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爱惜粮食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由于本节课是一篇童话,而且课题又具有题眼的作用,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设疑而后带着问题自渎、互教、合作分段研读、师生合作,品读情感升华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
一、本节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1、课题分析初步感知课文、进行设疑。
让学生说出看到题目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使学生从题目、中知道了主人公是小乌龟,主要事是找工作,并抓主了题目中的字眼“找”,知道了是一篇童话故事;提出了小乌龟到哪儿找工作?怎么找的工作?找到了没有等问题。明确地提示了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
2、你教我我教你环节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3、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质疑问难、个别指导,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
4、明确教的内容,教学生自学、合作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并适度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6、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但每个自然段各有侧重点。我抓重点句子:“小松鼠一天送了100封信,小乌龟一天只送了3”。
二、本节课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使学生没有有感情朗读的时间。
2、第4自然段细节之处没有时间进行品词析句。突出小乌龟工作的重要。
小班爱惜粮食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小学生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在一年级养成教育校本课中我设计了“珍惜粮食”这一课。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劳动人们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2、体会粮食来之不易,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情景法、讲解法、交流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下载视频歌曲、图片、故事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歌曲《悯农》
2、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一)、粮食问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问题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我们现在生活衣食无忧,当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粮食吃,忍饥挨饿时会怎样?(学生回答)
2、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到图片后,激发学生对非洲饥饿儿童的同情;让学生了解埃及抢购粮食事件,给人们造成的恐慌;让学生知道没有粮食的未来世界是多么的恐惧。
3、播放视频《粮食危机》。引起学生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4、用介绍和打比喻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粮食问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问题。
我国人口已达13亿,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问题。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所以,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减少浪费,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
1.师列举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
2、播放视频《请珍惜粮食》。
3、师讲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1)出示一粒米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一粒米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学生回答)
(2)、出示一年四季劳动人民在田野里劳作的图片。
(3)、让学生齐读《爱惜粮食儿歌》。增强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
(4)、播放视频《珍惜粮食》。
(三)、小学生在生活中应怎样爱惜粮食呢?
1、播放视频《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2、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学生回答)。
3、师小结:
不偏食、不挑食,适量定餐不扔剩菜剩饭。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粒粮食。
教学反思:
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生活粮食视为取之不尽的,很难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浪费粮食的现象无处不在。
如何让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首先,我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歌曲《悯农》,使学生懂得珍惜一粒米一滴汗的道理,进而导入新课;再从生活中的情况反思我们平时对待粮食的态度,让学生认识行为的对错,知道浪费就在身边;再交流“粮食是怎样来的”,让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最后共同讨论珍惜粮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怎样爱惜粮食,并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习惯。
小班爱惜粮食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ppt课件。
1、教师出示ppt课件: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它们?
欢迎它们和大家见面,出示水稻、小麦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小麦: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麦,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2、粮食来之不易
中班社会礼仪教案《爱惜粮食》含ppt课件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3、怎样爱惜粮食
(1)请小朋友讲一讲你们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小班爱惜粮食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1、指导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
2、养成爱惜粮食、节俭的好习惯。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1、有关粮食的图片、声像资料等。
2、米饭、馒头、饼干等。
3、幼儿用书。
1、通过谈话,引导本课主题。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予以表扬。
2、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粮食从哪里来》,让幼儿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周种粮食的过程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
幼儿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3、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4、阅读幼儿用书《谁做得对》,说说谁做得好。
小班爱惜粮食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1、学习倒退爬。
2、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沙包(粮食)、两只小筐(每队的粮仓)、半月摇(大粮仓)。
2、音乐《向前冲》《月色》。
1、热身运动《向前冲》。
教师带领幼儿伴随音乐跳热身运动操,重点活动双臂、腿、腹部。
2、小蚂蚁,爬一爬。
请幼儿自己尝试:从一个地方爬到另一个地方。
(1)“小朋友们,小蚂蚁用什么方法行走呢?它是怎么爬的?你们试着从这边爬到那边去。”(教师用手指向目的地)
(2)“还可以怎样爬呢?”(引导幼儿自己尝试更多的爬法)
3、分享经验。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爬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经验)
4、学习倒着爬。
(1)“老师想了一种更好玩的爬法,那就是小蚂蚁倒着爬,你们来试试。”
(2)交待方法:肚子朝下,两手扶地,双腿跪地倒着爬。
(3)幼儿尝试。
5、游戏《蚂蚁运粮》。
(1)“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小蚂蚁运粮食的游戏吧!”
(2)交待游戏规则:将小朋友们分成两队,自己取队名,裁判员说开始后,第一个的小朋友用倒着爬的方式爬向粮仓,从粮仓中取出一袋粮食(一个沙包),再原路返回,把粮食放在自己队的粮仓里,第二个小朋友再出发,哪个队先运完就算获胜。
(3)幼儿游戏。
6、放松。
播放舒缓的《月光》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坐地放松身体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