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机电类论文篇一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姓名:cnrencai
学号:1037
班级:机电***
1、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准备和基础等)
机电一体化产品广泛应用各种加工业,切割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手工切割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如今已进入以通用机械时代。几十年来,切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比较活跃,设计在不断的修改,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型号的棒料切割机结构复杂,调节,维修不方便,生产效率低,智能化低等不足。
2、内容综述(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重点问题等)
1.对于板材切割机切割过程,如:上料-压紧-切割-调整-再切割-切割完毕-松开板材这一系列工作流程的plc半自动控制。让对于操作人员人数的要求变得最小,并且可以使操作人员不用一直守在机器旁边。这里主要研究的就是plc的控制过程,以及程序的书写。2.实现在板材切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厚度的材料实现主电动机以及平台拖动电机的变频调速。一方面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提高切割质量。这里涉及到的研究项目包括厚度传感器的使用和变频调速器的应用研究。3.对于板材切割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在操作人员不能完全顾及的情况下,保证机器的安全稳定的半自动运行。
3、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或工作方案)
1.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2.根据研究内容及方向开始对原始材料进行收集;收集对象包括图书,期刊,论文,网络文献等;收集范围包括图书馆,网络,书店等。
3.对于所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材料的不同做好分类,留下好的有用的材料;
4.根据已有材料,完成基于plc控制板材切割机的设计初步构思;
5.结合研究方向和材料的收集情况,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完成对于方案的初步设计。
6.对初步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讨论,根据设计的可实施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完成对于初步设计的修改和加工。
7.最后,对已修改的设计进行再一次的实际应用论证,结合生产实际,完成对于设计的定型处理。其中对于材料的收集要以对板材切割机的实际运行为主,结合实际生产,查找相关的实体内容和参考文献。
4、毕业项目提纲
当今时代正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行业的转型是一定的,所以轻工业的转型,重工业与机械制造的行业的重视是必然的。就这一点来看,让我们清晰看到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如此大的潜力。它与其他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单纯的机械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渐渐地就出现了机电一体化,现代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综合利用机、电、信息、控制等各方面的相关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以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取得显著地社会效益和技术经济效益。
5、参考文献
[1]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
[2]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陆鑫盛,周洪。气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刘鸿文。材料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5]孙恒。机械原理[m].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6]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练习与实践[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6、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中国人才网
**年**月**日
机电类论文篇二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融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得到广泛地应用。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古老的机械工业焕发了青春,使传统的机械电器产品在功能上、性能上以及制造技术上都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外文名词是mechantronics,起源于日本,是取英语mechanics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拼合而成的,表示机械学与电子学两种学科的综合。目前,国内外对机电一体化的涵义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其各自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尽相同,再加上机电一体化本身的涵义还在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地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
1.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和电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满足人的使用要求的最佳功能。
2.我国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世界范围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为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计算机数控机床(cnc)是一种由计算机或专用电子计算装置控制的高效自动化机床。它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测量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床发展的必然趋势。
汽车的机电一体化中心内容是以微机为中心通过自动控制来改善汽车的性能,增加汽车的功能,实现汽车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和舒适性。近几十年,国际各大汽车公司都加大了对汽车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使其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工业机器人(ir)一般应由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是一种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按照预定程序、轨迹及其要求,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化装置,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
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自律分配系统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2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和模块化的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套,进行任意裁减和组合,同时要求实现多坐标系列控制功能的nc系统。表现特征之二是通话功能的大大加强,即网络化趋势。
3.3人工智能化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4全息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由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变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3.5绿色化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题。
3.6微型机电化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7面向21世纪的制造模式
加工向敏捷制造加工转变。
4.结语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扮演机械工业的主角,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可以利用后发的成本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研发更多具有知识产权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电类论文篇三
