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音乐类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歌唱作为一门艺术,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训练,以形成一种自觉掌握歌唱规律的能力,并满足专业歌唱在表达思想感情和自如地运用声音技巧的各种需要。
在西欧歌唱艺术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很多优秀的声乐大师就对歌唱发声训练提出过权威的见解。如美国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菲所著的《训练歌声》中就提到了嗓音练习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各种嗓音教学法;弗.兰皮尔蒂在《嗓音遗训》中提出了元音发音初论,并以八大法则的形式重述练习歌唱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的要点;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迦丽.库琪在嗓音训练方面的经验之一就是把大部分时间专注于简单的,慢的发声练习中。在国内,李晋媛在《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就提到了声乐练习曲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声乐教学目的起到良好的效果;周维民由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喻宜萱、沈湘、郭淑珍及保加利亚著名声乐专家的指导下,依照歌唱医学基本原理,总结了十八字的“发声三字经”,即气息深、音位高、共鸣混、腔体开、喉结稳、下颚松;联想到我国戏曲界对于如何发声的问题也有类似的口诀:“头顶虚空,两肩放松,气走丹田,全凭腰转,唱要栓腰”等等。
根据国内外对歌唱发声的研究动态来看,说明了发声练习是培养歌唱者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础训练之一。它是歌唱者的发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并器官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状态下,通过科学正确的指导,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和不良习惯,确立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歌唱发声练习的意义,简要地说,就是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使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练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及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发声练习的基本作用
1.改善音质;
2.扩展音域;
3.调节音响;
4.丰富音色;
(二).发声练习曲的基本类型
1.连音练习
2.顿音练习
3.母音练习
4.力度控制练习
5.带词练习
(三).发声训练的基本方法
1.歌唱发声的'姿势和要求;
2.发声训练的三个阶段:
a.自然声区的练习;
b.在巩固自然声区的基础上扩大音域;
c.进一步扩大音域,练唱较复杂的练习;
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写作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科学正确的发声训练,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和不良习惯,确立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
(4)进行论文撰写
2.研究方法及主要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文献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
(3)与同学相互讨论
(4)请教论文指导老师(或走访专家)
3.进度安排
(1)11月查询相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
(3)12月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准备
(4)xx年1月开始正文的写作(草稿)
(5)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xx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科学练声》甄立夫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xx年
[2]《怎样练习歌唱》汤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月
[3]《声乐学基础》石惟正著人民音乐出版社xx年
[4]《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晋媛著华东出版社xx年
[5]《训练歌声》(美)菲尔兹著上海音乐出版社xx年
[6]《歌唱语音的训练与表达》雷礼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7]《歌唱的基本要素》沈湘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类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成为10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1粒宝石。艾米丽・勃朗特笔下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更是以他特有的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方式深深的吸引了众多读者。选题的目的在于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希思克利夫的性格进行分析,提出希思克里夫内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剧烈冲突,以及他内心中复杂的心理状态和由爱为恨的转变过程。研究在疯狂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复杂的心态,以此展现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扭曲的性格,进而阐述人性在扭曲社会中发生裂痕,扭曲和毁灭的社会根源。
通过描述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展现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在畸形社会中人性扭曲,进而变得暴虐无情,产生强烈的复仇心理,达到复仇目的以后以自杀告终,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从男主人公出走,重归,报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人格进行进1步的探讨,进而提出自己对这部作品深刻的理解,努力发掘人性的现实意义,展现《呼啸山庄》对人物深刻的心理描写所体现出的巨大艺术魅力。
2、国内外研究综述:
1、《呼啸山庄》出版时并未引起国内外评论界多大的注意,即便是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所引起的巨大震撼也被认为令人作呕的恐怖,评论界1些人斥之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认识到这部书的价值。作品发表1百5来,从最初的遭受冷遇,到后来的备受崇拜,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1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艾米丽・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唯1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可言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思想主题,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
3、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的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1个扭曲的灵魂dd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等等。
3、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的研究分析,增强对作品主人公的了解,并对其形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河。
对比分析法:通过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形象性格的分析对比,对研究对象进行进1步 分析。
文本分析法:通过阅读作品,分析文章的主要思想及精神信仰,价值追求等,充分显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4、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杨苡译,译林出版社,1990年。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美]约翰・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3联书店,1987年。
黄晓燕:《仇恨与爱情》,4川教育出版社,。
张厚得:《西方文论精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年。
方平:《希望在人间dd论〈呼啸山庄〉》,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徐光兴:《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
