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3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3个红色的三角形,4个白色的三角形。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给物品分类。
2、整理书包。
3、回家整理房间。
五、总结
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
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盘(游乐场),00:50暂停。让学生先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秘密。
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说。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02:00播放光盘,02:20暂停,你认识哪些角?学生回答。
他说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请学生用三角板验证。
4.生活中还有很多角。我们再到桥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盘,06:10暂停,你从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电视机里的小朋友还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盘。
5.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09:35播放光盘,10:25暂停。小组合作,先分清每个人干什么。分类时可以请三角板来帮忙。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6.小组汇报分类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盘10:53,展示机内学生分类情况。
7.小结分类情况。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1.我们刚才把这些角分成三类,直角已经有了名称,你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取了什么样的名字。14:08播放光盘。
小朋友说得真形象!数学上我们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板书课题。
2.谁能再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指名说。
3.闭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锐角和钝角。
4.生活中还有很多锐角和钝角,你能找出来吗?
16:03播放光盘
课前游乐场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盘,19:15暂停。让学生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锐角和钝角吗?让学生指一指。
5.你会做一个角吗?请你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选择纸张、小棒、剪刀等材料)。
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展示。
还有不同的吗?
6.你能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欣赏一下画的是什么角。
7.接下来新老师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24:05播放光盘,猜角,比比谁猜得又快又准。机内外互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和电视机里的同学都收获不少,下课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说给家长听。
机动活动: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小组合作。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具体,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米有多长:
第一步:通过同学们一厘米木棍接起来,体会1米有多长;
第二步:通过测量学生身高,体会1米有多长;
第三步:通过测量教室等场景,体会1米有多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在进行认识“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厘米有多长,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距离时,要用“米、厘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但“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
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初步了解了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本课教学进位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其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枝。
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进行互评。
学生可能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时就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果没有,教师也参加活动,提出问题。
比如:10盒一共多少枝?20盒呢?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导入例题,猜测得数。
再问:如果买了12盒呢?学生独立猜测,并记录结果。
二、主动探索,验证结果。
怎么验证你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计算出结果)
1. 教学24×12的算法。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2)明晰计算思路,汇报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算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它小组要认真听,及时补充。(学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竖式的方法,如果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比如,讨论大头蛙提出的问题: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看竖式)
明确:因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6)练习:如果买了23盒呢? 请一名学生 板演,其它在本上做。
(7)师生共同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三、 识应用,扩展思维。
1. 第39页练一练的第1、3小题。
2. 趣味练习。11x11 12x12 13x13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嘛?和同学说说吧!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意义。
2、通过利用测量活动的结果,形成“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3、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2学情分析
我对五年级6班的25人进行了前测:
调研目的: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以及用分数表示度量结果的情况。
调研题目:请你用纸条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表示出它的结果,并说明你测量的过程。
调研结果:
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会表示结果但没有人能够说明测量过程。说明学生没有用单位度量的意识,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学生会表示结果,会利用 表示,而不是用单位的累加表示结果。要想让学生能够用单位的累加表示结果,就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需要设计一个成功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这样的用单位测量的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用单位进行度量的意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
1、回忆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办?用什么作单位?
2、如果用1米长的纸条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行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用尺子测量长度为切入点,有刻度可以准确测量,没有刻度能不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创造三分之一
利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文件袋的长,看看你能表示出它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能够选取合适的单位,体会单位的固定性,这样的设计更贴近学生今后的生活实际,使其更具实用性。)
(二)活动二:创造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 ……分数单位
小组合作,再次利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课桌上三条边的长度,完成小组学习单。
1、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 测量要求:
(1)请把选取的单位涂上颜色。
(2)利用你找到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小组交流。
整理本组测量结果。
如何找到测量单位?如何利用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3、全班交流汇报。
4、像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动脑解决问题,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明白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分数单位的重要意义。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5、完善“分数墙”。
观察分数单位,发现并完善“分数墙”。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感受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数单位与“1”之间,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3【活动】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1、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3、训练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中的小猫在做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自主探究:
(一)小猫钓鱼活动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
1、
(1)出示前两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了1条)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还剩几条?)