机电工程对于我国的各个行业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对于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影响也比较大,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技术在高速公路领域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量不断的扩大,机电工程大力的发展之下,其质量的水平能够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稳定性和实际的使用性能,因此,提高高速公路机电质量对于整个工程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高速公路的机电工程包含非常多的方面,其最主要的是供配电、收费、通信、监控等系统构成,下文将详细的介绍各个系统的特点。
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高速公路提供全天候的持续供电,一般分为高压和低压两个组成部分,其是整个公路系统供电的主要部分,对于高速公路的运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部分,主要的组成部分为收费中心、收费通道以及收费站,一般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来实现连接的。为了防止这部分系统被非法的分子进入,一般会根据工作人员的职位、管理职能来设置权限,必然一些不法的人员私自的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操作,影响整个系统地方运营[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关键,主要的作用是传递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保证所有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高速公路运行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高速公路的所有工作稳定、安全的运营。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确保高速公路不被破坏的主要系统,主要由发布、信息处理、信息采集三个模块,这三个系统是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监控系统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时的监控高速公路运行情况,如果发现其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质量
不断的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机电工程的安装质量能够达到工程的实际要求,保证公路系统的各个功能都能够实现[3]。一是严格的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对于质量不达标的设备,严禁进入到施工现场。二是对于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或者是部位,应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对市场现场积极的进行巡视和检查,不定期的进行质量的抽查和检验,避免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将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扼杀在摇篮里,保证施工的所有部分和阶段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切实的提高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更高的提高工程质量,要对所有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用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团队来提高工程质量。展开技术的培训和管理,让所有参与工程的人员都有一个强大的质量意识在心中,要做好施工的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将质量放在施工的首要位置。质量是工程的关键,如果质量不达标不仅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给后期的使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避免质量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营,,建造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高质量公路机电工程。
提高质量管理的领导能力
与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的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三个关系部门应该将高层领导组织在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监督和管理的领导小组,对于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同时不断的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逐个工位的进行检查,对于严重不符合工程施工条件以及质量要求的要立即停止施工[4]。同时,提高素有参与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积极的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保证所有人员考试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加大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
第一,评优选择设计单位和方案。设计方案对于工程的质量影响非常大,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到材料的选择、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设计方案的评估和造价,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之后才能进行最终施工方案的确定。而目前我国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一般表现在招标控制不严格、设计方案考虑不全面等等。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该参考其历年来的设计成果,综合各方面考虑之后进行最终的确定。第二,不断完善设计方案。高速公路的机电工程设计包含的方面非常多,所设计到的材料和施工种类也非常多,在进行方案的确定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时期更加的科学和严谨。第三,严格的控制设计中的造价管理,控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资金投入,也便于控制真个工程的造价以及投资。在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工程的限额,将资金合理的分配成若干个组成的部分,严格的控制每个部分的成本支出。但是应该尽量的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保证设计方案实用性强且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重视项目经理的作用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主要领导人对于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人物,而项目经济的经验是否丰富、专业知识是否过硬、个人素质的高低等对于工程的质量要影响都非常大[5]。就目前该行业的形势来看,国外的一些项目经理人的经验较为丰富且是专职的从业人员,能够掌握了工程的全局,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加强竣工后的质量控制
竣工以后的质量控制也飞铲的关键,是切实提高机电施工质量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第一,监理单位要及时的督促施工单位整理工程建设的资料,保证这些资料真实可靠,且是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的真实反映,不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第二,检查所有施工部分的质量是否达标,严格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存在问题的部分投入到使用中,为以后的运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三,及时的跟踪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切实的保证这些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保证工程投入运营之后非常的安全。
对于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所以,施工的质量的控制对于整个公路机电项目的质量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严禁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部分投入使用,将一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施工部分及时的进行整改,待合格之后才能投入运营。在实际的机电施工中,要不断的提高工程质量,能够经受的住长期使用的考验。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实际环境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其耐久性和性能都能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促进交通事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1]朱斌.公路机电工程检测与评价技术综述[j].科技资讯,2014(03).
[2]廖庆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联合设计分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11).
[3]林祥华,雷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系统维护标准化探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03).
