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字篇一
我们的家乡,虽然没有长城那雄伟壮丽的气势,也没有桂林那山清水秀的美丽,但家乡的风景也是那么迷人。
瞧!田野里的稻谷,脱下了绿油油的外套,披上了崭新的金黄的衣裳。一个个也都变得沉甸甸的,低着头,像正思考着什么。这些稻谷肥肥胖胖的,排列得整整齐齐,像为大地妈妈织了一件金灿灿的衣服,用来报答大地妈妈这一年的养育之恩。这些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颗颗穗子,宛如一颗颗金黄色的珍珠,闪闪发光,从高处望下去,一片金黄,就像一堆铺平了的金子,十分耀眼。
你看那五彩缤纷的果园,苹果像一个个红通通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黄澄澄的野梨,挨挨挤挤的在一起,像一群胖胖的小娃娃,露出了他们顽皮的笑脸。葡萄叶下那一串串玛瑙般的葡萄,一个个晶莹透亮,好像在说:“快来尝尝这美味的果实吧!”石榴也来了,一个个红透了顶,有的还挤破了肚,露出了一颗颗金莹剔透的粒儿,正敞开“大门”欢迎人们品尝呢!
美丽的菜园又增添了几位新成员。有羞红脸的辣椒姑娘,她们羞答答的躲在绿叶中,不过你可别小看她,她外表斯文,你若咬上一口,保证让你辣的泪流满面。矮矮的茄子树上挂满了穿着紫袍的茄子小弟。胡萝卜舅舅成熟了,从土里冒出来红红的脸蛋。黄瓜二哥嫩绿嫩绿的,全身长满了刺,像小刺猬一样,头上还顶着一顶小黄帽呢。菜园里的“巨无霸”,冬瓜大哥又炫耀起它那胖乎乎、圆滚滚的身子,真像漫画里的绿巨人。
花园里也格外美丽,一朵朵菊花颜色各异: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它们就像一位千手观音,美丽极了!每当走过花园时,你都会闻到一股菊花的芳香,令人陶醉。
秋天的家乡风景可真美啊!当你身处其中时,你就会发现,这不是一处景,而是一副美丽的画。我爱家乡,但更爱秋天里的家乡!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字篇二
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不一会儿,夜晚的气息悄悄笼罩了整个天空,夜幕降临了。
夜晚的天空,好像用一块巨大的布把太阳公公给遮住了,圆圆的月亮不像中秋节的月亮那样圆润美丽,却也别有一番风韵。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洒下来,给乡间的万物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衣,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孩子,在天空中洒了几颗星星,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向我们眨眼睛呢!
受不了屋内的闷热,我决定出去走走。那是个雨过天晴的夜晚,一出门儿,阵阵风儿从我脸旁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花的芳香迎面扑来,使我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
乡间不像城市那么喧闹,但也有几分热闹。傍晚,蝉和青蛙在合唱,小朋友们都出来捉蝉了,大人们在聊天、乘凉。还有一群人拉着一个大的音响,在我们村的小广场上跳广场舞,你看!只听那音乐一响起,那些阿姨和奶奶们,就开始动起来了,跳出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好多观众。我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听见音乐声,我就飞奔过去,拉着我以前在老家的好朋友,也跟着他们跳了起来,真是太开心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害羞的月亮也藏进了云层中,也许在为小星星们讲故事吧!我和我的小伙伴,依依不舍得分了手,各自回家睡觉了。
家乡的夏夜,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真让人迷恋。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字篇三
我的家乡在盐城。我爱家乡的丹顶鹤。
秋天,东北草木凋零,天气渐冷,丹顶鹤便从黑龙江千里迢迢来到家乡的沿海滩涂越冬。因此,去滩涂的人都爱到“望鹤亭”欣赏丹顶鹤的美姿。
去年秋天,爸爸带我到“望鹤亭”看丹顶鹤。当时正是下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黄色的茅草,没有一点儿丹顶鹤的影子。一位养鹤的阿姨告诉我们说:“丹顶鹤正在远处觅食,过一会儿可能就回来了。”我和爸爸只好举起望远镜对着远处耐心地等待着。
没多久,我的望远镜中出现一架“飞机”。我惊喜地叫了起来:“丹顶鹤!丹顶鹤!”接着,一只、两只、三只……一共16只,它们像飞机一样盘旋,在我们面前不远处的一条小河边着陆了。我也就仔细地观察起丹顶鹤来了。
丹顶鹤的羽毛素雅大方。颈部有一条长条形的黑色羽毛,像脖子上围的黑纱巾;身躯洁白无暇,白得像雪;翼尾黑色,像缀着一个漂亮的黑色花边。头顶上的一块红色隆起的肉瘤,仿佛红宝石,使丹顶鹤显得更加美丽,这也是人们称它为“丹顶鹤”的原因。
丹顶鹤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姿态也很吸引人。它们有的埋头梳理羽毛;有的在水中嬉戏;有的“金鸡独立”;有的在草地上踱着方步,好像在跳着只有它们才懂得的舞蹈似的;有的仰头长鸣;有的高兴得来个“白鹤亮翅”,又飞上了天空;有的……这一切是那样的令人陶醉,我看得入了迷。
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丹顶鹤。星期天一有空就到公园看丹顶鹤,甚至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丹顶鹤在空中自由飞翔。去年元旦,舅舅给我寄来一张印有丹顶鹤的贺年卡,那上面拍的就是丹顶鹤迎着太阳高歌的镜头。情景十分动人。
丹顶鹤为我的家乡增添了风采,丹顶鹤为我的家乡增添了骄傲。
【评析】
自己的家乡有受国家保护的动物,确实令人骄傲。
“丹顶鹤羽毛素雅大方。颈部的黑色羽毛像脖子上围的黑纱巾;躯身洁白无暇;翼尾黑色;头顶上的一块红色隆起的肉瘤,仿佛红宝石,使它显得更加美丽。”这一段,小作者观察细致,描写逼真。这一写作特点也很好地应用在描写丹顶鹤的姿态上。丹顶鹤羽毛素雅大方,姿态吸引人,所以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使“我”看得入了迷。
文章有顺序地交待了丹顶鹤到来的时间、地点,细腻地描绘了它们的出现。重点写丹顶鹤的羽毛和它们的千姿百态。文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字篇四
“鬼”这个恐怖的字,一听,令人瑟瑟发抖。可我们丰都人呐,不怕!还有一个民间风俗——鬼城庙会。
说到这“丰都鬼城庙会”,就要说说“鬼城”的一个传说:
民间传云,汉代阴长山、王方平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民间将他们俩的姓氏合在一起,称谓“阴王”。后来又被误传为“阴间之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此祭拜,祈求“阴王”消灾降福。
