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思品教学反思篇一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小数除以整数
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学生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是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若用算术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维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解答例1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我从学生喜欢的足球入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二、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
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始至终一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极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创建形象、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努力的过程比成功的结论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学生最开心的,应该是自己经过探索后的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乐学、好学、积极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
四年级思品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对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实现教材价值的潜在因素,用活、活用教材。
教材p65页例题采用了小明、小华、小军3人买笔记本现实情境呈现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由于学生已有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知识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产生整理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对例题增添了一个条件:“小明带了50元”一起呈现,从而学生感受到条件较多,信息比较复杂。这时,教师引导:“看来要解决问题我们先得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找找看,哪些是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列表整理,并解答。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使他们产生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强烈欲望中,产生了寻找解题策略的需要,培养了策略意识。
教材p66页“想想做做”1提供了三摞字典的情境信息和问题:第一摞字典6本高168毫米,第二摞由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第三摞高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同时还提供一张表格。由于第一摞有6本题中没有直接告知,是要学生通过数一数从情景图上获知,而第三摞的本数也清晰可数。这就干扰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违背了教材的意图。因此,教学中我将第二三摞字典藏起来,只露一个角,这样,使这一习题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练习内容,使学生不但学会运用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一次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学习体验。
四年级思品教学反思篇三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四年级思品教学反思篇四
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学生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思品教学反思篇五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连减的简便计算》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简便算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设计和处理,教学反思:
传统的计算教学很枯燥、乏味,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解法【234-66-34,234-(66+34),234-34-66】,并鼓励学生从这三个算式中自主选择喜欢的一个算式来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算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瞬间被激活,并总结出简便运算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但有效地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即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前,我总是习惯自己多讲,对血色很难过不放心,今天我给学生提供了乐于探索的平台,学生们充分展示出了善于交流的才华,真挚地流露出了敢于评判的情感,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从台前退到了幕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觉得这个是今天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