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室大变样篇一
;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如何让教师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就是要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我校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探索实施“自助餐式”培训制度,基于学校实际,尊重教师意愿,真正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自助餐式”教师培训带来哪些改变
2012年,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张娜和几位青年教师找到校长,提出想去先进学校看看同行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这是好事啊!学校当然支持。于是,信息技术教研组一行4人开始了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学习。
培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参训教师通过现场全程观摩,深入学习了李冬梅老师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模式”的常规教学运作;在培训后的新学期,他们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调整课时,找到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整个教研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锐意创新,特色发展。
因为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2013年初,经学校办公会研究提出、教代会讨论,我校正式通过了“自助餐式”教师培训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一位教职工每学期都可以向学校教研室自主申请一次不超过5天的外出培训学习。
新的培训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热情,教师培训开始大变样。
从培训内容看,以往的教师培训内容以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论指导、有关高考的各类研讨为主,而教师自主选择的培训内容更丰富多彩,贴近自身的工作实际。比如,高三教师一般更愿意参加高考研讨会、高考信息交流会,班主任则多选择班级管理先进经验交流类培训;部分青年教师喜欢到先进学校考察学习;骨干教师则愿意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培训。
同时,教师自主选择的培训内容体现出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新的教育技术的关注。据学校统计,在教师自主选择的培训中,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学科教学最新的基本理论和教改信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方面的培训内容占比80%以上。尤其是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很快,相关内容的培训颇受教师欢迎。总的来说,教师自主选择的培训内容或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或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
从参训人员情况来看,过去往往是学校指定参训人员,被指定参训的未必愿意去,想去的却没有机会,培训覆盖面小、针对性不强,无法调动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实施自助餐式培训制度后,教师们非常踊跃,有的申请优质课观摩,有的申请信息技术教学培训,有的申请学习微课制作,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近5年,学校每学期外出培训教师基本稳定在80人次左右,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一,覆盖面明显扩大。以往学校指定参训人员时多考虑骨干教师,自助餐式培训则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已经参训的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比基本在50%左右,比原来提高了近30%。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在职继续深造,凡是攻读在职研究生并顺利取得毕业证书的,学校承担一半学费。顺利毕业的教师理论水平以及课题研究能力都有很大提升,这为学校积累了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截至目前,已经有50多位教师在职研究生顺利毕业,享受到学校自主培训的特殊“福利”。
从培训方式看,以往培训方式较单一,主要以讲座报告、听评课观摩两种方式为主,新的培训制度下培训方式也丰富起来,增加了先进学校实地考察学习、参与式研讨、区域间同课异构、课题交流等新方式。其中,先进学校实地观摩学习成为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在新课改过程中,许多优秀学校发展很快,经验值得学习,这种培训方式最直接;另一方面,教师在实地考察中因观察更全面、捕捉到的细节更真实而感受更深,培训收获更易转化成教学效能。
教师自主培训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自主性,让教师主动学习工作方法、找到工作乐趣、树立职业理想,发现、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教师培训最难得的收获。现在,教师们已普遍认识到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
