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出现,几乎可以使每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变成知识丰富的学者。在这种貌似知识繁荣的“快”时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长久可读性且深具文学意义。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纵观严歌苓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在细品之后,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创作的诚意。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我觉得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正如陈思和所说,严 歌苓天生有着一副敏感又纤细的心:幼时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她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动乱时代的经历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体验,又为她提供了省视历史和自我的独特场所;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杂容和猛烈的冲击,又赋予了严歌苓清醒的写作视角。 平日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累积,使移民后的严歌苓的创作相较于国内初期创作的局限性,更具有丰蕴的艺术价值。严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将这两种毫无关联的文化运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观念来回望母国的社会和文化,又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建构海外的移民群体。因而,在中国当代作家对传统人性、命运和历史的创作中,严歌苓有着不容被忽视的独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选择对近六年严歌苓的小说中的女性研究进行整理,试图透过外在文本,运用文化、历史以及叙事学知识对研究严歌苓的女性的作品进行细致的梳理。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红(美国):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华文文学 .. ( 总第 78期)
[2]朱育颖:河流意象: 大河之女新世纪的跨域书写.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总第233期)
[3]滕威:怀 想 中 国 的 方 式— — —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华文文学.(总第51期)
[4] 陈瑞琳(美国):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华文文学,( 总 第 58 期 )
[7]张翎:《金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8]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 社,2004.
[9]戴雪红.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 学,2007.
[10]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xx.
[11]张舒.波伏瓦与女性主义[d].外语与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大学时期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孤独感并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应当受到社会关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独感。孤独感是从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人际信任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孤独感的产生也是缺少社会支持的结果,所以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次将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发现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影响程度和预测作用,为构筑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和运作体系供给参考和理论基础,有利于帮忙大学生建立进取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研究资料
本研究一方面拟揭示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另一方面拟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
2、研究假设
(1)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2)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3)人际信任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4)领悟社会支持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关系中存在必须的中介效应
对济南大学大学生采用随机挑选被试、个别施测的方法,分别让被试依次填写人际信任量表(i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vsls),对回收的问卷统一编号,以备以后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问卷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热点话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虚假财务报告是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中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人们忧心忡忡。虚假财务报告造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导致国家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再加上现在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虚假财务报告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导致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而上市公司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应该更加给予高度关注,关注虚假财务报告对社会,利益相关群体的危害,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的一个具体指标,促进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符合整个金融环境。
(二)、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影响。多年来,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于此,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4、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领域还有中国证监会和报告的使用主体。xx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报告(xx)》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xx)》,从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激励等四个方面设计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两份报告的发布将推动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正确认识高管薪酬合理性、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完善资本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xx年10月2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并自11月25日起施行。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内幕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从源头防止内幕信息泄露。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居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39美国就已经鼓励企业对国外经营分部作单独的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69年对在美国证交会登记的公司提出披露行业信息的要求。197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以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第18号准则(1977年)、第21号准则(1978年)和第24准则(1978年)等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第18号准则要求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用于分部财务报告;第21号准则要求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按行业、国外经营、主要客户和出口销售披露分部信息;第24号准则规定企业免于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这些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指南。1991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理事会成立了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该委员会完成了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有不少篇幅涉及分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该综合报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有关分部财报告准则的发展和走向。英国是最早提出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之一。1965年,英国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分部财务报告,披露分行业营业额和利润额以及分地区的营业额;1967年,英国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综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发布了标准会计实务说明书(ssap)第25号《分部报告》,要求企业增加披露行业分部地区分部的资产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要求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其他经济上重要的单位按行业和地区分部报告财务信息。而后,该项准则经修订后于1997年公布,把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限定在“权益或债务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其权益或债务证券正处于发行阶段的企业”。其他许多国家和组织也有披露分部信息的要求或建议。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类似于美国的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欧盟国家有类似于英国公司法中关于分部财务报告要求的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披露分部信息的建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也对披露分部信息予以支持。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提出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及表现
