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一
今天,我和好朋友在大榕树底下玩,无意之中发现了一只小蚂蚁正在觅食。于是,我和好朋友就仔细观察这只小蚂蚁。它长有一对细长的触角,有六条壮而有力的腿,还长着像一把老虎钳子一样的嘴巴。
小蚂蚁总爱用触角互相对对碰,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感到迷惑不解。这时一场激烈的搏斗映入我们的眼睑。一条奄奄一息的蚯蚓与这只比它小数倍的小蚂蚁打起来了。小蚂蚁被扭动的蚯蚓扔了出去,这时候,小蚂蚁去寻找另外的同伴,并和其它的小蚂蚁一一碰碰触角,不一会儿,竟然招引来许多的小蚂蚁来帮忙。噢!现在我明白了,触角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一只只小蚂蚁用它们钳子一样的嘴巴去咬蚯蚓,有的咬蚯蚓的头,有的咬蚯蚓的身体,有的夹住蚯蚓的环带,虽然它们一次次被扭动的蚯蚓扔了出去,但它们依然不放弃,一直与蚯蚓搏斗。最后蚯蚓抵挡不住蚂蚁们的顽强进攻,终于被制服了。一只只蚂蚁用它们那力大无比的腿和钳口,拖着蚯蚓唱着胜利的歌儿向洞穴走去。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小蚂蚁用触角碰一碰就可以互相勾通传递信息。同时也知道了蚂蚁这个团体有团结、友谊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就应该学习蚂蚁这种宝贵的精神。
观察蜗牛
我仔细观察了草丛里的蜗牛,发现它有一对触角(蜗牛有两对触角,要仔细观察呀),我用手指一碰,触角就缩进脑袋里。当它发现没有危险时,才缓缓的伸开,警惕地向四周望了望,再继续干它们要干的事。那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仔细观察,看见蜗牛是用壳底下的一只脚运动。我查阅了资料,知道了这只脚叫作腹足。
蜗牛爱吃白菜、萝卜等种种蔬菜的叶子,我拿着白菜叶子来喂蜗牛,可是它一下子钻到壳里去了,怎么办呢?我用木棒轻轻敲了几下蜗牛的壳,可它就是不出来。我就把蜗牛放进水里,不一会儿,蜗牛就把头伸出来了,我把它从水中取出来,咦?蜗牛像昆虫一样长着一对触角呀,那么说,蜗牛也可能是昆虫喽。但是,昆虫都有很多脚啊,一只脚的也算是昆虫吗?我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了查,原来,昆虫的特征是有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有翅膀。这样的话,蜗牛就不是昆虫了。我们又查,原来蜗牛是软体动物。
自然界里藏着无穷的奥秘,以后我还要多多观察
观察小狗
我家有一条小狗,是奶奶昨天从菜市场买回来的。它全身的毛都是灰色的,所以我给它取名叫“灰灰”。灰灰有一个毛茸茸的大脑袋,一双大耳朵总是柔顺地耷拉着,可是一听到什么响动,马上就竖了起来,宝石一样的眼睛,闪闪发光,湿漉漉的小鼻子总是到处嗅个不停,圆乎乎的嘴巴好可爱。
灰灰真可爱,我喜欢灰灰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二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件
教师出示课件(书本p2的图片)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信息?
生1:有三捆小树
生2:每捆小树有20棵
师:你可以提出用加法或乘法解决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棵小树?
生2:两捆小树有多少棵?
生3:两捆小树比一捆多几棵?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小树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用加法
生2:用乘法
师:怎么计算呢?
生1:20+20+20=60
生2:20×3=60
生3:20×2+20=60
板书算法
师:为什么20×3=60呢?
生:可以先不看20后面的“0”,因为2×3=6,乘完后再在6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师:这是个好办法,大家觉得三种方法哪种最简便呢?
生:20×3=60 这个方法最简单
师引导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运用
师:我们再来看看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生答
师:看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80×4 6×7
80×4 6×70
800×4 6×700
让学生找相同与不同
试一试第3题,练一练第1题、第2题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收获了什么?
练一练第2、3题,作业本。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三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整数部分是零的写法,有不写零的,也有写两个零的,如:12.27- 11.8=.47 ,这也是受了整数的最高位不能是零的影响。
3.解决问题时估算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结合情境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还要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中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四
教科书第1—2页例
1、例2以及“做一做”。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横式表示。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了解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知除法的意义。
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当我们平均分一些物品时,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候该怎么办呢?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认识余数
①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师:摆一摆,说一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
师: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师:能结合摆的结果和算式说一说吗?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现在给你7个草莓,还是同样的要求,你会摆吗?动手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
师:这1个草莓怎么剩下了?还能继续摆吗?为什么?
