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登黄山字篇一
黄山画派的创始人石涛曾说过:“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的确确,黄山是堪为人师、为友的。
尽管我初上黄山正赶上一台飓风,黄山山上是风雨交加,云雾迷蒙,几十米外难见物体,难辨方向。只闻风雨声和游人的惊叫声。
好在导游和当地人有经验,让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买上雨衣,背包和拐杖,才能上黄山。确实,黄山很神秘,很博大,很伟岸,很峻峭,但其气候也是变幻莫测,非常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往往山下是阳光灿烂,而山上则是雨雾迷茫,乱云飞渡,风雨交加。黄山是若隐若现的精灵,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当然,天气晴好时,黄山肯定是实实在在,坦胸露怀的伟丈夫。难怪有那么多诗人、画家、“发烧友”对黄山一见钟情,痴痴爱恋,有的甚至终生与黄山为伴。比如渐江、石涛、黄宾虹、刘海粟等大师。那个大画家刘海粟老先生93岁了还要十上黄山,他爱黄山、画黄山、写黄山,真正是如痴如醉,难分难舍。他留在光明顶的对联:“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真个是意境深远,气势非凡。
我的老乡,诗仙李白五十四岁时往来于宣城,秋浦,南陵等地,曾游黄山。他有描写黄山胜景的名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李白还恋恋不舍地写下:“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这是李白的遗憾更是黄山的遗憾。
徐霞客一生两次游黄山。登天都峰、莲花峰文殊院,饱览绮丽风光。他曾作游黄山日记前后两篇。有人问徐霞客:"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徐氏回答:"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民间将此意演化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诗人余绍祉曾留下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的名句。
当日吾与妻上黄山,从地质博物馆处坐缆车上山。山上山下真可谓两重天。风雨之中,我们只看到几处奇石和劲松。那迎客松在大风大雨里挣扎,可能根本没有心思迎客。倒是那些邻近的奇峰怪石时隐时现,好像故意逗我们玩;远处的根本不显身影,骄傲地隐藏在大风大雨大雾中。我们感到十分无奈。导游和缆车工作人员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台风季节,来黄山是近看路和树,其余全是雾。好在我们不惧大风大雨,终于冒险经过鳌鱼背,登上了光明顶。
扫兴而归。又坐缆车下山。我们在缆车站等了半个多小时,盼望雨过天晴,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哪怕一小会儿,让我们见识一下黄山的真面目,哪怕是半张脸也行。可他就是不肯,就是那么小家子气,就是那么神秘莫测。我们只好自叹运气不佳,同时自己安慰自己,留下遗憾也好,有机会一定再来黄山。当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千万要错过台风季节。
回到山下,我们不时回头,偶见近处露处一座山峰,那只不过是黄山的一角,我们赶紧拍照。过了一会,黄山又不见了。他确确实实在呼唤朋友:再见!因此,我脑海里突然冒出几句诗来:若隐若现是黄山,神秘莫测时改颜。如要求得真经归,自然为师效前贤。
登黄山字篇二
闲了几日,就想起黄山上的轿夫来了。清一色干瘪、瘦弱的身板,黑土地般的肤色,脸上被岁月刻下深深的沟壑。这是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群简单而又复杂的人。
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每天早早地进山,一整天地拉生意,傍晚无人时再下山回家。说起来好象没什么特别,但不能忘记,这里是黄山,是奇险无比的黄山区。黄山很险,爬起来很累,一些人就受不了,强烈渴望能有个代步的工具来辅助自己。可这是山里,一切外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无论多先进,在这里都无法奏效,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种原始的代步工具——轿子,于是靠山吃山的人就有了新的谋生路子。
走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上,须特别小心,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跌下万丈深渊,所以在这里有一句话叫: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想象一下,当你正艰难地往前行进时,突然一阵刺耳的吆喝声让你一惊,迅速回头,却看见两个干瘦地人抬着一位“体面人”呼啸而来,于是你本能地让出一条路,看他们像风一般从眼前扫过。
