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生爱情兵法心得篇一
据史书记载,在赵括率兵出征前,赵括之母曾劝告赵王千万不要派赵括挂帅,此去必定失败,因为赵括“目空一切、视打仗如儿戏”。但赵王不听,结果赵国兵败,被坑杀将士40万。
马谡在出征时也是立功心切,并自认是孔明第二,结果痛失街亭,使整个战役功败垂成。
美国二战著名将领麦克阿瑟因对日作战有功,同时凭借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便骄横跋扈,最终败在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手下。
所以,不用算命就可以通过将帅的情绪和性格看出未来的必然结果。
在《平汉录》中记载了一段明代初年军事家刘伯温的一段战前分析:
(陈)友谅剽而轻,其志骄;(张)士诚狡而懦,其器小。志骄则生事,器小则无远图。若先攻士诚,(陈)友谅必空国而来,使我疲于应敌,事有难为。先攻友谅,(张)士诚必不能逾姑苏一步以为之援。
此段话语中,没有提及对方是否精通兵法,所分析的都是对方将领在性情方面的弱点。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可以作为证明: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够这样吧。”子路说:“您假若率领军队,找谁共事?”孔子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就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共事的,一定是面临工作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能完诚任务的人。”
另外,在《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所论的都是诸侯、统帅的志向和器量,而不是武器的精良和拥有军队的数量,只是对敌方庞大的军力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在著名的“官渡之战”前,曹操的谋士郭嘉所作的精辟的分析主要是针对袁绍性格方面的弱点和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优势,最终促使曹操敢于与之决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纵观历史,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以上都能充分证明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所具备的品格。因为军队的命运全系在主帅一个人身上,主帅如果被喜、怒、哀、乐等情感所困,再好的计谋也是无用的,再强大的、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军队也是必定要失败的。这说明:再高超的聪明才智都会被情感所压制或埋没!
现在经常有人在“人才”的概念问题上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是在感情和公私原则方面概念不清楚。首先,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动物就是畜生,而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动物才是人,很有学问和本领而又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为公)可以称为人才(廉颇、诸葛亮等人),很有学问和本领但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为私)就会畜生不如(赵括、马谡之辈)。只有从公共利益出发,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廉颇知错必改,诸葛亮鞠躬尽瘁,百姓能够蒙其福荫;如果从个人利益出发,必定助长傲慢情绪,赵括和马谡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干,以至断送了全军将士的性命甚至国家的命运,所以说“畜生不如”。同时,这也是评价“君子”与“小人”的标准。看到这里,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作者的见解过于偏颇。
其实不然,《孙子兵法·计篇》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火攻篇》又说: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百姓生死、国家存亡的重要领域和根本问题,是必须认真仔细研究体察的。”又说:“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考虑这一问题,贤良的将帅应该认真处理这一问题。没有好处就不采取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用兵,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危急关头就不用兵。国君不能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一时的怨恨而出阵交战。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可以用兵,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停止行动。因为愤怒之后可以重新欢喜,怨恨之后也可以再有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便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就不会再生。所以,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对待,优秀的将帅要小心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那些“调和派”的论点,在《孙子兵法》面前就是小人之言!奸佞之言!亡国之言!
