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第一次和面字第一次做面字篇一
从前地球上只有两个国家,蛋糕国和面包国。
和现在的社会一样,国家落后了就会吃亏,谁也不想吃亏,可两个国王的想法却不一样,蛋糕国王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为国家作贡献,别的东西都不重要;面包国王认为学习是重要,可学习并不是一切。
因此,两国的教育截然不同。蛋糕孩子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吃饭时它们不会自己吃,而是在学习,等着父母把饭拿到口边。要下雨了,衣服还在外面晾着,父母又不在家,它们也不会把衣服收一收……除了睡觉外,它们从未停止过学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书呆子。
面包孩子们要比蛋糕孩子们轻松一些。每天的作业完成后,就去公园玩玩,或是叫上好朋友一起玩游戏,还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他们的生活从来都是自理,更不会让爸爸妈妈喂,他们虽然学问不比蛋糕孩子多,但生活很快乐。
几十年后,两国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而那些当年的父母都老了。蛋糕孩子们都学得很深了,他们可以一天就画出一张汽车图纸;二天就画出一张火车图纸;三天就画出一张飞机图纸;四天就画出一张火箭图纸……这似乎听起来不错,可问题出来了——全国人都懂,可没人会做,就算是相关的所有条件、材料都有,他们也不会拼,更何况材料如何来都不知道。他们都会说不会做,他们的科技永远都无法前进。面包孩子们呢?虽然十天都不能完成蛋糕孩子一天的东西,可十几天后,他们还是完成了,并能把它们做出来了。因此,面包国的科技不说快慢,至少在不断进步。
你是想像蛋糕孩子一样呢,还是想像面包孩子一样?
第一次和面字第一次做面字篇二
凡事都有第一次,如:第一次溜冰,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炒菜……而我今天要为大家讲的则是我第一次和面。
“今天中午吃面条哦!”正准备做饭的妈妈告诉我。这时,我心中不禁掠过一念:妈妈这么辛苦,不如我帮妈妈和面吧。
说干就干,我找到妈妈平时和面的盆,放了两碗面,又加了好多水,便挽起袖子开始和了。和了一阵,我感到不对,心想:这面怎么越和越稀了呢?平时看妈妈会和成一个又大又圆的面团,可我怎么会和成这样呢?我停止了和面,对了,妈妈平时不是遇到水多的时候会加面粉吗,不如我也试试!于是我又舀了两碗面,又开始和起面来。
和着和着,我感到手上粘了很多面,怎么拿也拿不掉,看来面还是少,我又加了一碗面粉,将手上的面搓在面上,继续和。可是,我再一次面临难题,那就是面团和不起来,是不是面太多了?我顿时“狗吃刺猬——不知如何下手”。思索半天,我又想到了一条锦囊妙计,那就是——加点水。因为面太稀要加面粉,面太干不就该加水了吗?我立即又放了一些水,不过,这次吸取教训,尽量一点一点地加水,面总算不是那么调皮了,我不禁沾沾自喜,这下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因为我总算和好面了!
“妈妈,我和好了!”我大声说道,“快来看看!”妈妈半信半疑,走过来一看,顿时哈哈大笑,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说:“看你和了这么大一块面,你想让咱们吃上几天啊?不过我还是很开心的,毕竟这是你的一件成功品嘛!”我摆摆手,说:“凡事都有第一次,做的次数多了就学会了呀!”妈妈点了点头。
虽说和面这件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正如人们所说的“说时容易,做起来难”。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第一次和面字第一次做面字篇三
上午,晒着温暖的阳光,忽然心血来潮,就对准备做饭的奶奶说:“奶奶,我想和您学和面。”奶奶乐呵呵地说:“好啊,争取把你培养成我们家的小厨师。”奶奶边说,边开始教我和面的步骤。
第一步,先把适量面粉倒入干净的盆里,准备一碗清水。第二步,开始和面。我仿照奶奶平时和面的模样,先缓缓地把水倒入盆中,把面粉拌成面珠。
接着,我准备把面珠揉合在一起,哪知道和面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揉了好一会儿,面珠就像耍脾气的小孩儿一样,就是不肯团结在一起。
渐渐地,我的`面团终于有模有样了。唉,平时奶奶和面都是三光:面光、手光、盆光,可是我好像一光也没有。奶奶继续教着我,终于手、面都光了,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虽然这次和面一波三折,盆光的要求也没达到,但我学会了和面的方法,还是特别开心,因为我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第一次和面字第一次做面字篇四
小朋友们,你们帮过家长和过面吗?哈哈没有吧。我可帮妈妈和过面哦!
