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一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 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 指导,独立完成(略)◆[2003年11月8日]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二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设计意图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自学课文。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谁能用“……像……”的句式说说敦煌莫高窟的艳丽多姿。
8.作业: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三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四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齐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指名背诵。
《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五
佚名
一、激趣揭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
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话
1、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a、抽生读
b、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男女生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敦煌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占着主要的位置,它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精美)
2、塑像的精美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 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读出这样的气势。
3、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
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录像。
看了这一尊尊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塑像,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许多心理话想说,把你要说的写在纸条上。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六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实用篇七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