虚假财务报告的文字性表述,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是相对财务报告而言的。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和内容可以各分为两类:
1、其表现方式从性质可以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2、其表现方式从内容可以分为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
(二)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主要危害及原因
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四部分:
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3、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打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4、影响社会的稳定。
虚假财务报告原因也分为四部分:
1、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
4、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对统计数字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
(三)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及治理
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危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四点建议: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2、注重外部监督,充分发挥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的职能;
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4、及时补充和完善各种会计规范制度、
危害,进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成因,相应地提出治理的对策,将其危害降至最小,使会计财务报告成为真实可靠的评价上市公司的指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根据上市公司的现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规定,坚持将危害降至最小的方向与目标,应该采用调查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规范研究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时什么问题。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
(二)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三)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四)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
(五)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决策的依据,研究这些经济现象如何符合这些标准。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黄博、浅析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产生及治理,现代商业
[3]高山、论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xx(6)
[4]李红艳、市公司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剖析,中国商界,xx(2)
[5]李德强、虚假财务报告常见的舞弊手法及其防范,企业导报,xx(4)
[6]谭鹏飞、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财经界,xx(2)
[7] [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著,娄而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xx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四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
*人开始关注现代陶艺,并在舆论上形成规模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20年来,老一辈陶艺家如祝大年、杨永善等在现代陶艺方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如吕品昌、罗*、白明等,风格流派众多,技法日趋多样.他们中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或受过高等教育中传统陶瓷艺术的薰陶,因此,*的陶艺在一开始便与学院有着不解情缘.
然而单纯的学院发展,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传播上都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在学术层次上也是狭窄的.在90年代,首先是1991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继而是1995年的“景德镇国际陶艺研讨会”,1998年5月在宜兴举办了由罗*等人策划的规模更大、学术研讨更具深度的“98*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同年秋在*美术学院由刘正等人策划的“首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也与观众见面.1999年岁初在广州美术馆由左正尧策划的“超越泥性——*当代陶艺家学术邀请展”更是颇具水*.这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研讨性的展会,预示着*的陶艺正在兴起,其规模和范围及影响正在向全社会拓展.
然而,现代陶艺作为一项新鲜事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更大的意义上、更大的程度上形成了*陶艺现状,更值得我们去研讨.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以资读者商榷.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例外.然而,在关于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许多讨论中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陶艺的功能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陶艺作品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对于陶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担当的角色及陶艺家的社会定位都关系很大.只有摆正了“现代陶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认为陶艺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入“现代”.
*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地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聘.既可以在原来的设计领域里继续有所作为,又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家的天性,针对现实进行有价值的文化批判,从而涉足到雕塑、装饰等众多艺术领域.丰富了自己又补充了其它艺术门类.因此,传统陶艺无论如何发展都有“器”的约束.现代陶艺发展,在认识上首先做到的便应是功能论上的转移,从而脱离对“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赖,而真正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这种隔阂是可以通过观念转变而化解开的,它的存在也是当代陶艺不断发展的动力.
现代艺术中的诸多流派,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如暴风骤雨般进入*.虽然当时*人还不懂得欣赏,有的甚至产生厌恶之情,然而在客观上承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从观念上日益接近它们.现代陶艺没有赶上那股风潮,从传播的角度看似乎错过了黄金时节.从现状看,许多业内人士也指出现代陶艺仅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如景德镇、广州、上海等地,然而从面上讲其群众基础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这是不利于现代陶艺的发展的.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当前*的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产业并不景气,所以即使在原来有着深厚传统的许多瓷区,其受众对陶艺的兴趣也在减弱,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另一方面,媒体、报刊对现代陶艺的介绍是零星的,形不成规模,更不用说专门的陶艺刊物了.现在担当着传播任务的是一些陶艺工作室,但他们的作用未受到重视,有识之士指出一个国家陶艺整体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只有水涨才能船高.
从接受者来看,*人固然不缺少对陶瓷的感情,然而确实谈不上他们对现代陶艺的感情,因为大多数人对陶艺的看法都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再加上传播不力,欣赏者的口味自然很难调动起来.
