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篇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经过这次调查发现,社会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成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社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西宁道社区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应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二)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在抽样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
(二)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1月20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访问完成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及时的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
(三)分析资料方法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归纳统计,运用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次之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工作状况方面,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作经历的有20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的有106人,占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占7.5%;没有工作的有57人,占28.5%;其他的有2人,占1%。子女方面,有6个老人没有子女,占3%;其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占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占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分别占30.5%,36%。
(二)社区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社区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其中,这里的其他经济来源有:拆迁补偿,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遗产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中,工资收入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已退休或之前就没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资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帮别人带孩挣取收入,他们表示别人聘用他们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经验且比较喜欢孩子,而且大多数都是经过熟人介绍,他们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间,虽然说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对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与寂寞。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工作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重要途径。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退休金额为700-18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801-2500元的有44人(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4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700元,在目前物价上涨,医疗费用惊人的背景下,这部分老人在子女没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见,在天津市这座中上等发达的城市老人的生活温饱问题已解决,可见,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就是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在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医疗费用已成为他们沉重的生活负担,因病致困的,生病没钱治的也成为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三)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状况
经调查: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本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对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除了平时多锻炼身体外,保健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状况
精神生活对与老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说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当今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由此可见,本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还挺不错。
调查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本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经常来看望也对老人的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显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经常来探望他们,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经常来探望,原因大多是因为子女忙或居住在外地或国外,但每逢节日还是会回来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调查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本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关于本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本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天津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入户调查而言,我们入户家中没人,有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他们不经常出去,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社区及家人应重点关注。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社区组织的有关老人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区仍需努力改善。
(四)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本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说社区与政府应该就老人提出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四、建议与对策
以上分析显示,本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应经常开展老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减缓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另外就是对独居的空巢老人,社区与政府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探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解决。
2,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天津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在社区内加强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个老人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以及对政府及社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社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快节奏、大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城市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和追求与日俱增,休闲的健身方式逐渐被市民所接受和认可。休闲健身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人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充实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准,改善生活风气,使生活质量得到有效地升华和提高。基于此,我于扬州市一社区调查其具名的健身状况,主要了解居民自身休闲健身现状与制约因素和健身需求,为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提供参考。
调查的结果
1、由传统逐步向现代过度。从居民的休闲方式看,沿袭了较多的传统休闲方式,如看电视、散步、看书报杂志、听广播音乐、逛街、打牌打麻将等,但现代休闲方式如网上休闲、体育健身、旅游、美容等日渐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内容。
2、由静态逐步向动态过度。以往人们的休闲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看书报、听音乐、品茶聊天等,以相对静态的活动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休闲时间进行各种动态活动,如体育健身、旅游、逛街逛书店、逛公园等户外运动。参照发达国家休闲业的现状,我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最终将发展为动静结合,以动态型为主。
