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视频篇一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新课
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不读qon)、冶(治)"等等。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
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
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4)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四、学生探究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l|"标明起止。)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反馈。
(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写字练习
本课生字较多,在阅读理解课文前,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挂出小黑板,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主要有一一隆: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从字义联想部首,:从“隆”想到“窿”;缺: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启发学生发现后,每个字词练写几遍。
二、导入阅读过程
与学生的谈话要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同学们还联系实际说了我们现在许多具有女娲这种精神的人……这则古代神话故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盼望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具有女娲这样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精神的人,所以古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女娲补天”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
三、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
1、找出相关自然段。启发阅读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2、女娲“补天”的过程?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试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刚才试读了这一部分课文,得到了什么印象?(女娲补天克服了很多困难。)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朗读这一部分,我们的语气语调要突出女娲了救民于水火、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请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分别读这几个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全班再行练习。)
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
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再反馈。)根据反馈,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
5、指导复述
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四、课后拓展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视频篇二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很高兴和三(3)班的同学们认识,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谢谢)作为朋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组图片(请看大屏幕)大家看到的都是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广为人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感受神话魅力。
(评析:在一入课时便出示故事的图片,目的在于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对这个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走近神话,了解女娲。
1、了解女娲吗?交流。今天我们就走进——(出示课题)《女娲补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1:女为什么要补天?生2:女娲用什么补天?生3:女娲用什么补天?
(评析:为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看来同学们个个都好学好问。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二、解读课文
(一)感受“天可怕”?解读为什么要补天?
师:通过读文,你们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
师: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出示句子:天啊,太可怕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娲感到可怕?赶紧读一读这些句子,在这些句子中,找找哪些字或词语强烈地震撼着你的心,把最让你感到可怕的一句话好好地读一读。
生交流:(以下板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板块一: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师:这句话中哪些字或词语强烈地震撼着你的心?
指导朗读
看到这一幕,《·》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引读:天啊,太可怕了!)
师:天塌了,还有什么让人感到可怕的呢?
板块二: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师:句中的哪个字或词语震撼着你的心?
指导朗读
师:看到这一幕,我们又一次惊叹-----引读:(引读:天啊,太可怕了!)
(板书:天塌地裂)
师:地也被震裂了,令人胆战心惊,还有呢?
板块三: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哪些词深深地震撼了你?
指导朗读
师:我们内心深处惊叹-----引读:(引读:天啊,太可怕了!)
(板书:水深火热)
(指导朗读时师相机评价:如:1、哦,太可怕了,能不能读出你的感受。2、好可怕呀!老师都起鸡皮疙瘩了。谁还能读得更可怕。3、我都毛骨悚然了,太可怕了,读得太好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天塌了一大块,地裂了,人类被围困在山顶,在水里挣扎,多么可怕的情形呀!我们一齐读一读这可怕的情形吧!(齐读)
师: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板书:求神灭火,造船救人)
(二)解读“怎样补天”
生: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师:用什么补天?
生:五彩石
师:五彩石有吗?
生:没有,要找五彩石。(板书;找五彩石)
师:女娲是怎样找五彩石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用心地读读。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生读第三自然段,画句子。
师:有同学画好了,画好了就举手,举手向老师示意一下
交流:
生:我画了“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
师:真能干,还有补充吗?你画得跟她不一样,你来吧。
生:到山上一看……泉水中找到了。
(出示句子)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辛苦。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女娲找五彩石辛苦的?
(机动)
(1)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快。
生:我是从“零零星星”这个词语中,看出她找五彩石很辛苦。(师评价:你读到书里面去了)
师:“零零星星”是什么意思?
生:“零零星星”就是石头东一块,西一块,像星星一样到处散落。
生:我还从“碎块”读出女娲找五彩石很辛苦。
师:你们见过碎块吗?敢用手去摸吗?
