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学有必要吗篇一
;摘 要:小学全科教师是指能够整合小学阶段不同学科课程,挖掘主题,进行跨学科综合课程教学并承担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的知识广、能力强、素质全的小学教师。近年来,各试点地区先后开展了多项面向农村地区的小学全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实践。事实上,培养民族地区小学全科教师不仅是改善民族地区师资配置的有力举措,而且是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全科教师 教师培养
小学全科教师是与分科教师相对的能够进行跨学科综合课程的教学,胜任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小学教师。从2012年以来,教育部等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试图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为抓手,推进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创新。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同年又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扩大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规模”。2014年8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这些政策为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指明了大方向。与此同时,各试点地区也开展了面向农村地区的诸如地-师范院校-县合作的各种形式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践。如湖州师范学院在小学教育专业增设“全科教育”方向。2013年广西省联合多所师范院校,启动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计划到2017年培养5000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杭师大从2012年开始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他们与丽水、嘉兴、乍浦等地方政府签订了基于全科教师培养的全面合作协议。与农村地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政策护航,实践探路”的局面相比,民族地区的小学全科教师的探索显得冷清很多。事实上,民族地区多是集贫困、山区(牧区)、民族、边疆为一体,这些地方的义务教育发展及教师教育状况与农村的问题很相似。当然,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地区与农村地区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就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而言,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科学而迫切的选择。
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存在稳定性差、结构不良以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首先,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不稳定现象。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很多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尤其是非民族生不愿意在毕业后前往民族地区就业。除了“下不去”以外,“留不住”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的又一问题。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包括很多本土民族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普遍对其职业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偏低。
其次,民族地区的师资还存在结构不良的问题。这种结构不良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上。民族地区的教师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并不少,甚至还存在本地区的民族师范毕业生相对过剩的情况。但是从区域配置上讲,“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和镇区学校教师超编”[1],而边境县、贫困县的一些乡村学校的教师则严重不足,使得很多学校存在教师“被迫包班”的无奈之举。同时,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充足,而英语、音乐、美术及信息技术的教师缺乏”[2]的状况。另外,由于外面的教师不愿来,民族地区的教师多是土生土长的本族人士。他们熟悉和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及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
再者,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教师“进不来”和“出不去”造成的。第一,民族地区发展的落后导致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不愿意来。同时,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一直是采取降低分数线录取的照顾政策”[3],导致一批虽学历达标但对教育事业缺乏真正热情且专业素质不过硬的毕业生进入了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另外,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层次低于国家要求也是不争的事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规定我国小学教师至少应达到专科水平。据统计,到2010年,“民族地区仅有49.8%的小学教师达到专科学历”[4]。第二,由于地域和经费的限制,很多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很难走出山区(牧区),去接受高水平的职后培训,这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
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深化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以分科为基本特征,且各科目之间界限森严,各自画地为牢”,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条块分割。为改变这一局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尤其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5]。
事实上,综合和分化不仅是世界存在的两种形态,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任何事物都是以个体之形态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并呈现出一个整体形态的。而人的认识则是一个从综合到分化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综合的过程。“学生先是看到表面的整体,再通过各门学科具体进入到各个领域”[6],深入看到整体背后的细节,最后才能形成对某个事物甚至对世界的完整看法。因此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事实上并不冲突,也不存在彻底的综合,只是就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而言,更适合采用综合课程的方式。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招聘模式来看,仍是以分科教师为主的局面,能够教授综合课程的教师十分紧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的推进,民族地区也急需一批能够进行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培养全科教师,就是希望其能够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开发教学主题,进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教学。这正好回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也鲜有展开。究其原因,这跟民族地区缺乏专业的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力量是分不开的。熟悉民族文化的人往往缺乏课程教学论的专业知识,而精通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可能又是非民族人士。如此一来,定向培养的少数民族全科教师正好是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想人选。他们擅长把不同科目中相互联系的内容开发成教学主题,并且把其所熟悉的当地民族文化风俗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学有必要吗篇二
