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本书总结古代爱情诗词故事篇一
一、指导思想
“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是为了让师生共同体验读书的快乐、表达的趣味、成长的美好。小桔灯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和学生一同阅读,帮同学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文学、文明、文化的大门。
“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这是小桔灯作文教育20xx年开始实施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将为孩子们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2、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作文教育,引导同学们用表演带动阅读,用阅读促进写作。
三、活动主题“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
四、参与人员:
总策划:吴春红负责:
五、具体工作:
1、老师为主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针对性指导,指导课型可以是:
(1)读物推荐课
(2)方法指导课
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阅读赏析课
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样老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掌握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阅读方法。
(4)剧目表演课
“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是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来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把书中的精彩片段选出了,同学们分组分角色记台词,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剧目的编排,选择适当的时机为全班同学进行表演,演的好的剧目可以推荐到更大的舞台进行表演。
2、各位家长朋友要保证孩子的阅读书源,配合学校读书活动的安排,监督孩子进行阅读,积极参与“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活动。
阅读改变人生,表演丰富人生,让孩子爱读书会表达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保证时间,保证读书,调动所有老师、家长的力量共同开展好“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也让家长在陪孩子读书中得到新的学习,同时也让老师在开展“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一本书总结古代爱情诗词故事篇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城市的孩子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各个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但是,当我们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听老师教课的时候,当我们流连在图书馆阅读和购书的时候,当我们在麦当劳和肯德基享受美味汉堡和鸡块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过那些偏僻农村的孩子们呢?现在许多山区的孩子们受生活条件的影响,吃住都有问题,更别提上学了,购书对他们而言也许是一种奢望。
8月底,我们学校台江第五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城乡共读一本书”的捐书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家里的图书拿来捐赠,也可以到学校现场买书捐赠。目的是教育学生在环境优美、硬件、软件设施齐全的校园里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时刻不忘农村贫困学生的生活,并希望以“城乡共读一本书”为纽带传播知识、奉献爱心、感受真情。
下午,随着张丹老师宣布捐书活动开始,一曲优美动听的“爱的奉献”响彻整个校园,同学们都是捧着一大叠的图书,响应号召踊跃捐书,他们把自己非常喜爱的书籍捐赠出来,他们捐的书籍内容非常丰富:有课外辅导读物,如:小学生作文起步、小火炬、读写天地。也有益智读物,如:伊索寓言、动脑三级跳。还有唐诗三百首等等.当时的我完全沉浸在这感人的场面中,真正地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仿佛已经看到那些孩子们如获至宝时脸上洋溢着的欣喜的神情,仿佛听到了那些孩子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书香伴随农村儿童健康成长,让这些书给农村贫困的孩子们洞开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子吧!让那些孩子们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一本书总结古代爱情诗词故事篇三
《鲁滨孙漂流记》是爸爸最早给我买的一本外国名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我和家长共读一本书。
在故事中,坚强不屈的鲁滨孙凭着自己的力量在废船上找到的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种起了谷物,还饲养了牲畜,完成了自己生活基本所需。他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一切的困难都被鲁滨孙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所征服。
鲁滨孙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的信心、他的毅力以及他的坚强!他是一个战胜命运的人,坚强可以战胜世界任何一座高峰,人活着就是要和命运挑战!从古到今凡成大事者都同鲁滨孙一样,如果当初鲁滨孙没有信心他一定不会活着离开荒岛。只要有毅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每当我想到鲁滨孙在荒岛上顽强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内心的感觉简直不能只用一个“佩服”所来形容,我彻彻底底地被鲁滨孙征服得五体投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曾经与鲁滨孙一样遇到许多困难。我从小在父母、老师眼里都是颗掌上明珠,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受惯了父母、老师的表扬、赞许,所以稍遇到些挫折就一蹶不振,相比之下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我感到十分愧疚。记得我六岁起开始学钢琴,起初我根本是被“逼”着去学,每次练琴时都是不甘不愿,甚至是在妈妈的棒打下哭哭啼啼勉强学习的,可谓是“谈琴色变”。后来由于我没毅力,学了停,停了又学,曾经先后放弃了三次,连爸爸妈妈对我也不抱任何希望和信心。在一次与爸爸一起读《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片段时,爸爸抓住我不爱练琴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心怡,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寻找到光明......那我们为什么不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次“再试一次”呢?鲁滨孙之所以能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那么多年,就是因为他有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顿时恍然大悟,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变得成熟多了。之后我又“拾”起尘封的钢琴,勇敢地“再试一次”,而且越练越好。在1月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共同举办的“希望之星”中国艺术新秀选拔活动(福建赛区)中,我还荣获西洋器乐类钢琴四手联弹小学b组一等奖,并取得了进京决赛的资格呢!
人生在于奋斗。是呀,我们为什么不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呢?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我们要学习鲁滨孙坚持不懈的精神,乐观地去迎接每一次挑战,用自己的毅力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去战胜困难!爸爸的这番话使我终身受益。
一本书总结古代爱情诗词故事篇四
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内容精彩的书。每当我做完作业,总爱拿上一本书,坐在窗前,细细地品味一番。这个寒假因为有了书的陪伴我就不再寂寞啦!
