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论文题目:
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dd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版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一.选题目的:
通过对张承志回族题材小说中有关回族的日常生活描写,来探究作品中所反映出张承志的宗教情结,并以此为基础让人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不会对他作品中所反映的宗教和对他所描写的内容产生误会,使人们对伊斯兰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理论渊源及演变:
伊斯兰教从公园七、八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通过陆路和海路传入开始,这个对他人看来有些神秘的宗教,从而对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一些不太和世纪相符的误解,这其中当然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张承志的相关研究基本还是空白的。
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自张承志1987年发表蒙文小说《做人民之子》及短篇小说《歌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之时起就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当他的创作风格转变后,人们对他的`回族题材小说评价就不再和以前创作的“草原小说”的评价那样一致,而是有争议的,肯定、批评的都有。
自1991年7月发表长篇小说《心灵史》后,张承志可以说就成为了文学界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了,肯定的、批评的不乏有之。肯定他的作品内容、风格、思想,批评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偏激或者说对他作品中的宗教情结,但是也不乏对他做全面的评价的。马丽蓉《踩在几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对张承志做了全面的评价,特别是以作为一个回族的视角对张承志作品中的宗教描写做了公正的论述。
三、论文(设计)主要内容(三级提纲):
1.总论(导言)
3.
四、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主要问题:
从张承志的回族题材小说中重新看待他的作品之中反映出的宗教情,并且从张承志作为一名有宗教信仰的作家这一基点出发阐述作品中反映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结。
2.重点:
从作品中所描写的回族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细节,比如语言、行为等方面看张承志的宗教情结及作品中反映的伊斯兰文化。
3.难点:
本品论文主要是以张承志的回族题材小说选集《回民的黄土高原》中的小说为研究材料的,小说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细节描写理解不太能理解,且作品中的某些教义和自己所接受的教义不是和相符。这在理解作品的时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说《心灵史》中涉及到的哲合忍耶派教徒的殉教的追从,这和伊斯兰教教义中的教徒禁止轻生是相违背的。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片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对相关进行分析及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论文的结果。
2.可行性分析:
本篇论文主要是探究张承志作品中所体现的宗教情结,作为一名回族同学,对张承志作品中所体现的伊斯兰文化及宗教方面的相关问题会更熟悉,这对本篇论文在写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特色:
作为一名回族,可以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的事情中找到与作品中有关的写作,从这些写作中与生活中相关之处寻找论文的写作点。
2.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马丽蓉.踩在级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12
2.马丽蓉.20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12
3.何清.张承志——残月下的孤旅【m】.:山东文艺出版社.4
4.张承志.文明的入门——张承志学术散文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5
5.张承志.回民的黄土高原【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0
6.张承志.金牧场【m】.:春风文艺出版社.1
10.何向阳.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3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美狄亚》是公元前五世纪及公元前四世纪希腊最富盛名的悲剧作家欧里皮得斯的代表作。被称为欧洲最早的“社会问题剧”。小说围绕美狄亚为追随爱情而进行的一系列反抗斗争,描述了当时妇女的从属地位,展现其悲惨的命运。是最早为妇女鸣不平的代表作。揭示了父权制对母权制的胜利,表现了具有民主精神的法律裁判代替了家庭仇杀。虽然作品描述的题材源于古希腊神话,但其中包含的却是欧里庇得斯所处时代的.妇女问题,因此有很强的写实性。
通过对小说的研究和当今社会的结合,显示了人不再是盲目的任命运所随意摆弄的玩偶,而是更自由的人,是对于自己的行动和感情富有重大责任的人。
二、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
选题的研究现状:许多人著文分析和评价剧中女主人公美狄亚这一鲜明、独特、极具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并分析造成美狄亚这种性格和个性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文创新点:通过研究小说中美狄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分析美狄亚爱情悲剧的成因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问题,就现代社会来说,虽然社会和假体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美狄亚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对今天的女性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提纲:
一、美狄亚和伊阿宋的爱情
二、美狄亚的多重身份
(一)父亲的女儿形象
(二)丈夫的妻子形象
(三)儿子的母亲形象
三、美狄亚爱情悲剧的成因
1.美狄亚自身性格来说
2.美狄亚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结语