3、休闲时间长短与居民休闲活动空间大小成正比。在平时,休闲时间较短且不集中,居民休闲活动主要集中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半径的范围内。但周末或节假日时,居民因拥有完整和连续的休闲时间,在活动空间的选择上,表现离开居住地的倾向,以至将活动范围拓展到城市郊区或外省市,乃至境外,使得休闲时间的延长和活动空间的延伸呈现同步扩大的趋势。
调查表明,居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健身方式是散步,占到62.5%。散步作为传统健身方法之一,是最简便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这种无需花钱、无需花太多时间、无需寻找合适场所的简单运动项目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在选择散步作为日常的运动项目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把散步作为唯一的健身方式,而三分之二的人通常是参加两项以上的运动项目。由此可见,市民的锻炼热情还是比较高的,运动项目主要以偏向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等。
居民常去的健身场所大多以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所为主,一方面,收费的健身场所收费较高,另一方面,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社区等都是居民有氧运动的好去处。“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反映出“运动健身”作为一种新潮的休闲消费方式,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少部分人选择到有收费体育馆和健身会所去出力流汗。他们认为有规范的场地、舒适的环境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更适合自己,这部分人收入相对较高。
居民对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所的评价
在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中,对于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所,有8.8%的人认为很满意,40.3%的人认为比较满意,37.5%的人认为一般,8.1%的人认为不太满意,2.1%的人认为很不满意,3.2%的人认为不了解情况。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场地的需求不同
从居民参加的运动项目看出,场外运动的比例为63.5%,场内运动比例为36.5%,而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场地的需求也不同。调查显示,对现有的健身场地,认为完全能满足的人占6.8%,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59.1%,认为不能满足的占29.4%,认为不了解的占4.7%。从市民对现有场地的需求看,认为满足和不了解情况的人大多为热衷于户外场外活动的人,如散步、跑步、登山和在广场跳舞的人,相反,认为不满足的人多为喜欢在户内或场内运动的人,如常去游泳、打羽毛球、篮球和做瑜珈等。
居民的健身消费
居民平均每年用于健身的费用,以及购买的健身器材、球类、衣鞋帽等健身用品的支出见下表:
表四:最近两年居民平均每年用于健身的消费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300―400元左右
从最近两年居民平均每年用于健身的消费情况看,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六成的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用于购买健身用品和健身消费,其中,较多集中在100元至300元的占近三成,1000元以上有一定比例,另有近四成的人没有消费,这部分人群中占比例较高的是离退休人员,依次是商业服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等,他们的健身方式主要以如散步、跑步等为主。健身消费来自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需要,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使人们的健身消费爱好也不尽相同。交叉分析发现,市民的健身消费有以下特点: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小消费越高,反之,年龄越大消费越低;而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越高健身消费水平则越高;不同职业中,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消费相对较高,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消费较低的主要有生产运输工人、商业服务人员等。
存在的问题
(一)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制约居民参与健身的首要因素。
(二)工作忙没有时间,中青年成为健身的弱势群体。
(三)健身费用偏贵,普通百姓难接受。
(四)对健身无兴趣爱好的大有人在。
(五)其他因素的影响。对策与建议
(一)增加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布局合理化。
(二)加强小区健身设施的规范化建设管理
(三)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降低门票价格和入场门槛
(四)加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群众,提高群众健身的积极性
(五)改善居民的休闲环境,提高市民的休闲质量
社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篇三
姓名:**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对于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进行了实地落户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屈洞村总人口4310人,常住人口约3000人,留守农村的老人约800人、妇女约100人、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共约130人。为准确了解屈洞村“空巢老人”的情况,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出“空巢老人”如何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二、调查对象、内容、时间与方法
在2020年9月10日至2020年9月30日,对屈洞村800名老人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别在年龄、住房情况、经济情况、医疗保障情况、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年龄情况
屈洞村“空巢老人”总户数519户,总人数802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400人,70—79周岁312,80—89周岁65人,90周岁以上25人;按性别分类:男386人,女416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3户,子女未住一起514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5户,低保边缘户19户。
(二)经济状况
总体看来,屈洞村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121户(年龄60—75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鸡、鸭、鹅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5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500—2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7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屈洞村全部老人都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100%,另有2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低收待遇,占4.6%。
其中,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3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261人,占28%。总体看来,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屈洞村全部老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349户,占67%;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四)精神生活
一是子女关心程度。在514户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由于子女在外工作生活,经常回家探望老人不大现实,一般除传统的年节外,子女都很少回家,而子女对父母的关怀大都通过电话问候。保持一个月内问候一次的有315户,占61.4%;一季度内问候一次的有4户,占0.7%;半年问候一次的有2户,占0.2%;从不问候的有1户,占0.1%。数字说明,绝大多数子女都关心家中的老人。
二是文体活动情况。屈洞村设有老年协会,但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不经常,大都一年开展1-2次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参加活动不积极,组织活动不容易;老年人参加活动情况,调查的57户中,喜欢并参加文体活动的仅12人,占21%。同时,询问57户空巢老人,认为有孤独、寂寞感觉的有27户,占47.4%;认为没有孤独、寂寞感觉的有30户,占52.6%。由此可见,一方面受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制约,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普遍较贫乏,感到孤独,寂寞的占比过半,与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相距较远,也表明农村文体娱乐设施亟待加强。
四、调查结果分析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当前普遍的养老模式,但随着农村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不但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因此,随着“空巢老人”队伍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养老困难和问题,屈洞村的主要表现:
(一)经济收入低下,生活质量普遍较差
人过中年后,人的体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这是自然规律。在城镇,老年人一般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退休费或社保金,不需承担重体力劳动。而农村则不同,目前该县农村“空巢老人”除了五保户、低保户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外,绝大部分没有养老保障,还必须通过承担重体力劳动赚取生活费。部分老人家还种了田,而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有75岁。且种田的经济效益偏低,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仅能维持日常低消费。因此,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子女不能定期给付赡养费,则老人的生活质量就比较困难。
