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论文指导思想篇一
高等数学不仅能够为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提供数学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在国家教育改革体系下得到长足发展。但事实上,当前的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教育改革标准,符合当今社会对于高等数学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总的来说,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具有一定的弊端和问题,严重阻碍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客观性和科学性,导致高等数学改革后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障碍增加,教学效果不理想[1]。
二、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问题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滥用,忽视高等数学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当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滥用教学模式,过分重视教学的形式,而忽略形式作用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例如,某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进行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学生对情境产生的兴趣,而对知识原点过目即忘,这是由于数列极限知识的情境转移再现性不强,教师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实践进行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导出。但实际上,这堂高等数学课中只要对数列极限的概念进行解说,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数列极限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即可。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具有实质性作用。
(二)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忽略高等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改革中,当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中出现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而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地位的缺失、教材的忽视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数学改革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展开教学活动、问题解答。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对已设定好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现实中,计算机技术展开的高等数学教育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但计算机技术缺少对高等数学课堂的柔性管理,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知识点的进一步分析探究。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电子课件的使用。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改革教育推动了电子课件的产生,但是忽略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在运用课件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同教师,教师同课件之间的联系变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2。
三、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优化思考
鉴于上诉的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问题,可以发现对于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认识过分片面化,同时急于求成,没能深刻理解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因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改革教育是改进。
(一)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基础性课程地位,合理利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
虽然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要求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性质,一方面高等数学是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所服务的基础性课程,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情景模式,提高微积分知识的再现性和转移性。但同时要考虑高等数学对于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在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培养文科学生运用理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习或生活上遇到的繁琐数学计算能够通过数学软件有效解决。
(二)提升高等数学的师资力量,增加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挖掘探究能力
高等数学的改革教育主要依托于高等数学的教师来完成,因而针对当前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对教学内容挖掘理解不够的现象,可以通过增加师资力量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认知,了解高等数学的动态发展。最终实现高等数学课堂改革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例如,某高等院校的文科专业中,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分配了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等数学教师进行展开教学活动,该校充分把握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实现对文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最终该文科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用科学的数学思维和感性思维有机结合的方式高效的解决问题[3。
四、结语
论文指导思想篇二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但当前我们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培养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本文通过对健康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的揭示,指出高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作者:杜国喜陈宁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体育课部,湖北,武汉,430073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7)分类号:g80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健康第一"建设论文指导思想篇三
校园体育教育及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场所―校园所呈现的一种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教育及其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的校园体育。它是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体现,与师生的体育思想、教育方针、师生情感、教育态度等紧密联系,对体育教育的发展、交流产生重大作用。二是物质层面的校园体育。其物质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环境、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是校园体育教育及其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三是实践层面的校园体育。它又包含体育行为规范、规章、奖惩制度和行为方式两方面。
现今的校园体育教育体制及其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制约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严重影响校园体育事业的进一步提升,也阻碍了学生个人体育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校园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反思论证
校园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终身体育指引下,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三类课程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取得精气神的实效。它是在校园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校园体育教学的认识或观点,并对校园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我国建国以来,短短60年的历程中就涌现出了十多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都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这里简单介绍其中几种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指导思想。
1.体质教育思想
邵华在《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学校体育教育忽视了学生体质教育,导致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因此出现了体质教育。
体质教育思想强调“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导”,起点在于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方向的体育教育,重点在于增强体质、完善身体,重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锻炼实践的直接效果,这也成为判定校园体育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认为校园体育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准备。这就需要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打好身体基础,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以及终身体育能力,使学生在脱离校园体育教学之后仍然受益。
3.快乐体育思想
