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后反思篇一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继五年级“走进信息世界”和“傲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这次综合性学习我采取了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合一些简单的问题咨询、查找资料等,由于我们农村的孩子个人能力有限,获取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
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组内人员合理配备,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而班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的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将这三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写诗”可以采用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研究一位诗人”、“研究某一类诗”比较适合小组活动,“诗歌知识大比拼”、“诗歌朗诵会”需要班级集体活动,而“写总结报告”需要个人、小组、班级三级层面结合的活动。
这次活动我结合本地、本班学生以及我自身的实际,并且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意愿,把学生的疑惑、兴趣、期待融入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后反思篇二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我觉得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学生在“诗海”中邀游,拾到了不少“宝贝”,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背诵的诗歌都在20篇以上。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小懒虫”也兴趣盎然,背了不少。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我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在“与诗同行”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施能力。学生通过诗海拾贝,积累了较多的诗歌,在通过对比教学,学会了区别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我又着重指导现代诗的写作方法,如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拟人法、假设法、重叠法等,先让学生仿写,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一首首小诗“破壳而出”。
尽管这些诗的内涵还不够含蓄,尽管这些诗的语言还不够优美生动,尽管这些诗还有很多欠缺之处,但对于我来说,已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了。对于学生的作品,我绝大部分没有进行修改(错别字除外),而是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希望能通过这次的练笔,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找回孩子们写作的自信心。
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反思这次活动,我发现,尽管这次的活动是取得很大的成功,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两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总共只有12节课,而在这12节课里,要完成制定计划、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自己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等,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的作品无法展示,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搜集的材料有限。如果时间充足,学校有阅览室,我可以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后反思篇三
【教材分析及活动内容】
本组教学围绕“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读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了解诗歌,感受诗歌。本次学习分为“诗海拾贝”和“与诗歌同行”两大板块,开展以下活动: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本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2、按照一定类别,对搜集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4、举行诗歌朗诵会;5、开展写童诗,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重难点】
组织好搜集和欣赏诗歌、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朗诵会三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
2.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和活动建议,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和活动建议,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教学反思】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后反思篇四
《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执政的前夕,玁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和遭遇大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八二七年宣王曾出兵征讨,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的情况。原诗共六章,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写出柳条随风飘动,“雨雪霏霏”描绘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这种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诵。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一、二两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五、六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全诗描写细膩、动人。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这首诗后有简短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这首名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阅读这首词,可以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这首词的大意。
《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曲可以在本调之外加上衬字。秋天的傍晚有点萧瑟,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接着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白草红叶黄花”只是3个词语并列,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这支曲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10月1日,那时郭沫若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但学习这首诗不需要介绍背景,可以把它当做写景的诗来读。本诗的重点是感受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在提灯夜游。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之处,如,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与诗同行
这部分阅读材料有三首诗,两篇关于诗的文章。
《我们去看海》是诗人写的儿童诗,适合于朗诵。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海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海汇百川,胸怀宽大;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阅读这首诗,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仔细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点,还可以和猫做朋友。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阅读这首诗,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爸爸的鼾声》是一首温情的童诗。小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因为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十分有趣。小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好像火车到了站。全诗童趣盎然,充满父子亲情。
阅读这首诗,要让学生体会到“鼾声”也能做诗,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到处都有诗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诗。
《给诗加“腰”》说的是苏小妹出题,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说了前句“摇”,后句为“映”,就是“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认为太平淡;黄山谷加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仍摇头。后她吟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玩味之后,不禁叫绝。“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扶”字又把风拟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诗是语言之艺术。诗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它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阅读这篇文章,主要是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此外也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诗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让学生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读诗贵在感受意境,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秋天读诗,风吹竹叶,萤火虫在纱窗外飞舞,着实富有诗意。作者慢慢领悟到:联系生活来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这篇文章以作者读诗的切身感受为内容,娓娓道来。她所举的都是关于“秋”的古诗,诗中流淌着涓涓清泉,诗中洋溢着淡淡的思念,作者体会到了蕴涵在“秋”诗中的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诗。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材解读]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后反思篇五
漫步诗园意未尽——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有天真的儿歌、典雅的古诗、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我们组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对诗歌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是获益良多。我们小组的活动在上周开始。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诗歌各个方面的知识,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排,还了解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之处。最后,还制作了诗集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活动流程都是要通过小组相互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从中,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学在捣乱、嬉戏,搜集的资料不正确、不充足等。经过组长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决。希望今后有待改进,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未发挥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动,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漫步诗园意未尽,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处处都是诗歌的百花园,让诗歌伴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