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对单词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也是我课前花了很多时间设计的地方。
首先从新单词的引入我结合当时天气状况自然呈现“sunny”,接着进行操练,在操练过程中最成功的一个方式是让学生边学单词边用肢体语言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操练了单词,理解了单词。此外,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使学生在体验,实贱,参与,合作与交流中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比如,说唱活动,自编对话。这些语言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学生的操练基本上多是机械操练,没能实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情感交流。拓展不够,延伸课外部分基本没有,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单词和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些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较强的孩子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另外,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在我的这堂课中,这也是欠缺的一点,仅仅是让学生习得的,没有实现让学生进行运用语言,达到会说的目标。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
p2~p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师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分苹果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学教材“分苹果”,认识竖式。
2、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呢?
(1)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2)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3)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a.除法横式: 20 ÷ 6 =3(个)……2(个)
b.除法竖式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3)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a)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b)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数数,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其中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在例题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辩”字。通过开展整十数写法的练习,在“辩” 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读、写、辩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
在例6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逼”字。通过给学生一个只有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请他们表示100,学生们发现仅有原来的两个数位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就 “逼”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就闪亮登场了!百位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渴望,这从孩子们兴奋地给计数器上的百位插上小棒的样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们更自主地学习,理解数位意义及数位的排列顺序。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觉得完成得比较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加一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和表扬一些学生,学生学习情绪一定会更高涨。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是一节对话课,课文通过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感知该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首先,总结一下我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2.本课时的整个过程设计的比较有逻辑性,各个教学环节比较流畅;
3.教学效果比较好。通过本课教学,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课所学语言点,大部分同学能够理解对话的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在语境中运用句型:lookatthat…it’sso…..来交流图片上的动物特征信息。
然后,反思一下本课的不足:
1.各环节的过度不是很自然,缺少过度语言。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紧后松。可以在巩固操练环节中适当增加展示的同学。
3.语用环节设计的活动有点少。
改进措施:
1.各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要到位,使各环节紧密衔接。
2.在巩固操练环节适当增加展示的同学,并且让学生给学生纠错。
3.在语用环节,可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根据课本上提供的情景图串编成对话,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新句型进行对话。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篇四
本单元是围绕inthecircus开展活动和练习,将话题和功能紧密结合。通过控制性练习,为学生提供练习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学各步骤环环紧扣,在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利用信息共享来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例如词汇扩展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活动。从而改变了过去“教”与“学”被动机械的方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篇五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句型“ilike...idon’tlike...”来表达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颜色、食品、季节等,并初步掌握购物时的英语表达方法:ineed...
教授ilike...idon’tlike...时应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情境中,运用交际手段学习和掌握。如何设计和使用好这类教学活动,一直是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本单元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牛津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收到了甚佳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乏“购物”的体验。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情景、师生交流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先以一个母亲的角色,通过带孩子去逛商场,激起他们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动机,接着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语言,最后以为爷爷购买生日礼物为话题,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我在教学中既有课文内容,也有特定情景,还有自由模拟情景。三个场合的对话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学习的任务也能较好地完成了。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篇六
在本课时中,设计了很多游戏,既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又复习了和本课相关的单词。教授单词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拼读规则认读单词,培养了学生的拼读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自学对话,表演对话,创编对话,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对对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