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一年级语文教学实例,供您参考设计您自己的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一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1、知识与技能: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清楚地表达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描述比较的结果。
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教具:多媒体课件、松鼠、盘子、勺子、杯子图片。
2、学具:圆片、三角形若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现餐具不够。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师:真是个粗心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
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摆盘子
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
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活动二:摆勺子和杯子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勺子不够,勺子少,松鼠多。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个;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1个。(板书:少)
师:勺子不够怎么办?(加上一个勺子就一样多)
师:再来数数杯子有几个?摆一摆,结果是什么?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杯子多,松鼠少。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1个;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1个。(板书:多)
师:怎么做杯子和松鼠一样多?(去掉一个杯子)
3、谁最多,谁最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你能说一说盘子、杯子、勺子谁最多,谁最少吗?
观看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学生进行汇报。
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进行比较时居首位的。从图中可知杯子最多、勺子最少。(板书:最)
4、总结:我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板书副标题:比多少)并能够用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游戏:摆学具。
(1)圆片和三角形摆得一样多。
(2)圆片摆得多,三角形摆得少。
2、画一画。
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进行解答。
3、比一比。
完成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解答。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二
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处理。
同学们,你们喜欢讲故事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情境图)你能看图给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吗?(学生编故事)。
1、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自已解决吗?
2、小组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做得都不错,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教师介绍加减法竖式。
师: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关于竖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同学们一块和老师做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5、练一练。
课本第29页第1、2题。
6、森林医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三
新授课。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数数活动。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四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五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实物投影仪。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 2 3 4 5 6 7 8
(3)1 2 3 4 5 6 7 8 9 10
(4)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练习:___, 6 , ___ ___ , 3 , ___ 4 , ___ , ___ ___ , ___ , 2 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步导学第22页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六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一、谈话引入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七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八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九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习。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十
教科书第56~57页。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1课时
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一)、学习一图四式。
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5+4=99-4=59-5=4
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十一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
(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4+9=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
(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十二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十三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十四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实用15篇)篇十五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