在这里,抬着轿子的轿夫仿佛都回到了蛮荒年代,没有语言,只有吼叫。为什么?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想说,是不是他们已经累到不想多牵动任何一块多余的肌肉,是不是他们心里压抑着痛苦与无奈,在重压之下想要拼命吼出来?我只能是猜测。
两个轿夫,一百八到两百元不等,便可以把你抬上山去,真的不贵。可就算是当我累到已经不想再迈一步,也不敢去坐。我怎么敢用钱去换他们的血和汗呢?每个轿夫的肩膀都有厚厚的一层茧,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证明,证明自己的经验,以此来多招徕客人。是的,他们的身体早己麻木,只有意志力支配着双腿往前迈。几乎每一处山路都被他们的汗液浸泡过,几乎每一块石板都留下过他们沉重的脚印。再看那些坐轿的人,竟还有二、三十岁的年青人!他们往往头戴遮阳帽与太阳镜,左手持壶,右手抚扇,脖子上还挂着照相机,那么悠闲自在,一点看不出有什么不安的表情。
轿夫们的身体麻木了,精神也渐渐麻木。我不会为了矫情来夸他们什么身苦志气高,当然,其中也不乏踏踏实实的,但大多数都是一种冷眼待人,眼睛只在看到钞票时放一回光,其余时间都如同与世隔绝。但他们的嘴却是一直抹着蜜糖,拉客时说得天花乱坠,一停下来马上收起笑,冷冷地望着周围。在山里比较狭窄地路段,往往只能一排一排走,经常碰上轿夫中途休息,挡住后来人的路,于是不免有人骂骂咧咧的,说他们只为自己赚钱而不顾他人的方便。而那些轿夫们不过讨好地笑一下,象征性地挪动挪动,其余一概不论。
轿夫们是悲哀的,身累心里更累,这种累是空虚,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每天机械地操作重复动作,只有现在,没有未来。可是他们偏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很安心于现在的生活。
过去的一代已经如此,无法改变;现在我们只希望新生的一代能够摆脱这种生活模式,走出大山,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梦想。
登黄山字篇三
听说黄山除了很多奇山异石之外,还有鉴定你是否是男子汉的勇士坡,挑战度100%的一线天和黄山标志:迎客松……正浮想联翩之际,我们已经乘坐大巴抵达黄山脚下。
第一个景点是勇士坡,看着高耸入云的勇士坡和陡峭的石级,我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勇士坡太高了,我能爬得上去吗?”但一听见传说爬上这里就可以成为勇士了,为了能成为勇士,我马上精神抖擞,开始爬起坡来。爬着爬着,我越发体力不支了,“要成为勇士,哪有那么简单?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想成为勇士,当然先要经历磨难才行啊。”妈妈鼓励我说,看见妈妈也是汗流浃背,但也是一直在往上爬,我也重新打起了精神,心里想“别人都在坚持,我也一定不能落后!”于是从包里抽出了我的登山杖,柱着登山杖,一步一步往上爬。
终于爬上了勇士坡,我不禁喊了出来:“我终于成为勇士了,太好了!”正在我高兴之时,妈妈突然拍了拍我的背,指着迎客松说,那就是你经历了磨难所看见的美景,我顺着妈妈的手指看了过去,发现一颗长得很茂盛的树,树干非常扭曲,两根树干仿佛就像两只手,正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那就是迎客松。”妈妈跟我说,迎客松果然名不虚传,真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女,正在欢迎我们呢!
休息完片刻后,我们又去了一线天。传说一线天是一只鸟凿出来的,非常的窄,一看才知道,果然如此,一线天的宽度只能容得下一人,远远望过去真的像一根线一样笔直的向上,不管怎样,那也只是笔直的楼梯而已,应该没什么难度。战胜了勇士坡的我信心满满。但是体验了才知道事实可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一踏上一线天,我差点下巴都掉到地上,发现第1节楼梯一踩上去,第2节楼梯的高度都要快到我的胸口了,必须双手双脚趴着往上才可以踏到第2节,为了防止被石头刮破衣服,我只好横着走,这就更有难度了,我可费了好大的劲,才登上了一线天。
又经历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登顶了,一路上我见到了黄山奇石中那些鼎鼎有名的奇石,可爱的猪八戒照镜子,栩栩如生的猴子观海,壮观的金鸡叫天都……真是无奇不有啊。从莲花峰上往下看,云雾像一条白色的丝带缭绕在半山腰中,风景恍如仙境一般美丽。
这次黄山之旅,不仅让我享受了美景,同时让我明白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这句话的真谛。
登黄山字篇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渴望能亲眼目睹黄山的美丽风光。暑假里,我们一家去黄山游玩。啊,真是名不虚传呀!在黄山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云海,看到了奇形怪状的山石,看到了美丽的日出我对奇特的黄山松和云海情有独钟。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从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双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毫不逊色。