这种新的培训制度还促进了学校教研教改浓厚氛围的形成,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形成了学校特色鲜明的生态教科研文化。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已成为一种自觉,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科研课题8项,省级课题11项,教师获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60多项。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迅速。近5年来,学校产生了两名特级教师,实现了零的突破,还产生了一名省级教学能手、两名省级培训工作室主持人、近20名市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市级以上优质课奖获得者120多名,其中省优质课奖及优秀课程资源奖获得者近40名。
教师自主培训,学校做什么
第一,学校培训管理职能从领导培训、组织培训向服务培训、协调培训转变。
学校服务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培训信息上。对于大部分一线教师来说,培训信息选择范围比较窄而且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辨别和筛选。因此,学校教研室广泛搜集优质培训信息,包括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的专业培训信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获取的优质培训信息、正规媒体渠道发布的培训信息等。这些培训信息会发布在学校平台实时更新,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申请。
学校协调工作的重点在于教师培训时间的总体把控。自主培训的时间更灵活机动也更分散,对协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的自主培训也是在慢慢摸索中逐步解决时间协调问题的。
首先,要协调代课教师。自主培训制度形成后,代课教师的协调工作变得相对容易。因为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机会,也都需要别人代课,你帮助别人、别人反过来也会帮助你,所以现在当参训教师的培训时间与教学工作有冲突时,一般在备课组内教师就能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其次,要引导教师选好培训时机。比如,年轻教师的在职研究生学习时间一般集中在寒暑假,对正常教学工作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每年6月高考结束,高三教师没有了具体的上课任务,学校会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更多培训信息。
广大教师所接受,学校也要不断进行培训升级,更好地接受和应用新技术,主动把新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推荐给教师,利用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便捷,解决现实中教学工作和学习培训时间冲突的问题。
第二,学校培训工作的重点从培训本身转移到培训后的成果转化上。
我校的自助餐式教师培训制度要求,培训学习结束后,参训教师须提交培训总结或给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教研室根据内容组织相关教师在不同范围内交流,之后才予以报销培训费用。学校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在培训后,给教师搭建平台,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教师自主培训最直接的成果是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进一步转化是向着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最终成果转化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满足学生成长的個性化需求。
比如,信息技术组教师在培训后,重新整合信息技术教材,把原来的章节教学改为项目教学,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多了,课堂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信息技术组组长张娜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成立了flash兴趣小组。后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师们又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photoshop》,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选修学生近200人。信息技术课由原来的“副科”“小学科”,一下变成了最受学生喜爱的课。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组的教师们又自发组成“steam孚阅汇”读书小组,定期交流读书体会,分享学习成果。
语文教研组教师姜震对辩论感兴趣,参加辩论赛的观摩培训后,回校组建起“清风辩论社”,给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2013年社团获得山东省高中学生辩论赛第三名;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高中学生辩论赛优胜奖;2016年8月,我校辩论队参加在台湾举行的“2016年亚洲杯高中华语辩论锦标赛”,进入复赛并获得团队优胜奖,学生张宁康获得最佳辩手称号;2017年获得“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优胜奖。
心理学教师张智超参加了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建设与生涯规划高端论坛,在学习基础上,张老师设计出一系列新学期计划开展的创新活动:校园心理剧展示、生涯规划之职业报告论证会、校本生涯规划教材出版等。
