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驻村调研报告篇一
近期,我参与了一次有关模具行业的调研,并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通过此次调研,我对模具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模具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工件、零件都需要通过模具进行加工和制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3D打印技术的成熟应用,传统模具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正是在这种冲击中,模具行业蕴藏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例如,模具行业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模具的精度和效率,满足更加复杂和精密的产品加工需求。此外,随着国内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模具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模具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其次,模具行业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传统模具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大型模具企业,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这些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模具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此外,模具行业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挑战需要模具企业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再次,模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政府对模具行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推动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例如,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政府加强对模具行业的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于促进模具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作为一名从事模具行业的从业者,我深刻地意识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模具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适应模具行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通过这次模具行业的调研,我对模具行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模具行业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需要从业者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对于模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模具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驻村调研报告篇二
糖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糖果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糖果的信息,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糖果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挑战。通过这次调研,我对糖果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糖果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糖果品牌和产品。无论是巧克力、口香糖,还是软糖、硬糖,都有无数种选择。消费者对糖果的品牌和口味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要在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糖果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过这次调研,我了解到,糖果的销量在节假日和特殊节日时达到了巅峰。例如,在圣诞节和情人节期间,糖果的销售量大幅上升。这对于糖果制造商和销售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推出特别款式的糖果,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然而,要想在这个市场中立足,企业需要灵活应对,根据季节性需求进行市场调整和产品策划。
再次,糖果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次调研中,我发现消费者在购买糖果时会考虑各种因素,如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包装设计、价格和口味等。其中,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是消费者购买糖果最重要的决策因素。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新兴品牌来说,他们需要通过独特的口味和创新的包装设计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此外,我还了解到糖果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许多糖果产品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长期过量食用对健康有害。因此,糖果企业需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注重健康因素,推出更健康、低糖或无糖的产品。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过这次调研,我对糖果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糖果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创新口味和包装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健康和环境保护,推出更健康、环保的产品。只有在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糖果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大的成功。
驻村调研报告篇三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的高中阶段教育现状,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及今后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20xx年9月中下旬,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专委会委员和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在聂志权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到四个县、特区(区)政府部门及10多所高中和中职校,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的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通高中情况。20xx年,全市有普通高中31所,招生20396人,在校生51292人,有专任教师 2382人,校舍面积为60787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1.85平方米。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情况。全市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所,招生12045人,在校生31278人,有专任教师 1177人,校舍面积为12307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4.08平方米。
(三)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普通高校连续扩招,有力的拉动了高中教育的需求。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投入,创新了投资体制,通过学校贷款、教师投资等手段拓宽了高中阶段教育建设的投资渠道,扩大了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中阶段教育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至20xx年,普通高中每年招生由15534人增加到20396人,增长了31.30%,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由40480人增加到51292人,增长了26.70%。中等职业每年招生人数由6238人增加到13135人,增长了146.18%,中等职业在校生由9364人增加到31278人,增长了234%。二是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市、县两级政府加大了高中校舍扩建、新建的力度,信息化建设有了新进展,新建了一些理化生实验室,全市高中学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三是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全市高中教师总数达2382人,比20xx年增加了515人;学历合格率比20xx年末增长了14.32 个百分点,达到了93.91 %,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四是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增加,高考上线率逐年得到提高。
