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一
明·谢榛
别后几重阳,停云渺帝乡。
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
夕鸟安庭树,秋光照野塘。
何时问幽寂,岁杪正冰霜。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二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10、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1、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4、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0、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5、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7、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8、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29、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0、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2、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4、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35、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3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8、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9、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43、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44、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46、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4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50、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51、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52、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53、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4、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55、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三
又是他乡逢此日,九月九。午后携酒登南山,上行,蔚蓝天,烟云过眼;草儿半青,地斑黄,山似墨玉树洒金,黄叶不舍别离枝,漫,恋空,如蝶翩跹。西风渐劲,扫落一地声沙沙;风过,一阵凉,凉万里,望乡台惹起无限愁肠,孤寂。
回想多年前,正是此时暖日远,兄弟多日聚,把酒言欢,齐佩茱萸,避那三秋风幽,雨轻寒;往日情,往日景,依在目。
别离三弟纷赠柳,二兄菊花伴远行;自此漂泊天涯路,黄沙漫卷柳随风。
人生路远多生蔓,心无依,怎比得白云悠然;世事无常,多少悲喜恩怨,是非已自难辩;一声问候多温暖,解了些须清寒。岁月的脚步匆忙,回头过骥日,总是无病呻吟,多愁感,如风卷落叶舞起漫天惆怅,却忘了忆兄弟。
小径边,野菊黄,柳梢尽染残日晖,乱红溅。伫立高处看云天,举觞,道一声:兄弟安好!饮下一盏金花酒,万里同观鸿雁飞。天雁南,醉拨乡思弦,乡思脉脉剪不断,兄弟情,泪洒秋风无须言。
归,影舞,斜阳醉。
掬一捧金菊,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张熟悉的脸,许愿,他日若到菊黄时,采黄花,渡碧水,跨过千山。兄弟相聚喜欢颜,揭窖藏,美酒香,共举,碰响,散尽细雨晚烟;对酒当歌尽情醉,指天笑!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四
3、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
11、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五
2、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3、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4、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5、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6、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7、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8、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9、时节是重阳,菊 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0、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1、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12、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3、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5、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16、绮罗丛里胜登临。——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7、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8、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9、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20、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1、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22、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3、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4、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6、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7、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8、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9、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30、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1、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32、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3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4、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35、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36、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7、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8、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9、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4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1、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2、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43、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44、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5、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46、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7、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48、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49、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52、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3、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54、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5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六
2.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7.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 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10.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11.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司空图《重阳阻雨》
12.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3.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
15.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七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①,青蕊重阳不堪摘②。
明日萧条醉尽醒③,残花烂熳开何益④?
篱边野外多众芳⑤,采撷细琐升中堂⑥。
念兹空长大枝叶⑦,结根失所缠风霜⑧。
③陶潜诗:“风声自萧条。”《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
④庾信诗:“残花烂熳舒。”
⑦《书扒》:“念兹在兹。”古诗:“枝叶日夜寒。”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黄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盖献《西岳赋》之后。
诗题一作“叹檐前甘菊花”。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种,甘者可入药,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云众芳细琐者,薏之属也。移时晚。言移植后时。根失所,谓失其故处。
杜甫
(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八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⑴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
⑵剑花:指灯心的余烬结为剑花形。
⑶归心壮:谓思归心情强烈、旺盛。
⑷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
写重阳节的诗句写重阳节字篇九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