快乐体育思想是由徐学涛的《浅谈“快乐体育”思想如何贯穿到体育课中去》演化而来,它符合“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相适应,主张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成功体育思想、主动体育思想等。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多种多样,每一种指导思想都具有其闪光点,但是每一种思想又具有其不足和局限性,若能将体质教育、终身教育、快乐教育及其他体育教育的侧重点相结合,并加以整合和再改进,形成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体制指导思想,或许可以推进体育教育事业更高层次的发展前进。
二、校园体育教育体制及指导思想的改革目标及改革策略
第一,加强师生体育教育意识,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素质,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健康价值观念。
加强教师队伍对《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认识,认真贯彻国家法律要求,提高教师体育教学整体素质。学校组织开展体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从精神层面上教育学生、组织学生,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育教育意识,深刻影响学生的体育能力,发现学生体育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价值观。
第二,重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校园体育事业建设包括体育教育课程、体育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校园体育事业就要从不同方面寻找侧重点,全方位实施建设。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和效果做出积极的评价,提出合理的改善意见,并言传身教,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对特殊学生要进行特殊的辅导和关心,争取每个学生都能都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三,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体育教育造成的影响。
校园体育教育的成功不仅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努力,还要依靠外界因素的'积极影响和正面导向。因此,学校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营造体育教育教学的氛围,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活动、校园网络、文艺橱窗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大环境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教育,接受正确的体育习惯和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课题方针。
第四,加强校园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器材。
完善的体育场地及设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平台,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热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意识。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体育设施的完善和扩大建设,包括建造体育馆、添置新型体育锻炼设施等,并合理利用空间位置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体育锻炼环境。
总之,校园体育事业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完成学业任务的基础要求。因此,只有正确改革现有校园体育教育体制及其指导思想,才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才能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论文指导思想篇四
学校体育教学都是围绕其指导思想进行多种体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对其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是教学目标的根本观点。本文从“四点”与“四线”的角度对“2+2”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介绍,能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备参照和借鉴价值。
我院版培养方案中提出要继续贯彻“通识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全覆盖、全贯通”和“四线”、“四点”的教育思想3,体育教育课程为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了“2+2”教学模式4,通过3年的实验性教学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对,有了一定的提升,故“四点”、“四线”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指导作用。
1.“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线”
1.1历史线
大学体育课程是普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与我国高等教学的发展同步,为适应新时期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我院体育课程开设3年6学期必修课程及大四学生基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体育锻炼环节,进行了“全覆盖、全贯通”的课程规划。其必修课中我院进行“2+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以教授学生技能竞赛能力的同时,教授对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现状,项目竞赛中礼仪、规则的发展的动历史过程,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运动项目进行全面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扩充学生文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性有良好的帮助。
1.2“哲学线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体育课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体育与育人的关系:体育是人的一种文化,是人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教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先要锻炼身体,再培养意志品质,升华内在精神,完善人格;(2)技术课与竞赛课的关系:这是一个相互补充、互为作用的关系,竞赛课是技术课的延伸和检查,也是学习多元化知识和展示自身风采的场地,恰好技术课学习内容又是发展竞赛课程的根本基石;(3)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对社会适应的需要,使学生爱学、爱练,树立健康意识的重要地位;(4)学习技能与理论的关系:这是一个互为促进的关系,学习技能不能够摒弃理论的学习,体育锻炼也不是光学理论就能够有好的身体,应知理论的掌握是对技能有效的补充,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3逻辑线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是人的思维对事件进行因果规律的判断。体育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所有项目的教学顺序、技能的掌握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体育教学的目标性设置也是以学生体能目标-技能掌握目标-文化理论知识-多元化赛事能力的规律性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按照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练习、达到目标获得知识-提高素质-达到课程目标这一逻辑线进行。
1.4价值线
事物的价值是指其具体的内在属性,从量与质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量度。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属性。价值拥有系统性与社会性。体育教学它的系统属性体现在以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素质与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自主性学习与运动技能、竞赛相关能力和文化为主要内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社会价值性体现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策划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对人才的'要求。
2.“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点”
2.1理解点
教学的理解点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应该对体育教学根本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所指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对其项目发展过程与现状的理解、体育运动是一种从“体悟”到“理悟”的过程,理解体育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育中要时刻渗入。
2.2记忆点
运动技能要领的记忆、团队战术的记忆、竞赛策划、裁判法的记忆等都是体育教学中的记忆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运动项目的各自特点进行相关礼仪等特点的记忆与运用,通过小组活动竞赛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达到对记忆点的深刻记忆。
2.3工艺点
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社会中能够合理运用。课程工艺点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兴趣参与度、体质健康因素为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通过工艺点可以体现教学,也能显示学生的自身价值。
2.4实用点
通过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在教学比赛中体现出礼仪、技术、战术、运动能力等各项素质,并拥有组织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长期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本课程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真实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活动。
3.结论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提出不同的思想。因此我院“2+2”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全院“全覆盖、全贯通”的指导方针下以“四点、四线”为指导思想进行3年的教学实验,在发展学生基础动作技能与体质、基本赛事组织和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推理得出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并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也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指导思想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性和借鉴价值。