5、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11周(5月13日dd5月19日)撰写论文提纲,确定文章框架结构。
第12周(5月20日dd5月26日)完成正文部分,形成初稿。
第13周(5月27日dd6月2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第14周(6月3日dd6月9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进行再次完善。
第15周(6月10日dd6月16日)论文定稿,装订成册。
音乐类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贝多芬,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被世人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在研究和指挥他的作品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其创作风格上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贝多芬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在将古典乐派推向高峰的同时又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几乎所有人都会学习他的作品。他的九部交响乐均被看作音乐史上的巨作。但是,人们往往较多的关注于他的第三、第五、第六、第七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认为这些作品是他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代表;而其他几部交响曲则是其向古典的回归,人们所给予的关注较少。然而,正如同这九部交响曲的序号排列一样,在音乐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是逐渐发展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其中的几部。
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这部夹在《英雄》和《命运》之间的交响曲,被罗伯特舒曼形容为:“两座北欧大神之间的温柔希腊少女”。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此作品“保存了他(贝多芬)人生中最明朗日子之芬芳”。
对于指挥来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音乐特点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对作品的研究永不可止步。
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想与谱面相结合,更好地阐述贝多芬第四交响曲,以更好地指挥这部作品。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贝多芬生平的研究,分析他的性格特点,以及对他的作品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第四交响曲的分析,让人们更多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并指挥这部作品,使其听起来不仅仅是音符而更是音乐。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由于语言及版权的限制,可以阅读到的资料很少。我在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找到的关于贝多芬的著作有三类。1、传记类,这一类图书主要以贝多芬音乐家的身份追他的生平。2、音乐评论类,于1953年出版、由翟乃雄编译的《贝多芬新论》,本书摘译了1952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前苏联出版的一些报刊杂志的选段,以及贝多芬的音乐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政界、报刊杂志社以及当时的大音乐评论家都就贝多芬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给予评价。3、贝多芬交响曲解说类,共有有三本,分别是1953年出版的沃康恩著,杨民望译的《贝多芬九大交响乐解说》;出版的由日本音乐之友社编辑,林胜仪译的《作曲家别名曲解说珍藏版――贝多芬》;1984年出版的费魏因加特纳著,陈洪译的《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其中前两本从音乐性方面讲了第四交响曲每个乐章1―2个代表性乐句的音乐形象音乐特点;第三本从实际演出效果角度讲了部分小节的演奏要求。另外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找到的关于贝多芬的音乐和贝多芬的交响曲的期刊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贝多芬在器乐、声乐各个领域创作的知名代表作,浅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以及贝多芬音乐思想;另外一类是分析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某个特征。其中第一类找到文献6篇,第二类找到文献3篇。我通过收集查阅资料发现,在近半个世纪,国内几乎没有关于贝多芬第四交响曲详细解读的研究。希望通过我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我搜集到的相关期刊文献为我更好的研究和解读贝多芬第四交响曲的创作特点以及技术处理提供帮助。
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
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可用资源、贝多芬交响曲总谱。
音乐类论文开题报告篇四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4]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8]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13]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音乐类论文开题报告篇五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小调体系完全成熟,为后来的音乐家的主调音乐创作铺平了道路,其创作代表了巴洛克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两卷《平均律键盘曲集》引来研究者无数,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著作论文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早在1893年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莱比锡发表《巴赫的键盘作品》的论文。《平均律键盘曲集》包含48首前奏曲与赋格曲是音乐思想的大海洋。从它引申而出的话题无穷无尽。每个观察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可以看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表现来。
所谓前奏曲使器乐体裁的一种。早期的前奏曲带有引子的性质,常在同一调式或调性的其他乐曲之前演奏;赋格,拉丁文fuga的.音译。是最复杂而有最严谨的复调曲式之一,其结构大致包括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等作品中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作为两卷48套前奏曲与赋格的开篇之作——bwv846(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是流传最广泛最普及的曲子,也是看似简单但却复杂的曲子。通过研究这部曲子的曲式特点对了解巴赫在巴洛克时期创作的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分析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又对研究巴赫作品的演奏特点和学生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巴赫的作品演奏不同于任何钢琴作曲家作品的演奏。他强调的是触键的轻巧平稳,但却同样富有激情。这对巴洛克时期之后的其他作曲家和演奏家起了很大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
(1)创作作品的年代
(2)该作品的意义
(3)该作品的风格特点
2、曲式风格,和声走法
(1)分析该曲曲式特点
(2)分析和声构成
3、演奏技巧
(1)如何正确的演奏该乐曲
(2)正确表达乐曲情感
4、该作品的影响及作用
(1)对当时作曲家的影响
(2)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影响
(3)对当时演奏家的演奏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的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撰写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论文撰写。
2、方法与措施
(1)查找论文所研究的乐曲
(2)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前人写的相关文献。
(3)网上查询。
(4)与同学相互讨论。
(5)请教老师,请教专家。
3、进度安排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捏高兹著
[2]《音乐作品欣赏导析》——吉林教育出版社——冯伯阳著
[3]《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于润洋主编
[4]巴赫《十二平律均键盘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
[5]《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海音乐出版社——赵小生著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