;中国的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基础的学习阶段目标。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写错。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甚至让人费解,给阅读者带来诸多不便。现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字传统的文字书写有所改造,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等不规范的文字。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和“洋字号”、网络语言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作出贡献。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不规范汉字是指在《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用好汉语文字,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二、怎样开展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1.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及生活用语要讲普通话;学校所有书面语言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学校应利用各种场合,要求和训练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2.要根据自己学校语文教学要求,开展语言文字结构规律,如语音、语法、语汇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展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比如数字在书面语中的写法,地名、专用名词、通用名词的外语翻译问题规范使用教学,开展语言文字出现的新变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要让中小学生学规范的语言文字,用规范的语言文字。3.要积极组织引导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外“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检查、监督媒体及市面上不规范的语言文字,提出纠正意见等等;各年级随时将学生校内外“语言文字规范化”实践活动成果报教导处,教导处应把实际问题在大会上公示学习。以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的积极性和有效性。4.要特别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中,在语言文字规律的传授中的重要作用。5.在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在学生学习成长中所起到的工具性、人文性功能的基础上,积极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征及教学规律,深入开展“读写一体,综合训练”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将语文学科教学做为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最重要的载体。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
1.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正确地书写和使用汉字。“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研究”要把正确、规范、准确、美观书写、使用汉字做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2.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各个层面的知识、技能隐含在课文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提取应学习的知识、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形成学生自己语言表达方式的过程,因此“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研究”要把深刻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做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3.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弥散于各学段各单元的课文教学中,因此“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研究”体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积累和点拨,注重“一课一得,得得相连”。4.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读书就不会读书,不写作就不会写作,所以“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研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课文阅读教学与课外扩展性阅读的关系,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有效提高的关系,形成“读写一体,综合训练”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学有必要吗篇三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绝对是有着广泛意义和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武汉市各个角落里都可以说,有着大量的从事着小学数学奥数培训的老师们,同时有着数量可观的大量的学习奥数的小学生。
这就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奥数培训市场。喜了不少的培训老师们。据说,武汉就有人靠着这个奥数培训事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这个的鲜明的映衬下,却是我们的小学生一日日日的学习负担加重,本来基础的学习就已经在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变得十分的沉重,曾几何时,我观察那些我辅导过的小学生们的书包,一个个都是很沉重,有一个10岁的小孩说他的书包有20多斤,甚至更加重。
想过去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的氛围和竞争激烈程度比现在好。看着现在的孩子负担那么重,心头不禁一紧。基础的学习已经使他们很辛苦了,现在还加上一个跟风的奥数培训,使我们的孩子真的是惨不忍睹。
正是由于这个关系到太多的东西,因此使我觉得小学生是不是学习奥数,以及奥数和小学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一是加重了小孩子的负担;二是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要是投入与收获是正比的,那还算差不多,要是不是的话,那就十分有必要来对小学生与奥数的关系有一个鲜明的认识。
下面就我对奥数的理解来谈我的看法:奥数的学习的确对我们的孩子有好处,尤其是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变得很聪明。奥数中的很多的转化思想,很多的多维思考,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以后的升学考试一定是有帮助的。同时,必须正视一个现,如果我们的孩子学自己的基础知识就很吃力了,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强求他们来学习奥数了,因为效果不好外不说,还很可能造成家长经济的水漂,更加重要的是为挫伤小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对于一般的孩子抓好基础,课本,并做适当的拔高就可以了。
总之,应该考虑孩子、考虑家长的经济负担,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要盲目跟风。孩子真的可以接受,那就适当的学习,要是不是的话,那么就打好现在的基础,一步步来成长。
小学学有必要吗篇四
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高中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孩子初高中理科跟不上,很大程度跟小时 候的思维方式有关系,在此建议2年级以后多带孩子学学一些逻辑思维锻炼的东西,对以后初高中的学习帮助会非常的大。后悔啊,现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 的金钱和时间去学。
反思: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再难的题也有解题的思路。
小学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初一作业、考试出现):
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
很多孩子初高中以后数学学习出现波动,究其原因是数学思维的局限,数学逻辑思维的提高也是需要长期培养过程的,所以可以学一学奥数,但是不要为了得奖而去学。
1、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我发现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如小学 三年级的图形问题初一也在学),我孩子小学时几何问题弄到很懂,到了初中几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但有些孩子就吃力一些(这些孩子的家长反应是在小学时几何 问题没过关或没重视)。
2、行程和工程问题,在初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变量、方程和函数的应用题。
一、奥数在小学基础学习中的作用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奥数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以下积极作用。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二、奥数在小升初择校中的作用
首先,奥数的本质在于锻炼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培养孩子的刻苦钻研精神。家长首先要心态摆正,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精神影响。
第二,学习应该是持续的过程,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奥数也不例外。
第三,学习是一个接触、反复、使用、融会贯通、再次加强的过程。
最后,要相信孩子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
三、奥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此外小学奥数的功效不仅仅局限于以上陈述的作用,通过对历年的中考真题、各个城区一模、二模考试的题型上看,中考命题的局部“难题”就是以小学奥数学过的内容为题干背景,如果小学学过奥数的同学可以从容地应对。因此奥数学习无论是当前应试教育,还是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奥数学习=解题能力+思维模式+运用能力
小学学有必要吗篇五
奥赛获奖者高考不加分了,小学生还有必要学奥数吗?
