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之链教案篇一
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放开声音读书。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各组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非常负责任。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非常容易志错,现在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起读。
生读攀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生画。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画的天都峰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同学作品。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天都峰的高。
师:来,你说。
生:画出天都的石级,铁链。
师:谁来补充?
生:就是画出了险。
师:为什么险?你自己来说说,想通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体现天都峰的石级,铁链。
师:看来同学们只是看到了这段天都峰的石级,铁链,谁再来展示。
展示学生画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哪幅好,为什么?
生:第二幅图山很多,又画出了太阳,比较好。
生:第二幅图好,是因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话画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天都峰非常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画出来了。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
生读。
师:读的这个地方多好了,这样读就把天都峰的高读了出来。谁能来读,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师:哪位同学也能像刚才老师一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呀?
生:读得流利、响亮。
师:你来说说?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里有感情?
生:他读得好的地方就是真叫人发颤的颤。
师:现在谁还想读,而且比前边两个同学读得都要好。好,你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
生:和前边一样,颤读得有感情。
师:有没有听出不一样的呢?
生:他读出了害怕的感觉。
师:读得好,评得妙,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来,放开声音,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现在我邀请我们班同学读这一段,可以站着读,坐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表情更好。
生读。
师:读得好。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小姑娘站在天都峰的脚上她在想,我爬还是不爬,她犹豫了。
师板书:犹豫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这三段话,告诉老师你最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呀!
生:分角色表演。
师:大家觉得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现在就请我们三人一组分头学习,马上开始吧!
投影出示这一段。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读的情况。你来。
生读。
师:同学们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生:读得比较流利有感情。
师:你的标准比较宽松。
生:我觉得读得不太好。
师:老师也觉得这组同学没有读出最高水平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最好的感情呢!
出示:用标点符号提示句子语气。
师:读到人物语言时,心里就要想一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组读。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里,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说说。
生:老爷爷说:小朋友你也爬天都峰。老爷爷在想,小姑娘会不会也能跟他一起爬。
师:他为什么会怀疑小朋友是来爬天都峰的呢?
生:因为前边课文讲了她犹豫。
师:是啊,前面讲了天都峰那么险,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谁能说说小朋友见到老爷爷会怎么想?
生:那么老的老爷爷都来爬我也应该爬。
师:那这句应该怎么读呢?
生: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那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又是怎么想的?
生:咱们一起爬吧。
师:对,为什么?因为他想这个老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来爬天都峰,所以他想努力一起和老爷爷爬天都峰。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谁能再坚定些。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了这三句话的语气,现在三个人再开始朗读。
生读。
师:现在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展示给大家。来,你们三人来。
三人小组读。
师:小爷爷和作者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向天都峰爬去。请大家一起读。
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老一小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信心百倍,那你们把他们的勇气都读出来了吗?准备一下,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生:汲取力量。
生:汲取爬天都峰的力量。
生:汲取了鼓舞。
师:受到了鼓舞,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一老一小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天都峰,同时,我们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我们不明白的内容。同学们请课下利用我们查到的资料出一期壁报,下节我们继续学习。
结束。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爱之链教案篇二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通通,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 2 )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板书设计:
4 四个太阳
春 彩色的
夏 绿绿的
秋 金黄的
冬 红红的
爱之链教案篇三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生:(齐)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生:(齐)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变成了——
生:(齐)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变成了——
生:(齐)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变成——
生:(齐)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生:(齐)奔腾的江河;
师:筋脉变成了——
生:(齐)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变成了——
生:(齐)万顷良田;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生:(齐)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生:我会想盘古真是个伟大的神啊!
生:我会想盘古是个最最有奉献精神的神。
生:我想用一句诗来赞颂盘古大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记住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
(齐读)
【点评:教师很自然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复习背诵,并教会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1:也许他们的日子很苦,希望有个像盘古这样的大英雄来解救他们吧。
生2:也许他们常常想,天地是怎么有的呢?就想出这么个故事来了。
生3:可能他们发现山河日月都很像我们身体的一个部分,就觉得那一定是个巨人变的。
【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是一个人物故事。
爱之链教案篇四
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黄山那可是我国的名山,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黄山天都峰的录像)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质疑,读中悟情
(一)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的,请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有些学生之间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2、梳理所提的问题,提炼出以下四个主要的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这一过程,在开放的气氛中自由质疑,教师敏捷地对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抓住关键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通过读、思、悟,大胆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悟第一、二自然段。
1、演示课件,看图读说,扣词理解,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你眼中的天都峰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发颤”等词体现天都峰的高和陡,感受爬天都峰的艰难。
(此文的语言准确传神,富于变化,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关键字、关键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只有注重语言因素教学的语文课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学习语言素养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日积月累的。)
2、指导朗读。天都峰高而陡。这样的山给人的感受是登山难,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一、二自然段。
(本段采用课件,以直观地展现天都峰的高而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登天都峰的艰险,为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吸取力量,好不容易登上天都峰作铺垫。)
(三)读悟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围绕“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这个问题读这几个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能解决问题的句子,(“小朋友,你俩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然后分小组讨论,想想“当时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看法。这一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采用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示范读等形式,细细体味,理解他们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因此不再犹豫。
(通过多方式,多角度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为什么不再犹豫。
这一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读悟六、七自然段。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对难点部分做主要指导。
(1)“奋力”表明攀登陡峭的石级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2)“终于”能准确地表现“我、老爷爷、爸爸”爬天都峰的艰难和大家登上峰顶的喜悦之情,如果没有这个词,就不能很好地说明登上峰顶的艰难。
2、教师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议论中去内心感悟,学会读书,陶冶情感。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加以点拨,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读带研,扩大思维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3、指导朗读。注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终于”等词的语气。
(五)读悟八、九自然段。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的句子。
(1)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赏识“居然”这个词,居然就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课文中老爷爷在登上天都峰顶以后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还下了不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意思就是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的岁数这么大,还能爬上来——真没想到哇!)
