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一
一宏,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站在人类的生死存亡高度来定义战争,宏观大义,发人深省,可见孙子是深恶战争的,但又深知只有用战争的形式才能真正阻止战争,故其修兵书绝非是赞成战争。
二略,孙子言略归于形势虚实之道,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算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可见孙子反复强调创造性和变化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战争要创造出战略上的优势而使敌虚,反复变化自己的用兵使之实。从后代无数百站百胜的名将的用兵来看,创造不存在的优势和飘忽不定的用兵正是他们的取胜之道。
三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扶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毫不避讳的提出战争就是耍诈,这与春秋时期堂堂之鼓,阵阵之旗,兵对兵将对将兵车对兵车的战争形式背道而驰,却引领了之后数千年的中外战争。
四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五行军作战,孙子在针对具体的行军作战中提出了诸如粮草、地形、道路、士气、对待俘虏、军令的如一、优势与劣势的辩证变化等等一系列军事细节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指出每个细节都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决定无数生灵的生与死。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她是一部集哲学、算学、社会学、法学和人学为一体的恢宏巨著,前无古著,后无来者呀!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二
今天上午,恰好将一个雕刻有《孙子兵法》内容的竹质笔筒赠送给一名卢旺达文职同事作为礼物——联合国同事之间有交换小礼物的传统。
将笔筒递给她的同时,我正在向她解释笔筒上的内容。一名不认识的卢旺达上尉也在旁边,没想到上尉接过话头,讲得头头是道。
同事听后大喜,自己则又一次颇为感慨,感慨于《孙子兵法》在外军中的影响如此巨大。
我曾连问过5名尼泊尔军官,是否知道孙子和《孙子兵法》。5名军官都回答知道。其中一名尼泊尔少校告诉我:他电脑里还保存有孙武练女兵的英文视频。
坦桑尼亚少校对我讲:他曾在美国培训6个月,结业时美国教官送了他一本英文版《孙子兵法》作为礼物。
还有一次,我与葡萄牙中校争论,葡萄牙中校居然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话来支持他的观点。
我也记不清多少次外国军官主动提起《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俨然成为中国军队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外军中的影响力非同小可。老外提到孙子兵法时,一般也会提到克劳塞维茨及其《战争论》,将二者相提并论。《战争论》被奉为西方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克劳塞维茨则被尊为西方军事理论的鼻祖。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三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孙武不仅是个理论家,更是伟大的实践者。他一生未尝败绩,皆源于他的战略思想。
在我们眼里,《孙子兵法》是一部奇书,有着丰富的东方智慧,它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欧洲,当年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手不释卷的兵书,正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它里面的智慧数不胜数。读了《孙子兵法》,我忍不住赞叹,古人是多么地有智慧。
《孙子兵法》让我知道了如何行军打仗,也让我多多少少意识到战争中战略思想的重要性。还让我懂得了行军打仗的道理:碰到强敌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读《孙子兵法》,就是在读一部历史与智慧兼有的旷世奇书。《孙子兵法》,时间与空间的差异都掩盖不住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它还教会了我许多词的意思。比如说:‘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孙子兵法》不仅让我在学习上有了改变,让我更有耐心与积极性,还让我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从容的心态去对待周边的事物。
但有人却认为读了这些书没有意义。仔细想想,作者写书的意图,是对历史智慧的总结与传承,因为有了这种延续,我们才可以得到这么多前人的经验,从中获益。感谢《孙子兵法》,让我增长知识,不断成长。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四
据史书记载,在赵括率兵出征前,赵括之母曾劝告赵王千万不要派赵括挂帅,此去必定失败,因为赵括“目空一切、视打仗如儿戏”。但赵王不听,结果赵国兵败,被坑杀将士40万。
马谡在出征时也是立功心切,并自认是孔明第二,结果痛失街亭,使整个战役功败垂成。
美国二战著名将领麦克阿瑟因对日作战有功,同时凭借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便骄横跋扈,最终败在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手下。
所以,不用算命就可以通过将帅的情绪和性格看出未来的必然结果。
在《平汉录》中记载了一段明代初年军事家刘伯温的一段战前分析:
(陈)友谅剽而轻,其志骄;(张)士诚狡而懦,其器小。志骄则生事,器小则无远图。若先攻士诚,(陈)友谅必空国而来,使我疲于应敌,事有难为。先攻友谅,(张)士诚必不能逾姑苏一步以为之援。
此段话语中,没有提及对方是否精通兵法,所分析的都是对方将领在性情方面的弱点。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可以作为证明:
另外,在《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所论的都是诸侯、统帅的志向和器量,而不是武器的精良和拥有军队的数量,只是对敌方庞大的军力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在著名的“官渡之战”前,曹操的谋士郭嘉所作的精辟的分析主要是针对袁绍性格方面的弱点和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优势,最终促使曹操敢于与之决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纵观历史,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以上都能充分证明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所具备的品格。因为军队的命运全系在主帅一个人身上,主帅如果被喜、怒、哀、乐等情感所困,再好的计谋也是无用的,再强大的、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军队也是必定要失败的。这说明:再高超的聪明才智都会被情感所压制或埋没!