大海中时隐时现,使人感到仿佛进入了仙境。
黄山真美啊!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我爱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再来看看你的风姿。
登黄山字篇五
前天,我开始了我的黄山两日游。
黄山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奇松、怪石和云海,但温泉在山脚下,我们没有看到。和我经常爬的紫金山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黄山上的树以松树为主,而紫金山上则有各种灌木。它们还有一个区别,就是黄山上除了松树,几乎到处都是石头,而紫金山除了天文台附近石头很多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石头,像森林一样。
一下索道,我们的小团体就翻过好汉坡,来到玉屏峰前参观迎客松。它已经很老了,有快一百岁的树龄了。看完迎客松,我们就吃午饭。吃完午饭,我们又参观了手机石、鲤鱼跃龙门,就去爬黄山最高峰——海拔1864米的莲花峰。
我爬了一点点,就听见一群人在说:“我的体力已经到极限了。”不免有些得意,但我很快就发现,有很多人还在我上面,就不再得意。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顶,我体会到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境。
我接着游览了鳌鱼峰。鳌鱼峰上景点很多,比如鳌鱼吃螺蛳、老鼠偷油、拇指石等,从光明顶那个角度还能看到鳌鱼驼金龟。鳌鱼吃螺蛳是鳌鱼峰上天然形成的皱纹很象一些螺蛳,旁边还有一些皱纹很象一只大张着嘴的鳌鱼,那只鳌鱼好象在吃螺蛳一样。老鼠偷油则更巧,是山上的皱纹像一只没有尾巴的老鼠,但是它的尾部有一段长长的楼梯,就像它的尾巴一样。而它的嘴部有时会滴水,所以就像老鼠在偷油。拇指石呢,就像从山里翘出来的一只大拇指。鳌鱼峰一般分两条线路,一条是走鳌鱼洞,是从后山往前山的路线;另一条是走一线天,是从莲花峰过去的路线。我们走了一线天。一线天又叫桃花道,因为一线天最顶端的上方有两块悬崖,中间有一小条缝,把一个岩石球卡在了里面,这个岩石球叫绣球石。我刚爬过绣球石,天空便一下子唏里哗啦地下起了大雨。我赶紧穿上了塑料雨披,躲在了伞下面。可是,雨太大了,伞也挡不住,雨披也给雨打破了。幸好这里离我们晚上要住的白云宾馆很近,我们便冒雨冲进了白云宾馆。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我们就离开白云宾馆,去参观了飞来石、东海大门,又去看梦笔生花。但云雾太大,没看清楚。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雨伞松、黑虎松、情人松、龙爪松、小“迎客松”——探海松。提起黑虎松,还有一段故事呢!从前有一个高僧,发现这棵松上卧着一只黑虎,但是再回头去看的时候,那只老虎就不见了。黑虎松因此而得名。有一位画家,十次来黄山,画了九次黑虎松,说明他对这棵松很喜欢。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次我亲自游览了一次黄山,感觉真是不虚此行。
登黄山字篇六
早晨,漫步在宽阔又美丽的黄山路上,你会欣赏到站立在道路两旁的一棵棵雄伟挺拔的松树,正在向着太阳歌唱的一朵朵鲜艳的向日葵,而且,还有在道路上飞快地奔驰的一辆辆气派的轿车。
有一天,我和爸爸走在宽阔的黄山路上,询问了爸爸以前的黄山路是什么样子的,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二十年前的黄山路就是一条破旧的小巷子,零零星星的只有几家住户,而且,住的都是漏水的茅草屋。整条道路都是用松软的泥巴铺设,一旦到了雨天,这条道路简直成了稀泥地,行人无法行走。另外,她也非常狭窄,根本容不下两辆车子并排,如果车辆稍多一点的话,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塞车。孩子,以前的这条路真是满目疮痍,不堪回首。”我被爸爸的话语惊呆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以前的景象。
现在的黄山路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转眼间,到了夜晚,黄山路却有另番景象,柔和的路灯毫不吝啬的洒出了光辉,整条黄山路俨然成了一条金光大道!此时,黄山路也变的静悄悄的,路上的行人渐渐的少了,小树也进入了梦乡,小鸟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黄山路,她们都在期待着新的一天。
看着黄山路的变化,我明白了一个事实:社会在发展,祖国在强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我坚信祖国的明天一切会更美好!
