答60下,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边做游戏边感受一下吧!
a游戏:
师:那你们觉得一分钟的`时间怎样?(一起回答:很长)。
b游戏:
(幼儿玩积木)师:刚才的一分钟,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师:那你们觉得这次的一分钟怎样?
总结:原来当我们扮演木头人,一动不动时,会觉得时间很长,很长。我们玩的时候,又觉得时间很短,很短。
二、播放视频,了解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做什么?
1、你想知道一分钟里面,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吗?给你们看一场小电影吧,就一分钟哦(观看ppt)。
2、提问:你刚听到了一分钟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三、幼儿操作;师:一分钟世界上能发生这么多的事,真了不起,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小朋友也来试试一分钟做了多少事情。
1、老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明确规定: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1)请你数一数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珠子、几个弹珠?
(2))请幼儿介绍一分钟的成果。
师:同样花了一分钟,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儿讨论。
师小结:虽然时间相同,都是一分钟,但每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原来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在一分钟时间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信心比刚才做的更多呢?好,准备幼儿操作第2次5、再次总结各组操作数据,师: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儿自由说说。
让幼儿明白,做事情要专心,要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五、结束让幼儿用一分钟的时间站成一队。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1月1日就是元旦,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活动准备:
日历卡、幼儿相片、庆祝元旦的各种卡片或背景图。
活动重难点:
理解元旦的意义,了解庆祝元旦的方式。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出示各种节日的日历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节日名称:国庆节、春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妇女节、元旦……)今天呀,我们主要来学习“元旦”。
2、教师提问:有谁知道元旦是几月几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二、向幼儿介绍迎接新年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庆祝元旦。
1、引导幼儿交流以往是怎样过新年的?(放烟花、吃饺子等)。
2、了解全国各地人们是过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种卡片或背景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制作成课件),引导幼儿认识人们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
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放烟花、送元旦卡片等。
3、引导幼儿交流以往过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导幼儿说出今年想怎样迎接元旦的到来?
提示:教师向幼儿表达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贴在小朋友们家的窗户上,送一张我自己制作的贺卡给我的爸爸妈妈。
4、播放庆祝元旦的录音或录象带,提出问题,让幼儿发现我们庆祝元旦要跟别人说祝福语,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庆祝元旦要说哪些祝福语,体验集体庆祝元旦的喜悦。
三、引导幼儿谈谈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师出示幼儿的相片,讨论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比以前长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过了这个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收集全国上下庆祝元旦或有关元旦的资料,制作成“元旦”专题,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元旦。
主题反思:
教师能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动中,加深对元旦习俗的理解,感受元旦的欢乐。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能注重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制做爱心卡的方法,体验乐趣。
2、激发对纸工的兴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纸工第4页《爱心卡》、幼儿照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啊?(爱心)。
二、讲解示范。
1、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啊?作剪的动作。
要沿着什么剪啊?(黑色的实线,剪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把边缘剪破了。)。
剪下来之后呢,我们就要开始做漂亮的爱心卡了。
2、沿实线剪下图形及纸条,剪去心形图中的圆形(教师示范操作)。
3、沿着中间的对角线,把两边都往里折轻轻地往两边压,将两个变成一个?在爱心卡内两侧两面粘贴上纸条,再在?中贴上照片,一张可爱的爱心卡就完成了。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保持良好的纸工常规,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2、贴上照片后可将爱心卡画上自己的东西再赠送他人(用幼儿的作品装饰教室),让幼儿欣赏他人的作品。
活动反思:
手工活动是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把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贺卡送给亲人、朋友,使学生懂得感受爱、领悟爱,同时也学会爱别人,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制作的快乐,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少年。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四
一、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2、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他们。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重点: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难点: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二、活动准备:
爱心树大绘本一本爱心树flash爱心粘粘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绘本。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大书。
问:上面有什么?请你猜猜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封面只有一棵树,本来教师的用意是让幼儿幼儿随意的进行有关大树的故事的猜想的,只要幼儿能够讲出一些就可以的,但是从课堂中幼儿的表现来看,发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于是我些疑惑:大部分幼儿不是很主动的来讲述的原因是什么呢?借班上课对幼儿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是幼儿的原因呢?还是教师的原因?要不直接就引题:今天我们来看一本大书,然后直接讲述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这是一个大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棵树的故事。
2、教师边翻绘本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提问:
——当男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与大树发生着怎样的事情。
——时光流逝,当小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很孤寂,当男孩第二次来看大树时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发生了怎样的事。
(故事还是比较长的,男孩共有四次来到大树下,每次都像大树提不同的要求,教师为避免幼儿几次要求分不清楚,在讲故事的时候,把故事分成两段来讲述,到第二次来大树前发生的故事为第一段。接着教师提问:基本是针对一些故事内容来提问题的,参与教师提问的幼儿集中与部分幼儿,是问题设计的问题吗?上完课后一直在思考:或者我该把问题改成男孩要求大树做些什么,大树又是怎么来帮助男孩子的。)。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第二段的提问,教师是这样问的:第三次来到大树下,男孩说了什么?大树又是怎么做的呢?提的问题更直接了,参与回答的幼儿相对多一些,基本能把男孩与大树的对话讲出来。)。
三、通过给大树取名,体验大树那无私奉贤的精神。
1、如果我们来给大树取个名字?你觉得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最合适?为什么?
