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家教案重难点篇一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幸福的一家”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3、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引导幼儿围绕“幸福的一家”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1.实物玩具:小兔。
2.每个幼儿一张“全家福”照片。
3.投影机、照相机(请一名老师帮忙拍照)磁带。
4.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平时在家主要做些什么事。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家里有谁”要求语句完整。
(师:a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妈妈,除了妈妈“家里还有谁?”,谁能告诉老师?)
b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拿着照片到上面来讲。)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幼儿看着照片讲,教师重复幼儿的话,练习说话的完整性。(有……有……还有)
(3)请其余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谈“照片上有谁?”
师:大家一定也想说说自己的一家。好!拿好照片,给自己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照片上有谁?”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照片交给后面的大人,看谁最快。
(4)了解、丰富词汇“全家福”的含义。
刚才,小朋友们介绍的很好。谁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么?(丰富词汇“全家福”幼儿学说)拿出一张全家福请幼儿说:“这是谁家的全家福?”
(1)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起示范作用。
师:看!老师请来了大家认识的客人小兔灰灰.。师:灰灰与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么说?(幼儿回答)
师:它很能干,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的工作?
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
听!小朋友我叫灰灰,我的爸爸在动物医院当医生,妈妈在银行当管理员。
(2)请幼儿回答提问。
小兔灰灰说:“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请幼儿回答。
小兔灰灰说:“小朋友们真能干。谁还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事?”请个别幼儿上台讲给大家听,对于讲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让他抱抱亲亲小动物。
(3)段落性小结。
(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家有谁?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经常在家做什么事?”)让幼儿注意倾听,把话说完整。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甜甜话”。
(1)小结提问,引出话题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以及在家经常做的一些事情,还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其他小朋友喜欢爸爸妈妈吗?(幼儿回答)
(2)说一句甜甜的'话。
师:爸爸妈妈今天他们就在我们的身后,让说一句甜甜的话让他们开心开心好吗?(幼儿回答)
师:大人们听了孩子的话是否很开心?
1)谈话引出师生一起合拍“全家福”
2)拍照、粘贴幸福大家庭,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讲解粘贴方法:搬出别墅,每个窗户就是一间房间,我们拍完照后,请大人帮忙在塑料筐里拿四枚图钉,孩子拿着照片共同把照片贴进每一个窗户里。
放录音《我爱我家》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把自己的照片布置在一间房间里。
“爱”的教育还将继续
1、就整体而言,活动主题的产生、扩展、延伸是成功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家人的爱感受更深刻,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爱,从而培养了幼儿爱的情感,激发了幼儿感恩的心!
2、将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结合起来,这一点也不错。但由于舍不得剪掉孩子们的作品,没有将所有幼儿的作品都上墙,只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对墙饰的整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虽然,老师得到的信息反馈都不错,但也有部分幼儿和家长的配合欠佳。家长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付出全部的爱,孩子只一味地接受爱,还蛮横不讲道理------由于还存在这些现象,因此,我们关于“幸福的一家”的主题活动不能只是一时,还要坚持下去,力争对每一个孩子都起到“爱”的教育作用。
家教案重难点篇二
我进行了四年级《静物一家》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本课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色彩课,因此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盘、水罐等,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准备了抹布,以备最后做好教室的卫生工作。在进行三原色、三间色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能了解间色的产生,我准备了三个透明的塑料瓶,我先进行了橙色的色彩变化演示,先用笔蘸了一些红色放进了水里,然后又取了相同量的黄色放进了红色的瓶子里,学生亲眼看到了瓶子里的水经过搅拌后变成了橙色,发出了“哇”惊叹声,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间色的产生,下面的两个试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色彩的试验,并要求学生把最后“红+蓝、黄+蓝”试验的结果告诉大家,通过试验,有的同学发现“黄+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绿,有的'是黄绿,也有的是绿;有的同学发现颜色“红+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我帮学生分析了为什么他们的调色不是绿或紫色,因为他们放入的颜色的量不一样多,或者在两色调配时笔没洗干净,带了其它的颜色,所以产生了其它的颜色,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色彩的变化这么神奇,这么丰富,在饶有兴趣的情绪中学生认真完成他们三原色、三间色的作业,相信学生的收获一定是很大的。我也明白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参与,自己动手,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终生难忘.
