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教师:唐永军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对比赛场面,运动员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方法。
2、学习运动员以团结、友谊第一的高尚的体育风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比赛场面及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分钟)
出示课件:射门集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部分世界级足球比赛的射门集锦,足球射门对于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师:可是,在3月24日的一场英国足球联赛中,有一名叫福勒的球员为了避免对手受伤却放弃了射门,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板书课题)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朗读时要注意:坐姿端正,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提醒。
二、实话实说。(30分钟)
1、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还产生了很多的想法,请同学们把刚才读书的感受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堂了解。
2、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大家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非常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栏目我们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实话实说的现场,这一期的嘉宾请来的是文章中的主角福勒和西曼。(出示课件)他们现在正忙着比赛,不能来到我们的现场,唐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他们。
请上两位同学。
师:我还想请福勒的教练和一名队友,谁想做他们的教练和队友?
请上两位同学。
师:同学们,《放弃射门》实话实说的现场直播现在就开始了。在座的各位来宾,针对《放弃射门》这篇课文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请和台上的四位特邀嘉宾交流,请大家畅所欲言。
(二)实话实说过程:
……
1、生问:你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福勒答)
师:对!福勒当时就是为了避免对手的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
的辉煌。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表现福勒这次射门一定能成功的句子?
(即使是技术平庸的前锋,也能将这个球捅入网底。)
(就在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
击……)
(当比赛进行到63分钟时,利物浦队前锋、22岁的世界级球
星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
……
读句品词。(相机学习“行云流水”及福勒动作的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这些句子,并找出最能体现福勒球技高超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有关字词。
理解“行云流水”:福勒带球轻巧,灵活,球技高超。
师:书中具体描写福勒“行云流水”般高超球技的词还有哪些?
(晃、插、拨……)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球员们在赛场上“行云流水”般的表
现吧。
课件欣赏理解“行云流水”。
师:刚才,我们品词品句,知道了细节描写可以体现的人物的特
点,这是我们今后习作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福勒的高超球技吧。
学生品读。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重点在福勒身上,大家有什么想对西曼说的?
2、(生问)课文中说:你简直疯了一般地去扑福勒的球,请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西曼答: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考虑,我认为,我是一名守门员,守住球门就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尽力完成我的责任而已。)
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回答鼓掌!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来读读西曼当时的精彩表现。
(说时迟,那时快,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
……
3、(生问)为什么福勒踢中西曼,责任都在西曼?
(正如书中所说,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时,西曼已经闪电般扑到他的脚前。)
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福勒此时的动作将近完成,而西曼却扑到他的脚前,西曼是主动者,而福勒是被动者。)
4、(生问)裁判已经做出了判罚,而且对本方有利,你为什么还要再三解释?
(我当时认为,西曼根本没有碰对我,他并没有犯规,我是自己摔倒的,裁判的判罚是错误的,西曼不应该被罚下去,也不应该被罚点球。)
5、(生问)你认为值得吗?
(我认为很值得,体育运动提倡的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这样做,问心无愧。再说我这样做也会多交到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
师:不错,据我所知,后来他们两个真的在一个队中踢球,并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对不起,福勒,今天我要提一个反对你的意见。你第一次放弃射门还算说得过去,但你第二次放弃射门,我就认为不对了,难道你根本没有将球队的利益,球迷的感受,还有与你一起在场上拼搏的队友放在心上吗?)
(当时,西曼根本没有碰到我,是我自己倒下的,我认为裁判误判了,我根本不应该得到这个点球。所以主罚时漫不经心,现在想一想,我也觉得后悔,还好这场球赢了,如果没有赢,我也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不会,第一次我都不会放弃射门。因为踢球就是要争取胜利,在球场上射门得分,才能展示运动场上的力量美,才能体现一个运动员的真正价值。我们都是拿俱乐部工资的,要对得起俱乐部,更要对得起辛辛苦苦掏钱买票来看球的球迷。何况现在有的人,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假球、黑哨、赌球比比皆是。世界杯上,哥伦比亚球星埃里科巴误入本方球门,回国后就被国内的贩毒者枪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就是说,一场球的胜负,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它还关系着多方面的利益,有时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府,许多国家的首相或总统就都是球迷。)
(我认为搞体育运动的,都知道在运动场上互相拼搏,受伤是不可避免的,我身上都有许多伤,所以自己是否努力拼搏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富勒这样做就是没有努力拼搏,能射门却不射。我是教练我就会把他换下来,回去再狠狠地批评他一顿。)
(第一次可能会,第二次绝对不会。因为整个球队拼搏了大半个赛季,好容易有争第一的机会,如果一场球赛中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我不会放过的。)
(在精神上我是支持富勒的,但行动上我不会支持,如果一场球赛中队员都像富勒一样,我这个主教练就不用当了,我也早就被俱乐部炒鱿鱼了。当然,如果这场球输了,我还会非常信任富勒的,我只是希望球员们不要次次像这样。)
三、(8分钟)
(一个人读:这是一种保持足球运动团结的举动。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你表现出来的风范,将成为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
师:国际足联秘书长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一句话。
(齐读)
总结:今天,在实话实说的现场,同学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相当出色,能给自己一点掌声吗?最后,请你说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说,选择写到黑板上)
四、师: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来结束这次的实话实说。
(出示课件)
[放弃射门(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对比赛场面,运动员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方法。