(二)年老体弱多病,健康与医疗问题还很明显
从上户调查情况看,虽然屈洞村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就医条件有较大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仍靠体力劳动维持生存的“空巢老人”来说,普遍存在“生不起病,买不起药”的情况,“小病抗、大病拖”已成为这些老人的一种无奈。
(三)精神慰藉缺乏,多数感觉较孤单寂寞
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上失去支撑和依靠。古有“天伦之乐”一说,所为“天伦之乐”就是儿女常在身边,儿女不在身边就无所谓“乐”。同时,由于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比较欠缺,加上村内老年人居住分散,老年人想聚集活动也确实不易,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为此而普遍存在。
(四)饮食起居无人照料,安全隐患比较多
空巢老人不仅要忍受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寂寞,生活上的照料也是一大问题。我们在该县双峰林场库前村了解到有一孤寡老人,且有残疾,她有时一天就吃两顿饭,还常常是做一顿饭要吃几天。据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个例,特别是老人在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时,更为常有。同时,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差,安全意识淡薄,冬天用火、用电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灾害。
(五)老人处于弱势,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屈洞村各户老人中,大都与子女邻里关系较好,仅一户认为不好。在询问是否发生过子女、邻里的侵权行为时,回答却都是“没有”。但还是有些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原因是子女也没有经济能力,为此我们不能排除这里面有的子女有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如果有,就该属侵权行为。对于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通过各级组织对其子女进行说服教育,必要时应进行法律援助。
五、改进措施
一、开拓就业渠道,推广全民创业、当地扶持,加大加强第三产业服务链
二、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宣传,多种手段共同树立“尊老敬老”的尽孝新风气。一方面,宣传紧跟时代,尽孝更要尽心,自上而下树立典型,形成良好强大的传统道德 指向与舆-论风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使老人一不受饥寒之苦,二不蒙寒心孝顺;另一方面,对农村孤寡老人、五保户等群体进行多种手段养老。补贴不妨加大点,渠道不妨放 宽点——养老院、祠堂等场所都可以作为政府养老的试点场所,使老人心有所属,话有可说,人有相伴,老有所依,从而及人之老。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青年扎根基层,提高基层政府行政力与透明度,三农补贴持续加大。所谓“基层不稳,社会不安;基层不力,政权不定”,加强基层政府战斗力,有助于政府良好形象,有助于政权坚固扎实,有助于社会长治久安。针对基层政府、村委会,积极对人才标准,引进制度等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将热心帮扶群众,积极为村办事的热心人吸纳到组织中来,将待业在家的大学生予以帮扶,推进试点工作,加大制度创新,使民众积极投身于村事村务建设中来,形成“一人有难全村帮,一家有老全村养”的良好局面。充分吸纳当地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让其在干中学,服务家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才干,增加自己的经验与阅历。如此,农村养老将不再成为问题。
“空巢老人”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这一问题日益凸显。通过这次调研,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发现了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困扰与问题,我们希望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帮助,能够将尊老爱老的美德传承下去,让农村“空巢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睡眠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社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篇四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庆作为年轻的资源性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正悄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速度增加。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大庆市妇联于6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暨我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503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的呈现,并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
据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281.6万,60岁以上老人30.5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0.8%;80岁以上老人3.8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100岁以上老人38人。全市“空巢老人”共有90538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29.7%。
本次调查的503位空巢老人中,属于城镇户口的355人,占70.5%,农村户口148人,占29.5%。男性与女性空巢老人分别为249人与254人,占49.5%与50.5%。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四个年龄组,分别占21%、27.6%、23.8%、14.3%,60-64岁、85岁以上两个组分别占9.5%、3.8%。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识字或识字少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8.6%、28.6%、32.3%,三者合计占69.5%。
超过五分之三(60.8%)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其次为丧偶、未婚、离婚,分别占总数的33.3%、3.8%、2.1%。
空巢老人职业构成分布,两成(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有稳定工作的老人主要以农民(22%)、中省直大企业职工(19%)、行政事业公职人员(13.3%)为主,文教卫生行业人员、其他、个体工商业主比例较小。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5.7%的空巢老人有子女,14.3%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49.5%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9%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8.6%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7.6%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1.9%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12.4%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另分别有8.6%、7.6%、1.9%是因为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好、子女不在本地和子女不愿意。虽然不与子女一起生活,但67.6%的空巢老人都为子女照顾孩子,只有10.4%和35.2%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帮子女照顾孩子或身体不好力不从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未与子女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就子女探望频率和电话联系情况进行了统计,54%的子女半个月、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探望父母一次;62%的子女电话联系父母并不频繁。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2%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19%、务农13.3%、其他7.6%、社会救助4.7%和打零工1.2%。其他经济来源包括:亲友资助、出租房屋租金收入、配偶退休金或抚恤金、土地转包或出让。有21.9%的空巢老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生活窘迫,42.8%的空巢老人认为收入刚好满足日常支出,但前提是不能患病、不能投入其他娱乐休闲消费。96.1%的空巢老人拥有自有住房,生活范围固定,基本生活设施及家用电器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但有35.2%的空巢老人对现有生活不满意或认为凑合过。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保健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保健状况
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69.5%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3.3%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在就医方面,70.4%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很方便或比较方便,另有29.6%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不太方便或一般,感到不便的原因主要包括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导致许多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疗保障覆盖不全面,20.9%的空巢老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无力承担日常医疗费用。
社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篇五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