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丰富了校本选修课程,5年来学校新增选修课60多门。在丰富的课程体系中,学生获得了全面、个性化成长。
第三,学校要把校本培训办得更好。
教师自主培训并不能满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所有需求,也受到财力、物力和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完全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少不了校本培训这一环。教师自主培训不仅可以让学校把更多精力放在校本培训上,还为校本培训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内容和形式,积累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现已形成全员参与的层级式校本培训体系。每学期初,围绕学校主要的工作安排,不同层次的校本培训制订出相应计划:校长要培训全体教师和中层以上领导;副校长负责培训分管团队,比如教学副校长培训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德育副校长负责培训班主任团队;年级主任、学科主任在年级教师和学科组教师范围内进行一系列专题培训。
我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比如,2016-2017年第二学期,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了“基于培养发展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互联网+深度学习”“软工具的开发使用”等讲座培训;高一年级主任先后主持了“双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展示交流”“课堂教学中软工具的使用展示”等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既有讲座,也有示范课展示、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另外,学校的特级教师、省级培训工作室主持人、市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各团队负责人等,每学期都要承担不同类型校本培训的任务。这些培训,一方面因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形式多样,直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而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教室大变样篇二
;“大周末的,窝在家里实在太无趣了!”小粗心大喊,差点震破小灵通和小好问的耳膜。
“奥秘精灵说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周末活动,再稍微等等吧,他应该很快就来了。”小好问满怀期待地安慰小粗心。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这时,奥秘精灵拎着一大筐零食推门进来。小灵通和小好问立即迎了上去,唯独小粗心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奥秘精灵眼珠一转就知道小粗心在想什么了。“小粗心,看我收到了什么?”关主扬了扬手里的东西。
“邀请函?!”小粗心一眼就看清了。
第一关
边健身边翱翔
小好问:“唔,不对,我猜他是用vr看电影。”
[关主释答]
小灵通的答案不错,可是还不够详细。小粗心和小好问,你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啊。
经常跑步的同学可能知道,锻炼身体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二字。很多人刚开始运动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恨不得一天运动十个小时,可等开始时的那股新鲜劲消退以后,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运动欲望了。所以,设计师发明了一种新的可以激发人们锻炼积极性的产品——icaros 健身设备,它能与vr相结合。
当我们使用这套健身设备时,需要先佩戴好vr头盔,把肘部和膝盖放在支架上,跪在它上面,然后抓紧把手。从其他人的视角来看,确实很像正在使用一台个人飞行模拟器。而从使用者的视角来看,他的眼前会出现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进入这个虚拟世界成为游戏主角后,使用者可以穿过树林、飞跃阿尔卑斯山脉……在游戏中,使用者需要调动全身肌肉来保持平衡,控制好身体的动作。在惊险又刺激的游戏中,使用者既能接受全面的肌肉训练,同时能锻炼平衡能力、专注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关
智能送餐车
小先锋们听完都点点头,小好问甚至心痒痒地准备马上体验一番。这时,家里传来了提示音:“您订的披萨已到门口!”小粗心一听有好吃的,马上拖着小灵通和小好问往门边走。
小好问一边走一边主动要求帮着开门,可她怎么也找不到开门的方法。林大哥一边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打开了门,一边向大家解释开门的原理,原来在科技发达的未来,家里几乎所有设备都可以用手机进行操控了。
可是门口没有人,路边倒是有一个白色的矮个子机器人。
小粗心非常疑惑:“咦,外卖小哥呢?”
“我们这里都是机器人送餐车送餐呢。”林大哥得意地说。他大步流星地走到机器人送餐车旁,点点按按了一阵后,从弹出来的小格里取出了一盒披萨。小先锋们纷纷凑上前看个究竟。
“问题出现了!机器人送餐车是如何实现送货上门并且不出差错的呢?”奥秘精灵问道。
[关主释答]
小粗心,你想得也太简单直接了一点。事实上,这台送餐车真的是独自送餐的。小好问的思路是正确的;
小灵通观察得很仔细,但是答案没有戳中要害。还是让我来给你们详细解释一下吧。
门口这是个全自动送餐机器人,它的身高不到1米,重190千克,靠充電电池驱动。每充电一次,它可以走20千米,最快速度可以达到20千米/小时。依靠激光识别和gps导航系统,送餐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障碍物,规划最佳路径,轻松穿越碎石地、沙地和泥地。它的顶部有一个温度控制箱,无论是冷饮还是热食,都可以保证其温度。取餐时,顾客只需要输入一个识别码,验证通过后,机器人顶部的保温箱就会自动升起,给顾客送上美味的食物了。用机器人送餐,既高效安全,又节省人力,真是一举多得呢。
