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抗旱事迹报道篇一
1、强化防汛措施,增强自救能力。
2、防汛减灾,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3、防洪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4、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5、建立基层防汛组织体系,提高基层防汛减灾水平。
6、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7、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
8、发动群众,依靠集成,防汛自救。
9、为了您及家人的安全,请自觉执行防汛防台人员转移指令。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抗旱事迹报道篇二
“xx又来了,背着抽水管来给我们乡亲们浇地了!”这是xx镇xx村的村民最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连日来,气温持续走高,导致xx镇各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xx村的旱情也不例外。近段时间村民口中的“xx”,正是xx村村委委员、镇人大代表刘xx。
旱情发生以来,xx村的村民每日都会看到刘xx背着抽水管在村里各处奔波,xx村各片各组地势地形各有不同,部分片组的农田因地势和水渠水源位置等原因,农田在干旱时节无法得到充分引流灌溉,且一些田地的农户年纪较大,没有自主抽水灌溉田地的能力和设备。而眼下正值水稻出穗的关键时节,农田急需用水,“刘代表”考虑到村里这些农户的困境,便开始了他的“抽水引水”工作。
面对群众的夸赞,刘xx表示,“作为xx村土生土长的‘儿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村干部,为村里,为街坊邻居,为困难农户帮忙都是应该的。”
“刘代表”的事迹不单单是个例,在xx镇,各处都能见到人大代表们自觉主动地投身抗旱工作中:查看农田稻穗生长情况;坚守在水源地指导村民有序放水;和上级部门协调调水设施设备;调解农户引渠灌溉用水纠纷……代表们在抗旱一线保供水、保生产,用真心为民解困,用汗水守护民生,用行动践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抗旱事迹报道篇三
赵世宏,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立山综合行政执法中心主任。他在“利奇马”台风来袭之时,组织带领立山区综合行政执法中心50名执法人员全力备战,连续三昼夜与执法队员们同吃同住,以高压紧张的工作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之中。
作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心赵世宏主任迅速行动,马上组织中心防汛人员召开动员大会。同时严格要求参汛人员要时刻听从命令和指挥,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切实保障受灾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打赢“利奇马”台风攻坚战役,全力完成立山区区委、区政府交给我们中心的防汛工作任务。
在防汛前沿,大家总是看到赵世宏同志满头汗水、忙忙碌碌的身影。遇到重大问题,他第一时间组织研判和预判,迅速部署和传达。遇到急、难、险、重的活,他总是冲在前面,勇敢担当。队员们看到他满头的雨水混着汗水,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汛情还没有完全控制,我的身体还行,还能坚持”。准备用餐时,由于食堂容纳人数有限,赵主任说:“先让协勤兄弟们吃,不着急,小兄弟们比咱们辛苦。”这样,一直忙到深夜,身体终于有些吃不消了,发烧38度。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他说:“没事,我还能坚持”。在对防汛工作做出最后的部署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席地而卧,沉沉睡去。
灵山办事处玉明小区,因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畅,导致小区内积水达到1米左右。为有效控制水位上涨,赵世宏同志率先坐上铲车,进入到小区内积水最深处了解实情。返回灵山办事处时,他不顾全身湿透,立即召集班子成员制定防汛抢险预案,马上传达和部署,迅速推进落实。中心50名执法人员以2人为一组迅速分布到各个楼道内,要求大家时刻关注水位上涨情况,并以沙袋垒好防护墙,定时往外瓢水,切实有效地保障了玉明小区27栋楼的用电安全。
为了全力完成防汛防台工作,赵世宏同志同队员们一道同进退,共担当。他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镌刻在心中,甘当队伍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把中心的防汛应急队伍打造成立山区抗汛抢险工作的一支“尖兵”。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命令下达到哪里,我们的应急防汛队伍就迅速地打到哪里。这就是他,他的精神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虽然他很疲惫,但他还在坚持。虽然他发着高烧,但工作依然在继续……这就是他,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干部,一支队伍的“领头羊”。
抗旱事迹报道篇四
7月21日,新乡市凤泉区遭遇特大暴雨。晚上10时左右,家住新乡监狱家属院的凤泉区检察院干警常广学听到隔壁小区人声嘈杂,到阳台查看时发现外面有人在救援被困群众,立即想到自己单元一楼一位独居的年近七旬的老人无人照顾,便急忙带着家人下楼查看。
这时,他们发现水已经漫进楼道,一楼房门已被淹没了一半。常广学让儿子站在楼道上照明、爱人在楼上接应,自己下到齐胸深的水中,奋力拍打房门,高声询问老人的情况。在猛烈的风雨声中,只能依稀听见老人在屋内求救的声音,而洪水的浸泡使房门无法从内打开。
情况危急刻不容缓,常广学一边高声安抚老人,让她往阳台等待救援,一边在超过一米七深的水中游泳赶去阳台。
常广学以最快速度爬上阳台,用力踹开了六根防护栏,奋力帮老人从缺口探出身来。在闻声赶来的邻居们帮助下,大家将被困老人从家中救出,并用一块门板将其安全转移到二楼。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真是多亏了这好邻居啊,要不我就是喊破喉咙也没用,没有你们,昨夜我肯定没命了,这一天一夜把我当亲人一样照料。”老人流着泪水,连声向常广学一家道谢。
暴雨之下显真情,常广学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官服务人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抗旱事迹报道篇五
50岁的防汛救灾抢险突击队员
“我们要争分夺秒地努力,请人民群众放心,我们一直在。”
连日来,河南接连遭遇强降雨侵袭,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南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战斗。
7月22日,当叶县公安局组建防汛救灾突击队驰援郑州时,50岁的民警屈振民主动报名,叶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负责人黄威说:“老屈,你这岁数不符合青年突击队员的选人标准啊。”屈振民却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啊!”就这样,屈振民跟在黄威身后,口中不断絮叨着:“我身体倍棒,危难时刻咱一定往前冲,绝不给大队拖后腿……”黄威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赶到郑州后,看着洪水肆虐过的郑州街头一片狼藉,屈振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用汗水代替泪水,迅速投身社会面巡逻防控、服务群众、维护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中。
屈振民执勤的地点是郑州市金水路附近,金水路的道路正在抢修中,他们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为施工工人和过路群众提供帮助。同时,由于修路,路口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疏导交通也是屈振民的一项重要工作。
“老屈非常敬业,求助群众、过往车辆太多,他站那里执勤一天一夜没有合眼,该他休息时仍坚持要来,嗓子干哑,嘴唇都已经干裂了。”连续的劳累导致他的嗓子干疼得将近无法出声,血压一度蹿到180mmhg。带队领导程可晓劝他休息一下,他却坚持边用药边工作。
屈振民说:“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要争分夺秒地努力,请人民群众放心,我们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