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体育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篇一
本班共有3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本班的语文优生有马燕、王圆圆、王娇、丁艳、马帅、丁涛、丁艳玲、丁苗等21名同学,占全班学生的58.3%。他们平时勤快、学好,遇到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早着手,对拓展练习的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审题认真,答案准确。中间生占13名,占全班学生的32%。这部分学生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学困生有5人,占全班学生的9.7%,这些学生大都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贪玩、动作慢引起,他们拼错音、写错字的现象很常见,另外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还需要极大的提高才能赶上同班同学。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
(4)选字填空;
(5)改正错别字;
(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
(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
(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
(5)默写;
(6)补足词语;
(7)词语搭配;
(8)会修改病句;
(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语言感悟: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
(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5、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6、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7、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
体育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篇二
因为复习课所学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来说缺乏像新授课那样的新鲜感。但由于学生原先在各节课里获得知识是零散的,因此,只是整理自然就成了复习课教学的核心之一。而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认构是由差异的,他们对知识的建构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通过自主学习,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所教年级是三年级,共有三个班级。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所学内容,查遗补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从中培养学生分析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1、认真复习《书后课堂练习》。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会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结论与拓展。
过程与技能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知识
1、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如需要水、空气、食物,能生长、繁殖,会死亡等)
2、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3、常见植物的名称
4、常见植物生长的环境
5、常见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高矮、同类器官的不同特点、叶序、花的颜色和形状等)
6、植物的共同特征
7、常见动物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8、动物的共同特征
9、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
10、比较动物和人的异同
11、比较动物、植物和人的异同
12、归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明确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技能
1、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生命体
2、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
3、按照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
4、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形态特征
5、按照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通过寻找校园内的生命体,体会生命的多样性
2、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
1、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水的基本性质(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3、水的其他性质(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浮力、溶解现象等)
4、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5、地球上咸水和淡水的分布状况
6、水污染的危害
过程与技能
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生命体中含有水(挤、压、捏等)
2、通过实验(小草生长)验证生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3、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4、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物理性质(流动性、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压力、浮力、溶解等)
5、运用多种方法净化水(如过滤等)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感受生命与水的密切关系
2、水的污染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列举出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具有节水意识
科学知识
1、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2、纸的性质(结实程度、纤维、吸水性、透明度等)及用途
3、纸的原材料是木材
4、常见的纺织材料(棉、丝、毛、人造纤维等)
5、金属的性质(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及用途
6、塑料的优缺点
过程与技能
1、对常见材料进行分类
2、通过实验了解纸、纺织材料、金属的性质
3、根据不同标记区分纺织材料的种类
4、通过观察比较尼龙和棉布的不同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节约用纸
2利用金属的特性为生活服务
3、塑料垃圾对环境有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技能
1、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克重点和难点。
(2)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比如,老师出题,学生答;学生之间的你问我答。
(3)以优帮差,对个别后进学生采取单独的复习策略,要求抓住基础内容,对领悟力较高的个别同学可以适当提高要求。
(4)结合课后习题和练习题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
体育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篇三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学习小组时注重优差搭配,特别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学困生:通过科学的复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中等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优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特别关爱。
2、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方式,增加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兴趣,正规地、系统地引导学生复习科学知识。
3、着重进行感观训练,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按顺序地复习。复习内容以实验课培养的动手技能为主,锻炼他们对知识的应用,从而巩固所学习的新旧知识。
4、由于学生有两极分化现象,再加上学习任务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相当不够。对他们的复习应因材施教,做好系统观察和定量观察的指导,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们的动手操作相结合,并让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能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动力。
体育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篇四
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又迎来了后期的复习工作,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系统性的复习计划。
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如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许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
1、作文方面。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2、背诵。主要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3、阅读。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4、句式的变换。本册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句式的变换: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把句子改成拟人句;对句子进行缩句;用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将句子写具体等形式。对这些句式,学生理解的不深,常常都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会一句,而不能运用规律进行修改,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这些句式的变换一般都有例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规律,再对学法进行指导。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二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各种句型的转换。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
7、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8、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体育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篇五
为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学生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技能,本人特拟定如下复习计划:
复习安排在第十九周至而是周完成。具体时间安排为:
基础知识部分:x学时;
口语交际部分:x学时;
课内外阅读部分:x学时;
写作:x学时;
综合训练:x学时。
(一)本学期期末复习采取分类复习的方法进行。从教学目的来看,分为五个板块:
1、基础知识与技能
2、口语交际
3、课内外阅读
4、写作
5、综合训练
(二)具体安排如下:
1、基础知识与技能
(1)书写:要求学生写规范字,卷面整洁。
(2)字音、字形:将课本中的生字、常用字归类,要求学生注音。
或给读拼音写字。或每天要求学生听写生字并注音。加强训练。
(3)生词:要求学生在本期内为生词归类、解释或造句。
(4)文学知识:要求学生先归类,识记讲读课文的相关知识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5)古诗词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所有古诗词和现代诗词,以及优美的时文、美文,加强积累。
(6)课外名著阅读:检查学生本期对教材中所列的课外名著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明确考查方向。
(7)语文实践活动:将教材中六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及要求重新整理,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口语交际
根据近几年口语交际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对训练的要点须注意把握。
3、课内外阅读
课内外阅读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前先要求学生掌握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相关要点,然后按单元对学生进行复习,并用试卷进行训练。
4、写作。
从命题、结构、语言、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训练,强调学生首先要能说清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能对一件事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言从字顺。
5、综合测试
结合现在考试出题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从考试训练中,检查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试卷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中,由于复习较为单调,学生的激情不高,且部分学生长期以来都很不自觉,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顺知识要点,增强技能,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严”和“感”。“严”,就是对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因为知识的识记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完成。“感”,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知识、养成技能的快感。从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能较为自觉地学习。但学生的天性是游戏,自觉性本来就差,在复习工作中,又要避免因为自己心急而造成学生厌学或因为部分学生智力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欲速而不达的后果。在复习中,克服各种困难,迎头而上,力求在质量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