鬼城这庙会由来已久,早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存在。传说是为了纪念阎罗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结婚纪念日。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
进香形式一是“烧拜香”,二是“烧供香”。“烧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领下,边唱边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烧供香”,出发时,每人需在名册上话押表诚心,要专心虔诚奉神,不得与人争斗。进香这个习俗,可是又有趣、又严肃。
庙会期间各种民间游乐活动多不胜数,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让人目不暇接。晚上时,人们会到县城对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缤纷的射光照耀了整个名山,县城都能看见闪烁的灯光,还有壮观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玩意儿,很多人都“装神弄鬼”——戴着个恐怖的面具,穿着个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几声,来吓唬游客。鼓声锣声在名山上响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腾的庙会游行。有庞大威武的花车,有善良可恶的鬼,有美丽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许许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内。游行特别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善恶面目,使游行的每一个方阵五花八门,各个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爱的两兄弟——黑白无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无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无常,总之,许多黑白无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给人一种莫名的滑稽感,还稍带有恐怖感。这游行游他个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们看得毫不厌倦。
丰都,我亲爱的家乡,一个拥有历史悠久“鬼”文化的小县城,鬼城传说四海名扬,向人们诉说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魅力传奇。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字篇五
在我的家乡有座美丽的山,它的名字叫盘龙山,为什么叫盘龙山呢?因为它的外形似一条长龙盘踞在大地上,龙头朝东,龙尾朝西,家乡的人们都称它为“盘龙山”。这座山树木葱郁,风景优美,还是天然的氧吧呢!
来到盘龙山脚下,第一眼就能看到景区大门,这里是龙头所在的位置,四根大理石柱子擎起琉璃瓦门檐,上面书写着“盘龙山”三个宝蓝色大字,显得很有气魄。
穿过大门,就来到辽阔的广场,广场承载着集散游客的功能。顺着广场往里走,就是飞龙瀑布,抬头仰望,十几米高的瀑布像白色的带子飞泻而下,发出哗哗的水声,我不禁想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走近些,感觉凉风夹杂着水雾迎面扑来,凉丝丝的,看看脚下,瀑布直冲龙潭,溅起无数水花,犹如千百朵白莲,美丽极了!
顺着瀑布往上走,就是水泥石阶,台阶上全用鹅卵石铺成,各色的鹅卵石经过工匠们的精心设计,都呈现着不同的形状和花纹,有的像鱼,有点像伞,还有的像太阳……走在上面,感觉脚下痒痒的,你一定不想抬头,唯恐错过那“美丽的风景”!
走完台阶,也就来到了山顶,回头望望身后,大半个城市尽收眼底,往东望去,盘旋的公路,就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公路上的汽车犹如一只只小蚂蚁在慢慢地蠕动,山后,八劲湾水库就像一面明镜镶嵌在翠绿的山林之中。山顶的最高峰,是龙王庙,庙里供着几尊神像,常常有人登山烧香,祈求神仙保佑。
从龙王庙出来,顺着弯曲的小路往西走,大概两千米左右,就是观鹭台,在这里往西南远望,能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每年春天,都会有很多白鹭来这里生息繁衍,它们和家乡的人们都成了好朋友。
顺着观鹭台往西北,就来到了龙尾,沿着龙尾往下走,就走出了盘龙山的西门。回头看去,真像是从龙头进去,沿龙身游一圈,从龙尾出来。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字篇六
我的家乡建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如豆浆粉、粿包、芋饺、扁食、豆腐丸……其中,我认为最有特色的要属光饼了!
在建瓯,无论你走在哪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光饼的店铺。走近些,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直钻进你的鼻孔。再走近些,你就能清晰看到它的摸样——圆圆的,金面银边,大约有掌心那么大。
说起光饼,它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明嘉靖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倭寇,不想连夜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做干粮,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为了纪念戚继光,便把这种小饼叫做“光饼”。
我舅舅家就是做光饼的。他告诉我,光饼虽说工艺不是很复杂,但真正的要做好也绝非易事。先要把面粉发酵,和好面,做成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似瓜子大小,然后沾水贴到炉壁上,焙烤前要在光饼上洒些水,再将装有炭火的直柄铁篮放入炉内,用油纸扇将炭火煽旺来焙烤,直到炉内光饼的表面变成金黄色,即可用铁铲铲下,一炉香喷喷的光饼就新鲜出炉了。
刚出炉的光饼散发着一种很好闻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酥脆的表层,松软的内层,淡淡的咸味,口感好极了。若把光饼片开在中间夹一块五花肉和葱段,味道就更美了。也可片开抹上熟猪油,洒一层白糖等,口味也很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