家教案重难点篇三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课,原来准备的是分组活动(一个环节一个组,自由组合),昨天开会接受了宋校长一个观点--课堂真的的不是表演。把主持词给学生主持人,然后让她操作,接着是学生分成所谓的组照着纸条读,我在旁边听,这样一定会很顺利的。还可以得到一个放得开的好评。但是,我感觉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和意义。常规状态下的学生是应该能作一些即兴的阐述的,甚至是犯常识性的错误的。于是,我在没有通知学生的情况下,在不改变学生部分准备的情况下,暗地里作了调整,把活动分为:讲述照片里的故事件件物品凝聚着爱歌声代表我的心我爱我家,我赞我家四个环节。
因为u盘误删,声音文件丢失了。但是不影响总体,我的课件是以图片为主的。开场白有个看画面听滕格尔的《天堂》的激情的环节。临时改成了以诗歌激情。课堂前半节学生明显放不开,这是自然现象,刚上中学的孩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老师听课。但是,从实际的效果看,学生还是很配合的,只是开始几分钟里稍微被动,少了些表面的繁华。我也不着急,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上课,不是演戏。学生的表达都是饱含深情的,而且很感人的事例。后面本来设置了唱歌和点歌结合,因为课件的原因,免除了点歌,把唱两首改为四首,其中最后一首感恩的心是全班合唱的,效果不错的。
下来后问了学生,了解了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感触主要有这样的几点:一是很新鲜,这是第一次正规的在多媒体上课,上次我组织过上空中课堂,另外换了环境有些胆怯,没有在教室里放得开;二是觉得同学们的讲述的很流畅,感情真挚,多数的语言朴实中不乏准确优美;三是过去讲课都是提前演练过的,今天感到还是有些突然;四是留下了遗憾就是等着老师点名,而没有点自己,举手有有些紧张。另外学生也吐露出一个信息,我们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喜欢问问题,那样喜欢举手点名。有几个学生似乎觉得没有配合我回答问题而遭受我的指责。特别是有一半同学准备的照片而主动展示的只有几个。我怎么会这样做呢。其实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是很踊跃的。当然对我的教学中问题可能是有顾忌,我认为我的问题在于为了激发调动学生废话多了些,另外没有让学生互相评价、谈谈感受。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终极目标自评:实现了综合性,准备阶段的实践性也基本突出,学生动的不是十分的充分。
这节课龚校长认为没有分组是个大问题,属于模式陈旧,他在活动前曾经下发了一个模式(这个文件我学习过)。我只是感觉有点儿疑惑。模式固定一旦下来就有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宜昌的教研专家钟维斌老师说过:“美术有一定套路,但是,把美术欣赏课当成语文上未尝不可”。活动课的目的当然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通过活动培养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指导教学的应该是教学目标。用常规的手段如果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呢。写这篇文章不是强词夺理,或者说不能容纳意见,而在于探讨怎样把课上好。十年前我在县里讲了一节优质课,本身设计的很好的,试讲几个学校都不错,后来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为了迎合其口味做了改动,改了后的课,我上的很沉重,可以说上了一半就盼望下课。可是这节课居然获奖了。这个奖让我感觉到不能心安理得。
最后还是决定听听同事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能把课上的更好,一切意见都热烈的欢迎。感谢龚校等领导和老师光临指导。
(今天一早修改课件,第一节修改教案细节,第二节听课,课间才发现声音文件出问题,这是一个教训。以后一定要提前查看,保证不出纰漏,这是一个教训。今后讲课应该提前把自己变动的一些东西给学生提前商讨一下,争取教学民主,今天学生的确是有些没有及时的反映过来)
家教案重难点篇四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两点: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我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
二、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炼到位,感情投入不够。
课堂因提问而精彩——《家》教学反思
在听了低年级老师讲的苏教版第一册《家》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了。
生问:“老师,蓝天不光是白云的家。”
师:“哦?那你说蓝天还是谁的家?”