目前,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现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与六盘水的过去比,发展快,成绩显著,与其它地州市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拉大。主要表现在:
(一)办学规模总量不足。目前我市现有高中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是学校超大班额、超大负荷运转。20xx年全市有普通高中764个班,平均班额67.1人。教育部有关规定,班额不超过50人,班额超过56人的为大班额,超过66人以上的为超大班额,市区和县城的几所普通高中都属于超大班额,最高的达130多人,学校超负荷运转,原有的教师、食堂、学生宿舍、理化生实验室等严重不足,师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增大。二是目前全市每年约有30000名初中毕业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全市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仅为39.17个百分点,个别县录取不到30%,出现了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的情况,群众反映强烈。
(二)投入不足。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体制尚未形成,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不宽,办法不活,自主发展的能力不强。一是政府拨款只能保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基本没有落实。学校靠收费维持日常运转、发代课教师工资,举债办学的还要还贷款。二是高中学校校舍面积普遍不足,不少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少且陈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
(三)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我市高中教师紧缺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按所有初中毕业升不了普通高中和高中毕业升不了大学的学生都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教师配备标准,全市职业技术学校缺教师1230名,普通高中尚缺教师 1417名,其中,六枝178名(含市二中)、盘县408名、水城310名、钟山区521名(含市中心区),教师补充受来源、聘用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师资补充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各个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出钱招聘了一些不在编教师,学校资金压力加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的内部管理不到位,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基本上集中在市、县中心城区,造成中心城区的高中超大班额,超负荷运转,上高中难,上优质高中更难成了群众关心的焦点;二是农村高中办学条件薄弱,规模小,效益不高,留不住教师、留不住学生,学校发展失去动力,生存面临困境。
(五)职业教育欠帐多,发展困难。职业学校办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小,近年来基本上未得到发展,基础设施设备欠账多。二是专业设置单一,适用性差,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生源少,发展滞后,面临困境。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一是鼓励发展高中教育的措施不多,无优惠政策。二是部门检查过于频繁,学校疲于应付,干扰了教学秩序。三是学校硬件建设由学校负责,校长疲于多如牛毛的各种手续以及关系的协调,无法集中精力搞教学。四是部分学校贷款和教师集资办学,还贷压力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五是财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款项不能完全返回学校,挫伤学校的积极性。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高校扩招带来的急剧增加的高中教育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不相协调。二是国家教育投入政策导向带来结构性矛盾,高校的大幅扩招,国家按生均计算的投入不变,而为高校输送新生的高中教育,国家没大的项目扶持,基础教育又大力投入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出现了中间轻,两头重的“哑铃型”现象,使高中教育面临困境。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不畅,分流功能弱化,加剧了高中的入学压力。四是教育思想保守,办学理念落后,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意识不强。
“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高中教育困难与机遇同在。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将直接带动高中教育。二是人民群众蕴藏着较强的送子女上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的愿望,教育支出成为群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随着“普九”的实现,国家将对高中阶段教育问题更加重视,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到20xx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将对高中阶段教育有很大的投入。四是多年来我们积累的高中阶段教育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根据调研分析,委员对我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人才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国全省的高中教育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富民、教育兴市的战略思想,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作为满足群众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宁可在别的地方忍一点,也要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问题解决好。
(二)科学制定“十二五”及今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大指出,到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的时间长任务重,对于我市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从现在开始,早筹划,早动手。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才有可能遏制差距拉大,也才有可能在20xx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坚持政府统筹,合理规划。科学合理规划高中阶段教育,合理配置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制定高中阶段教育超常规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尽力满足群众需求。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三是要坚持创新,完善多元办学体制。建立适合六盘水实际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多元化投入体制,大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高中阶段教育。四是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加快示范性高中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六是要坚持以城带乡,合理布局。各县区要合理布局高中校点,在总体布局上要坚持适当集中,规模发展,以提高资源效益。七是对企业交地方的各类学校,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整合提升。