生:见过,不敢摸,因为很锋利,手会割破。
(2)她忙了几天几夜-------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几天几夜”体会她找的时间长,很辛苦、劳累。(评价:你的体会真深)
师:能把这个词语读一读吗?(生读)谁能比他读的时间长。一起来把时间长读出来吧。这个句子能读好吗?一起来。(生齐读句子)
师:是啊,女娲不分昼夜地找五彩石,找得多辛苦啊!你能试着读出她的辛苦吗?
师:除了读出女娲的辛苦,你还读出什么了?
(答不出时适当引导,找的这么辛苦,女娲放弃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没有。
师:你还从“找呀找呀”和“终于”这两个词读出了什么?
生:坚持,不放弃。
师:你能把这种坚持不懈读出来吗?
师:刚才从同学们读“找啊找啊”老师仿佛看到女娲去过很多地方找。她都会到哪里去找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吧?(生口头填空)
(出示课件):女娲找啊找啊,她到了(),但是(),她到了(),但是还()她又到了(),还是(),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齐读句子
师:老天不负有心人,女娲不畏艰难和困苦,终于在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她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开心----
师:你能把她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
师:从你读“找到了”,老师感觉到你的开心。
师:让我们共同读出女娲找齐五彩石的这种快乐的心情吧。(读“到山上一看……泉水中找到了”)
师:同学们,找五彩石艰辛,而这仅仅是补天的第一步,接下来,女娲又做了什么?
生:治炼五彩石补天(板书:冶炼补天)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女娲是如何把天补好的?
师:冶炼五彩石要用什么?
生:神火
生:也很高。
师:让你们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呆一刻你受得了吗?敢不敢呆呢?
生:不敢
师:可是女娲却要在高温的神火旁呆上——五天五夜。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女娲辛苦。
师:这么辛苦,她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虽然这么辛苦,可女娲还是坚持炼了五天五夜,把五彩石炼好了。谁来读出女娲的辛苦和坚持不懈,(生读)
师;五彩石冶炼好了,女娲要补天了,同学们在这些句子中找找女娲把天补好的动词,用圆圈圈出来,看谁动作快。(课件出示句子)
师:哦,那个同学画得真快,你来。
生读动词。把动词放到句子读一读。
(生读)如学生把动词读得轻松,师评:补天这么难的事,你却轻松自如,让我感到女娲力大无穷。如学生把动词读得很重,师评:女娲神力无边,让故事充满神奇的色彩。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天补好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得救了。如果给你一个和女娲娘娘对话的机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出示女娲图片)
生交流(板书:勇敢善良真女神无私奉献为人类)
(评析: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
四、总结提升
师: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它通过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五、作业布置
1、我国古代有很多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你们可以看看这方面的动画片,也可以找来这些故事读一读。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邻居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勇无
敢求神灭火私
善天塌地裂造船救人奉
良献
真水深火热找五彩石为
女冶炼补天人
神类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视频篇三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课前,让学生找一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阅读。
2.课上,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和同学讨论,读懂课文。
3.练习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山冈:不高的山。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旺盛。
挣扎:用力支撑。
冶炼:用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减少金属中所含的杂质或增加金属中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近义词:难过一一难受突然——忽然
急忙——连忙立刻——马上寻找——寻觅
反义词:快乐——难过熄灭——点燃
危险——安全稠一一稀幸福——痛苦
1.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析“熊熊大火”形容火势非常旺盛;“到处”说明四周水势大。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人类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有人出手相救。同时也暗示女娲救人是非常艰难的。
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析透过“几天几夜”一词,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女娲不分昼夜,在苍茫的宇宙中四处寻觅五彩石的身影,不由使人更加赞叹女娲不畏艰难险阻拯救人类的精神。
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又一次救了陷入可怕灾难之中的人类,还冒着生命危险把塌下来的一大块补上,重新给人类带来了快乐幸福。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神话故事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中国古代神话是很丰富的,但是,在封建时代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时,没有专书传世,只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列子》、《庄子》等古籍中保存零星片断。
这是一个流传几千年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这篇神话故事就是讲了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又冒着生命危险把塌下来的一块天空补上了。刻画出女娲美丽、善良和不畏艰险的感人形象。
课文共分三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女娲发现天空突然塌下一大块,人类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写女娲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把天补好,拯救了人类。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五彩云霞的地方,就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
课文重点描写女*补天的经过,语言通俗易懂,便于儿童理解。同时文章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欢歌笑语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零零星星
1.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2.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本文记叙了传说中的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类,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把天空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美了女娲善良和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视频篇四
教学内容:
第四册十五单元《女娲补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17个,并且练习书写2-3个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自主学习生字17个。
教学准备:辅助课件、生字卡片、板书用贴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情境
引语: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这节课,丁丁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神话故事。(贴女娲补天的故事图片)
教师:谁能看着图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谁?她在做什么?