第三关
维生素身份证
“太酷了!吃完这美味的披萨后,我们一起出去逛逛吧。”小好问提议道。
“好啊好啊,我也想看看周围的风景。”小粗心最爱跟在小好问后面凑热闹。
好客的林大哥跟奥秘精灵商量了一下后,答应开车带大家出去转转。收拾妥当,大家一起出了门。来到汽车旁,林大哥并没有掏车钥匙,而是用手摸了一下车门,车门就打开了。大家看得瞪大了眼睛。
[关主释答]
真遗憾,这个问题你们都没有回答对,好好加油啊。
其实,林大哥是服用了一种维生素认证药丸,它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本事——利用使用者的胃酸来验证身份。这种包含了一个小芯片的药丸被人服用后,人体内的胃酸会作为电解液来驱动芯片,而芯片中的频率开关会向外发射一个18比特的信号。这时,人体就会被当成一个加密的钥匙,因为人是导体,所以只要服用者碰一下手机、电脑甚至汽车,都可以让其启动了。
相关热词搜索:;教室大变样篇三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2020年九江市贫困户参与油茶、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村、菊花等种植业面积34.25万亩,带动贫困户4.78万户次,带动贫困人口16.4万人次;生猪、牛、家禽、水产、养蜂等养殖业带动贫困户3.31万户次,带动贫困人口9.17万人次。全市共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84个,其中龙头企业2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00个,家庭农场228个,致富带头人2036名,新型经营主体覆盖贫困村347个,直接带动贫困户4.4万户,农业产业扶贫的脱贫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成效不断显现。该市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799.21万元,2020年贫困户年均产业预计增收2804.15元。
通过产业的可持续带动,出现了一大批像船形村、流芳乡、夏畈镇一样依靠独特优势发展长久产业的乡村,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华丽转变。
江风江浪依旧 船形已换新颜
彭泽县马当镇船形村濒临长江,与安徽省望江县隔江相望,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478户,共1616人,353户居住在核电小区,126户还居住在老船形片,贫困户55户187人,全村已于2016年底退出贫困村。
彭泽县是江西省渔业重点县,农民多喜欢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船形村濒临长江,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水资源优势,按照“党建+精准扶贫”要求,村“两委”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项目,引进安徽客商投资350万元建设500亩纯江水养殖螃蟹基地,开挖46个蟹池,建设一座40吨的冷藏库,每天抽取长江活水循环养殖毛绒蟹,保证螃蟹绿色有机、天然健康,采用“一管理三优先”的运营模式,由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彭澤县洋船头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按照贫困户优先入股、优先务工、优先分红原则,带动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
“国家政策好,不仅务工有收入,每年还有产业分红,今年我就领到了3000余元的分红。”船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根梅高兴地说道。2019年船形村500亩螃蟹成熟上市后总产量约7万斤,年产值达210万元,按照村产业扶贫分配方案,最高分红3100余元,平均每户增收1000余元。
为实现2020年整体脱贫目标,巩固扶贫攻坚工作成果,船形村坚持引导扶贫产品高质量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计划,成功申报了江水螃蟹基地为“九江市扶贫龙头企业”,积极筹备洋船头产业扶贫销售合作社建设,注册“洋船头”品牌商标和申请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市场价值,与省内外的电商加强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以“洋船头江水蟹”为拳头产品,全面带动各种特色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确保广大农户的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继续抓好扶贫扶志教育,鼓励群众自主勤劳致富,让船形村的扶贫致富之花长开不败。
流芳不再“留荒” 田畴一片繁忙
为引领贫困户彻底摆脱难以离乡、难以就业、难以脱贫的“三难”困境,2018年,流芳乡积极落实高标准农田改造和土地开发等利农惠农政策,在青年村和红山村集体流转1000余亩土地,成功引进江西芳洲农业有限公司领办蔬菜产业,通过“一领办三参与”四轮驱动(公司示范引领带动、科技人员助力推动、乡村干部组织促动、贫困户参与联动)的产业帮扶模式,带动青年、红山两村村集体和40余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安排30余位贫困劳力就近就业。该基地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引进智慧农业理念,建成全自动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降低了投入成本,实现了生态环保效应。
2019年初,为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湖口县流芳乡按照“一领办三参与”的模式,建设产业、就业“两业”扶贫产业园。基地由产业大户带动,统一繁育蔬菜种苗,以亩为单位划分条块,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愿认领,并明确告诉贫困户,来产业园种菜,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培训指导,免交土地租金,不用自己投资,只要参与锄草、施肥、浇水、采摘等劳动,蔬菜上市后由合作社集中销售,所得收益归贫困户所有。
