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知己记叙优选篇一
拿起一支笔,展开一张纸,手起笔落,用心去描绘,等待一幅画作的产生。
从幼儿园起,不知为什么,我就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下课回家,既不玩玩具也不看电视,拿出颜料和纸,画粉色的南瓜,画蓝色的小狗。每一张画都是那么富有童趣,那么可爱。也不说画得有多好看,但我一直为自己的画自豪。周末在家,也只是偶尔看看电视。看完,再拿纸,拿油画棒,把自己心中最喜欢的人物描绘在纸上。
老师说我画画非常认真,在涂颜色时,从来不涂到轮廓外边。
上小学后,在白纸上涂涂画画的时间一下子少了很多,更多的时间会用在家庭作业和看电视上。在外面的培训班也忽地多了起来,任务也多了起来,包括绘画的培训班。后来我在学校艺术节上绘画得了一等奖,只能说,我画得比较一帆风顺。
三、四年级时,可能是因为作业比较多、比较忙的原因,我逐渐对画画失去了兴趣,除了学校里的美术课和培训班,其他时间我都将画具丢在了一边,然后把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画具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术上开始使用彩铅、水粉、水墨画工具了。曾经的笔和纸就这样孤单地被我“丢弃”了。
在家里的一次大扫除中,那些画具又被整理出来了。奶奶说我必须要练一练绘画了,单单在学校或培训班里画怎么行呢?我以前不是很喜欢画画吗?现在怎么一点也不感兴趣了?面对奶奶一连串的提问,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画具依然躺在原位,等待寂寞的来临。
五年级了,第一节美术课,老师忽然要求每个人一个星期画5张速写,看到什么画什么。哦——速写呀!我在培训班可没少画,画速写要用画具里那种特制的笔!
回到家里,急忙开始翻找起来。咦?画具呢?我的画具呢?奶奶见了我这着急样,微笑着说道,我把它放在一个它该待的位置上了。往我的书桌上一望,那些东西正端端正正地在那里等我了。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岁月并没有在上面留下什么痕迹。拿起画笔,轻轻描绘,用心去画。画出的线条是如此流畅,这种感觉又是如此的熟悉,停在笔尖的灵感顿时在纸上涌现出来。就好像是和童年的小伙伴重逢,用纸和笔在诉说一段故事。
笔停,画纸上出现的是——我的童年。
知己记叙优选篇二
离别母校时的记忆,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任凭记忆浪潮冲刷,也永不消逝。
正当我陶醉于校园景色之时,一阵铿锵有力的朗读声把我的灵魂带了回来。我细细地聆听,缓缓地回头,哦,原来是那五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在朗读课文。此时此刻我脑中忽然浮想起《次北固山下》里的一句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啊,当我们步入初中后,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六年级,希望他们能够代替我们爱护这个校园,爱护这美丽的知识天地。随着一声声的“咔嚓”,六年的风雨历程,化作一张崭新的照片。我和几位同学一同前往老师的办公室,请班主任和我们一起拍照。他说拍什么呀,都五十多的人了,阳光照在她慈祥的脸上,格外灿烂。终是禁不住我们的请求,班主任随我们来到班里。同学们一看,纷纷前来一同合影。大家其乐融融,享受着最后的小学时光。
离别时,很多女生忍不住眼泪,放声哭了出来。男生们互相拥抱碰拳,此次离别必有下次重逢。最后我们头顶蓝天,脚踏绿地,迎着曲子告别了校园。
诗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啊,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校园、老师、同学仿佛就在身边。
心与心连在一起,我们在小学的故事必将成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
知己记叙优选篇三
大树以小鸟为知己,花朵以蜜蜂为知己,我以飞机为知己。
“扑通”我倒在床上,泪水打湿了衣襟。抬头,朦胧中,那个飞机又一次跃入我的眼帘,几个大字撞入眼眶:展翅高飞,永不言弃。它靠在书上仿佛在说:“小主人,坚强点。”窗外,雨渐渐停了,夜幕里,一只小鸟浴着月光,挥动翅膀,飞向远方。
你就是我的知己——飞机。
知己记叙优选篇四
对我而言,音乐,就是一个无比贴心的知己,是我最重要的那个朋友——没有之一。
音乐无处不在,它不会像人一样离开,它会一直在你身边,永远不会离你而去,只要像我一样去试着倾听万物,音乐,也就无处不在。
合上眼,静下心,音乐就像一泓清泉,自心头留下,洗去多余的不满和烦躁,留下了许多好心情。
我以音乐为友,因为我能理解它,它也能了解我,这样的好友可遇而不可求。它会给你带来好心情,带你进入美好的声乐世界,这样的知己也就只有音乐了吧。
你如果用一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就会发现它的美。婉转的声音是美妙的韵律美;忽上忽下的音调,又勾勒出一种曲线的美;一个个活跃的音符,更是一种灵动的形象美……啊!音乐的美无处不在。
我交音乐为友,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更是为了去创造美,去欣赏美,为了以一种倾听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美丽。
倾听音乐,它就是你的知己。
知己记叙优选篇五
遇见你,是我人生之中的一大乐事。是时光,使我们相遇,让我遇见最真实的`你。
初遇,是与明月的缘分。月,是我们一生的共同牵绊,“今人不见古时月,近日曾经照古人”,明月千古,正如你我跨越千年而遇。你向明月望去,一眼万年。“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何等孤寂,你向明月倾述着你的忧思,率性举杯向明月发出邀约,这世间仿佛就只剩你与明月,而我在暗处看着你。自此你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扎根。
