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一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1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小学生开始向“顶头上司”要工资。虽然这样的事情很正常,但是我有点好奇他们拿着钱在干什么,所以我就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我问了我们班一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发现班里有20%的同学有零花钱,这让我更加好奇。
2.还有一些近视的同学经常去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据我所知,他们一直在玩一个叫穿越火线的枪战游戏。我想说的是:过火难,还要过火线!我也喝醉了。
3.还有少数同学要求“直属上级”借一大笔“赃款”给“锤老板”。没关系,只要及时求助,那些同学傻到真的没有朋友,不敢向“总司令”报告。我需要安慰。
学校要积极响应家长,创设“不给18岁以下儿童零花钱”的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2我们学校前面有几家商店买炒米粉、小吃和玩具。以前去买的学生不多,现在去买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我调查了这个现象。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二
随着年代的发展进度,我发现有许多的小朋友每天都向自己的爸妈要零花钱,而且每次都向父母们要很多的钱,我更进一步的对小学生的.零用钱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我首先来到了小卖部,发现了许多小学生都在里面,而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小学生买的是辣条,还有玩具,虽然说这些是小学生的日常习惯,但有一点还是不能疏忽的,那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把这些玩具、吃的上升价钱,为了使更多小学生来店里买东西,老板还故意往里面放一些诱惑小学生的东西,因此你只要吃一点儿,就会三番五次的去买。
1、有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提升价钱,而且每次都提升一角、两角,让那些小学生以为很便宜,所以为使自己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很有钱,就每次都去买。
2、有些小卖部的老板还为了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所以他们就往那里放一点儿让人吃了还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忍不住去买东西。
那些老板的心好像遇到钱就发黑,一点良心都没有,他们真的都是连禽兽都不如。
我觉得那些老板应当好一点儿,不要为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儿就做这种下三滥的手法,那些老板应当把自己的心放的宽松一点儿,不要一有机会赚钱就忘了自己是谁,姓什么。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三
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多的零花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吧!
一.调查的原因
零花钱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了。
纵观我们班同学的零花钱,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
有的心理学家曾经这样指出:零花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
我们疑惑,为什么零花钱会决定学生的地位?同学们这些零花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就关于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实际调查,用事实引导、教育小伙伴们平时改掉不良消费习惯,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
1. 学会设计调查表,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学会设计调查表,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查找资料
四.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问卷丢失
2.存在分歧
五.调查过程
我们首先制定了活动方案与分工,然后庄雅然和陈雯颖查找了网上的'调查问卷,把一些题目作为参考,然后开始制作调查问卷,一共做了七题。
例如:你一个月的零花钱有多少?你把零花钱用在哪里?同学生日时你一般送什么样的礼物?你一般怎么买文具?你的零花钱的来源是?你家长有没有教你理财„„接着我查找各个国家的对待零花钱的方法。
查找完毕后,陈雯颖开始打印问卷,而我则用电脑搜索一些有关零花钱的真实故事。
突然,“小学生越来越富, 10多岁小孩攒20多万元零花钱”一行字映入我的眼帘。
我大吃一惊,嘴巴张大 成“o”形,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惊。
我马上点开查看。
发现这个班级中花钱大手大脚的大鹏与班里数一数二的“零花钱大王”xxx很像。
他的零花钱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他经常把钱花在零食,玩乐等事情上,有时一拿就是一张百元大钞,习惯很不好。
周一时,我们一起在下课时间发放并回收了三十份的调查问卷,庄雅然开始把问卷分类好,画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最后,我制作了这份调查报告。
六.调查成果
而每周有零花钱40以上的同学只有4名。
零花钱是家长给的同学较多,有14名,分别有16名同学是通过劳动和考试考好取得的。
还有13名同学是有需要时才给,有三人选择了其他。
17名同学把零花钱用来买书和文具;把零花钱用来买零食和用来娱乐的同学各有7名;三名同学用来买盆栽,4名同学用来买折纸;还有两名同学用于其他。
我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给孩子合理的零花钱,是有少数家长会给孩子大量零花钱。
而大多数同学也会自觉把零花钱用到买书和文具上,只有小部分同学会用于其他。
我们发现的理财故事和方法
理财方法:1.学会记账。
把自己这个月零花钱的支出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看看自己是怎样花完的,并在下个月更好的分配它。
2.存钱。
你可以像新加坡的学生一样存钱,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数目惊人,再去买一个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
3.提前想好自己这个月的零花钱怎么分配,好好执行。
理财故事
十一假期,家住上海市彭浦新村的老周夫妇的心情沉重:夫妇俩“没日没夜”打了一个月工挣了2000来块钱,却被儿子拿去办了一个同学聚会。
“为了供他读书,我们两个吃苦受累。
难道供吃、供喝、供穿、供读书还不够,还要供他虚荣吗?”老周妻子十分伤心。
老周感叹:“对儿子我们是掏心挖肺了!”6年前夫妇俩双双下岗,老周开始每天清早骑车挨家挨户送牛奶,忙完后赶到装饰市场替客户送材料,晚上又要在停车场守夜值班;妻子则在早上去证券公司做清洁工,下午到小百货店当营业员,夫妇俩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不过2000多块钱,日子过得清苦。
可是读高二的儿子却“高标准、严要求”。
开学时,他看到同学都有车子接送,竟软磨硬泡要父亲租辆车送他去学校。
国庆长假里,又提出办一个同学聚会,为此他一会儿宣称绝食,一会儿装病不去上课,逼着父母凑足2000元供他花销,因为“大家轮流做东,出手大方,我也不能坏了规矩,以后在学校还要做人的”。
老周叹息:“我吃了没本事的亏,现在再吃力也要让儿子多读点书。”儿子高声叫:“你们赚点钱还不是给我用的?派头这么小,老实讲今天这点钱,人家玩得还不高兴呢!”
