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传说的画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端午节传说的画篇二
2、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4、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5、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6、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7、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9、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0、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3、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7、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8、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20、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2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2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8、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30、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端午节传说的画篇三
2、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5、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6、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7、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9、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4、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6、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2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7、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2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9、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端午节传说的画篇四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端午节,用纸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太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太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于是便发展成为了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沐兰汤、佩豆娘、斗草、吃五黄、放风筝、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流言中引用的所谓纪念屈原、伍子胥或曹娥的说法都是古已有之的。然而,这些说法都早已为学术界所抛弃。关于屈原的生平经历,可见最早的文献莫过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和《楚辞》了。今的学者对屈原生平的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这两份材料。然而,遗憾的是,这两份文献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传世的《史记》中这一篇存在着多处显而易见的错误,而《楚辞》更是难以判断其标各篇注的创作时间和具体作者是否可信。正是因为这些文献并不是很可靠,从清末开始,甚至有部分学者干脆怀疑屈原此人是否存在。今虽然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屈原应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对于这两份文献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的争论却从未停息。《史记》和《楚辞》中对于屈原死因的记录是他被楚顷襄王流放到“江滨”,“三年不得复见”,“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然而,无论是传世的《史记》,还是传世的《楚辞》各篇,都没有明确说明他投江的事件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屈原是楚国人,春秋时各国历法均不相同,如屈原真是楚历五月五日投江,秦历也只会记作二月五日(据睡虎地秦简,秦“五月,楚八月”),则端午节只能改期。
端午节传说的画篇五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3、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4、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