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麓书院御书楼的建筑特点篇一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此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齐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能够叫我李,期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20xx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0xx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能够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能够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之后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状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到达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就在那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御书楼的建筑特点篇二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 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再次游览。
岳麓书院御书楼的建筑特点篇三
岳麓书院最富盛名的一对楹联莫过于大门之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据说上联乃由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山长的袁名曜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则是当时书院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横批则起自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湖南人是以霸蛮气质为骄傲的,这个楹联可谓相当之霸蛮。天下之大,唯楚国有大材;而楚国之中,大材又以此地最为鼎盛。不过,如果细究岳麓书院的历史之后,或许我们也会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霸蛮的宣示,而是某种历史实然之一种表达。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976年,自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目前唯一一所成功转型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传统书院。在历史上,就有闻名于世的朱张会讲(公元1137年),至今已经881年,王阳明也曾到过岳麓书院讲学。在这里更是走出了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蔡锷、唐才常、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陈天华、毛泽东等经世治国之大材。湖湘学派推崇经世致用,现在的岳麓书院就有“实事求是”的匾额,据说此匾最早由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后面深刻影响了毛泽东。
岳麓书院中二门过厅的一对楹联也颇值称道: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此联乃清代山长罗典(1719-1808)所撰。上联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尚书·尧典》也说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岳麓山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喻岳麓书院多龙虎之气质和大材;下联则指明岳麓书院的学统来自山东邹鲁,即孔孟儒家之道。“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也就是昭示学子不但要有龙虎之活气,而且这种气质更要受到礼义之节制,方能成为有道之君子。不过,对大泽深山龙虎气的强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湖南人霸蛮的性格气质。
岳麓书院这一副楹联我也甚是喜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为旷敏本(1782)山长所撰。上联认为岳麓学子不能被是非、毁誉、得失所动、所转,即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孔子自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学子当立于道、立于礼,修身以俟命,无入而不自得。“太极”也就是理,“朗月清风”也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境界的一种描述。黄庭坚曾称赞周敦颐:“人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宋代邓迪曾经对朱子的父亲朱松说:“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愿中指的就是朱子的老师李侗。张载认为“为学大益,在于变化气质”,邓迪认为李侗由气质所带来的杂质已经冰解冻释,达到了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的程度,也是形容一种有道之气象。
“太极悠然可会”则出自朱张会讲中,朱子和张栻的酬唱诗,张栻作《诗送元晦尊兄》以为别。其诗曰:
君侯起南服,豪气盖九州。
顷登文石陛,忠言动宸旒。
坐令声利场,缩颈仍包羞。
却来卧衡门,无愧知日休。
尽收湖海气,仰希洙泗游。
不远关山阻,为我再月留。
遗经得紬绎,心事两绸缪。
超然会太极,眼底无全牛。
惟兹断金友,出处宁殊谋。
南山对床语,匪为林壑幽。
白云政在望,归袂风飕飀。
朝来出别语,已抱离索忧。
妙质贵强矫,精微更穷搜。
毫厘有弗察,体用岂周流。
驱车万里道,中途可停辀。
勉哉共无覈,此语期相敦。
朱子作诗以为酬对:
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
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
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
问此为何时,严冬岁云徂。
劳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
南山高不极,雪深路漫漫。
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州,
明当分背去,惆怅不得留。
诵君赠我诗,三叹增绸缪。
厚意不敢忘,为君商声讴。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
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
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
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
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
旷然远莫御,惕若初不烦。
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昏。
涓涓始欲达,已被横流吞。
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
勉哉共无覈,此语期相敦。
张栻的“超然会太极”、朱子的“特达见本根”,都是证道的意思。此联用“明月”喻“太极”,而太极也就是最高的、作为本体的道之本身。下联则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孔子“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来勉励学子以继承道统、文脉为己任,追求内圣外王有体有用之学,实现经世济民之功业。
岳麓书院御书楼的建筑特点篇四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正门的门匾上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岳麓书院”,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
一进入院子右边耸立着一颗苍翠挺拔的百年大树,这颗树大约有30米高,枝繁叶茂,就像一把巨大的伞遮风挡雨,树下面有两根用水泥做的假树枝,用来支撑大树,假树干上面有很多枝叶缠绕着,还长满了绿色的青苔,简直可以以假乱真。院子里的一棵棵桂花树开满了黄灿灿的桂花,院子里香气四溢,芬芳扑鼻,真令人心旷神怡啊!树上的小鸟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就像是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在岳麓书院的历史馆里,讲述了从这里教出的许多著名学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毛泽东等人,他们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任教。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些被岳麓书院教出的著名学子,才使得岳麓书院变得远近闻名,人人皆知。
岳麓书院坐落在岳麓山山脚下,深秋来临,岳麓山上的枫叶变红了,薄薄的枫叶在太阳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红艳,轻风吹来,枫叶摇曳多姿,层林浸染。这里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也有漫山遍野的红枫,更有黄灿灿的桂花,五彩缤纷,如此美丽的秋景,真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御书楼的建筑特点篇五
凡是来到湖南的人,有一个必需去的地方-岳麓书院。今天,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好日子里,我和爸爸也将要到岳麓书院游览一番。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由宋真宗皇帝亲笔提名为“岳麓书院”,一九二六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这儿是世界罕见的“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的湘江之畔、麓山之底,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现存的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它们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弘的壮观景象。
下午两点,早就迫不及待的我拉着爸爸来到了岳麓书院的门口。门匾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岳麓书院”,大门两边的楹联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一湖南人引以为荣的`名句充分反映了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
我首先来到前院,一块大大的牌子上写满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我跑上前去,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我之前对岳麓书院的疑团也被一一解开了。
接着,我来到院子四周的草坪中,一棵棵直冲云霄的苍天大树,它们的年龄都有百年以上,也从另外一方面见证了岳麓书院的沧桑历史。
往里走,讲堂又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墙壁上贴着许多字画,还有学生和老师的坐椅也摆放在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岳麓书院学规是:整、齐、严、肃。把这些古训用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一定获益非浅。
最后,我还一一参观了教学斋、文庙、御书楼等。
马上就要到深秋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会更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