土豆地里锄草,大棚里头育苗,黄土坡上摘西瓜,卖完卷心菜、小白菜和黄瓜,接着卖辣椒、茄子、豆角和苦瓜,种玉米、栽西兰花等等。从万物复苏的春季,到生机蓬勃的盛夏,位于青年村流苏公路旁的 “两业”扶贫产业园,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复活了一度荒芜的山地田垅,燃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2020年,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便贫困户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在原有“两业”扶贫产业园积累的经验上,流芳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华松聚集起600亩产业基地,专项种植小米椒,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销售,进行抱团取暖、抱团发展。据邹华松介绍,600亩小米椒仅育秧、栽苗、除草、施肥、采摘、分拣、包装等用工费,就预计可为周边村民增加收入六七十万元。
闲置厂房种菇 联合抱团发展
2019年,瑞昌市夏畈镇克服以往产业扶贫发展依靠大户监管不便、各村实施技术力量薄弱的弊端,由镇党委牵头,组织各村抱团发展,从浙江引进技术和菌种,启动年产60万包的秀珍菇产业扶贫,打造出联合实施的创新式“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新模式。采用联合成立股份制公司的模式,不仅让每个参与的村集体成为公司股东,还通过“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能人带穷人”的方式,由镇党委统筹整合资金和人员,安排觉悟高、党性强、能力突出的村支书负责公司的生产和管理,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瑞昌市禾之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实施的指导意见》《瑞昌市禾之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度工作意见》。
围绕夏畈镇原有的四九一闲置厂房,瑞昌市禾之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此建成了食用菌产业基地,以生产秀珍菇为主要产业,主要包括菇包制作、菌菇接种、菌种培育、开包出菇和鲜菇采剪等环节。该公司按生产流程设置了灭菌区、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生产车间,全部按照标准化厂房进行建设,计划年生产秀珍菇60万包,年可产秀珍菇鲜菇50万斤,预计年生产效益在120万元以上。秀珍菇产业在菌包生产以及菌菇采集环节均需要大量的人工,因生产流程都在室内进行,工作环境好,且对技术要求低,带动了许多劳动能力不强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其他群众务工。不仅如此,该公司积极探索“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即先由公司提供菇包,然后由贫困户自己进行种植,公司负责技术指导或者贫困户在公司边务工边学习,学会技术后再自己种植,最终公司对产品进行统一回收、销售,让贫困户个人能够真正参与产业、发展产业。
截至2020年9月,此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吸纳贫困户用工26人,直接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3万元。同时,增加12个村村集体经济30万元,通过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及公益事业劳务、建设小型公益设施、发放奖励补助、发放失能弱能贫困户生活补贴等形式,实现516人稳定脱贫。
作者简介:董国祥,九江市扶贫办公室;彭兆予、金明,九江报业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范文渊
相关热词搜索:;教室大变样篇四
;早上,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可最近一段时间我披星戴月、早起晚归,刻苦练习田径,备战运动会,睡眠严重不足,实在是太困了。眼看就要迟到了,我极不情愿地背起书包,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走向学校。
“不会吧?”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突然鼓励大家玩了?这时,我悄悄问同桌:“这是哪个老师呀?”同桌有点儿惊讶地看着我,回答:“这是李老师呀!你今天怎么啦?”隨后,他扔给我一张课程表,便不再理我了。
我很纳闷地拿着课程表看了一下,原来这节是闲聊课!接下来还有零食课、娱乐课、手游课……哇,还有手游课!这下我可以放心地玩《王者荣耀》了,耶!耶!耶!要开心死啦!
“谁在发笑?站起来!”突然,我又听见了语文老师那熟悉的声音!原来,我开心的笑声引起了语文老师的注意!天哪,这时我才发现这是早读时间!唉,我的美梦啊,让我开心得要死的课程表啊,就这样被语文老师的呵斥声给无情地毁灭了!而且,我还得到了一个超级大礼包——本周把《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抄五遍!
(指导老师:李伟龙)
作文背后的故事:
《课堂大变样》是我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想。我每天下午需要练习田径,在一场充满汗水和怒吼的训练后,上课的时候难免昏昏欲睡,所以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出我的畅想: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学生没有课堂的压力,怀揣着梦想去度过校园生活里的每一天。同学们可以像《祖父的园子》里描述的那样——“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王孟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