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方位游戏教案篇一
空间方位辨识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空间方位的知觉能力。
教学卡片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上一堂游戏课,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碰碰对》
老师先给幼儿讲解游戏的规则,老师先给小朋友示范一遍,再发小朋友没人半个圆形的卡片,发给另外两个小朋友两张三角形的卡片,让这四个小朋友听着音乐随意的来回的走,老师把音乐一停,小朋友就开始找到自己的伙伴,看谁找的又对有准。
2、让幼儿做好以后,老师在出事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撇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看一看盒子外面的图形半个,怎么少了一半呢?老师在拿出老师准备好的另一半图形,在黑板上给幼儿演示,让幼儿观察老师怎样用旋转,才能对上和他一样的。
3、请幼儿拿出幼儿用具,把所用学具取出,把幼儿用书,让幼儿在上面自由拼摆。
4、按照右边的图形卡号照出相应的图形卡,让在图样上摆一摆,试一试看看摆几号图形卡合适。然后将正确的号码圈起来。
数学方位游戏教案篇二
数学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幼儿生活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存在,如果教师只是用叙述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讲解,那些零散、无意识的知识,他们只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自主的学习呢?〈〈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以:听铃声夹夹子――为娃娃夹夹子、贴红点――开汽车三个环节展开认识1“5以内数量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与活泼的气氛中自主学习、探索、并且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设计新颖,打破了传统教学,科学性、实用性体现的较明显,幼儿在玩夹夹子游戏是,显得得心应手,因为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
通过这个哟系,让幼儿发现,原来数学也可以这样有趣,孩子们通过自己亲手操作,获得了感性经验,且感到奇妙无比,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为下面一个游戏做好了铺垫,在不断的成功操作中,那种愉快的心情,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教师融入幼儿中间,极富亲和里的语言,夸张到位的表情,无一不是使活动生动活泼的元素。
本次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显示简单的听铃声夹夹子,这是对数字的复习,也是为下面活动的“热身活动”。
之后,用夹夹子把数字记录下来的方法,做到了边做边说,记说同步的发展过程。在下面的环节中,该老师适当加深了难度,让幼儿从有提示性的做动作到自己动手操作,自主选择,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设计活动的科学性,与《纲要》的要求紧密贴和。
当然,也要指出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幼儿间的交流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教师没有即使鼓励幼儿进行互相交流,如果及时鼓励了,那幼儿的操作兴趣是否会更浓了呢?还有,在活动中,幼儿似乎不够大胆,老师在着方面还可以多加些鼓励、支持的目光或暗示给他们,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幼儿更大胆发言,这样的效果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另外,水果娃娃为何不涂成彩色的呢?哟而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用上颜色鲜艳的苹果、梨子,他们的兴趣也会会更高涨了。
数学方位游戏教案篇三
1.让幼儿感知空间方位——上与下。
2.通过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幼儿对例外的辨识能力和空间对应的能力,正确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
动物卡或实物卡每人4张,小筐或小盒每人一个;儿童用书人手一本。
一、师生互动
1.活动材料
动物卡或实物卡每人4张,小筐或小盒每人一个
2.活动方法
玩法一:
小筐里有动物卡或实物卡若干张,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某一个动物卡从从筐里取出,放在筐外,边取边说“某某小动物在筐外”。当卡片都被取出后,老师将某一个小动物放回筐里,幼儿也找出同样的放到筐里,比一比看谁先找到。
玩法二:
一个小筐,筐里面和外面放着不同的水果,请幼儿任意拿起一个水果,说说它在筐子的什么位置。
二、幼儿探索操作
1.儿童用书
(1)请幼儿观察盒子里有什么,盒子外有什么,口袋里有什么,口袋外有什么?
(2)请幼儿仔细观察图例中的食品,里面的是什么颜色?外面的是什么颜色?
(3)请幼儿按照图例提示给相应的食品涂上正确的颜色。
2.区角活动
游戏:神奇的口袋
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口袋里藏有各种玩具。
过程:一个小朋友拿着口袋,一个小朋友伸手去摸,然后说说自己在口袋里摸到了什么?拿出来放在口袋外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说对了请对方猜,如果说不对拿出的小玩具就要送给对方。
数学方位游戏教案篇四
1、练习7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怎强分工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练习7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能进行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1、“田”字形玩具架和5-7的数群卡。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3、1-7的数字卡。
1、出示5-7的数群卡:冬爷爷给我们班送来很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4本书,5辆小车、6只小熊、7个皮球。)
2、这些礼物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2、请你们用手脚来表示玩具柜上的各个格子,老师说出玩具名称,你们用动作告诉我这种玩具的位置。
3、老师用动作来表示玩具柜的各个格子,你们说出这个格子里有几个什么玩具。
1、出示教学挂图: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我们小朋友要干什么呢(给孩子读题目)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展示幼儿作业,交流评价。
数学方位游戏教案篇五
1、通过活动能过掌握《摆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1、理解横着数、数着数都是5的概念。
2、能够用不同的空间方位进行摆花。
16朵花、示范图5张、黑板、幼儿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记录纸、花坛图片
(一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花。(2个2个的数)。”
2、教师:“一共16朵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做摆花。”
(一)教师示范,发现摆花秘诀。
1、摆花要求:“老师这里有一个四边形的花坛,需要小朋友将16朵花摆在花坛的四周,但还要保证花坛的每一条边都是6朵花,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2、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尝试摆花。
3、教师总结:“他摆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进行示范:“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我是怎样摆的。”
“老师摆成功了吗?摆成了什么形状?老师摆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教师小结:我种了两个横排,两个竖排,4个角上的花数了2次,即在横排数了,也在竖排数了。
(二)幼儿尝试摆花
1、给每位幼儿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儿尝试操作。
2、强调要求:“16朵花要摆4排(横排竖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
3、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4、点数进行验证
5、介绍记录纸:“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摆法,那谁的方法和他一样请举手,说明你的方法也对啦。那我们把这种方法方法记录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请把我们验证过的方法记录下来(花可以用圆圈表示)。”
(三)尝试摆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种方法:
老师:“其实摆花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在尝试摆一摆吧。”
1、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小结:“上面的5朵花不动,左边5朵花不动,右边的5朵不动,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
5、提问:“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个横排,2个竖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种出的样子不一样)”
(四)继续尝试其他的摆法
老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看谁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1、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通过有挑战的游戏来发展其空间知觉和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用幼儿平时最常见的花坛引出,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的概念,将游戏的难点抛给幼儿,启发他们思考其他的摆法。
在幼儿自由操作中,我用电子设备将幼儿摆花的方法实时拍照记录,并用集体分享的形式让幼儿在大屏幕上再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摆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验证,也再一次让幼儿了解“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横排和竖排能够重复数”的难点。
通过对幼儿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分享,幼儿更清晰地理解了摆花的方法,再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