老师点评:语言平淡,不会描写
登黄山字篇七
第二天早晨6点钟,我们随导游坐上中巴车来到风景区,下了车,我顿时愣住了,眺望过去,这里的山确实不同寻常,雄伟.峻峭。导游介绍:“要登上山顶,还有上万级石阶呢!”我们首先进入白鹅岭,随着人潮攀着铁链登上伟人台,导游说:“1979年邓小平爷爷曾来过这里,站在这块地方,为了纪念他,人们修建了伟人台。”我听后顿时感到无比的自豪。接下来从黄山的温泉上行4公里左右,就看到黄山的怪石了。那些凌空的巨石,有的像报晓的雄鸡,有的像步履匆匆的老人,有的像龟鱼对望,有的像小兔观田,有的像一对放羊的小姐妹,有的又极像一个大大的手机,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下午,我们终于爬到了光明顶,更是奇险无比,令人难忘。隔着急速飞驰的云海向对面望去,啊!天都峰,人潮涌动,陡峭万丈的悬崖,从天而降的垂直石阶。我走到“鲫鱼背”上坐了下来,慢慢欣赏着变化莫测的云海:一会儿像白雪公主的纱裙,一会儿像农家小舍的`缕缕炊烟;一会儿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一会儿又像孩子们顽皮的笑脸乐开了花。我被陶醉了,完全被这仙境般景色迷住了。
在玉屏楼附近的悬崖上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名叫迎客松,还有一棵叫做送客松。它们挺立在路边的峭壁上,伸出的枝干像两支长长的臂,枝上的松叶稠密.翠绿,形成两个大大的手掌,似乎在热情地迎送各方游客。
傍晚,我们恋恋不舍地下了山,啊!再见了,神奇秀丽的黄山,我会再来的。
登黄山字篇八
星期二,刘老师带我们学习了我国当代诗坛著名诗人张万舒的诗集《黄山松》。欣赏着美文,我不禁想到了我曾经观赏过的黄山松。
在千千万万的黄山松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迎客松,它是黄山第一大名松。它高大笔直、婀娜多姿,在树的一侧有个长长的枝条伸出来,好像是人的手臂在招呼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黄山因热情好客的迎客松而得名,所以五湖四海的人们都慕名前来,争先恐后的在“迎客松”下照相留念。
我在游览黄山美景的时候,也被一棵不起眼的松树给震憾了。有棵松树,从远处望去,宛如一片松林,它就是黄山的“团结松”。该古松原名多子多福松,其盘根错节,侧干众多,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竞相生长,爆发出无尽的生命力。据导游说,1965年,董必武副主席陪同越南胡志明主席游黄山,在此处小憩,董副主席数出了此树为56个枝丫,胡志明赞誉此松为中华56个民族团结的象征,因而得名“团结松”。
黄山松以其傲然和秀丽挣得天下美誉。但谁又知道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的艰难呢?妈妈告诉我:黄山松的种子随风飘荡,落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在这种人们认为无法生存的环境下,它却以一种渴望生存的意志在裂缝里生根、发芽、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将磐石踩在脚下。——意志决定命运,一粒种子的意志竟如此惊人!
陈毅元帅曾用一句诗写过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句诗写出了松的坚强。黄山之行,让我感受到了黄山松身上的更多精神。我也要像黄山松一样,挺着压力成长,学会坚强,学会突破!
登黄山字篇九
我喜爱松树,特别喜爱苍劲多姿的黄山松。
提起黄山松,人们会自然的想到那中外闻名的迎客松。它刚毅挺拔地站在玉屏楼前,笑容可掬地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当游人们历尽艰险攀上天门坎,越过卧龙洞,从一线天的狭缝中钻出来,即将到达登山第一个歇宿点时,迎面看到这位热情好客的主人,向你伸出欢迎的手臂,心里多高兴啊!
如果赋予松树以人格,那么,迎客松是一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长者。它巍然屹立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山岩间,阅尽人间沧桑,饱享山林春色。他懂得怎样迎接宾客。看,他不亢不卑,落落大方,热情诚恳,平易近人,却又不俯首低眉,一味向人讨好;他胸怀坦荡,雍容大度,却又不矫揉造作,妄自尊大。这位通情达理的长者,不愧是黄山松的代表。
再看那玉屏楼旁的陪客松,则另有一番神态。它和蔼可亲,安闲自如地陪伴着游人,在微风中不时挥动着手臂,指点江山,向人们赞美那千岩竞秀,万壑含烟的壮丽景色。
至于那株送客松,真个是仪态天成。它把所有的枝臂都伸向一边,微垂着头,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深情。
有人说,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前者稍嫌夸大,后者却是事实。黄山的松树,可称得上千姿百态。指路石前的蒲团松,枝桠向四周伸展成一个大圆圈,头顶却一抹齐平,简直就是一个青色的大蒲团。始信峰边的黑虎松,莽莽苍苍,虎虎有生气,粗犷中带有几分妩媚,使人想起京剧里的猛张飞和黑李逵。天海上的青松,主干离地不高,枝权向外横伸,有规则地形成一个圆圈,层层收小,好象一个个青色的大蘑菇,矮墩墩地立在盛开的杜鹃花中,显得苍翠可人。而狮子峰下的万松林,却恰恰相反,一株株笔直参天,高大成材。更使人赞叹不止的,是那散花坞里被称为梦笔生花的那株奇松。谁能想到,在那崔嵬高矗的如椽石笔笔尖上,竟会有松树破石而出,虬枝翠叶,姿态优美地站在那里!
