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篇一
《比一比》是一年级上册的《识字二》的第一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1种笔画“丿”和1个偏旁“土”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生词,初步读会韵文。课本中美丽的农家小院,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韵文又琅琅上口。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
在荷家小学教完《比一比》这一篇识字课文后,现作如下反思:在教学中,我以“比”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比一比,营造氛围
课的开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一比”这一课。我们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组上课认真,哪一小组会动脑筋,哪一小组学到的本领多,让他们有学习的热情。
二、比一比,谁最会观察图画。
得很仔细,连一只黄色的小鸟都看到了。
三、比一比,谁最会读词语。
在看图说事物时,我就适时粘贴词语卡片。先“比一比”谁会看拼音读词语,荷家小学的这个一年级班学生拼音掌握得真扎实,孩子们一个个响亮而准确地读了来。接着男女生赛读词,我提醒生“子”在词后面要轻读,接着个别生赛读,生能掌握这点了。最后,打乱顺序读词,学生的积极性又更高涨了。
四、比一比,谁最会读韵文
本课韵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朗读训练。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齐读和拍手读。由于担心时间会不够,所以没能让学生充分的读,比如个别学生读,小组读。
五、比一比,谁最会学生字
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习“群、颗、堆”三个生字。“群”和“堆”
作为量词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1、图上的`鸭子和小鸟有多少?(一群鸭子一只鸟)“群、只”
就叫量词。
2、看图,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
3、用“一群”说话,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小鸡。
4、图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
5、看图,一堆怎么理解?“数量多,叠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说话,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六、比一比,谁最会写生字
这节课我只安排写“小和少”两个字。师指导书写,“少”第二笔点要往上移,要会让,就向小朋友相处一样,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在黑板上示范了之后,就让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我下台巡视了一遍,忘了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样就可以发现学生书写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全班同学书写。也就是说书写指导要再扎实、深入一点,点面要结合。课后,我强烈地感觉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篇二
《识字5》围绕冬天提供了一组词串,包括冬天的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体育活动。课本中还提供了跟词串有关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找一找图片哪些地方画出了这些词语。讲到蟒蛇、蚂蚁、刺猬时,我先让学生在插图中把它们找出来,提问它们在干什么。
由此引出“冬眠”这个概念。蚂蚁比较特殊,它们不冬眠,而是准备好粮食在洞里过冬,回顾《蚂蚁和蝈蝈》这一课,学生能够回忆起课文的内容,明白蚂蚁是怎么过冬的。进而给学生补充其他过冬的动物。这些动物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怕冷。
但是,在冬天还有不怕冷的,我又让学生找出了图片上的腊梅、翠竹、苍松。让学生讲讲图片上的这些植物怎么样。学生发现竹子和松树还是碧绿碧绿的,腊梅还盛开了。从图片上看出来这些植物都不怕冷。
正因为它们在冬天不怕冷,所以它们又叫“岁寒三友”。接着,我让学生看着图片回答“冬天不怕冷的还有谁”?学生看到图片上有很多小朋友。再看仔细,他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对这些体育运动也有了认识和了解。讲完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合上书本回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已经能把这些词语都记住了。可见,在教学中,图片的作用还是不小的。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记忆词语也会变得更加简单了。
同时,这篇课文也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好素材,在讲到小朋友不怕冷的时候,我还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的三项运动,小朋友在冬天还做哪些运动。可以上用“有的……有的……”这个已经学过的表达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篇三
《识字7》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是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文的主要目标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主要把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
本篇课文要认识的生字一共十个。我分成两次教学。第一次通过动物的图片来认识其中的六个字:孔、雀、锦、鹰、鹂、灵。让学生能够通过动物来识记相关生字。并且在其中加入小游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生字。生字教学是很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次让学生先读课文,再学剩下的生字。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和一些小游戏来巩固。
识字教学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直到参加了国培,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识字课原来也可以上的那么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便试着向她借鉴,结合自己班里的实际,运用各种方式的读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的确比以前高了很多。
在这节课上也运用了一些不同的方式读,总的来说识字部分还是可以的。但是在课堂设计上还有些不足。本文共有八个生字。我把写字教学全放到了第二课时。这样,对孩子们来说负担比较重,很难完全接受。最好是可以把八个字分成两节课来教学。一节课四个生字。这样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掌握。还有自己的语言、表情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强。语言应该更加的抑扬顿挫,表情更加的丰富。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方面,仍然需要加强。识字可以放在一起学完,不需要分成两部分来学习。对于识字教学,仍需要我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学习。这样才能进步的更快,才能在识字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篇四