生接着说:“我觉得蓝天还是太阳的家。”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错可以这么说。”
这下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象,他们也积极的举手发言。
生:“我说树林还是小兔的家。”
生:“我觉得树林也是小鹿的家。”
生:“树林还是老虎的家。”
……
生:“我说小河,小河也是小虾的家。”
生:“泥土也是麦苗的家。”
……
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变得红通通的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钦佩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是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独立思考,对教科书自我解读,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承认多种答案的合理性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想象力太差。曾经有多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人的想象力进行测试,统计结果都显示: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找找原因。“地是方的,天是蓝的……”在课堂上,在考试中答案总是唯一的,与标准答案略有出入,学生享受到的便只有一个大红*。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维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已的意见。但现实中,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民主意识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个出格的提问会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一个离奇的想法会引来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慢慢失去了提问的兴趣与能力。为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创造力,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抓住课堂生成 提高教学机智——《家》教学反思
今天带着孩子共同学习了这首优美的小诗《家》。文章精湛,短小,只有两句话组成。早自习就带领孩子们初读了文章,字词上面没有太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只有几个轻声尤其要注意,我也在事先带着他们读了几个来回。“我们是”有两个轻声,反复的在强调,“鱼儿”、“种子”这几个词,孩子们也基本都会。因此,课堂上的识字环节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可是,如果老师备课的时候把这首小诗的诗意看成那么简单,那就错了。教完这节课,又让我反思了教学中的几点不足,以待思考和改进:
一、备课备进学生心里
今天,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蓝天为什么是白云的家?”,贾铭俣先说因为蓝天非常的大,然后季坤小朋友又起来作答,他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天空中会有白云,白云是怎么形成的。他的回答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说的非常全面,以至于我一时也没能回过神来,只能让全班孩子一起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蓝天为什么是白云的家?孩子们真的懂了吗?可能在季坤说完,很多孩子还是云里雾里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蓝天为什么是白云的家?仅仅是因为蓝天上有白云在飘吗?对于我们班那么多爱问为什么的小脑袋来说,也许许老师在课堂上仅仅给他们看几张图片,说几句优美动听的话,想让他们理解“家”的含义,他们还不能满足。季坤今天的这个回答,真是让我恍然大悟,确实,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预设到得呀!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他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他们有时甚至会语出惊人,竟然说出老师没有想到的内容,怎么招架,怎么应对,怎么样让全班孩子在课堂这一生成下有所启示。如果,老师事先备足了课,备课能备进孩子的心里,这时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养分,让他们每个人的目光都被老师提供的营养给吸引过来。抓住学生的目光,备课备进学生的心里。
二、抓住课堂生成,给孩子更多机会
在带领孩子理解“蓝天和白云的家”时,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给孩子看了好几幅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白云在蓝天自由自在飘荡的自在,从而理解“家”的真正含义。我发现,孩子们在看第一幅图时很专注,他们可能被蔚蓝的天空和白云给吸引住了,但是后来我又连续给孩子们看了几幅图,看图的时候全都是我一个人在说,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看来,课堂上,老师对于问题的理解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是不可取的。而在理解“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这两行时,我也没有给孩子更多说的机会。其实,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老师应该抓住时机训练孩子说话与表达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机智
哎,怎么会这样。看来,是我说错了。一句话,却激化了女孩想哭的欲望。
机智不够,教学的机智不够……
多思考,多实践,实践出真知啊!!
家教案重难点篇五
今天重上了《玻璃公公一家》,虽然教案没有大的变动,但因学生的不同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六月份上课试讲的班是一个优秀班级,而现在的班级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思考习惯上均与上次不同,且没有试讲,所以在不改动教案的情况下,我采用原来的设计进行,整节课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出现了两个失误之处,反思还是自己对目标的定位不清。
本节课意在通过教师的引领学习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认识新型玻璃,了解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并且体会作者在介绍玻璃特点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学生在习得这些方法后再在小组内自学了解其他新型玻璃。课中我追问了学生通过一二段的学习,习得了哪些读好文章的方法,学生回答从读好叙述性语言,读好对话注意说话人的身份语气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收获,而我在总结提升时没有给学生明确指出作为这篇小说明文我们再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相当关键,它向学生指明了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盲目的读,而是在读中要了解事物特点的。因为总结不全面,方向不明确,所以接下来的小组学习就流于了形式,学生真正地还是无从学起。
课结束时,我让学生练习用童话般语言介绍其他新型玻璃的时候,层次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说话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欲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童话般的语言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因为目标不明确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看似重复的表达。我应该在最后的同桌共同表演中提示给学生如何更清晰明确地让我们了解这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样所有的学习都围绕了说明文将说明对象的特点表达清楚这一重点来进行。我们的课堂效果才更有效。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刚从读好叙述性语言和对话,读的语速稍慢些,读出语气词表达的意思总结了该如何读好课文,其实我们读书还要有思考,边读边想事物的特点是什么。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内学习吧。
教师点拨,刚刚你们用童话般的语言介绍了这种新型玻璃,玻璃公公或吸尘软性玻璃能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吗.比如,玻璃公公骄傲地说,孩子原来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便利。
《玻璃公公一家》这篇课文是用童话体裁写成的说明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学生极易理解。在导入课文时,我用一块碎玻璃做道具,来说明普通玻璃的一些缺点,从而导入课题,来了解几种特殊的玻璃。课文讲了哪几种特殊玻璃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自主、快速地阅读课文。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读,借助《字词句段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生字、词,自己归纳各种特殊玻璃的特点及用途,完成老师课前发下去的表格。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玻璃来作自我介绍,这样学生既再次熟悉了课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拓展与延伸方面,我利用课文中提到的“玻璃节”,问学生玻璃公公还有哪些子孙?各有什么样的奇异本领?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想,做个小小设计师。
总的说来,我认为自己这一课的设计还是符合了新课标要求,既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了课文知识,又动脑想象,动嘴说,动笔写,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充分运用了自主的学习方式。
但这课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自己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公开场合讲课,因此课也上得有点拘束,很多环节上课实际没有设想中的流畅,表扬学生的语言也没发挥自己的特色,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体现出来,还有一个“夹”字,应读第一声等等,但我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出色。!