黄山松的姿态,可谓奇秀罕见了;黄山松的颜色,也可谓苍翠无比了。但更使我动情的,还在于它那高贵的品格。
以花岗岩为主体构成的黄山,在它约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上,几乎无处不是怪石林立,岩壁峥蝾,很少泥土覆盖。这样的环境,可算得恶劣了。但恶劣的环境,却难不倒坚韧顽强的苍松。只要有一粒种子跌落在壁隙石缝中,它就顽强地生存下来。它们或立,或卧,或先屈后仰,或盘屈倒挂,在断岩绝壁间不停地谱写自己的历史。在它们一生中,没有人给它培土,也不需要谁来施肥和灌溉,就凭自己的那股韧劲,不知忧郁,无所畏惧地生活着。就连那些倒挂着身躯生活的倒挂松,也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黄山的景色雄伟壮美,但途程却险峻陡峭。人们在峭壁深渊边穿行,不但需要一定的体力,而且更需要一股不畏艰险、不怕疲累的毅力。当你累得满身大汗,心惊腿软的时候,看到那些生长在绝壁悬岩上的黄山松,舒枝展叶,神采奕奕,你会从中得到力量,受到鼓舞,歇口气,继续前进。
黄山松,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
登黄山字篇十
在路上,我和妹妹有说有笑。那三个半小时,在甜蜜的话语中,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爸爸先是带我们来到了汤口大酒店吃午饭。因为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咕”的叫了。接着,爸爸又去旅行社拿拐杖,因为爬黄山时侯要用的。最后,绕着山路,找到了丰大酒店。
到了房间,外公急忙放下行李,鞋子一脱,往床上一躺,被子一盖,不到十分钟,呼噜就轰天震响了。我和妹妹,立刻把爸爸手里的电脑抢了过来,开始玩游戏了。而妈妈在漫不经心的将行李,一一归类。爸爸在不紧不慢地吃葡萄呢。瞧,外公一睡就睡到了下午,外公打算带我们去下面玩一玩、走一走、看一看。我和妹妹开心极了。
来到湖边,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河水清澈见底,里面还有几条红鲤鱼呢。来到泉水边,泉水正在舞蹈呢,还演奏出了轻快的声音,“哗哗哗”的,动听极了!来到草坪边,绿油油的小草们,正在随风舞动,可顽强了,尖尖的头,仿佛正在向我微笑。来到树林边,一棵棵又高又大的树,有几棵,非常非常的大,我猜:它可能有几百岁了吧,呵呵,在树林里,还可以听到几声,婉转动听的鸟鸣。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床了,我在洗漱时,妈妈正在整理行李,因为我我们今天要去爬黄山,住到西海饭店,要离开丰大酒店了。
我们先是排队坐缆车,那里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们整整排了一个半钟头。坐在缆车上的味道好极了!可惜的是,美景都被雾遮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茂盛的松树,一眨眼间,缆车即将到站。下了站,我和妹妹还有妈妈,一人一个背包,爸爸三个包,外公一个袋子。开始了爬山行动。我,背上背着包,手里拿着拐杖。先是脚步匀称轻盈,渐渐地,变得有些笨重了。外公说:“瞧,你们这些人,只顾着爬黄山,也不看看景色。”听外公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觉得,就笑了两声,缓缓的,也不觉得累了,我们慢慢地走着,边走边看景,而妹妹,东瞧瞧,西望望的,呵呵。走了几个小时,我们来到了酒店,爸爸开了房,进了房间,我们吃了午餐,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有开始游玩了,我们这次,坐了最先进的轻轨,这可是201z年才上市的,轻轨开的很慢,足够我们欣赏风景了,在轻轨上赏风景,实在太爽了!
三天的游玩时间,转眼间过去了,我也欣赏到了远近闻名的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