《识字》7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是一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识字上。本篇课文共有十个生字要认识,我共分成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通过动物图片导入,先是看图片学习,借助图片的感官认识来帮助认识动物名称,实际上就是看图认字;然后去掉图片利用拼音认读动物名称,并请同学们指出特殊音节提醒注意;接着再次去掉拼音只剩下动物名称的词语,在熟悉的动物名称的带动下认识生字,也许会有学生忘哪个字的读音,但是马上可以根据词语去猜测出读音;紧接着就是去掉词语中的一个字只剩下本课要会认的生字,其实之前的几步都是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认字,有图片、有拼音、或者根据词去猜,而只剩下单独的字应该是达到最难的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读达到识记的效果。通过学生们正确的读引出交流识字方法这一环节,把自己识字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带“鸟”字旁和“鸟”有关系,并通过演示“隹”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带“隹”字也是和“鸟”有关系,而且“隹”字是一个偏旁,它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短尾巴的鸟。
第二次识字是告诉学生们,如果要把识字7学好还要认识4个生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出示4个字后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并交流识字方法,最后出示猜字谜巩固生字。
当把所有的生字学完后,请出这十个生字并以各种方式去读,然后总结我们学习这些生字所用到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识字方法,接下来开火车读字、读词、读句子导入到课文。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这首儿歌的不同,当学生发现是拍手歌所以师生合作让学生初步感知韵律,然后让学生自拍自读,在快乐的读中感悟文章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拓展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使学生从文中感悟到我们要保护动物,紧接着教师追问保护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做?当听到学生们积极的回答如何去保护马上趁热引出下一环节动手写下“保护”两个字。
整节课可以说无论是从激趣的导入,再到图片的出示,再到去掉图片、拼音、词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认识生字从而达到流利的读文,而又通过流利的读文简单理解课文内容并感悟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说在这节课中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的融入了课堂进行了快乐的识字,而且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调整为:建立1米的正确认知)
教师准备:1支7cm长铅笔、12把米尺、学生尺、1根长绳、1根1米长绳子、双面胶、剪刀。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所得数据要用什么作单位?
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小动画:量黑板的长度。(先是用厘米尺
量,后改用米尺量)
2.点明课题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三、探究新知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并贴上标签)。
那怎么才知道谁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吗?
(生:不是,应该用米尺。)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米尺”。
【教后思考:整个环节孩子们确实挺活跃的,但是由于操作不当(演示时大部分学生看不到;活动组织不严谨导致有的孩子趁机开小差),导致部分孩子无法完全参与进来,进而转移注意力。结合小组研讨中各成员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这个环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设计一:先让孩子们报自己的身高,再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测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准确测量,明确1米的高度,最后寻找身边的1米(如1庹,窗户高度、电棒管的长度等等)。这种设计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设计相同,是先估测,再认识米尺,最后准确测量,再联系生活寻找1米,只是主体由“我的身高”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身高,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效果会好些。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都是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刻度线相同,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相距1厘米,两根长刻度线之间有9跟短刻度线,其中正中间一根稍微长一点。不同之处就是厘米尺较短,数字较少,而米尺较长,数字也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个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提问:到底老师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课件演示)
(3)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再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约长几米?
(7)小结: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较长的物体
四、活动巩固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卷绸带,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当学生喊停后剪下,贴到黑板上。指着黑板上的丝带问: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丝带,长或者短了,再追问:那1米到底有多长?再剪一根1米长的丝带贴上去,对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刚好1米的丝带贴上去,直接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剪丝带的游戏进一步感知1米有多长,进一步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五、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再实际排一排)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丝带”和“1米大约有几步”这两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
六、梳理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七、课堂检测。
a卷: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2)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3)从直尺的0―1是()厘米;从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b卷:
1、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一张床长2()教室长10()
桌子高90()操场长200()一个杯子高10()桌子长100()或是1()
2、判断:
(1)小红身高是145米。()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4)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6)一枝铅笔长13米。()
(7)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第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1.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2.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3.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4.数学教学设计步骤
5.数学周长教学设计
6.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7.二下平均分教学设计
8.初二数学实数教学设计
9.章建跃:教学设计与好数学教学
10.数学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