现在经常有人在“人才”的概念问题上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是在感情和公私原则方面概念不清楚。首先,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动物就是畜生,而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动物才是人,很有学问和本领而又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为公)可以称为人才(廉颇、诸葛亮等人),很有学问和本领但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为私)就会畜生不如(赵括、马谡之辈)。只有从公共利益出发,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廉颇知错必改,诸葛亮鞠躬尽瘁,百姓能够蒙其福荫;如果从个人利益出发,必定助长傲慢情绪,赵括和马谡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干,以至断送了全军将士的性命甚至国家的命运,所以说“畜生不如”。同时,这也是评价“君子”与“小人”的标准。看到这里,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作者的见解过于偏颇。
《孙子兵法·火攻篇》又说: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那些“调和派”的论点,在《孙子兵法》面前就是小人之言!奸佞之言!亡国之言!
刘备为替关羽、张飞报仇而引发的吴蜀彝陵之战,就是“主以怒而兴师”招致惨败的典型例证。“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司马懿宁忍诸葛亮所施“脂粉之辱”,兵不齐而不出战,可谓典型。也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最好例证。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五
因为很喜欢看《三国演义》,看了两遍之后好想看第三遍。因为喜欢《三国演义》所以就想看《孙子兵法》。想多了解古代时期人们的智慧,看完了《孙子兵法》后真的让我觉得惊叹,前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忽视,《孙子兵法》真的是兵家经典啊,它是在春秋末年写的但很具现实意义,里面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却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在开篇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因为我文言文的功底不太好所以要看看翻译才能理解到里面的深刻含义,“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的却如此,现在发动的战争大家都有目共睹,哪一方是正义的必然会人心所向必。得到“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六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以下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孙子战争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
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等季节变化。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等地形条件。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等条件。法制,是讲部队的编制、将帅的职责等部队基本情况。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不单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它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决斗。战争是以有生力量为主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智力斗争,使用诈术是它的特征。用兵作战以欺诈为原则,要领在于诡诈(欺骗)。其诡道思想在“诡道十二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诡道十二法”:1、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3、近而示之远4、远而示之近5、利而诱之6、乱而取之7、实而备之8、强而避之9、怒而挠之10、卑而骄之11、佚而劳之12、亲而离之。诡道“前四条”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对方,使对方不辨真假。“后八条”是因势利导造成不利于对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孙子》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它提出一些正确认识战争情况的原则和方法。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2、“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4、要善于观察敌人并了解敌人行为的本质内容。《孙子》认识到既要了解战争中的现象也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要了解本质通常要费一番功夫。“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它强调认识战争情况必须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细微现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敌情,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情报“微妙”一番,即经过认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质,抓住敌人的真实意图。
《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其后,它又不断强调难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告诫君主和将帅,对待战争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凶战危,“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它强调不需要战争,就使敌人俯首称臣,这是战争的一种不战而胜的思想。这样就不用伤害百姓人民、下属甚至自己。其实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孙子兵法》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
孙子兵法读后感字篇七
度假区中心小学《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放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