师:这一次摆的过程和结果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师: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你能结合摆的草莓来解释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②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比较这两幅图和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对比: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怎样?用算式怎么表达?
(2)教学例2:余数要比除数小
用小棒摆正方形。
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正方形?算式怎么写?
师: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并写出算式。
师:如果用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呢?请你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师: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余数除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重点说出“余数”是哪个数。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圈一圈、分一分,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4、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放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时正好分完,有时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还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课时作业
1、17个,3个3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
算式:17÷3=□(组)□(个)
看到17÷2=8(组)1(个)这个算式,你知道五角星是怎么圈的吗?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
3、17个,你还想每几个圈一圈,先圈一圈再写一写。
算式:x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
4、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要明白不管怎么分,分得的结果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五
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页)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课件。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每捆杨树有20棵,图中有3捆杨树。
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50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20棵杨树,3捆就是3个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个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据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知道3个2是6,可以推算出3个20是60。
师:你喜欢用加法计算还是喜欢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车树苗是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3个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3,根据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很多问题。
小树有多少棵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
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六
过完这个暑假我就要上四年级了,是个小大人了,再也不能只围着电脑、电视转了。为了学习有进步,也为了自己更健康地成长,我应该学会自己安排好时间,不能再让爸爸妈妈这么操心了。我决定,这个暑假我要自已安排暑假生活,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到底怎么样才算过一个充实的暑假呢?其实刚考完试的那天晚上我就已经认真想过了。今天一早跟妈妈表明了我想自己安排暑假生活的想法后,妈妈也很赞同我的意见,觉得我确实长大了。有了妈妈的肯定我更有信心自已做主了。
我制作了一个计划表:每天6点起床,晨读两篇好文章。早饭后预习下一学期的语、数、英、科四门课。接着到小区走几圈活动活动。午睡起来后先练字,再去培训班学习。培训班下课回来后再做每天的作业。晚饭后是我的自由时间,可以去逛逛玩玩,劳逸结合嘛!睡前再看一会课外书。当然我还会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会有理有条地做好每一件事。
这个暑假我还想让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我想去看看天安门,去看一看我们伟大祖国的万里长城、奥运会馆鸟巢,还有故宫。所以现在开始我每天要多学习一点地理和历史知识,还要每天多练一下走路,要不然到时候走不动的话就成了爸妈的“累赘”了。我还打算领着妹妹爬长城呢!
除了旅行,我还喜欢英语。暑假里我还想再看几部英文原版电影,既能娱乐又是学习,一举两得!爸爸也同意了我看法,我好开心啊!
这就是我的暑假计划,请大家监督我哦!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七
一、读书要有选择。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特别是名著。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二、读书要有计划。每天至少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读书时要坐端正,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三、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吸取书中丰富的营养。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彩语段,妙词佳句,反复诵读,熟记在心。每天和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一下读后感吧!
四、就是看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归类摘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在书上做批录,同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另外,还得多看些工具书,比如,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俗语大全、谚语、格言警句等。
其实书可以把我们带进知识王国,让我们乐此不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八
《小树有多少棵》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是关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 归纳法,练习法,主要是考虑到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相差较大,优者优,劣者劣,是很明显的差别。像3×20这种题目的得数,他们不用考虑,就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是,至少有1/3的学生会不清楚,这是本班学生的学情。
课上,从导入开始, 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购整捆的铅笔导入),为本节新课“小树有多少棵”作了铺垫。当从主题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 学习的兴趣高。在授新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分组交流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 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衍晟、嘉豪、晓茵等相对接受能力较不好的学生也能根据复习的内容顺势迁移到本课学习中。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每捆20棵树,3捆就要把3个20相加……”即20+20+20
“可以把3×20,就是3捆小树合起来的总数……”
“就是把20+20+20,等于60(棵)……” ……
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谈论自己的想法。尽管不那么完整,我都给予肯定。当提出4捆小树、5捆小树时,孩子们也就明白该怎么样做更好了。
要求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是迁移的目的,也是孩子必须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练习中,有出现“3×2 30×2 300×2”这类题目,再让学生计算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大部分学生只会说“积每一次多一个0”这样的话,对于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不那么顺畅,但是在交流中发现孩子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知道当乘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积也跟着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今后的学习中, 我会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好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页篇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这样设计是为了全班交流体现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2、数学游戏。
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本节课我还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但在这一节课上,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准备下节课在这方面适当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