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祭祀感悟篇一
今天,天气有一点阴,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虎头山的革命烈士陵园,我看到了许多革命烈士长眠在这里。
我们来到了这里,看到许多人正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我们也敬献了花篮,然后向革命烈士陵园里面走去,面向烈士墓碑我们低头默哀,默哀完后我们又为革命烈士准备了一首歌,名字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音乐响起了,我们开始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优美的歌声荡漾在革命烈士陵园内。相信革命先烈们能够听到我们的歌声,知道他们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纪念活动结束了,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通过今天的纪念活动,我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后,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革命先辈们。
清明节祭祀感悟篇二
到了清明节,我、妹妹和妈妈到西山公园去扫墓。我扫的可不是亲戚朋友的墓,而是革命烈士的墓。
早上,妈妈早早地把我叫醒,我们坐公共汽车到西山公园。一路上,春意盎然。
出馆后,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把纪念碑前的鲜花整理好,把花圈扶正,打扫完垃圾之后,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表示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左权将军的像前行了个队礼。左权将军手里拿着望远镜,威严中带着慈祥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他好像看着这么繁华的醴陵,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到特别欣慰,觉得自己的死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家国兴盛与人民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携手今天,面向未来,同心同德去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为建设富强安康的醴陵而努力奋斗!
清明节祭祀感悟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读起《清明》这一首诗,我就想起清明节发生的趣事。
清明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去祭奠自己的先祖,我们也不例外。这一天下午,我们一家子拿着扫墓的工具,坐着车直奔目的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年的时间,先祖的墓地变化可真大啊——坟 墓之前的小平台脏兮兮的,地上积满了一滩积水……看来,今天我们又要大忙一场了。
看着这一滩积水,觉得有点恶心。”奇怪,去年又不会这样,今年怎么了?“我不解地问奶奶。
奶奶慈祥地说:”傻孩子,是通道堵塞了。“奶奶边说边脱下了鞋子。
难不成奶奶要下水去清理污泥?我疑惑地望着奶奶。
你们说这到底是不是最令人难忘的清明节?
清明节祭祀感悟篇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更多的是不舍。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节祭祀感悟篇五
四月将至,清明随来。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借以节日内涵传承着中华“爱”的故事。故事里的思考也正随着现代化与习俗传统之间的“冲突”而不断被深化。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祭祀正为新式祭扫所替代,传承千年的“俗”文化正为现代意识所糅合甚至改变,“低碳”、“环保”、“绿色”理念影响着中国清明的祭祀方式,然而方式终归依附于仪式的分量,清明节的祭祀仪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先祖美德的延承行动,是中华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的根脉所在。改革传统祭祀的弊端,树立低碳祭祀新风,必将成为今后清明节的主旋律。
清明节对逝者的祭祀,是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的一个节日。祭奠亲人,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大事,亲情的感念在这天涌动。清明作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也是借助清明这一特殊日子聚首,分享回忆,交流感情,夯实情感。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沿承至今,特别清明时节气氛分外温馨。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今天这个“养育”大于“行孝”的年代,我们不能忽视爱的传承和感恩教育,更应该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体会传承的力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某种意义上爱的传承,是做给自己子女看和学的过程,通过过程耳闻目睹教育他们养成感恩的习惯。直面清明,凝聚人心我想这才是纪念清明,传承习俗的初衷吧!让孩子亲历感知我们从何而来,幸福从何而来,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大可在清明节这天陪同孩子去烈士陵园感知英烈的大爱,去缅怀亲人的恩情,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机会不容错过。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比空洞感恩教育更真切。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的意义在于沐浴我们的心灵。在此凝聚亲情,家风,这是清明文化的灵魂。从我做起,为清明节注入更多的文明内涵,不仅是文明祭祀的需要,也是让清明节更具文明进步的韵味所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