然而,我们要看到,现代陶艺在精神上与现代艺术运动是相通的,人们能接受现代艺术便能接受现代陶艺,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现代陶艺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陶艺家夏德武说:“广州美院的一批人请了中央美院的某位艺术评论家去评论现代陶艺,他可以拿现代艺术观念、现代哲学来评论现代陶艺.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他指出现代陶艺批评家很难形成的原因是*现代陶艺不发达,他认为非常需要理论家.笔者曾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到一本所谓“现代陶艺”的书,实际上书中的陶艺品只是现代的“活人”做的陶艺.可见,现代陶艺在理论上是相当匮乏的,能找到的介绍现代陶艺书也相当少,且多不正规.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五
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3、开题报告中,首页中“论文题目”、“姓名”、“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小三号加粗字体填写,其余内容均采用五号宋体填写。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x年9月26日”。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课题的创新点及解决方法
3、主要研究内容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六
《近六年严歌苓小说中有关女性的研究综述》
出现,几乎可以使每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变成知识丰富的学者。在这种貌似知识繁荣的“快”时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长久可读性且深具文学意义。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纵观严歌苓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在细品之后,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创作的诚意。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我觉得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正如陈思和所说,严 歌苓天生有着一副敏感又纤细的心:幼时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她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动乱时代的经历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体验,又为她提供了省视历史和自我的独特场所;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杂容和猛烈的冲击,又赋予了严歌苓清醒的写作视角。 平日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累积,使移民后的严歌苓的创作相较于国内初期创作的局限性,更具有丰蕴的艺术价值。严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将这两种毫无关联的文化运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观念来回望母国的社会和文化,又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建构海外的移民群体。因而,在中国当代作家对传统人性、命运和历史的创作中,严歌苓有着不容被忽视的独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选择对近六年严歌苓的小说中的女性研究进行整理,试图透过外在文本,运用文化、历史以及叙事学知识对研究严歌苓的女性的作品进行细致的梳理。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红(美国):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华文文学 .. ( 总第 78期)
[2]朱育颖:河流意象: 大河之女新世纪的跨域书写.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总第233期)
[3]滕威:怀 想 中 国 的 方 式— — —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华文文学.(总第51期)
[4] 陈瑞琳(美国):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华文文学,( 总 第 58 期 )
[7]张翎:《金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8]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 社,2004.
[9]戴雪红.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 学,2007.
[10]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11.
[11]张舒.波伏瓦与女性主义[d].外语与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工程造价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七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英语和汉语均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习语,其中包括含数字的习语。数字习语是指含有基数词和序数词的习语,是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和汉语中,含数字的习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空前的多了起来,英汉习语研究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气象。作为英汉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数字的习语也成了中外学者着力研究的对象之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含数字习语的翻译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习语的形成,nida(1993)曾说过:“文化对习语、习语的意义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认真地研究背景,就难以透彻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 。所以,要研究含数字的习语,首先要了解其数字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方面,研究成绩最为卓著的应属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 a. nida和英国杰出的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20世纪60年代,e. a. nida 出版了《翻译的科学探讨》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把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概念。在2003年出版的《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一书中,e. a. nida从多学科角度研究翻译。他指出:“要想成为优秀的翻译者,仅仅会说两种语言是不够的,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1981年,peter newmark在第一部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新概念。1999年,在其论著的《论翻译》一书中,他提出了全新概念的“翻译关联法” 。 翻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习语的翻译更是翻译中的难点。