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字小蝌蚪篇一
中午的太阳越来越耀眼,和我的心情一样,非常快乐。
伴着暖暖的风,我走在宽广的田野上,感受着美丽田野的风光,心情十分舒畅。走着走着,我的目光便转移到了一条小蝌蚪上。我蹑手蹑脚地靠近,眼睛紧盯着这条目标,一眨都不眨。我慢慢地把双手合拢,脚尖慢慢踮起,使走路声轻一点。接着,我轻轻弯下腰,头慢慢低下,双手缓缓张开,从两边往水里伸,给这条蝌蚪来了个两面夹击,让它走投无路。我的心不由得想:这蝌蚪,自己都快要被我抓捕了,还这么若无其事,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我身子往前一扑,双手快速一拢,伸出水面,把手慢慢张开,眼睛往里瞄了一眼,又把手张开,里面空空的。那有什么蝌蚪啊?我匆匆回到家,全身武装,准备大干一场。我带着袖套,穿着雨鞋,裤管卷得高高的。我拿着瓶子蹦向了田野。我先蹲下来,眼睛快速扫了一圈,发现了两条“猎物”。我双手伸进水里,从两边慢慢靠拢,不小心瓶子到了,我手一动,蝌蚪都跑了。我双手不停地“追赶”,水变得浑浊了,掩盖这两只蝌蚪。我把瓶子从水里拿出来,发现里面有只蝌蚪,我想:这肯定是我刚刚赶的时候,一只蝌蚪不小心游进去了。”这真是天助我也,哈哈!
我摸摸蝌蚪的身子,滑滑的,软软的,别人觉得恶心,可我却觉得他们很可爱。我不忍心关着它们,就放了。
虽然蝌蚪逮到了又放了。可是我还是很高兴。伴着暖暖的风,看着快西下的太阳,我坐在门前,仰望天空,感受着乡村田野的快乐。
小蝌蚪字小蝌蚪篇二
妈妈请朋友给我捉了几只小蝌蚪。
黑色的小蝌蚪形状似豆芽儿,他们虽小,但已经长出了两条后腿。我提起一只小蝌蚪放在手上,它还给我捞痒痒呢!
几天过去后,有两只蝌蚪长出了前腿,尾巴也变短了,我问妈妈:“小蝌蚪的尾巴是断了,还是缩进去了”,妈妈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和我一起仔细的观察,原来小蝌蚪的尾巴是逐渐退化了。
又过了两天,小蝌蚪的皮肤变灰了,上面出现了斑纹,它们的尾巴比前两天更短了,有时候把眼睛一睁一闭,可爱极了。更有意思的是,有一只小蝌蚪用两条腿站着,嘴巴一张一张的,好像在对我说:“这里真好”。又过了几天后,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小蝌蚪死得只剩下一只了,我非常的伤心。
唉!我真后悔,不应该那样对它,应该让它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长大以后,成为灭虫能手,那该多好啊!
小蝌蚪字小蝌蚪篇三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记得,有一天的早上,我们班的浩浩小朋友带来了一小盘小蝌蚪,还真是让小朋友们真正大开了眼界,孩子表现得开心极了。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我也很开心,于是我就将这些活跃的小东西安置在自然角中,便于孩子观察。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因此,我也特意设计了“春天的小蝌蚪”活动教案,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1、多媒体课件、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记号笔。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往不同方向)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2)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