尽管专家认为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教育部门也规定招生不能与奥数挂钩,但小学生学奥数不为加分,只为。在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环境下,如果找不到替代奥数的选拔方式,小学阶段的奥数热就难降温。
徐女士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她原打算下半年给女儿报个奥数班,可听说奥数获奖高考不再加分了,她想知道还有没有必要报。
同事告诉她,想上个好初中就得学奥数,不然你会后悔的。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学,而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会不会就落后了?徐女士很纠结。
从一些小学了解到,不少孩子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上奥数班,更早的三年级就开始了。
催热小学奥数
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看来,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对小学生学奥数几乎没啥影响,小学生学奥数是为了。
昨天,从多家培训机构了解到,奥数班并没受到高考加分政策调整的影响。
报名的学生挺多,不学奥数,根本考不上好学校。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很多孩子周末都在培训班学英语、学奥数。
甚至有些家长,明知孩子对奥数不感兴趣,也没那天赋,还是将孩子强行拖进了培优的怪圈。
说实话,我是不想让孩子学奥数的,她本身在数学上也没啥潜质,学起来很痛苦。可是,别的孩子都报了奥数班,我们也想让孩子考民办学校,一咬牙还是给她报了。学生家长杨晓林说,孩子周末有一天半都待在培训班里,很苦很累,她只好安慰孩子:再坚持一年,明年考上初中咱就不学了。
小学学有必要吗篇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阅历的提升,他们在学习生活、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情绪问题。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就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因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不愿学,产生厌学情绪。
2.智力问题。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智力异常、学习技能障碍、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等。
3.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遇到困难、挫折和障碍时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看不到有利的因素和发展的前途,盲目地否定自己,消极悲观。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中小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怯懦、自控力差、自卑、自闭等。有些学生非常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别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
5.人际交往问题。学生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对他的学习效率、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形成发展、身体健康及班级集体,都有重要影响。中小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同学间关系不够亲密融洽;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
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遗传及肌体疾病因素,客观因素来源于枯燥的学习生活方式、激烈的学生竞争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等。
1.先天性遗传基因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中小学生某些心理障碍与遗传有关,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都会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减少遗传疾病、创造良好的产前环境和早期生活环境,是防止出现某些心理障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6000多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的家长认为在子女教育上是失败者,“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走向没有把握”。多数家长缺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常识,对子女缺乏正确引导,较少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只关心孩子学习。
3.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尽管广大教师已认识到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己任,但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升学率,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无味,课业负担沉重。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积极到挫伤进而到泯灭,失败的阴影长期笼罩着他们,致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衹,造成学生厌学、倦怠。
4.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和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心灵起着腐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上坏人的影响、品行不良同伴的诱惑,都会导致心理障碍。
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是一个解冻、变化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采取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生理、心理规律和特点的方法,矫正其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素质。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避免引起心理冲突的挫折,产生消极的情绪。矫正办法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诸如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演讲会、辩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和模范事迹影响他们,向他们印发《健康心理标准表》,让他们对照学习,防止种种心理偏激的发生。
2.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聘请有较髙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经验的资深班主任、教师组成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权益,在教学和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宽容、尊重、关怀和引导。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掌握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分析性格的优缺点,自觉进行性格锻炼,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
3.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带领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如“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军事夏令营”,通过意志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挫折能力。针对不同的不良心理因人施“矫”,比如对心理表现孤僻、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她)感到集体可爱,从而培养他们开放的性格。针对职中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等情况,可以采用个别辅导、集体辅导、小组辅导、家访等方法,有效矫治学生的不良心理。
4.加强人际指导,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通过正向强化、口头指导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教育学生对人热情、真诚、守信,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从而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充满关爱、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5.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院实行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带出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同时绝不回避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尽力将社会立体地展示给他们,帮助他们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教师应帮助家长加强亲子沟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教师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总之,正视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科学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是维护学生身心将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家庭、社会应高度重视、发挥合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