再遇,是与美酒的缘分。初遇时那三千丈的愁,在此刻被三百杯的酒所消融。我遇见了你和酒,这两道影子互相交错着,最后竟分辨不出哪个是你。酒,成了你一生的信仰,是刻在你骨子里,融在你血液中的东西。酒,让我遇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你,意气风发,率性豪气。
你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你不在乎那功名利禄,豪饮酣畅才是人生第一大事,“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酒钱什么的不是问题,但一定要喝个痛快,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遇见了那样一个潇洒,倜傥万古的人,为你所迷醉。使得处于千年后的我,独处月下时,脑海中时时浮现的都是你月下对酌偶,望着长空,吟着:“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身影。
最后,是分离时的深情。“桃花流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遇,相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什么道理,都无法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所了断,那情是那么地深,深不可测。这是你与汪伦的分别,而关上书是你与我的别离。我在美丽的年华中,遇见了于时光中行走,于历史中徜徉,于文学中漫步着的你。分别,是句号,却不是终点,而是你我遇见的起点。
我们在明月中相遇,在清酒中相遇,在深情中相遇。每一次遇见都有惊喜,带着身体及灵魂的升华,我期待着下一次更好的遇见。
知己记叙优选篇六
一棵老竹,挺立于一片新竹林中,显得鹤立鸡群。老竹的竿足有十多米高,海碗口粗,上面早已褪去稚嫩的霜白,露出枯黄的底色,好像人饱经沧桑后一脸从容淡定的微笑。老竹的叶比新竹要黄很多,冠比新竹要大很多,像一片谷黄的云飘在一片新竹的上空。
这棵老竹,打我记事起就耸立在这片竹林中。老爸说,它是竹王,很多人早就想砍掉它,老爸却不舍,虽然想买它的人一再提价。说到此处,老爸的脸色显得格外深情,许久,老爸才缓缓地告诉我,老竹早已成为他的知己,他懂得老竹的梦想,老竹也明白他的心思,他有什么不能言的苦衷都对它诉说。难怪,自我懂事时起,就常常见老爸立在老竹下,一待就是老半天。
其实,我也早已把老竹当作知己了,它伴随着我从童年一直走到少年,直至今天。
小时候,老竹所在的竹林是我的乐园。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竹林里做游戏。那时的它,没有这样高大粗壮,没有这种苍老的肤色。那时的它很温驯,躬着腰,低着头,任由我揪着它柔长翠绿的“鬃毛”,“驾,驾……”地“奔跑”在绿色的竹原上。暮色四合,炊烟袅袅,母亲喊吃饭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如波浪般把耳鼓叩击得嗡嗡作响时,我才依依不舍地下“马”,那棵当时还不是老竹的年轻竹子充满青春的活力,在我脚沾地的瞬间,便倏地挺直了腰身,在晚风中频频招手,向我簌簌地轻笑,好像舍不得我离去。
在春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竹林里挖竹笋,挖出来的竹笋一个个又香又脆;夏天时,傍晚我们在竹林里乘凉,晚风徐徐,驱走了人一天的疲劳和暑气;秋天,我靠着老竹安静地看书,阳光不燥,微风轻起,好不惬意;有时我给老竹读书,它便“簌簌”作响,仿佛听懂了似的;冬天,我和伙伴们在竹林里嬉戏打闹。老竹给我带来了无限美好与欢乐。
上学后,我再也不能天天走进竹林,天天与老竹相依相伴了。可喜的是,我却在广袤的文学“竹海”里时时见到你挺拔的身影,我依稀看到你与一个个文人墨客结下的不解之缘:你让戴熙浮想联翩,“心虚根抵固,指日定千霄”;你让刘禹锡赞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你让陆游欣慰,“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你让郑板桥赞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让我学会正直,不畏困难,自强不息。
老竹,我心灵的知己,伴我走过童年的欢笑,走过少年的思索。如今,你虽然沧桑满面,但仍然活力十足,你也把我当作你的知己了吧,想拼足一身劲,陪我一直走到生命尽头,抚慰我一生,温暖我一世。感谢你,我的心灵知己——老竹。
知己记叙优选篇七
友谊在人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人的灵魂,使人的生存有了光彩。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情感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每个人都有知己,而我的知己便是――她。
那年冬天,我和她在放学队伍中初次见面,不知怎的,我们突然互相问起了对方的生日,有趣的是,我和她的生日是相邻的,不过我比她大了一岁少一天。就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成了彼此的姐妹,都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知己。
但是,友谊是会变的,我们也不例外。在我们当姐妹的第三年,因为一个女生的加入,显得生疏了不少。每当,我们三个在一起时,我总会在她们俩身上,看到我和她的影子,曾经我和她是那样的亲密,可是如今因为那个女生是加入,我却成了那个多余的。
久而久之,我们的友谊貌似走到了尽头,直到……
或许,她也感受到了我们之间不可言说的隔阂。于是,她邀请我参加她的生日宴会,我知道后,真的去了。
就这样,我们和好如初了。
其实,我不必羡慕钟子期有为他断琴绝弦的俞伯牙;也不必羡慕管仲有为他放弃飞黄腾达的鲍叔牙;更不必羡慕刘备有为他献计献策的诸葛孔明。因为我也有一位懂我的知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