机电类论文篇四
浅谈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1】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三维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论文摘要】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
其发展基础是要有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1.3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4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数众多,且热情高涨,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五分钟热血的情况屡见不鲜。
也有很多机电类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小打小闹的多,起点较低。
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仅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态度,达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目的。
这显示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差距。
创新理念远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说明高校在创新理念的贯彻与培养上还是欠缺力度,做得还是不够。
其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看,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与绘图能力不足。
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导致基本功底不扎实,同时对传统机械方面的知识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电子、控制、软件等所谓的流行专业;二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应用不够。
学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书或老师讲授过经典的设计方法与案例,相关领域新的思想与理念很淡薄;三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验能力较差。
还有,教师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两个主体,而教育体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近些年老师压力陡增,大都面临着科研、教学双重任务,面对教学评估、项目经费任务等已经焦头烂额,而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评价较低,这导致指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师的负担;对学生而言,旧有的教学模式,重书本重理论,轻实践轻动手,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浮躁,基本功和实践能力差;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显得无所适从。
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创新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土壤。
3.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机械电子学科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以加强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
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问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的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相关的实训设备进行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机电一体化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
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外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特别是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开展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
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
为了突出对学生在这些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编程、调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诊断技术。
该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识和程序操作,同时在相关专业课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而在相关实训模块课中学生将plc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去。
在每个实训室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机电类论文篇五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池电量显示系统
一、课题研究现状:
电池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当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池的使用,尤其是锂电池的使用。锂电池凭借自身优越的性能,已经在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都随处可见锂电池的身影。
为了能随时得知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及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因锂电池电量不足导致电子设备突然断电而引发的问题,锂电池的电量检测技术显得十分的重要。
在目前的市场上,以锂电池作为供电能源的移动电子设备,大部分都自带有电量检测功能,但这些电量检测功能的精度普遍较低,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具有锂电池电流检测、电池温度检测功能的移动电子设备也比较少,这十分不利于设备使用者对锂电池健康状态的监测。因此,研究设计一个高精度、多功能的电池电量显示系统显得很有必要。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此次电池电量显示系统的设计,掌握电子产品软硬件的设计流程,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不断提高自主学习与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在调试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与我们毕业后的工作会非常有帮助。
本课题将专注于研究锂电池电量的检测技术,致力于研发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池电量显示系统,具有精确的锂电池电量检测功能,同时还加入电池电流检测、电池温度检测等功能,能随时监测锂电池的状态。本次设计的电池电量显示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锂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让用户能够更精确、更方便、更全面地了解到锂电池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社会意义。
三、课题研究要点:
1、研究stm32单片机的开发,学会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完成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设计。
2、研究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检测锂电池电量、电流等参数的方法。
3、掌握锂电池状态监测芯片的使用方法,用单片机来读取芯片测量到的锂电池参数信息。
4、利用单片机来对采集到的锂电池参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锂电池的状态。
5、研究单片机控制oled显示屏的方法,能够在oled显示屏上显示所需的内容。
6、最后研发出一款具有精确的锂电池电量检测功能,同时还具有电池电流检测、电池温度检测等功能的电池电量显示系统。
四、课题进度安排:
1、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2、完成初稿:20xx年11月——20xx年1月
3、修改初稿、提交导师并与之交流后再进行修改:20xx年1月——20xx年2月
4、基本定稿及定稿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5、最后定稿和进行论文答辩:20xx年4月——20xx年5月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蒋志林。stm32单片机的原理及硬件电路设计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10):22。
[2]孙书鹰,陈志佳,寇超。新一代嵌入式微处理器stm32f103开发与应用[j]。微计算机应用,,31(12):59——63。
[3]谭淑梅。简析stm32单片机原理及硬件电路设计[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34(06):21——23。
[4]张洋,刘军,严汉宇。原子教你玩stm32(库函数版)[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张旭。单片机技术在传感器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36):132——133。
[6]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7]高海宾。altiumdesigner10从入门到精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李凤霞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9]王东峰等。单片机c语言应用10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