(三)多渠道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投入问题是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我市发展教育的难点。高中阶段教育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强化政府行为,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投入。建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落实高中按生均计算的公用经费标准,足额预算,足额拨付,确保学校日常运转。二是在确保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外,全额返还各个学校的收费,用于弥补学校建设经费的不足。三是按学校教师编制数拨给工资,保证教师待遇的落实。四是抓大项目建设,按规划论证一批高中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高中建设项目(如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五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中。出台民办教育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的环境,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民办教育优惠政策,在兴办方式上支持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国有民办等多种体制办学,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引进民办资金增加学校的财力。同时学校也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积极探索高中教育后勤社会化的路子,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节约办学,改善办学条件,不断谋求新的发展。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高中教师队伍,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所在。建议:一是要严格按照现有学校规模和省、市规定的编制标准核定高中教师人数,并按发展规划核定增加高中教师的编制。对编制空缺的要及时补充。二是对紧缺的专业教师,建议政府要改变过去用人的考聘方式,制定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吸引专业人才。在编制范围内,学校请来代课的毕业生政府应该认编认钱。三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着力培养优良的教风,提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与此同时,要加强高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应建立高中校长领导班子人才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探索高中校长培养选拔途径和办法,努力培养一批出色的、熟悉学校管理、德才兼备的校长。及时配齐配强学校的领导班子,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议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管理体制上作出一些探索,如:出台激励机制,由政府,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校长;实行“交钥匙”工程,将学校硬件建设从学校剥离出来,由政府建设部门负责,学校只管负责抓教学。切实抓好示范学校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学校围绕省级示范标准,制定分年度申办计划,力争跻身于省级示范学校行列。
(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路子。目前,技能型劳动力就业形势日渐看好,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建议各县(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对待,加快发展速度。各县(区)首先要考虑建设示范职业技术学校(盘县已开始启动),要借鉴发达地区兴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充分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与省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职校办学的“订单式”培养,为职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与维护劳动权益提供服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初中毕业生分流,逐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趋于协调,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作用。
驻村调研报告篇四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模具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个模具行业的参与者,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模具调研活动,并对这次调研沉浸在其中,深刻感受到了现代模具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调研让我了解到模具制造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制造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落后,而现代化、智能化的制造模式正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参观调研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各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模具设备和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模具行业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相信,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调研使我认识到模具行业的专业化和精品化是必然趋势。模具不再是简单的加工工具,而是一个集设计、制造、应用等多项技术于一身的高级产品。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企业已经在不断提高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并通过创新和改进来生产高品质的模具产品。这些企业以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从中我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加强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模具行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人才短缺是制约模具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模具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稀缺。再者,模具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壁垒和市场规模的限制。虽然国内的模具制造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国内市场规模较小,需求量有限,对模具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要提高模具行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制约问题,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最后,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调研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通过与调研组的成员交流和参观调研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在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方面还需加强,并且认识到了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因此,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争取成为模具行业的佼佼者。
总之,这次模具调研报告让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我认识到模具制造行业正在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专业化和精品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模具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下定决心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这次调研,我对模具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驻村调研报告篇五
竹林草阁会俗客,赏兰煮茶似神仙”。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临安也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在茶楼里不仅可以品饮到各地不同特色的茶,还可以得到精神和文化的享受。近年来,我市经工商注册的茶楼已有77家,其中锦城城区63家,每20xx人拥有一家茶楼,青山、於潜、昌化等14家,如果把兼营茶品的酒吧和其他乡镇的茶楼算在内将有近百家之多。面积达3500平方米,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20xx茶楼业年经营额达5000万元左右。如此可见,无论从数量还是经营额上,临安茶楼已在我市休闲业中独领风骚,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我市具有现代意义的茶楼业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期。1995年,天堂鸟酒廊的开张,成为临安市第一家以品酒、茗茶为主要休闲功能的休闲业;98年一品阁茶楼、老残茶艺馆、一棵树等茶楼的相继开业,临安茶楼业逐步形成。20xx年后闲云堂、满庭芳、情之语、润古轩等各式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茶艺中心骤然兴起,它们分别在锦江路休闲特色街、西苑路、黄金水岸等繁华地段开设茶座,装修豪华,设备精良,在设计格局上具有闹中取静的特色,并以此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场所。很多商界人士则把一些“上档次”的茶楼、茶艺馆作为以茶会友,商贸联络谈判的一个重要场所。近百家的茶楼先后崛起,使临安茶楼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然而我们在对临安茶楼在发展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临安茶楼也还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提高的问题。