刘备为替关羽、张飞报仇而引发的吴蜀彝陵之战,就是“主以怒而兴师”招致惨败的典型例证。“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司马懿宁忍诸葛亮所施“脂粉之辱”,兵不齐而不出战,可谓典型。也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最好例证。
大学生爱情兵法心得篇二
我利用课余时间,我认真《班主任兵法》一书。通过自己班级管理的亲身体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治班之策,计计是良策,这使我体会颇深,让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不容易。我觉得要当好小学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每接一个新班后,老师总是尽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开好和同学的见面会。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沟通感情;二是和学生谈心,一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交上朋友;三是仔细留心观察,逐个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和心理、性格特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也消除了对老师的陌生感和害怕的心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提法理解万岁,成人需要理解,小学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另外,小学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这很容易犯错误,老师不应一味地批评,而是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这是育人之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自立意识。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都会让学生自己主持召开班、队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学会处理一些问题的方法。针对同学们做得对的、干得好的事,我会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使同学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立意识,坚定了自我成才的信心和勇气。
学困生之所以有困,是因为其对学习缺乏动力和信心。所以他们学困也是暂时的,因此我们要设法让其接受教育,诱导其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用期待、表扬、鼓励、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星星之火去点燃其人生之炬,使其成为一颗闪烁明亮之星。老师表扬,老师的关心,老师深入其内心世界,这样,他学习做人都有了劲,一颗沉睡的心就会被唤醒了。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兴趣、意志等都存在着差异,会出现一些学习成绩落后,偏科或不想学习、听课的学生。对教育这些学生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其走向极端。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用某一兴趣牵动其他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就连不是上美术课也会经常不专心,而是在画画点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强行制止肯定没什么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宜课后找他谈话。如拿出一幅名画给他看,让他见识名画,再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让他明白:喜欢画画是好事,但像这样不能学好画。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什么事都要专心,各个科目都要学好。
我们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要授好业要在学生有兴趣,爱学习,学会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传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仅是做人的道理,更是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不是一味向学生输灌知识,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进行教育才会起到效果,切勿把所有学生一概而论。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中,面对脾气秉性习惯好恶各不相同的学生,巧妙地运用了孙子兵法、心理学、教育学,把每一位问题生都教育得那么好。这与种植非常神似。教育不是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不能像在一望无际的田野整齐划一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到了收获的季节,就有丰硕的收成。教育如搞园艺工作,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各个个体的生命特征,不同的苗木要有不同的修枝剪叶、灌溉施肥的方法,才能培育出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园林美景。
作为班主任,平时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利用多种切实可行途径与全班每一位学生多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沟通,达到心灵的碰撞。抓反复,反复抓,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很好了。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班主任兵法》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只要我以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我相信班主任的工作必将开展的犹如行云流水一般。
大学生爱情兵法心得篇三
到本学期结束,我做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因此我本学期读了这本书。《班主任兵法》这本书,本书主要是介绍了万老师在担任一个短短28天的初三年级班主任,在这期间讲述了万老师与各任科老师及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奋发图强,最终使学生不但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为他们在日后进入高中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收获颇丰。现把体会介绍给大家。
第一,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制定一个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班级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制定一个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从而使大家能够形成一股较强的凝聚力,努力学习,为个人班级争光。制定班规时,要充分的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要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制定本班的班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要努力为班级效力;班规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平时要多鼓励,及时批评也是口头。指定的班规必须让学生接受你,尊重你,喜欢你。做到了以身作则。
第二,班主任要努力使班干部发挥榜样作用。特别是老师不在家是,能够担当起班主任的作用,充分调动起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开学后,班主任要及时、公开、民主的选出一支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应该不要把选班干部作为一项任务,一种摆设或形式,选出后不管“死活”,只是交交作业的“机械工具”而已;而是班主任要把班干部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成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沟通的另一道途径,成为了解学生情况的第一“窗口”,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需要班主任最大限度的调动班干部管理和服务班级的积极性,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的班干部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的工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鼓励。