四、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1)文献分析法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总结出相关的结论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杨慧,永恒的“她者”:历史阐释中的美狄亚。青海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12
[2]生命伦理与和谐社会——读《美狄亚》,《山东文学》07期
[4]张忠慧,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女性悲剧形象及成因[j],科技信息,17期
[6]刘绿宇,说不尽的美狄亚[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年03期
[7]张燕,从《美狄亚》看西方弃妇的反抗精神[j],时代文学(下半月),期
六、毕业论文进度的安排:
1选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0xx.03.20
2写开题报告20xx.04.20
3论文初稿20xx.05.01
4改稿20xx.05.21
5定稿20xx.05.30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篇四
一、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恐怖小说的研究少之又少,因为恐怖,黑暗带给读者的似乎永远都是压抑,阴郁和不快。恐惧是全人类共有的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人类心灵的悸动,然而,随着文学研究的发展,对恐怖小说,恐怖风格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在世界文坛上,19世纪的美国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投入地去关注、描写恐怖,感受恐惧,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萧伯纳说:“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
埃德加爱伦坡曾提出了“纯艺术”的价值观。他的`作品不涉及国家政治,反对文学以说教为目的,“在故事写作方面,艺术家就不妨通过制造惊险、恐怖的强烈情感的效果,而且每篇作品都应该收到一种效果。”在小说创作中,爱伦坡强调应通过各种逼真的手法去扣住读者的心弦,从而达到他所预设的效果。他所认为的艺术美是“一种效果”,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使其“灵魂升华”。对爱伦坡来说,“哀伤”和“忧郁”是最能表现美的语调,“死亡和美的紧密结合”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话题。天性敏感的爱伦坡从他独特的视角来理解艺术之美,并引领读者感受艺术之美,其艺术体验本身就是对人性中最黑暗,最神秘,最杳无人迹的一面的探索。安徽文学中着重分析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评道“随着厄舍古屋的倒塌,另一座大厦,一座艺术效果的大厦也随之完工。爱伦坡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他按着自己精心设计的图纸,用他缜密的思维驾驭着他那狂野的想象,为我们搭建起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艺术效果之都。”飞天外国文学研究称赞“《厄舍古屋的倒塌》属于他的恐怖小说范畴,小说以其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巧妙布局的结构和阴森恐怖的气氛而扣人心弦。读者无不为其所感染,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幽暗、阴森、行将倒塌的古屋之中,与叙述者一起经历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前人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研究了爱伦坡文学艺术及其风格的营造,包括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本文也将介绍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恐怖风格在前任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词汇应用所带来的恐怖效果,以及形成这样的恐怖风格的原因,从而为读者更好的理解,欣赏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提供更多依据。
二、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刻画,心理描写,词汇选择等方面探析爱伦坡是如何让自己的恐怖小说在同时代小说中脱颖而出,最大限度的使读者感受到黑暗之美,恐怖之美。首先,笔者将介绍爱伦坡个人,其主要作品及风格;其次,对《厄舍古屋的倒塌》的恐怖风格进行分析包括环境,心理等描写,词汇的选择;最后将分析爱伦坡作品恐怖风格的成因。
三、研究方案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各种小说也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各式小说层出不穷的社会里,传统小说,现代言情小说带给我们的感受似乎已太过平淡,那么触及人类内心的黑暗之角,体会与众不同的黑色恐怖之美,似乎已成为现代小说读者生活中的乐事。
2.研究目的、意义:
本文意在探析爱伦坡小说的恐怖风格及效果,着重分析作者如何将恐怖之美传达的淋漓尽致,以使读者能在阅读恐怖小说时,更好的体会恐怖之美。
3.研究步骤:
(1)广泛地查找资料,搜集相关材料,整理研究思路及对策。
(2)确定研究思路、方法,完成开题报告和提纲。
(3)根据文献资料,完成论文撰写及修定。
四、工作进度安排
1.广泛查找资料、搜集相关材料、整理研究思路寒假期间
2.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完成开题报告第8学期第1-7周
3.完成论文提纲第8学期第8周
4.完成初稿第8学期第9-13周
5.完成第二稿第8学期第14周
6.完成第三稿第8学期第15周
7.提交毕业论文第8学期第16周
8.毕业论文答辩第8学期第17周
五、主要参考文献
[9]张丽红.美与恐怖的经典结合[j].时代文学,2011(11):158
[10]张文皓.浅析爱伦坡小说[j].文学评论,2009(12):01
汉语言论文开题报告篇五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结构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却无情的白浅
2.3.2无情却有情的夜华
2.3.3形象生动的其他角色
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点与瑕疵
3.1创新点与亮点
3.2瑕疵与局限
4.总结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剖析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射出的内涵及意义
(5)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课题研究步骤:
(a)查阅并研读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
(b)撰写开题报告及上交审核;
(c)撰写本课题论文;
(d)修改提交审核。
2、课题研究方法措施:
(1)资料收集方法
除了图书外,数据资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为上网查寻、借阅图书、查阅报刊杂志等。
(2)资料研究方法
结合图书馆图书与数字资源,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