一是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效益参差不齐。20xx年后,临安茶楼开业数量明显增多。表象繁荣的同时,存在着同一个市场层面上的茶楼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象。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行业开始细分。城区各家茶馆纷纷提升装修档次、强调品位,开设茶道表演,同时在服务质量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推动了消费者与茶楼经营者的同时成熟,并提升了临安茶楼业的行业层次。许多茶楼开始在茶点上做文章,推出自助式茶点经营模式。有的走实惠型路线,每人15-20元的最低消费标准,也很受市民的喜爱。激烈的竞争使临安茶楼业开始经受考验,茶楼业开始分流。那些打出牌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茶楼一路走红,经营较好,如闲云堂、润古轩、老残等周末和黄金周基本爆满;而一些地段较偏、环境较差、规模较小的小茶楼经营状况欠佳;至于那些以不正规的经营手段如茶楼内打牌、搓麻将等为主的小茶楼越来越没有市场,濒临关门转业。
二是整体定位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全市近百家的茶楼中,上档次、有品位的茶楼只占15%左右,中低档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茶楼定位不高体现在装修不精、设施千篇一律、茶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显,导致茶楼经营主题不突出。
茶楼经营是个特殊行业,在创造商品价值的同时,又生产文化价值,承担着弘扬中华茶文化的重任。但从我市茶楼来看,除极少数茶楼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如闲云堂以徽派文化为主,润古轩以良渚陶文化为主,吴越茶楼以吴越文化为主题,在一定层面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大部分茶楼传统文化主题不明,且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混合,定位不清,风格不太统一。茶文化的欠缺,导致消费群体中以实惠居多,而真正品茶者,追求优雅环境的消费者向咖啡屋流动,长此下去,将不利于茶楼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茶楼业经营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市茶楼中有从业人员上千人,而真正掌握茶艺、茶道者屈指可数。茶楼业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茶楼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茶楼工作人员比一般餐饮服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一般服务行业的要求外,还必须了解和熟悉有关茶的知识,茶文化的知识以及各类冲泡茶的方法。但目前有的茶楼员工大都是初中文化水平,招来就上班,缺乏统一的培训,对茶的知识一问三不知,把此茶当作彼茶的笑话很多。由于现在尚未实行茶楼持证上岗的要求,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部分业主就免去了员工培训的工序,顶多找个一知半解的人来辅导一下,然而做得好的一些茶楼还是非常注重员工培训的,员工素质高,茶楼的客源自然也就多了。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业主本身素质不高。据了解一些业主开过小店,摆过小摊,看到人家茶楼生意兴隆,于是随心所欲挂出茶楼招牌,其实业主自己根本不懂“茶”为何物,只能导致经营惨淡。
四是本土茶系在茶楼中影响力较弱,缺乏我市特色。发展任何业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茶楼业也概莫能外,作为休闲胜地临安,其茶楼业不仅要吸引本市消费者,更要吸引外地茶客。临安系茶叶以“天目青顶”为主打产品,据对我市几家大的茶楼经营分析,天目青顶只占茶楼茶饮料中的20%左右。作为以饮绿茶为基本生活习惯长大的临安消费者来讲,本市主打绿茶——“天目青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安吉白茶、碧螺春等外地名茶,更何况外地品茶者了。
对茶楼业的引导、规范、发展,以贸易局为主的政府部门已做了一定工作。一是对全市茶楼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二是开展了十佳特色茶楼的评选活动,推动了茶楼业的品位上档次;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一定程度提高了技能水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茶楼的经营发展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打造临安茶楼鲜明的临安文化个性。作为民族文化汇集之地的茶楼,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色。杭州茶楼的“雅”,上海茶楼的“洋”,苏州茶楼的“巧”,四川大众茶楼的“俗”,广州茶楼的茶点结合,北京的茶楼独有的京师文化特色。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不同特色的茶楼。从我市茶楼的发展趋势来看,临安茶楼应树立“风”的个性特征。领略田园之风,山林之风,吴越之风,独揽风情、风格、风味。以乡土文化为主的自然文化与以钱王文化为主的吴越文化相结合彰显临安茶楼的个性特征。从装修风格上参照本土的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如空山核桃壳、小竹、石头等装点山村之风;以包厢命名、布局及服务员服饰等突出吴越文化之风;以笋、土豆、红薯等茶点经营田园之风,在弘扬山村之风、吴越文化之风、田园之风中,树立临安独特的茶文化风情、风格、风味。
二、不断提升茶楼管理水平。在茶楼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茶楼的有效经营管理显得越加重要。一是要抓货源管理,茶叶、茶具的品种、质量、价格都不可忽视,在经营传统品种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本土特色,推出更多口味上乘的新特茶品;二是要抓人才管理,只有具备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茶艺队伍,才能保证茶楼的服务水平,树立长期良好的形象;三是要抓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的建立靠的是过硬的品质、服务以及独特的文化理念,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管理,开展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扩大影响,使品牌深入人心。四是做好茶点的文章,分析探讨客人的需求,经营自己有特色的茶点。如每到一个特定的时辰,就会有专职服务员给每位客人送上一份茶楼自制的特色点心和风味小菜,紧紧抓住茶客的喜好做文章,注意捕捉茶客的口味动向,这种服务一定很受客人欢迎。这些茶点、茶食有当地的特产,有按茶的特性选制,对茶起点缀、烘托作用,可以赢得人气,促进我市茶楼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茶楼能巧妙地将我市茶叶、笋干、山核桃三件宝结合在一起,也可一定程度提高我市土特产知名度,促进我市土特产经济效益。
三、茶楼应加强茶文化的宣传。茶楼是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茶楼在肩负倡导茶饮为国饮、推行中国茶德、推广中国茶道、普及茶文化、振兴茶叶经济的同时,也应该起到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已日益为业内人士所共识。要承担好这样的重任,必然要以独特的文化品位为依托。需要注意的是,确立独特的文化品位主要是根据消费者实际水平和需求,营造适合的文化氛围、健康的休闲环境,并对公众消费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曲高和寡的尴尬,从而更积极有效地提高公众对于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水准。饮茶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艺术,而且成为社会交往、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特殊形式。在经营过程中,将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有机地结合,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政府应加强对茶楼的规范管理。在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杭为茶都、茶为国饮”的大杭州茶馆业发展中,我市茶楼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如何融入大杭州茶楼业,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如何练好内功,包括开业前的规划设计、员工的上岗培训、规章制度的建立、茶楼的经营管理等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又比如如何引导茶楼的规范管理,包括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等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当前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要树立一批示范性茶楼。通过十佳茶楼、十佳茶艺师的评选,进一步推动茶楼向高品位高档次发展,起到示范性引导的作用。二是加强茶楼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茶楼员工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这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茶楼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并及时组织茶楼业主外出考察,开阔眼界,提高茶楼业主的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做好与旅游接轨的文章。树立“小茶楼干出大名堂”的理念,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发展茶产业。四是打击茶楼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打击利用茶楼场地进行赌博等不良行为,维护茶楼业的良好形象。