虚荣心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因为有了虚荣心,才会向父母提出一个个不合理的要求;才会互相攀比;才会不谅解父母;才会对父母大吼大叫„„试问,这样不孝的行为,出现在我国这种礼仪之邦,若是孔子看见了,可能会叹息道:“我的弟子们为世人编制了著作,‘百善孝为先’,这句至理名言为何被你们抛之脑后呢?”
七.结论及建议 俗话说:金钱是把双刃剑。
唐朝名臣张说在《钱本草》中提出:钱,味干、大热、有毒。
言外之意就是——钱是一味药,药能治病,亦能致病,只有服之得法,才能避灾去祸,延年益寿。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不要乱花父母给的零花钱,因为这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赚来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
把金钱浪费在一些使你玩物丧志的东西上,还不如攒起来等到父亲节或母亲节时买个小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
或是把它花在学习上。
另外,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既然如此,那我就可以任意买文具和书了。
这也是不好的现象。
文具是供你学习用的,不是摆设,也不是炫耀的对象。
如果你买来连看都不看一眼,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乱花钱不一定就在零食和玩具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并且,要学会理财,管理好自己的“小金库”。
并且,就算你的父母给你大金额的零花钱,你也要分配得当,不能几天就花完,要存起来。
学会理财,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
我每次放学,都会看到同学们在校道围着买东西,有的围在小吃店门口;有的围在玩具店;有的……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同学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用来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对这些问号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向我们班同学进行了关于零花钱方面的访问调查。
我首先调查零花钱的来源,从结果发现,大多是用压岁钱作为零花钱的,而家长主动给的则有十五个同学,我又调查了零花钱的用途,从结果表明,买零食和玩具就占约百分之七十,那买书订报的却只占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家长没有管理好有零花钱的孩子。
2、过年的时候,自己有压岁钱的同学就占约百分之八十,那家长主动给的才有百分之二十,可以看出压岁钱是学生基本零花钱。
3、父母比较宠爱孩子,会定时给零花钱,但是没有适当管理孩子的零花钱,造成了孩子乱用零花钱买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
结论
1、学生的零花钱是来源大多是压岁钱或家长给的。
2、学生的零花钱都是用来买玩具和零食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建议
1、家长少给孩子零花钱。
2、让孩子有一个用钱计划。
3、攒多了可以存进银行。
4、让城管加强管理,不要让摊贩在校道里卖东西,以免阻塞交通。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四
现在,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富裕。我们小学生的零花钱怎么办?于是,我和同学带着好奇做了一个小调查报告。
我们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零花钱的采访调查。我先调查了一下零花钱的来源,发现大部分都是用压岁钱当零花钱,而家长给十五个学生。我也调查过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70%左右的人买零食和玩具,只有30%的人买书订报纸。
1.父母不能用零花钱管理他们的孩子。
2.过年期间,大约80%的学生有压岁钱,只有20%是父母给的。可见,压岁钱是学生最基本的零花钱。
3.父母溺爱孩子,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然而,他们没有妥善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这导致他们的孩子花零花钱购买对他们健康有害的垃圾食品。
1.学生的零花钱大部分来自压岁钱或者父母。
2.学生的零花钱用来买玩具和零食,与学习无关
1.建议那些把零花钱花在零食上的同学向那些把零花钱花在学习上的同学学习。
2.建议家长定期定量给孩子零花钱。
附件:小学生零花钱问卷
1.你一天的零花钱大概是
a,不到一元b,一元c,一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
a,b来自父母,c来自父母或长辈,d有压岁钱,靠劳动挣来的
3.你的零花钱花在哪里?()
a,文具b,零食或者玩具c,上网或者玩游戏d,买课外书
4.你认为你的零花钱花得合理吗?()
a,合理b,不合理
5.你自己赚过零花钱吗?()
a试过b没试过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五
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
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
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
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六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小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透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小学生消费观念。(问卷调查对象:男生和女生)
小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一天都会用钱,这儿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每月的零用钱的数目。)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此刻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小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小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小学生消费的资料,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小学生消费的资料。
我们也还调查了小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小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状况,但事实正好相反。
根据相关数据得出,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状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状况要占70%,但是问子女消费状况的也要占10%。这就证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状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小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小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就应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我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透过分析以上的状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我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状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中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总结篇七
通过本次对xx区各中学的学生零花钱的调查,我们小组成员亲身体验到了投身社会实践的乐趣。以下是我组调查的过程概述及方法。
首先我们确定了问题和研究目标,即中学生零花钱现状。其次,我们制定了收集信息的研究计划(第一,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收集有关资料,即问卷调查;第三,提交调研计划);然后,实施研究计划;最后,解释并报告研究结果。于是写下了此篇论文。
中学生零花钱问卷调查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1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就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此,我们牺牲了不少时间,一起设计出问卷内容,并向自己认识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同学分发。第一次作如此的问卷调查,不免缺乏经验,但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次活动。以下便是我们结合调查结果作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中学生零用钱的3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由图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46.5%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着明确消费目的的,是1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我们认为:1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1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1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1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着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1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1个环节。我们小组就此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设计一位高中同学了1个星期的零花钱使用方案。
以上便是我们的一些设想。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