(本来用意是想通过给大树取名字,让幼儿感受到这是一棵很有爱心,愿意帮助人的树。为了防止提出问题后幼儿冷场,教师临时提出小朋友可以相互商量一下。但是很多幼儿给树取的名字都是很表面化的:荡秋千的树,一个幼儿回答后很多幼儿都是类似的,如苹果树等等,教师应该对幼儿参与教师的回答首先表示肯定后再让幼儿想不同的答案。有一名幼儿高说到了帮助人的树。于是,教师提升:帮助别人说明她是一棵很有爱心的树,但是还是觉得有些牵强,我想可能是我高估了幼儿,因为有些孩子对如何取名字还是不太清楚的,如果把问题改成更直接的: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为什么?孩子的答案是不是会更多一些呢。)。
2、(这是棵很有爱心的树。)我们就叫它爱心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她很有爱心。
四、欣赏flash动画,进一步体验大树不求回报的奉贤精神。
1、边听教师讲述故事,边欣赏flash动画。
2、当大树付出自己的爱心时,大树的内心是怎样的?
(flash动画,幼儿欣赏时是很专注的。大树的爱心表现在哪些地方:幼儿有提到了,把苹果给孩子,把树枝给孩子盖房子,把树干给孩子做船,让孩子坐在树墩上)。
3、师小结:当男孩从大树身上带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走树干,变成光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其实付出爱心也是一种快乐呀!
五、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2、“我们的爸爸妈妈等长辈和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朋友都是这样一棵棵无私的大树啊!不断努力地满足我们,让我们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啊!”鼓励幼儿大胆说出亲人为自己付出的故事。
(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而且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确实为幼儿做了很多,幼儿在讲述的有很多事例,教师予以及时的肯定。)。
3、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等长辈和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朋友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你准备怎么来回报他们呢?让幼儿说说准备为自己的长辈做些什么事,奖励幼儿爱心粘粘纸。
(通过奖励爱心粘粘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一步学着关心那些、爱护自己的长辈。因为只是在嘴上说说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幼儿这样说了要在生活中也这样做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五
本课属于造型设计课,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动手中感受美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设计时我适时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如先择自己喜欢的照片,选择自已合得来的学习伙伴,这样都有利于激发孩子创造激情。这一课我在两个班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一个班的学生是独立制作完成的作品,一个班的多数学生是合作完成的。前一个班学生短时间内就做出了成品,后一个班学生一节课超时完成几个质量不太好的作品。此种状况是我始料未及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效果?经过再三思量,我认为此课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学生不充分,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
后一个班的学生善于思考,但是动手能力差。他们可以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抓不住重点,把精力放在无关紧要之处。比如带来的纸板却非要包上一层彩纸,筷子非要缠上彩纸。不懂得本色也是一种美,既浪费了时间,又因为做工粗糙影响效果。这个班的学生喜欢合作,因为能力差的学生有等、靠的思想,别人忙得热火朝天,他可以在那儿看热闹。如果课前预想到这一点,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许效果会好些。
二是指导学生不到位。
尽管我能够让小组学生都参与到制作中,但是却不能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完成作品。有的学生做支架纸板太薄,我只是提示学生注意,却不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去做。有的学生能力强却把精力放在装饰物的制作上,由于其他组员动手能力差,相框制作的任务落实到他们头上后,半天做不出来,结果能力强的学生还得在这上面耗费时间。如果当时我能及时调配学生根据能力各司其职,就不会导致学生作品成形慢且质量差的恶果。
总之,我觉得自己今后还要多观察、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六
《多功能爱心小相框》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形式,都体现了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心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开放、互动,充满着积极的情感,富有活力。
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互动、探索、开放的情景中,设计出一个个精美的小相框,积极表达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爱心情感。
一、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是本节课的特色。
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没在局限课本,将我校的校本课程折纸和设计、绘画结合起来。合理整合了校本教材和美术教材,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本课所用的一切课件都是老师自己设计制作的,并没有局限于美术教参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导入课题用的电影都是老师自编、自导、本校师生自演的。包括课后拓展作业:在下周的家长上会给父母留言,做贺卡,座位标签,这无一不体现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3、表现形式的开放性。启发学生制作多种功能的小相框:留言板、爱心卡、课和表、贺卡、温馨提示牌,标签等等。画面的表现形式为绘画、剪贴画等多种形式。
表现形式的开放,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学生的一件件作品也绽放出个性的光辉。
二、互助互动的教学方式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形式。