临安人杰地灵,山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杭州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一颗绿色明珠。随着我市城市定位与城市运营层次的提升,“森林中的城市”品牌正在被逐步打响。临安的现代化服务业将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机会。外来客商会越来越多地被临安的本土文化所吸引。临安要牢牢抓住杭州市的旅游西进、大杭州茶楼业举措的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进。另一个方面,随着临安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升,临安本土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对质优品高茶楼的需求将日益提高,因此,对我市茶楼业而言可谓是前景远大,市场广阔。然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广大茶楼业主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练好内功,打响品牌,不断提升茶楼核心竞争力,那么他们不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定能在竞争中做大做强,从而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驻村调研报告篇六
为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优化我县发展环境,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近期对我县建立县行政服务中心事项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走访、座谈和了解外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能够改进政府部门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获得人民群众满意。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直接解决了过去人民群众办事要多跑几个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促进了政府部门行政程序的公开化,真正实现阳光操作;规范了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做到公开办事规则、兑现服务承诺、压缩办事时限。同时,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公共资源集中统一的交易平台,依法设定工作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既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又实现了便民利民的要求,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县至今没有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在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当在条件具备时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为建好我县行政服务中心,我们特对外地县一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山东省平度市(县级市)为例,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面积3500平方米,进驻部门23个,进驻事项120个,进驻人员139人,其行政服务中心规模在东部省市中处于中下水平。
外地县级政府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比较重视,把它作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件重要工作来抓,一般由政府副秘书长任“中心”主任。同时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政府文件确定各项运行机制和奖惩、保障措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权威性。在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要求进驻“中心”各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行政服务处)集中,部门行政服务处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要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要授权到位。通过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开展良好运行,有效提高了行政效能,方便了人民群众办事,据统计,人民群众办事时间从以前的7天缩短为3。5天,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满意。
1、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面积太小
县政府只给268平方米作为大厅面积,这样的面积太小。东部发达省市县一级行政服务中心,大的已超过一万平方米,小的也有几千平方米。虽然我县与东部发达省市的县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不可作同等比较,但268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实在太小,起不到行政服务中心的应有作用。
2、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存在建设资金不够的问题
我县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要靠财政拨款。现在建设的大厅但靠现有的资金,是无法建成的。如果决定上,必将遇到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形成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3、现阶段投入资金建设268平方米的大厅不适用
如果我县现阶段投入资金建设268平方米的大厅,这样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不适用。按照外地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经验,一般小的行政服务中心要进驻部门在20个左右,每个驻部门使用面积在60—80平方米左右,大厅面积最少也要在20xx平方米以上。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面积268平方米,无论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低,这点268平方米的大厅是肯定不适用,毫无疑问的。
4、建设268平方米大厅将出现的尴尬问题
如果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268平方米大厅,将会出现以下尴尬问题:一是面积实在太小,进驻不了几个部门,按每个部门30平方米计算,也进驻不到10个部门,造成行政服务中心名实不符。二是进驻部门办公面积太小,不能完全承担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势必有些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要跑原政府机关,不但起不到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还增加人民群众往返办事的时间和成本。三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上级政府与人民群众对行政服务工作要求的提高,268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越来越不适应行政效能的提高,到时只能废止不用,另建新的行政服务中心,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1、推迟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困难,凭现有财力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有困难,暂时推迟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与此同时,积极向上反映困难,争取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资金,待到建设资金到位后,再建设行政服务中心。
2、统筹谋划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
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这点不容置疑,我县是迟早要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在未建行政服务中心前,我县要统筹谋划,预先制定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案和运行办法,使得建设资金到位后,能够有条不紊地建设,良好运行,切实提高我县的行政服务水平。
3、具有适度超前意识
在统筹谋划我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案和运行办法时,要有适度超前意识,能够保证建好后在几十年里能够正常使用,不必再费心劳神,去考虑改建重建问题,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