论文指导思想篇五
一、我国当前体育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为实现教育的一定目的的学校往往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种对学生的概括性要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参考和对学生的最终期望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对体育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对该专业的前景一片迷茫,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校没有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不能很好的形成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
2.教学内容繁琐、陈旧
教学内容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题,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的指引方向,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桥梁和保证。由于传统体育思想的束缚,体育教学管理的教学仍然局限于体育竞技的内容,缺乏实际体育管理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偏离了学习的重点。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已论我国体育教育管理改革新思路文瑾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如大众健身、休闲体育等方式。当前繁琐的体育管理专业教材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管理人才的需要。学生学习体育管理的目的是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解决体育行业中信息资源、体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三者的和谐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养成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为其去的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当前体育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以实施的往往是那种花费少的手段与方式。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直接途径,其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体育教师一直以讲授、示范、练习、巩固、提高的单线式教学方式。单一重复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反感,并且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灌输着的事实,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和学生自身的进步。
4.当前对体育管理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学评价对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对体育课程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能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把握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管理教学的评价有几个目的,一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三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现行的教学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问题不全面,评价方法不科学。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反映教学状况,过分的注重评价结果,忽视差异性的存在。只注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5.在实际体育管理教学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与实践课十分不协调
体育管理教学是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所构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成果,两种比例分配合理是课程目标能不能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当前体育教学管理课程中存在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现象,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的比例严重失调。更有甚者将一个学期的实践课集中到一个学期的某几天完成,这严重的影响了体育管理课的教学效果。在体育管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出体育管理方面的人才。
二、针对体育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取改革的新思路
1.建立合适的体育管理教学体系
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体系,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十分重要的显示意义的。要培养适合新形势的合格的体育管理人才,合理的体育管理教学系统的建立是关键环节。体育运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为了培养出学生健康状况维持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校应该制定出与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目的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为了成功的培养出体育管理人才使其知道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指导学生保持健康状态,就必需要掌握多方面如生理学、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这都使得学校应该改变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体育教学体系,在其教学内容上和教学体系上真正体现去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的目的。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体育管理人才的要求。
2.对体育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变更
新形势下对体育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体育管理人才所要求的五个学习领域包括参加体育活动、注重运动技能的提升和身体健康的维持,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的提高,这要求体育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体育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社科类和人文类的知识。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在改革中孕育了很多新方法、新理论。要想将这些新成果介绍给学生,可以适当的调节学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加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中,体育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日常会遇到更多的`仅凭现有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状况,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学生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个体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这不仅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避免由于身体差异的存在而使测定后的成绩掩盖学生的努力学习进步的可能行。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也要激励后进生使其取得进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后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成绩评定是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以适当降低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评定标准,再其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增加其自信心,这将对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5.在体育管理专业教学中通过借鉴合理的运用教学法
对西方体育管理经验的借鉴可以节省我们对体育管理改革的探索实践,减少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改善我们的教学实践。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模仿抄袭国外的教学方法,因为中西方对体育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这样我们仍能从中找出能为我所用的经验来运用到我们的体育管理的实际教学中去。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的体育管理教学得到更完善的改进,从而更有利于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6.完善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的完善包括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反馈方式,建立健全试卷分析与教师自评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重视实践环节。
7.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粗放型转向密集型
体育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出现以来就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定位,并且对相关课程也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为了增强体育管理人才的素质,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的现代化体育事业做贡献,其培养方式应该从粗放型培养模式转变成密集型培养的方式。
三、结语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体育管理教学进行革新的方法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去总结、发现、探索与实践。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己任,通过换位思考来来研究如何培养新形势下社会所需要的体育管理人才的方式,寻找合适的角度,我们势必将体育管理教学的革新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