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小学数学篇一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你的信任、鼓励,会使你的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
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开学前,我总是先把整本教材通看一遍,了解每个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具体备好某一课。这样讲课时,就能瞻前顾后、前后贯通、前呼后应。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注意虚构成分)和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三、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当今时代,学生在变,教材在变,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可以学到他们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联手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课。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继续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快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我从xxxx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透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透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透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明白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十分用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立刻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思考了“我就应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我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我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光,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就应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我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能够透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透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主角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明白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思考自我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就应十分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透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我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我从事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平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小学数学篇二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获得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淘气、爱捣乱的孩子往往获得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追念起来,其实那些淘气捣乱的孩子,也需要获得教师的关爱。
张子睿小朋友是我们班的淘气大王、捣乱鬼。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也异常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一齐玩。但在我的视察中,张子睿小朋友其实异常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很是愿意与他们一齐游戏。每次运动,他都进取的加入,总期望获得教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要领不太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针对这种情景,我在平时有意识的与他进行接触,有时摸一下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与他攀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景怎样办,勉励他与小同伴要搞好团结,相互谦让,有玩具各人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欢乐……我也发现张子睿小朋友的动手本事很强,例如叠被子等,所以我准备在这一方面多多表彰他,让他也感受自我有被教师喜欢的一面,然后再慢慢的和孩子接触帮他改变欠好的习惯,我也刻意拿他好的一面,进行表彰,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期望张子睿小朋友能够多多和小朋友愉快的在一齐玩。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淘气的孩子多一点体贴,多一些敬服,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
中午午睡的时候,我发现云天小朋友翻来翻去久久不能入睡,我走过去轻轻的问:“云天,你怎样了,是不是不舒服”听了我的话,孩子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说:“教师,今日是我妈妈的生日,早上来园时爸爸说了他要送给妈妈一件礼物,我是妈妈的孩子我想我也应当送一件礼物给妈妈,你看:我给妈妈画了一幅画,名字就叫“欢乐一家人”画上高高个子的是爸爸,有点胖头发有点卷得是妈妈,这个是我······”听了孩子的话我的眼角有点湿润,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夸奖了孩子的做法,可是让她此刻必须把礼物放好,离园时送给妈妈,此刻必须立刻入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小学数学篇三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这天的朋友。作为教师,应让爱与微笑永远充满自己的心田,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题教育《“开心帽”和“生气包”》中,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开心小姐”和“烦恼先生”。孩子们与两位新朋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要求是:鼓声停止时拿到了“开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拿到“烦恼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情。
朋友们是否觉得有点震惊呢?当听到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也有些惊呆了。原先孩子们最不开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也不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而是父母和老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情绪影响。作为老师的我,顿时体会到:其实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表情、关心着你的.情绪。原先自己的一时“不高兴”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小学数学篇四
历史,缩写为“石",,它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及其行为的系统记录、研究和解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作家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的,是无法改变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平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我从xxxx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透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透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透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明白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十分用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立刻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思考了“我就应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我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我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光,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就应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我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能够透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透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主角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明白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思考自我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就应十分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透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我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我从事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你的信任、鼓励,会使你的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
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开学前,我总是先把整本教材通看一遍,了解每个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具体备好某一课。这样讲课时,就能瞻前顾后、前后贯通、前呼后应。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注意虚构成分)和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三、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当今时代,学生在变,教材在变,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可以学到他们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联手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课。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继续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快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小学数学篇五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自我提问
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走上教师岗位已经有两个星期了,生活、工作、学习都步入了正轨。这段时间里,有成就感,也有受挫感,但的确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渐展开,我发现自己原来设定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学情,导致我开始工作之初便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麻烦。
我实习的学校在北京,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老师,共负责80名学生。
在北京市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和生物这四门学科均不参加中考,只参加八年级下学期的会考,九年级不再学习这四门课程。这就意味着学生们需要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学年的时间里学完初中三年的课程,时间很紧张,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非常大。目前我需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完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的教学任务,是初中阶段的第六本课本,也是最后一本,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富裕。
就学校的历史成绩而言,并不是十分理想。单从我负责的三个班级的成绩来看,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将近有一半学生历史成绩不及格,但是每个班的优秀率在6%左右,与地理、政治、生物这三科同样不参加中考的科目比起来,优秀率太低,不及格率太高。在我的了解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更换过于频繁。