我喜欢看《意林》,喜欢它的优美词句,喜欢它里面的感人故事,喜欢它的深刻道理。有一次,我想:这本书这么好看,为什么不让父母也欣赏一下呢?说干就干,我立刻找来父母一起看。
晚上,我们正拿着《意林》细细品尝时,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大概意思是:文中儿子向往自由,大学时突然“失踪”,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了儿子。看完整篇作文,我发表自己的感受:“儿子在大学时逃走虽然方式不对,但他只是因为向往自由,渴望自由,才想出这个方法,并不是厌恶父母,所以我觉得他并没有什么大错。”而妈妈却不认同我的想法:“我认为儿子是大逆不道,居然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太不孝顺了。”爸爸也说:“你妈妈说的对!这种行为太自私了,为了自己自由,却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父母一心为他好,而他却用这种方式报答养育他的父母!”我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唇枪舌剑论战了半小时,最后谁都不服谁。
和父母同读一本书,每个人对文章的不同理解,互相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以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去看待一个问题,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我认为通过父母与我共同看一本书,那是一种有益的游戏,可以促进互相之间的感情交流,既能提高我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迪,真是个读书的好方法!
一本书总结古代爱情诗词故事篇五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增长学生的知识,真正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我校开展了“亲子共读100天”的读书活动。我班也积极投身于这次读书活动中。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有序的计划:
新书一发下来,我就开始清点手里的读物,一共有7本:一本《语文读本》,一本《同步作文》,一本《阅读与写作》,四本《语文主题学习》读本。如何保证班级读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如何在四个月的时间里读完这7本书,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于是,我和同组的老师商量决定:首先依据单元主题随文跟读,实现“群文阅读”;其次开展“周末读书交流会”,促进学生阅读,进而带动一部分家长“亲子共读”。再有利用好“晨诵午读”时间,指导进行阅读积累的方法。
二、激发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阅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法设法。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名人故事”章节时,我相机布置学生阅读主题读本“名人伴我成长”“品名人增智慧”两个章节,并利用一节课加一节活动时间开展了一次以“名人故事”为主题的“抢沙发式”读书交流会。交流的形式有“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然后用“抢沙发”的形式,让学生争先恐后走上讲台,分享自己阅读的名人故事,以及从名人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会后,进行表彰奖励,算是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一次推进会吧!
三、培养读书的习惯
万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1天的坚持才能培养,读书习惯的培养亦是如此。
1、坚持利用课前5分钟,交流阅读收获。内容以主题阅读丛书为主,也可以介绍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有时班级日记写得精彩的也可以做展示。教师再稍加点评,特别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或是提些建议,启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
2、坚持阅读积累。三年级新增加了“阅读积累本”,这个本怎么用才有效?为此,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教学生如何积累,格式如何去写。特别是利用“周末读书交流”,引导学生对已经阅读积累过文章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慢慢掌握阅读积累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坚持在班级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利用周末,布置学生做了“好书推荐卡”,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写明推荐理由,让同学们互相影响,养成选择读好书的习惯。
4、坚持“亲子共读100天”活动。“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以来,班里有部分家长坚持了下来,很不简单。班级博客成了学生的家。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把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都记录在班级博客里。特别是“读书”生活的记录。目前我班班级博客已有320多篇博文。
四、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简洁、实用的读书方法是搞好读书活动的关键。学期初,我提出了升入三年级新的“预习要求”,即:读、标、圈、画、写、想。那么,这种预习课文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课外阅读积累。所以,这也是我要求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现在办理的孩子已经将这种读书的方法熟练运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这种方法能陪伴他们一生。
五、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1、学期初读书交流
本学期初,我班开展了两场“暑期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以“比一比谁读得书多;精彩情节共分享;好书推荐大家看”三个环节展开,会后评选出了:“最佳点评奖”、“读书大王”、“最会聆听奖”、“最有气质奖”、“17班好声音奖”、“小书迷”等奖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周末读书交流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5次“周末读书”交流活动。“周末读书”交流活动,以“促进学生阅读”为目的,以微信群为载体,老师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并设计好问题,与学生共读两篇文章。一般为周六或周日晚8:00开始,提前10分钟开始签到!交流过程当中,老师全程参与,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点评,表扬,最后进行小结。再有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整理记录交流的问题以及小组成员的发言次数,其中,老师“点赞”的记两次,用“正”字进行记录。待小组长上传记录表后,再由正副班长进行统计。周一班会时间老师会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周末读书”交流的冠军、亚军、季军,并颁发奖状。
3、学期末读书交流
由于本学期时间紧张,“学期末读书交流”与“亲子共读100天”“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比进行整合。仍然以“微信读书群”为载体,学生做出本学期读书总结。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本学期一共读了几本课外书,书目有哪些?读书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二,选择最喜爱的一本书,介绍给大家。主要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读后的感受,以及推荐大家阅读的理由。最后用录音软件录好后再上传,文件命名为“姓名+任务一”“姓名+任务二”,再由小组长统计。
通过活动,学生的看书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学生能习惯地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很多同学坚持写读书笔记阅读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想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我会一如既往地陪伴孩子们坚持阅读,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