暑假中一天,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对我说:“海馨月,妈妈今天有点不舒服,你去帮妈妈干点家务吧。”“好吧!”我说。“你爸爸最喜欢吃面了,你出去给咱们买点面回来吧!”妈妈说。我说:“算了,还是我在咱们家和面好了。”妈妈惊讶的说:“你真的会和面?”我说:“妈妈,我会你就给我一次机会吧!”这时妈妈只好答应了。
当妈妈给我说步骤的时候,我骄傲地说:“妈妈你不用说了,我已经知道了,说完,我就走了。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吗?平常妈妈和面的时候,我都一直在看着。妈妈先是弄了3勺面,然后再接点水,再把筷子放在面上面,然后再来回的弄。我就按照妈妈的样子去和面,我边和边说,和面不难,挺简单的。没想到,把水倒得有点多了,我就用筷子使劲的划,好不容易划开了,心想:现在应该不多了,我就把筷子放到一边,一只手按着盆,另一只手使劲地把面往一块揉。
哎呀,手上已经粘了好多面,下不来了,手很重,提不起来了,这可怎么办?我想问妈妈,叫了好几声,妈妈没应声,跑到房子一看,哦,原来妈妈睡了,我不忍心叫醒妈妈,心想算了,先想想妈妈平常是怎么把手上的面弄下来的。妈妈像每次和面到最后,总是抓一把干面粉,两只手互相使劲的搓,手会很快变干净,我也抓一把干面粉试一试。
咦,还真管用,我手上的面团就掉了下来。我又抓了几把面粉放在面盆里,这时,我揉时面团不粘手了,我揉了十几分钟,面团光了,我的手臂也痛了,从身后传来了一声:”呦,我女儿和的面挺好的。我一看,原来是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
“妈妈,我说过我会和面怎么样,我和的还不错吧。”妈妈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中午爸爸回来后,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我女儿长大了。”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那天中午的面条吃起来特别香。
第一次和面字第一次做面字篇五
奶奶已经去世两年了,虽然妈妈平时不愿提起,但是我知道,我们一家人没有不为奶奶的离去而伤心难过。尤其是我,从小爸爸妈妈都在深圳打工,自打我满月后,就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有时跟奶奶比爸爸妈妈都亲。奶奶一生为人和善、勤俭持家,她那慈祥而充满温暖的笑容至今都使我念念不忘。
“今天我们包饺子,”妈妈说道,这又让我想起我已逝去的奶奶。我的奶奶出生在解放初期,那生活过得很拮据,常常听奶奶说起她们那个年代的生活经历。我奶奶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的样子,虽然已满头白发,但是她每天都坚持打理她的头发。奶奶特别喜欢扎两个小辫子,搭在前面干活时常常会一摆头,我辫子给甩到身后,奶奶的这个惯性动作,至今我都记忆犹新。
我们家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庄里,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奶奶和爷爷就在家忙活生计,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着。我和姐姐就不得不帮着奶奶做些家务,扫地、洗衣服、放牛等等,馒头是我们的主食。什么烙饼、馒头之类的都是自己家做出来的,奶奶说:“我教你们学和面吧。”我和姐姐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奶奶对我们说:“和面要三光,手光、面光、面盆光。刚开始我不懂奶奶在说什么,就问:“奶奶,什么叫三光啊。”奶奶指着面盆耐心的对我说:“就是手、面盆不粘面,和出来的面要光滑,这样既干净又不浪费粮食,”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奶奶拿来一袋面粉放在桌上,往备好的盆里剩了六勺面粉,她一边教我,一边不停地往盆里倒水,我的这双笨手笨脚在盆里来回的搅拌。可是面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一般,总是不往一起粘,揉不到一团去。奶奶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很快就会学会的。”听了奶奶的.话,我开始掌握起技巧来,等面团里的水均匀后,再用力把面团给压下去,水已经差不多干了,我继续使劲的压、揉。可是不管我怎么弄,手和面盆都做到了“光”,可是盆里的面还是不“光”,上面始终留有像蜂窝一样,凹凸不平的小洞,虽然没有达到奶奶的要求,但是我觉得我做到了不少。
奶奶常常教我们,过日子就是这样,能省一点是一点,在这里省了,就可以贴到别处去,总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奶奶的这些教诲,使我终身受益。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奶奶的风格,勤俭节约。因为这是每个拥有者,一生的财富!
第一次和面字第一次做面字篇六
作家吴淡如在谈到“有梦就追”这四个字时,同时也说了一段话,大意如下——能阻碍你的绝不是你处在了不对的位置,而是你的惰性。
的确如此。如果你有梦想,而现实却完全和你的梦想沾不上边儿。比如你想当律师,却干着老师的职业,一天没事就得备课,上课上烦了就拿学生出气,教不好书,评不上奖金,到头来再怪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怨恨现实。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教书,业余积点时间努力攻克法律基础知识。这样才是追梦的态度。
我们不能为了追梦就扔了手里的面包,更不能在扔出的面包被狗吃掉,而梦想还没有实现时,就说梦想还不如狗嘴里的骨头值钱。
我们大可以相信梦想终会换来面包,但是在梦想还在雏形之际,我们必须兢兢业业,不屈不挠。 要知道追梦之人其实都是赌徒,越愿意奋斗越愿意付出心血的人,赢的机会才越大。
多少画家,一生辛劳作画,春蚕到死丝方尽,却依旧不闻不名。运气好的,即使艺术创造强如梵高,竟也死后才成名。没有机遇,成名、成为大家真是太难。但这些还都不算, 要在一方面强于他人,还须苦心钻营,别人睡觉、放松时,追梦的人,他们必须抛却六根杂念,戒七情六欲,离开三教九流的熏染,完全融入一件事情上去,忘我地追寻那个颇有些孤寂的梦境。
难是肯定难。但这样才是追梦。
更难的是,他们要用梦想换面包,这是难上加难。
而那些扔掉原有的面包跨行追梦的人,则是难于上青天,这叫极难。
吴淡如说到,梦想不可决定于“一念之间”。确实如此,那些跨行成功的人,在没有追梦前就已经深谙另一个行业的门道,他们已经不兹不倦地补充了比别人更多的资源,在学习的过程里拥有了非比寻常的毅力,所以他们有资格追梦并完成梦想。他们的追梦之路绝不只是一个念头,而是在洞悉了自己的能力,深掘了专业技能,再把握住了难得的机遇后,才顺利铺就的。
铺就好了追梦之路,前行时自然少有阻碍,即使风雨兼程,也无须担忧,勇往直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