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篇一
1.能根据乐曲进行韵律活动,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感应八拍乐句,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cd、小树林背景图、16宫格、让幼儿提前学会念1至8的数字,场地布置等。
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幼儿这一特征,选取了本节教育活动《小松鼠进行曲》,本活动集律动、节拍为一体、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将干燥乏味的八节拍融入到音乐游戏中,意在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感知。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树林里做游戏。好吗?”
(教师声情并茂,以自身感染幼儿,使其精神饱满,积极参与)
二、提出要求,学好本领。
1.师“小树林好远,要走好远的路,还有跳石头,跳小溪,上山坡,下山坡等,你们一定要跟着老师学本领。”
2.律动游戏
前奏与间奏:要求幼儿准备出发。(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出发前的准备活动)
a段:教师带领幼儿原地踏步或转换不同方向走。
三、采集野果,肢体感应。
教师组织幼儿做“捡果子”游戏,利用幼儿捡来的果子配以音乐进行肢体律动。
四、神秘小屋,寻找松鼠。
1.语言节拍
师幼共同喊:“松鼠松鼠,你在哪里?”
2.节拍小屋(16宫格)
以变魔术的形式,将图片逐一更换,图片依次为:松鼠——果子——数字
五、开心快乐,收获喜悦。
踏着《小松鼠进行曲》一起回家……
律动游戏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音乐活动之一,日常平常就在角色活动中经常玩“排队走”的游戏。所以我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吸引幼儿。本次活动就是利用“进行曲”为线索,贯穿音乐游戏的始终。活动中以幼儿操作、探索为主,开展积极的师幼互动氛围。
首先,活动开始我为孩子们营造愉快有趣的环境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感想感染游戏的快乐;之后,采用一系列的相关游戏为活动目标服务。如:采果子,找小松鼠……孩子们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喜欢参加、愿意参加,而更多的是孩子们从中感想感染到了音乐的美、感应了节拍。
整体的活动效果完成基本良好!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篇二
1、使用响板模仿鸭子的叫声,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反复感复倾听歌曲,能更好地感知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
3、感受鸭子愉快的心情,并激发幼儿大胆的表现欲望。
活动准备
1、主材料:乐曲响板、鸭子头饰。
2、辅助材料:音乐歌曲《母鸭带小鸭》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二、使用乐器响板,拍击歌曲节奏
1、老师边唱边拍节奏,让幼儿欣赏并感知节奏。
老师:快看今天鸭妈妈把谁请来了?是我们的'新朋友响板。今天它为我们唱首好听的歌吧!
2、欣赏音乐,并拍节奏。
老师模仿小响板边拍击边说:请小鸭子们边听边伴奏吧。
你们听到了什么?
3、重点节奏节拍练习,使用响板拍击节奏。(1)xxx(2)xxxx嘎嘎嘎嘎嘎嘎嘎
三、唱唱跳跳,歌表演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母鸭带小鸭》,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快乐的演唱。
2、引导幼儿歌表演。在教室里围成一个圆形,边用响板拍击节奏,边围成圆形,学鸭子走路。
四、音乐游戏
老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子,随着音乐节奏鸭妈妈去请小鸭子跟在鸭妈妈身后,最好邀请一长串的小鸭子,集体变成小小演奏家,跟在鸭妈妈身后高声歌唱。
五、活动结束
整理材料,装回袋子,放回盒子。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篇三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片四幅,磁带和录音机,钢琴伴奏
宝宝们,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赶快!把你们的小手藏起来。
(变成小兔,跳一跳)
(变成鸭子,走一走)
(变成袋鼠,跳一跳)
(变成飞机,听音乐飞进场地)
1、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
我们开飞机开累了,来!宝宝们,找一个空地方坐好,休息一会儿。
累不累啊?(幼儿回答)是好累的,我都想喝水了。
宝宝们,快看,这是谁呀?(茶壶)
2、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身体矮矮的”)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我是茶壶肥又矮呀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
茶柄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
那这个呢?(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这是壶柄这是嘴
(3)触摸第三幅图片,问问幼儿:“壶里的水怎样拉?”(水烧开拉,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
(4)那这个壶嘴怎样啦?(冲茶啦)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水滚啦,水滚啦!冲茶啦。
1、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
2、我们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啊?(又肥又矮)来!我们来做一做。
那壶柄长在哪呢?壶嘴长在这儿。(动作示意)再来一次。
提问:“谁想喝水?”(咕噜咕噜)
3、提问: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幼儿创编)那壶嘴呢?(幼儿创编)
那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看看谁跟我的不一样。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壶柄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宝宝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5、宝宝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咕噜咕噜”
6、哦!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再来冲一次茶,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吗?来!大家赶快准备好。(把你们的茶也倒给我喝喝)
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去!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篇四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学习歌曲,会用轻轻的声音唱歌。
2、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歌曲。
3、体验小小期待的紧张与惊讶。
蛋壳状的套盒能放入套盒中的小绒鸡、小绒鸭、小绒鸟等。
一、教师用“蛋壳”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1、出示“蛋壳”,引出歌曲。
指导语:“我有一个神奇的小蛋壳,能变出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会变出什么吗?”
2、教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变出一只小鸡。(1—4小节将蛋壳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随节奏指蛋壳。5—8小节神秘地将蛋壳打开用两只手捂住。9—13小节将变出的小鸡展示给幼儿看。),变出后幼儿学一学小鸡叫,做一做小鸡的动作。
3、教师再一次范唱,变出另一只小动物,变出后,再学一学其叫声和动作。
二、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变换各种不同的动物,并尝试演唱。
指导语:“你们想变出什么小动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
三、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知道这是一个神奇的蛋壳,是会和小朋友玩游戏的蛋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篇六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大鼓的声音是重重的、小铃的声音是轻轻的。
2、尝试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大鼓一面、小铃一对。
1、复习律动《走步》。
幼儿听进行曲音乐走步或拍手。
2、教师出示大鼓,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大鼓的声音的怎样的?
师敲击大鼓,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3、教师出示小铃,引导幼儿观察小铃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小铃的声音又是在怎样的呢? 师敲击小铃,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4、欣赏歌曲《大鼓和小铃》,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感受大鼓和小铃不同的声音特点。
师再次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声音、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5、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其中“咚咚”、“叮叮叮”的部分。
6、分组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