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两为主两报告制度依据篇一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xx年1月26日
地点:东北地区某农村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调查范围:关于农村地区新春正月期间的禁忌以及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两为主两报告制度依据篇二
印象里的新年总是热闹、喜庆、有着浓郁的欢乐气氛。大街的路灯上,全都挂上了一串串灯笼,那火红的着色,就好像马上要燃烧了似的;大大小小的商店里,都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灯笼和一幅幅的对联;在超市里,购物的人好像比物品都多,就看那结账时排的长队的人吧,就像一条长龙;就连在学校的班级里,学生们都等待着开一场热闹的联欢会,他们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喜悦心情,早已把装饰教室用的气球和彩带堆满了书桌,等待着盼望已久的联欢会。
年三十的那天回了老家,爷爷奶奶在桌上摆了一大桌的菜,平时忙,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回去,回去最多也只是吃顿饭就走,第二天早上继续忙自个儿的。大桌的菜在我们家中常见的很,但这其中多了一种年味。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惹人发笑。
初一要去祭拜已逝去的先辈。祭拜是为了表达后辈对先辈的尊重,先是说些类似于祷告的话语,随后呢,会在他们的坟前放鞭炮,在我们村里,去祭拜先人是有时间节点的,必须要在9点前去到坟上,晚去就要误了时辰,自然,早去是最好的,更能表现后辈对先辈的尊重,去的时候呢不仅要带上吃的,还有最重要的黄裱纸。
初二是比较空的,只有我爸爸的表哥一家会来吃午饭,剩下的时间可以供我写作业。拜年一般都是初三开始的,初三中午去外太婆家里吃饭,初四中午晚上都要去拜年,到了初六就算截止了,拜年期间可以收到许多的红包,代表着长辈对我们的美好祝愿。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聚会,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在这样的气氛烘托下,我们别了旧年,迎来了。
两为主两报告制度依据篇三
2月14日,爸爸妈妈决定回老家了。
我们在地下车库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往车上放东西,我就在后面整理我的“软卧,”这样,我一个人在后面就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比惬意。
我们是十二点出发的,一路上四个小时,从凤城一路,走包茂高速,一路我们经过南五台,柞水,镇安三个服务区,特别是经过柞水我们还会看见柞水溶洞。走过终南山隧道全长十八千米,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隧道很长,建这条隧道的时候,设计师想驾驶员开这么长时间,应该休息一下眼睛,所以,隧道里就会有三处绿化带,上面用灯光照着的白云,两边种着小树,种着小草,让人心旷神怡。到了镇安服务区,我吃了一块补神的蛋糕,稍做休息。我们就又准备出发了,现在我们走山路了。
大概翻过了五座山,在第六座山的低下,是米粮镇,再往上走就到我们村的街上了,街上很多人在买东西,所以有些慢走到第二个拐弯口就好了。开到家门口的时候,就有两只狗来接我。一只是德牧“黑豆”和一只土狗“托尼”,一路四个小时的疲劳在见到爷爷奶奶的一瞬间化解了,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时光!
作者:五四班王奇颖
公众号:你好语文
两为主两报告制度依据篇四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于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该会议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切实搞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端正态度、讲求方法。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中国为中心,采用“古今中外法”来全面的、科学地研究党史,即要从思想根源上重视党史、新中国史,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把历史、现实、未来联系起来,深入研究、系统学习、细致思考,深刻把握历史演变与发展的事实本质、逻辑规律、经验教训,要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必须明确不能够忘却。在中国近代的斗争史、党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上,每一件重大事件、每一场重要会议、每一份重要文件、每一位重要人物,都是今日之中国的关键所在,叙说着中国共产党每一次的经验教训与伟大智慧。要从责任的角度,品读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认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局,同样,迈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困难,为此,需要不懈探索、创新实践,解决好中国的现实问题。结合主题教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理论的,但也要是实践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能做到只是简单的学习历史,根本还是要以理论学习指导具体实践。从实践的角度,客观实际的深度剖析改革稳定发展中的问题,解放思想,探寻方法,谋求突破,最后以实践的成果来检验学习成效。
两为主两报告制度依据篇五
一、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三、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