生1: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女娲。
生2:女娲正在补天上的大窟窿。
生3:我还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女娲补天,小时侯听我妈妈讲过。
教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故事,名字叫: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在一入课时便出示故事的图片,目的在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对这个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引语: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吧!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学生:小声音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1:我想自己看生字表里的拼音。
生2:我想和我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学。
生3:我想用咱们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学。
生4:一会儿遇到不认识的字我想问老师。
教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学生:自主识字。
(此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教师拿出生字卡片进行检测,那些只有个别同学不认识的字就当时解决,并练习组词。)
[评析]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之前,先筛选出几个学生基本上都认识的字,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生1:“支”这个字特别好记,音乐课上老师经常让我们唱一支歌,就是这个“支”。
生2:我还会用这个字组词“支架、枪支”
生3:“乌”字也很好记,小鸟的眼睛没有了就是乌。
生4:我组的词是“乌黑、乌云”
生5:我还会组一个词是“乌鸦”。
三、生生互动,教认生字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自己学会了好几个字,但还有一些字掌握得不好,老师相信,如果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认得又快又好。一会儿,老师想请学得好的小组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字。
学生:
1.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各种方法认字。
2.当小老师,到前边教大家认字。
小组1:我们组想给大家猜个谜语“共有三滴水”,谁知道是哪个字?
生:是“洪”字,因为洪字的右边是个共字,左边是三点水。
小组2:我们组也想给大家猜个谜语,“长长的毛巾”是什么字?
生:是“帐”字。
生:我还会用帐字组词“蚊帐、帐篷”
小组3:我们组想利用学过的字记这些生字。
组员(1):儿童的童字加个提手旁就念“撞”,谁会用这个字组词?
组员(2):把“推”字的提手旁换成土字旁就念“堆”,这个字是形声字,请大家跟我读一读。
组员(3):把“决”字的两点水旁换成缶字旁就念“缺”。
小组4:我们组区别“娲、祸、锅”这三个字有一个好办法,根据部首的意思来理解,女娲是个女的,所以就是女字旁,锅是用铁做的,所以就是金字旁。
教师:他们组这种根据部首的意思来记字的方法真好,你们看,帐篷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篷”字是竹字头,“猛”字一般形容动物很凶猛,所以是反犬旁。
总结:刚才,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记字,你们真棒!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一起玩个抢字卡的游戏,看谁抢的字卡多,谁认的字就多。
(师生一起玩抢字卡的游戏)
〔评析〕通过小组汇报,学生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记字,再一次使学生达到学习的高潮,并且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与小伙伴交往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字词
(播放动画:女娲补天)
学生:
1.边看动画边思考,喜欢女娲吗,为什么?
2.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3.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有关女娲的故事。
[评析]在学完生字之后,为学生播放动画片,使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讨论,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女娲的勇敢精神和顽强毅力。
教师:听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你们肯定特别佩服女娲,那就把我们对女娲的喜爱之情融入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
学生:
1.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
2.同桌的两个人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教师:谁愿意说一说,在这些词中,你还有不明白的词吗?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正因为女娲这种顽强的毅力,最后才修补好了天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教师:
1.故事读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女娲的传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视频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12.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造船救人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上一篇:《精卫填海》教案
下一篇:鄂教版《愚公移山》《故事三则》 教案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