2、学习运动员以团结、友谊第一的高尚的体育风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比赛场面及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谈话导入。(3分钟)
出示课件:射门集锦。
师:刚才看了足球射门的精彩片段,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球场上什么时候最让你激动?对,在射门的一刹那,对球员来说是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可是,在一场足球赛中,却有这样一位球员:在完全有把握射门的一刹那,却放弃了射门,(板书)而且全场观众包括对手的支持者都为他热烈的鼓掌,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走进比赛现场去看一看。打开书26课,题目就是--(放弃射门)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勾画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提醒。(5分钟)
指名谈感受
二、实话实说。(30分钟)
1、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还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栏目看过吗?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实话实说的现场,这一期的嘉宾请来的是文章中的主角福勒和西曼。他们现在正忙着比赛,不能来到我们的现场,唐老师想请同学们分别扮演他们。我还想请上来福勒的队友和西曼的队友,裁判。其他同学可以做观众。
师:同学们,《放弃射门》实话实说的现场直播现在就开始了。在座的各位来宾,针对《放弃射门》这篇课文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请和台上的嘉宾交流,请大家畅所欲言。
(二)实话实说过程:
1、生问:你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福勒答)
(即使是技术平庸的前锋,也能将这个球捅入网底。)
(就在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
(当比赛进行到63分钟时,利物浦队前锋、22岁的世界级球星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
这些地方表现了福勒射门一定能成功。请学生们品读一下这里。(课件)
师:你能从中找出最能体现福勒球技的词语吗?
指名回答,
理解“行云流水”:福勒带球轻巧,灵活,球技高超。你是什么感受,怎么读
师:还有哪些?
(晃、插、拨……)这些词句都表现了福勒球技的--(高超)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球员们在赛场上“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吧。
课件欣赏理解“行云流水”。
师:刚才,我们品词品句,知道了细节描写可以体现的人物的特
点,这是我们今后习作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福勒的高超球技。
指名读。(要读出对福勒高超球技的赞赏。)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重点在福勒身上,大家有什么想对西曼说的?
2、(生问)课文中说:你简直疯了一般地去扑福勒的球,请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西曼答: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考虑,我认为,我是一名守门员,守住球门就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尽力完成我的责任而已。)(说时迟,那时快,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让西曼读读这句别人有没有想读的。)指名读(要读出紧张和突然)
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回答鼓掌!
师:就在这一刹那间,福勒猛的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的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谁有什么想谈的?自由发问
师:你认为福勒这样做值得吗?(值得/不值得)
大家的观点发生了分歧,怎么办?这样吧,我们来一个现场辩论赛。认为福勒这样做值得的同学做这边,认为不值得的同学做那边。(提醒从课文中找依据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结合材料生活来谈。)辩论开始。请各抒己见。
师:国际足联秘书长说得多好啊!谁能读读这一句话。(多指名读)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句话。
总结:今天,在实话实说的现场,同学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相当出色,能给自己一点掌声吗?最后,按照惯例,请你说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四、师:最后,我们再来听这首世界杯主题曲也许会有更深的感悟。伴随着着激昂的音乐我们这期实话实说到此结束。同学们,下期再见。
[放弃射门(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07-2019:23《飞向月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中国,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大场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听录音领会文章大意。
3、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读中感悟、回顾经典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2.交流你在读到什么地方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来说一说?
抓住“小心翼翼”、“心驰神往”
师:怎样理解“流下了深深的脚印”?
3、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伟大的时刻,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
(课件演示: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月面上终于踏出人类第一个脚印)
师: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觉得此时此刻宇航员最想说什么呢?
(千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师:看看阿姆斯特朗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一步!--阿姆斯特朗)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阿姆斯特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
师: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对于一个人来说从悬梯到月球是一小步,但对科学来说这一登月计划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许多科学家为此奉献了多少个日夜。这一小步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师: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师:地球距离月球有38万公里,这么长的距离人类是怎样从地球飞到月球上去的呢?同学们读了1-4自然段就知道这一过程了。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这几自然段,讨论这个问题。
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这次登月要做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花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否能够成功就看这时候了。一旦失败,那么将船毁人亡,如果成功,全球会为之振奋。人们心情十分紧张,觉得时间特别漫长)
(抓住“工作”、“睡觉”、“吃饭”
4.过渡: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机会去亲临月球,目睹月球的风光,但我们可以看一看宇航员眼中的月球。请同学们读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课件演示月球画面)
师:多么神秘多么荒凉啊!请男生读描写月球景色的句子
2、师: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激动而又慎重,探索着这梦幻般的未知世界,同样也在月球上遥遥地观望着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地球画面)
师:你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师:多美的地球啊!请女生读描写地球的一段话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家园。”这句话如何理解?