(3)要求还剩几条,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减法)
(4)为什么?(要求还剩几条,就是从盘子里原来有的.3条鱼中去掉小猫吃了的1条,所以,要用减法来计算。)
(5)样列算式呢?(板书:3-1=2)现在,盘子里有几条鱼?(2条)
2、出示第三幅图,谁来说一说?(小猫又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呢?(板书:2-1=1)现在,盘子里有几条鱼?(1条)
3、出示第四幅图,谁来说一说?(小猫再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呢?(板书:1-1=0)
4、1-1为什么等于0?(因为剩下1条鱼后,小猫再吃1条,最后,什么也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所以,1-1=0)
7、学生说一个后立刻跟问: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件说一说吗?)(学生边说师边写算式,说2-3个就可)
9、小结后对学生适当表扬(刚才我们)
(二)拨珠,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算式中间有0的加减法算式。
1、(4、1组合)
(1)看师拨珠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同一幅图既可以解决加法问题也可以解决减法问题。
2、5颗珠子分成两部分还能怎么分,又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自己看书说一说,填一填。如果有困难可用珠子拨一拨后再填。
3、找学生作品在展台上反馈(看对错、结合图说一个算式)
4、关注中间有0的。
5、5+0=5,5-0=5那3+0呢?4-0呢?
6、看来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板书)
揭示课题:看来0不仅会在算式结尾,也会在算式中间出现,同学们真了不起,研究明白了算式中间或末尾有0的加减法。(板书)
1、想一想,填一填。
请同学们看图,列出1个加法和1个减法算式。谁愿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套中1个圈,3个没有套中,一共有几个圈?1+3=4,一共有4个圈。/一共有4个圈,套中1个,几个没套中?4-1=3,3个没套中。/一共有4个圈,3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圈?4-3=1,套中了1个圈。)
2、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可能套中几个?怎么列式?
总结:学生说收获,教师适当插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知道了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得数就是0。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并用学会用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会更多更好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1=22-1=11-1=0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得数都是0。
5-1=41+4=5
5-2=32+3=5
5-3=23+2=5
5-4=14+1=5
5-5=05+0=50+5=5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3.要注意课堂气氛,组织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放筷子
3.填一填.
活动二:探索2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主题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放筷子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的得数很有趣,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
师:你能连算式也记住吗?
生:(摇摇头)那就难多了.
师:好,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自己先动脑想一想,然后各小组商量商量,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
生1: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学生议论:太费劲,太麻烦.)
生2:想着图来记.......
生3: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一个二等于二,二个二等于四,三个二等于六......
师: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呢?
生4:可以说成:想5的乘法口诀......这样记,我们觉得挺方便. ......
……
活动三:对口令(15页练习1题)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生:得六
2.二九十八
谁跟我对乘法算式:2×9=18
或9×2=18
3.师生对练
同伴对练
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活动四:比一比谁画圈画得最快.(15页练习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观察我们圈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注意: 可以告诉学生圈出的数都是双数,其余都是单数.
活动五:看图列式(15页练习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注意:让学生理解学生乘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 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得四 3个2
2×3= 6
4个2
2×4=8
5个2
2×5= 10
6个2
2×6= 12
7个2
2×7= 14
8个2
2×8= 16
9个2
2×9=18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60小格。
2.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2.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守时和惜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2.理解1时等于60分,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读出钟面时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学生自带闹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引入
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一次小白兔输得很不服气,于是它约小乌龟到绿树成阴的圆形运动场来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还请小红当裁判。它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小红一说开始,它们跑起来。
2.提出问题。
(1)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长吗?
(2)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同吗?
3.引出“钟表”
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这样的赛跑。钟表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
(二)认识钟面
2.得出结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5小格,一共是60小格。钟面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三)认识时
3.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四)认识分
1.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2.启发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
3.得出结论: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五)感受一分钟
1.活动: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观念。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操作,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一分钟结束后,提问:
(1)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
(2)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
(3)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
(4)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二人汇报。
2.教师总结:一分钟的时间里,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六)认识时、分关系
1.导入:刚才的时间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时和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分组活动:学生拿出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结论:时针走了一大格,即1时。
提问:谁知道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
结论:60分
结论:1时=60分
(七)读写时间
1.启发提问:(出示学具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应该如何表示时间?
2.师生共同总结读写时间的方法:
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中文表示方法,是几时几分,就写几时几分;第二种是像电子表那样,就两个小圆点把左边的时和右边的分隔开。有几时就写几再打两个小圆点写右边的分。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数字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9时5分,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再写5。
(八)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下课了,你知道这节数学课多长时间吗?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更有价值。
时间悄然流逝,守时和惜时是一个人可贵的品质。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时间的读写方法,更要注重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其珍惜时间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