家教案重难点篇六
《蝴蝶的家》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的散文。通过第二单元的教学,相对前面两课的说明文,我发现学生最喜欢读这篇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情绪也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这篇课文通篇作者都在不停地发问,以问题与思索为主线,询问蝴蝶在雨天到底躲在哪里,非常真切的表达出作者关爱、怜惜幼小生灵的情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是充满了爱心和童心的,这种情感也容易被学生接收到而产生同理心,这大概是学生喜欢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吧。
在教学过程中,感触比较深的有几点:一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紧扣问题。在课程导入时,我展示了麻雀、青鸟、蜜蜂、蜻蜓等鸟类和昆虫的家或巢穴的图片,以“大自然中很多生灵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累了困了,下雨了刮风了都可以回家,那么蝴蝶有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何为蝴蝶感到着急,他又为蝴蝶的家设想了哪些地方,最终有没有找到蝴蝶的家呢。这样带着一个个的问题去深入的品读课文,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去感受到作者越来越着急的心情。
不足之处: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比较欠缺,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太好,有时要将一个大问题拆分为几个小问题去讲解。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在于“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能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需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发掘和探索的能力。
二是在欣赏品鉴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语句带领学生去理解和想象。例如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蝴蝶身体特点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讲述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以及作者为何特别担心雨天时的蝴蝶,将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学习就能发现其中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去创设情境,去想象柔弱的蝴蝶能不能在狂风暴雨中生存下来。
不足之处:学生对课本描述出来的画面能进行合理想象,但是作者没有明显描述出的或者留给学生思考拓展空间的场景,学生的想象还不是很理想。例如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在听到小女孩的话后,仍然是不放心,讲到“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对作者说一说下雨天蝴蝶藏身的地方,不少学生说的仍旧是作者提到的那几处地方,拓展延伸的目的没能达到。
三是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觉得散文比说明文更难以把握核心要素。如何在讲解时体现出散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画面之美,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要通过反复诵读、朗读、默读、自读等读课文的方式去深入领悟,但在这节略读课上,反复朗读没有做的很好,朗读空间和时间有限,造成有些学生没能够全面的去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同时散文还需要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带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精炼到位,优美动听是我要努力琢磨的方向。
通过近一段的学习和工作,我深深感受到上好语文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从一个字词的讲解到课文内容的深入剖析,从课堂总结到延伸练笔,都需要教师的真功夫。我要多向前辈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对课文内容的独到解读,对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
家教案重难点篇七
今天我们一年级举行了教研活动,分别由我和孙老师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活动中大家能够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同年级的孙老师跟我一起执教这一课,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孙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很丰富,适合低年龄的学生.在教学"一个"和"一群"这两个词时,孙老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能理解,还能结合课文教诲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设计得十分巧妙.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像孙老师多多学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篇课文总共6句话,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文章生动优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会"啦,梅,用,几,成"五个生字,会写"几"字;情景回忆下雪时的情景,读出"下雪啦,下雪啦!"高兴的语气;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用上"像"说一说;读通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前四句,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
教学过程中,我先抓住课题中的"画家"一词,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写一写,然后谈谈画家,谈谈画画,让学生说说画画都需要哪些工具,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从而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个别学生对个别句子不能掌握.我又安排学生同桌两人读一读,让学生两人读得时候找出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向同桌学一学,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给足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后,我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一边学生生字一边教授课文.内容有:1,学习生字;2,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3,根据课文第三句,让学生用上像来说一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先出示小鸡的脚印像( ),第二句就变为( )的脚印像( ),第三句为( )像( ),最后一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顺着阶梯,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一句式.整个过程下来,总觉得没有多少精彩的地方,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很多问题:
教态不是很自然,有些过渡语比较牵强,语言欠缺精练,有时重复学生的回答;
课堂时间调控不够,扩展练习用时较长,致使课堂教学时间拖延;
指导文章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指导没有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指导生字的力度不够,有点违背一年级总体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还没有认识到.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