(人类发现月球有开发价值,会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利用月球的资源。让月球跟地球一样为人类造福)
4、齐读第7自然段。
四、总结激趣
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乘着我们国家的神州八号、九号飞船去研究它们,去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哪个同学能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句?(背古诗)
古人对月亮有着许多疑问,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总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月球》(板书)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初读要求:
(1)生字词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a.糊袤嶙峋
捏成糊广袤巨石嶙峋
b.奔赴检查捕捉心驰神往
特别联络加速训练有素
(2)理解词语意思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联络:彼此交往,接上关系.
广袤:广阔无垠.
(3)指导书写
难写、易错字
广袤巨石嶙峋心驰神往联络
(4)、描红
(5)、交流问题,分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应提示总结:
月球月球
()月球月球
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补充,分成三部分:
第(1~4)三名宇航员飞向月球。
第(5~6)二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7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6)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应指导。
三.质疑:
课文为什么以飞向月球为题,而不是其他的?
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作为课文的题目,也有上节课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业
练习与测试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飞向月球(第一课时)(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简介泼水解
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出示
泼水节木桶互相湿淋淋
吉祥幸福不肯离去凤凰花
西双版纳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足球赛的精彩、激烈。会针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课文内容,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足球比赛吗?是的,在各种体育赛事中,足球比赛的确是最精彩、激励的。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精彩、激励的足球比赛吧。(出示足球比赛的精彩片断)
2、师:看了这个比赛的录像片段后,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足球比赛的高潮是什么?(射门进球)
3、师:足球比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射门进球的竞争,双方队员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射门进球对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3月24日,英国22岁的世界级球星福勒却两次放弃了射门的好机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放弃射门》。
二、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
(二)讨论:(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场非常感人的足球赛。这场足球赛在英国联赛中很重要,胜者将有望在后面几轮中争夺冠军,而败者将与冠军无缘。福勒所代表的利物浦队与阿森纳队的比赛中,就在福勒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他却放弃了射门的事。
2、福勒几次放弃射门?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放弃的?
(1)第一次是在怕伤害对方西曼的身体时放弃的。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幻灯片:就在这一刹那间,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师:他不这样做可以吗?
可以,因为如果此时福勒出脚踢中了西曼,责任都在西曼,他没有犯规,所以他完全可以不放弃射门。
可是在那一刻,他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而是它自身的素质,人性美的本能使他这样做。
师:我们经过讨论认识到福勒的放弃的确有意义,可是他作出决定的时间长吗?
不长,“一刹那间”已经表示出来了。这时他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行为,是他的本性,骨子里的东西。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人性美”。
师:是啊,在这绝佳的机会面前,在成功与生命面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这正是身上体现出来的尊重生命的人性美。作者虽不是狂热的球迷,但是那一次看球,也发出赞叹。(学生齐读:我不是狂热的球迷,但那一次看球,却被一种人性美深深的震撼了。)
(2)指导学生学习福勒第二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
师:面对这么好的射门进球的好机会,福勒再一次的放弃了。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吗?请大家自由读描写第二次放弃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教师顺势指导:这说明福勒比赛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师:福勒罚点球时,态度怎样?他把球射进了对方的球门了吗?
态度是“漫不经心”。他虽然没有把球射进对方的球门,但是他已经把球成功地射进了西曼的“心门”,射进了阿森纳队的“心门”,射进了每一位球迷的“心门”。他的这种放弃,是一种美,正如成吉思汗远征失利,项羽乌江自刎,拿破仑滑铁卢兵败,给人一种凄楚的、遗憾的美。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对于福勒的这种做法,在场的人们赞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顺势指导学生齐读句子:“……这是一种保持足球运动的团结的举动。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你表现出来的风范,将成为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
师:讨论这句话的意思。
三、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异常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22岁的世界级球星在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射门动作,成功在望时,为了不伤害对方的对手西曼,放弃了射门的事。这是一种人性美的表现。一个世界级的球星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呢?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向西曼学习,在比赛时也应该要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应该把比赛作为一个平台,一种锻炼自己的机会。
附:板书设计
26放弃射门
为了保证对方的安全
福勒放弃了射门
为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体现了福勒的人性美和高尚的体育风范)
作者邮箱:qy741110@
[放弃射门(第二课时)(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参考教案(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猫的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4n)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可以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妈妈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靠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快乐的活动场所。
(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老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
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
书籍:书的总称。
慈祥:和蔼、安祥。
僻静:偏僻、安静。
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严峻:严厉、严肃。
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
轻易:随随便便。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
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十六年前的回忆》参考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