1、本课围绕重点展开“互助互动”式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探索发现,然后师生互动学折小相框,然后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在互助互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同步了展,在互助互中巧妙解决了难点。
2、在评价中互动交流。课中有三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的评价方式,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包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以情感教育贯穿主线是本课的最大亮点。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情绪、情感和愿望。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阐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利用折纸小相框作为载体,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爱心:一个小小的爱心符号,几朵小花装饰在画面中,配上小段文字,传递孩子们对同学、对老师、对父母、对朋友的祝福和爱心。
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本课中,始终贯穿着情感教育,在课前,以小女孩怕吵醒工作中小憩的妈妈的电影为课题导入,这样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另外一方面,影片中的爱心情景感染着每位学生。
在课中,教师的现场示范画:祝福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乐,体现着人文关怀。
在课后布置的拓展延伸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给父母留言,设计贺卡,写家长会座位标签,都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美术的形式畅意表达情感的延伸。课虽尽,但意无穷,本节课“意无穷”还包涵着:也许家长会在课后向孩子学多功能爱心小相框的制作方法,把绘制爱心小相框作为一个与孩子交流的特殊方式。
如果要我为本课的评价用一句话来概括,或者为本课再取一个课题名的话,我会说:为爱心架起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同时也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
1、板述书写不太规范,课堂教学结构前松后紧。
2、在同学间互助方面还没完全达到教学设计中的预期效果,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教学结构不太紧凑。
3、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开性,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自主权完全还给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这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七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是一部很好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教材。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这个故事我读过很多遍,每教一个班,我都会带领孩子们学习,对于现在的孩子感恩教育太重要了。现在的孩子似乎对爱这个词没有很好的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对于父母和祖辈只有无止境的索取,甚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时疏忽会让他们生气,发脾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过于自私自利。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
四、在感情迁移,升华“爱”环节,通过讨论比较男孩和大树不同的“爱”,更是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一种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微视频《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染了每一个学生,爱心卡写一写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爱父母,每个孩子都写得感人至深,也是这节课最高潮的部分,这就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整个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学生,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树教学反思(优秀18篇)篇十八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小相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主要培养五年级的学生动手的能力与创造思维,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美。相框的设计一课是通过师生共同的观察分析和讲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探索、了解相框的各种设计方法。
设计本节课时,我适时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如先择自己喜欢的照片的小相框,然后分成小组,选择自已合得来的学习伙伴,这样都有利于激发孩子创造激情。
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同学做得太慢了,没有完成作品。再有就是看看后面的垃圾哟,每次做手工孩子们都太兴奋了,也全然不顾卫生了,一节手工课下来地上桌上那是绝对壮观,看来以后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爱护教室卫生的习惯势在必行,同时在小组合作分工上应该更明确,更具体。
美术课对与学生来说应该是轻松活跃和快乐的乐园,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快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我归纳了几点,其一是游戏教学法,其二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法,其三是因材施教教学法,其四是结合生活实践教学法等等,总之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重点,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课堂点评方面确实需要加强。
总之通过教授本课,我觉得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老师怎样去引导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