第三,班主任要“与生同乐”。班主任了解全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能够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工作第一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关心疾苦,本书中的万老师就与学生一起背《新概念英语》,能够了解学生在背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方法?勇气?毅力等等,能够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同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这里是一股无穷的精神激励。因此,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班主任要学会“与生同乐”。因此,我也借鉴他的方法跟学生一起背诵要求的文章。确实对学生产生一种真真切切的压力。
第四,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因材施教”,特别是边学习变教怎样做人。比如我教数学时,就教育学生,碰到一些运算比较复杂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运算方法,避免蛮干,往往事倍功半。
总之,学到的方法很多,如背书记录、倒计时、小组背书宣言等等,但愿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摸索,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爱情兵法心得篇四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
“ 凡 此 五 者, 将 莫 不 闻, 知 之 者 胜, 不 知者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从目前看,一个企业能取得成功也与以上五点有密切的联系。不管是制度法令、领导者能力、还是市场经营策略及员工支持配合,都与企业经营成败息息相关。
有这么一句话“一流的企业是企业文化管人、二流的企业是企业制度管人、三流的企业是人管人。”由此可见一个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置关重要。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个人的责任感和重要性,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在商战中要胜过对手,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在“经营策略(道)、”“经济环境(天)”、“竞争态势(地)”、“管理人员(将)”、“规章制度(法)”五个方面占有主动权。商战中的“道”,是指企业奉行的正确的经营策略,有了策略及战略规划,企业理念,形象以及类型,企业产品才能够打入市场,深入人心。
商战中的“天”,就是市场状况,消费趋势。现今由于消费市场的转变,商品往往沦于价格战,在这样情况下,经营者如何另劈蹊径,是首要面对的课题。
商战中的“地”,指的是市场环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地缘地理的、政策的环境等。企业借助“地利”,才能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商战中的“法”是指企业的制度。企业中,各环节只有合理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才能形成高效的生产力。
商战中的“将”是指企业的领导者。领导者必备的条件:机智通变、真诚守信、关爱部属、勇敢果决、管理严格。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内,与员工精诚合作,共同致力于企业振兴的纽带;对外,塑造企业卓越形象。
企业管理者应把握商场上的商机,调整人员的组织架构,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企业的决策者一定要做周密的计划,对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公司内更高的员工要求,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大学生爱情兵法心得篇五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企业和领导人素质的提高助益良多。
---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兵,狭义说就是战争,广义包含政治军事等等。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战术、战役、战略3大层次。---说:"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的胜利,也许能扭转一时的局势,但是,战略上的失误,确往往导致身死国灭的惨剧。古来有迦太基对罗马,项羽对刘邦,都是战无不胜,一战而身死国灭,图为古人扼腕!比较近现代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感性的认识到《孙子兵法》里的智慧。抛开意识形态和民族感情不论,单纯的从"为兵"角度评论二战时的德日两国,都是战术上不无可取之处,但是战略上的短视确导致了它们的彻底失败。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孔子曰:"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忠恕而已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一个国家,一只军队,小至一个公司、家庭,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盲目的追求过分的目标,从而导致失败。
真正的战略家往往可遇不可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无自己的战略家,往往决定了它们的命运。众所周知,---是举世公认古往今来不世出的战略大师。其战略战术在积弱百年来的中华民族从新崛起的作用这里先不提。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一些缺乏自己的战略家的民族的悲惨命运。有人说:"阿拉伯人还在呼唤自己的---,而印地安人确已经永远失去了拥有---的机会了。"当今世界命运最多舛的两个民族是库尔德和阿拉伯人,他们都在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苦苦奋斗。我们这里不妨把视线拉向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焦点的阿拉伯。二战以后,正像在印度那里做的一样,阿拉伯也被老牌帝国主义者人为的分成了多个国家,但是,同样的历史辉煌,同样的文化信仰和同样的民族使阿拉伯的民族统一难以遏抑。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阿拉伯国家很多执政党都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他们的纲领都是致力于阿拉伯的统一。
从纳赛尔、萨达特到而今的萨达姆和拉登都如接力一般扛起这杆不无沉重的大旗,其间也有无数的襄助者,如利比亚的卡扎非,叙利亚的阿撒德,约旦德侯赛因等等。他们的成绩,小有进展,也曾一个个的推翻了为美英所扶植起来的反动腐朽的封建王公,如埃、利、伊、叙等等。也曾初步建立起来一个当时包括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的联合共和国。但是,也正是由于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而步履维艰。客观的说,从人口和经济力量的角度,也只有埃及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来实现阿拉伯的统一。纳赛尔没有成功,萨达特也没有成功,那么,后来者还有成功的希望么?90年代初,萨达姆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可是也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影响,也许只有阿拉伯人自己才能体味其中的苦涩,但是不妨碍我们来讨论其中的得失。客观的说,从天时的角度,90年代之前的美苏争霸时期是最佳时机,那时,阿拉伯统一的最大阻力,美军在半岛并无驻军。进入90年代,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但是当时萨达姆如果真的能够审时度势,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也还有成功的可能。"兵者,诡道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在当时,埃及已经投入美国的怀抱,可以不计。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加起来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大部分,所以,萨达姆向他们开刀的政策并没有错。在苏丹、约旦尤其是巴勒斯坦的人民在穷苦中挣扎的时候,那些王公们却一个个穷奢极欲,花天酒地,他们收进天下的财富,金银珠宝,甚至在那里收藏飞机!在那时,科威特国小不提,沙特王族在国内已经是声名扫地,在当时美国还没驻军的情况下,就像一个纸糊的空壳,一推既垮。当时萨达姆应该在沙特积极扶持反对势力,就像本拉登的"基地"组织这样的势力,首先推翻这样的反动政权。试想,如果当时萨达姆以阿拉伯世界最强大的装甲力量,首先挥兵沙特,在沙漠开阔地带,美军来不及反映、调兵的1个月内扫平那些人间垃圾,顺手收拾也门、阿联酋、卡塔儿、阿曼和科威特这几个弹丸之地,"兵贵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