由于学校历史老师资源不足,到目前为止我是任教班级的第四位历史老师,过于频繁的更换老师,是导致学生历史成绩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师生之间是需要时间来彼此磨合,彼此适应的,而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每更换一次老师就意味着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长期下来,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对这门课程也会失去归属感,使他们从心里认为这门课不重要。
(二)时间紧,任务重。
因为学生需要在两学年的时间内学完六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迫于教学任务,老师不得已加大课容量,讲课速度也偏快,以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历史学科不作为中考科目。
因为历史学科不作为中考科目,学生在历史方面下的功夫可能就相对语文数学等少一些。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截止到今天,我一共上了十三节课,在将近两周的实际教学,观摩其他教师上课,以及指导老师听评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我总结了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明确了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一)学生情况了解不足
这一点是造成我这一阶段教学工作失误的根本原因。由于自小在河北接受教育,了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一开始设定教学的时候,便较多地体现出了河北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要加大对学习历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历史需要参加中考,这是两个地域最大的区别,而我却忽视了。
再加上长久以来我同高中生接触较多,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更多地偏向了高中历史课堂,内容很多很全面,这样恰恰偏离了出重生的学习特点。受到年龄、经验的局限,初中生对于一些专业名词、较复杂的历史事件接受起来并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们的困惑,引起了他们的反感。
(二)课前备课准备不足
课前备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直接决定了你一节课质量的高低。最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常常出现不知道接下来课件上要展示的内容是什么,甚至有些内容的出现甚至会给我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以致于后来出现了课件带着我走,而不是我来操控课件的局面。
再有一点就是课前备课时,对于一些课外知识掌握不清要提前调查清楚。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时,我提到了“空包弹”这个词,结果学生就这个词提出了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
(三)课上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课上时间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导致讲不完课。第一节课的时候,课前导入我用了十五分钟,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讲解课本知识再加上处理习题,往往就是一课书的内容要用两个可是才能完成,要么就是匆匆收尾,这样就无法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和学生彼此简单地认识了一下。期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加上之前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出现了冷场,整个游戏环节几乎是我一个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无聊的课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煎熬。
(五)讲课平铺直叙,缺少亮点
平铺直叙是我上课最大的特点。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时也为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备课的时候,我特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串成一条线,力求面面俱到。这样非但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反而让我陷入了一个困境。整节课我都在向学生们灌输知识,虽然知识之间的衔接很紧密,但太过于笼统,以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找不到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反响自然也不热烈,很显然,这堂课失败了。
(六)细节问题没能提起注意
细节决定成败,而我却常常输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
1、写字时笔顺不对,这一点指导老师和我的学生都曾给我提出来过;
2、上课时拄讲台,小动作太多;
3、经常忘记写板书,要么板书就是太过简单随意。
细微之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注意细节,也可以向学生们传递一个积极的态度。
教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每次上课学生的面部表情都会直接碰触到我的中枢神经。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吸取教训,努力钻研,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你的信任、鼓励,会使你的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
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开学前,我总是先把整本教材通看一遍,了解每个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具体备好某一课。这样讲课时,就能瞻前顾后、前后贯通、前呼后应。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注意虚构成分)和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三、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当今时代,学生在变,教材在变,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可以学到他们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联手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喜欢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才会喜欢上历史课。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继续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自己才能成为快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回顾从20xx开始,吉林市中学历史教学开始使用部编历史教材,作为工作了近20年的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第一班车。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此,我总结了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案例以及经验,并渴望寻求更好的对策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设计出发散的、扩展的,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研究教材内容,对符合历史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确定了“开通大运河”子目主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制作示意图。
教学时,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首先,我要选那些最适用的,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典型材料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和为国家利益而努力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播放了周恩来的外交演讲的视频。他们说外交家真厉害,能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做事情。这次的启示就是:不用讲解,学生就能从真人真事上领悟国家利益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所在。他们还对外交家的演讲和口才惊叹不已,达到了情感和知识教育的双重目的。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上历史课之前都会提前两分钟进班级,充分利用好预铃打响到正式上课铃打响的两分钟,让他们快速思考上节课的基础知识,上课后马上提问。我发现两分钟如果利用好,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现在,利用课前两分钟回顾旧知识在我教的班级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当正式铃打响之后,不用提问,他们都会主动站起来回答。
学一门课程首先就要明确学习它的作用和目的。在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比较上,经常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联系中国,联系世界,联系古代,联系今天。为的就是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大的历史观和深厚的历史感。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确定历史学科的评价。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的课堂表现。
班级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小组。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答对的每人次加一分。以“正”字标记,下课前总结本堂课中的两个小组的各自分数。课代表记录在墙上的表格中。
(二)学生改正作业情况。
每天交上来的作业在教师批阅后,学生自行改正。教师记录学生改正的情况。以打对号的方式,依照学生的姓名进行记录。每天每人次加一分,当天统计分数加到两个小组中“改正作业”项目中。
(三)学生检测成绩情况。
学生的每次历史学科的检测成绩,按照100分加5分,95分以上加4分,90分以上加3分,85分以上加2分,60分以上加1分。分数不累计。这样的规则进行统计加分。
(四)学生品德和课堂纪律。
学生做好人好事和遵守课堂纪律每人次加2分。加到小组分数表格中。
(五)学生完成当天任务量情况。
每天历史课上总结归纳的表格和完成作业的都要进行加分统计。
(六)评价的总结方式
每周进行周统计、每月进行月总结、每学期进行学期末的汇总,展示给学生知道,评出优胜组,教师给优胜组奖励以示鼓励。
经过一个学习的具体操作,一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四大方面是在新教材改革下教学案例和经验方法的总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的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正像一位老师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倾注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就能得法!"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要学会用智慧和爱心打造自己的风格,不断思考!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我从xxxx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透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透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透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明白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十分用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立刻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思考了“我就应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我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我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光,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就应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我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能够透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透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主角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明白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思考自我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就应十分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透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我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我从事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平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