mona baker在《换言之:翻译教程》(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中指出了一种语言中的习语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习语的翻译难点在于,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习语翻译,所引起的联想是不同的。书中列出了其翻译的难点:(a)没有对等的习语。(b)有相似的习语,但使用的情景不同,两个成语的内涵也不同。(c)译出语中字面意义和含义同时有效,有双重含义,而到了译入语中只能选择其一。也就是说,两者并不是形式和内容都能做到对等。mona baker在本书中还指出了习语翻译的策略:(a)使用意义对等、形式相似的习语。(b)使用意思相近但形式不同的习语。(c)使用释译。(d)略去不译 。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数字文化研究方面,刘明阁认为:“数字不独属于数字王国,还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在不同民族、宗教、历史、社会习俗等因素作用下,被赋予特殊的联想意义,蒙上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他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中具体阐述了英汉语中的偏好数字以及汉英数字文化差异的成因。
包惠南在其所著的《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分析了数字“四”、“六”、“七”、“八”、“九”的文化内涵,特别提到了西方人对数字“十三”的忌讳,反映了东西文化中不同的数字观念 。成昭伟在其所著的《英语语言文化导论》一书中对英语数字的表义功能和文化色彩进行了简要剖析,对中西方的数字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丽在“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中重点研究英语数字的文化背景,对其中的“3”和“13”,“6”和“7”,“5”和单数崇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宗教文化,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文化思维方式影响了英语数字习语的形成 。
在含数字习语的翻译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对英汉语中含数字习语翻译的研究呈蓬勃发展之势。早在^v^年,由邓炎昌和刘润清先生所著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对数字习语就有所提及 。刘明阁认为:“东西方语言文字、习语表达、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含有许多数字词以及与数字有关的知识” 。在其2003年出版的《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一书中,用一个章节的内容描写了数字在习语中的应用和翻译,并将它们按数字进行分类研究。此外,全国各级报刊相继刊登了不少与此有关的研究文章。1998年,陈琳霞在“英汉数字习语互译方法中”一文中提出了7中翻译方法——对应直译、不等值翻译、习语套用法、夸张数字略译法、译特定含义、删略重复词义、采用引申义 。唐丽在2008年发表的“英汉数字习语翻译策略初探”一文中探讨了数字与习语的关系及其翻译策略,提出了五种翻译方法——等值译法或直译法、注释法、借代法、意译法、归化译法 。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息息相关,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研究英汉语中含数字习语的翻译时,学者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有关中西方数字文化的知识,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其次,对英汉含数字习语互译的研究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研究含数字习语的翻译对英汉语的教学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2.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研究英汉语中含数字的习语有利于学者积累大量的习语词汇,提高学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够有效、得体、恰当地运用习语。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表达习语,消除误会,避免分歧。其次,有效地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者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懂得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的翻译方法具体地应用于含数字习语的互译中。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快速地辨别出文章中的习语及其含义,有助于正确翻译全文。掌握含数字习语的翻译策略,能够提高学者的整体水平,不仅包括语言水平,还包括文化素养。由于目前对含数字习语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方面,实际应用方面还不是很多,所以,笔者应该更侧重于实例研究,同时结合数字文化的理论知识,从两方面对英汉语中含数字习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学者的语言水平。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含数字习语的介绍
.数与数字习语的关系
.含数字习语的定义:回顾学者以往对含数字习语的研究,探讨他们提出的定义
2.含数字习语的文化因素
.中国数字的文化内涵
.西方数字的文化内涵
.英汉含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分析
3.含数字习语的翻译理论
.含数字习语的直译法
.含数字习语的意译法
4.含数字习语的具体翻译策略
.含数字的汉语习语的英译探讨
.列举一些含数字的汉语习语,根据不同的习语特征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含数字的英语习语的汉译探讨
.列举一些含数字的英语习语,根据不同的习语特征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5.结论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习语是文化的积淀,是语言的精华。整个学习语言的过程都离不开对习语的学习。要想真正掌握对英汉语中含数字习语的翻译,首先就应该了解两种语言中的数字文化内涵,包括数字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译者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其次,译者要跳出仅局限于了解数字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应该具体到在含数字习语中针对数字的文化根源和对比翻译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要注意语境对其翻译的影响。此外,学者要多积累英汉含数字的习语,多度相关读物,试着比较出英汉两种语言语中含数字习语的表达差异,探讨出可行的翻译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的方法
1)参考文献法:对相关文献等理论依据进行详实地参考,为论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比较与对照法:通过比较和对照,分析不同翻译方法对含数字习语翻译的优缺点。
3)理论思辨法:在现有理论基础上,针对现状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适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4)调查法:调查不同的翻译方法所得出的不同译文对读者的接受度和欣赏效果。
5)归纳法: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概括总结英汉含数字习语的翻译策略。
2.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