(2)“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2、让学生多读,联系上文思考:他们为什么互相致谢呢?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激动)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激动的心情。可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话语中的“勇气”“居然”等重点词来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三、整体回归,认知升华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从对方身上吸取力量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的。
(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2、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应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从学文的角度看是回归到整体,从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从文中得到启示:要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不强求一致])
爱之链教案篇五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一路花香》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指名说)走在被鲜花簇拥的小道上,到处弥漫着花的香气,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读出你们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 一丝快乐 仍然伤心)
(二)体会“惭愧”。
1、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你们能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破水罐因什么而惭愧吗?请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两小节。(指名说)
2、指导朗读: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了,它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破水罐说得话,(指名读)谁能读出破水罐当时的惭愧心情呢。(指名读,齐读。)
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请同桌分角色来朗读。(请一组)
(二)体会为什么会有“一丝快乐”?
(1)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破水罐快乐的原因。
2、轻轻地读一读第一句话,要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水罐的一丝快乐?(指名读)
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还伤心呢?请接着往下读课文,谁来说一说破水罐仍然伤心的原因?(指名说)
(2) 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当他再次向挑水工道歉时,挑水工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挑水工说的话,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读了挑水工说得话,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
a、挑水工事前知道破水罐有一道裂缝吗?
b、知道有一道裂缝,挑水工为什么还要用它来挑水呢?(挑水工的真正目的是用破水罐来挑水吗?)
c、我们应该以什么来衡量破水罐的价值?它的价值得到体现了吗?
d、跟完好的水罐相比,你认为哪只水罐的价值更高些?
师述:其实,这两只水罐的价值无所谓高低,他们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完好无损的水罐无须骄傲,破水罐也用不着惭愧!
(4)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再次有感情朗读挑水工说的话。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启发?
同学们得到的启示真多。
总结:其实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板书:欣赏自己)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题目为《欣赏自己》的散文诗,你们想欣赏一下自己吗?(分发资料)想听老师读吗?请你们也读一读,联系诗的内容,想一想你自身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指名说)同学说得都很对,你们已经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了,其实,在学校,对同学,对班级,在家里,对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对国家,对人民哪怕是作出一点点贡献,这就是你存在价值的体现,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首散文诗:
欣赏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是一颗星辰;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株小草;
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条小溪;
于是你很自卑。
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作弄自己,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甚至也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颗青草,甚至也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装点希望;
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关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你会发现,天空一样远,大地一样广大,自己与别人一样有自己的活法。
知道吗?走向超越只有靠自己!
板书设计:
一路花香
破水罐 十分惭愧 一丝快乐 仍然伤心
好水罐 骄傲
欣赏自己
爱之链教案篇六
让学生学会讨论——《孔子游春》教学案例评析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陈静
研究背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往往会人云亦云,使讨论不能深入与全面,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
案例评析:
1、第一次的合作学习,学生经过互相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说说“你心目的母亲是怎样的?”语言优美,叙述角度各不相同,说明合作达到了目标。
2、第二次合作,部分小组合作要求不清楚,导致合作时一人说一点,没有对孔子的话进行深入地讨论,以致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代表的都是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学习热情没有充分地调动出来。
在进行这次合作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第一步应是小组讨论,确定主题,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中的哪一点;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第三步,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认真倾听别人的答案,及时补充,组长综合归纳组员提出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小组意见。第四步,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发表小组的看法。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得不够。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在巡听中应该发现学生得错误状况,及时提醒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在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其他小组的意见,在学生不能深入叙述时,教师可稍加点拨。
爱之链教案篇七
在课堂上只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就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重视与思考,同时使学生充满智慧的心灵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突显。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当学生解决抽血前贝贝有什么表现,心里可能想什么时,学生依据医生建议贝贝献血给妹妹,贝贝“犹豫”、“点了点头”,说出了贝贝复杂的内心活动,廖丹丹说:“贝贝可能在想,我输血给妹妹,会失去生命吗?我输血给妹妹,妹妹会活吗?如果妹妹能活的话,我宁愿把我的血全输给妹妹,就算我失去了生命,我也要妹妹好好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 “犹豫”一词在她娓娓道来中,得到了形象的说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觉得贝贝怎样?”黄如臣回答:“贝贝很爱妹妹!”“贝贝想要牺牲自己换来妹妹的生命!”……当提到“抽血时,贝贝安静、微笑地看着妹妹,心里会想着什么”的问题,学生说:“他不想打扰医生的工作,微笑写出了他为妹妹有救而高兴。”抽血后,学生认为贝贝的心理活动:“自己快没命了,所以他说话的声音会颤抖。”当学生找出课文中医生被感动的语句之一“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医生很关爱这一对兄妹,也很敬业,所以做手术时特别用心,本身手心有些热,一感动就冒出了汗。”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
《平分生命》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完这篇课文后,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感受很深。现在我区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即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对此进行了尝试。对本节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一、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我们要把这种关注贯穿于每个环节当中,从生字训练到课文的理解体会,教给学生方法和规律,让他们懂得学习每一节课时抓点什么,怎么抓。如:抓住输血前后表示神情动作的词,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在运用拓展环节中,我这种关注更加明显。
二、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究,每一步都积极参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设疑自探环节之后,学生整体感知;解疑合探,学生汇报;学生在解疑基础上质疑再探。民主的课堂气氛,自由的空间,学生得以充分发展。
总之,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匪浅。
教《平分生命》这堂课后,我有很多思考。学生学习的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在“设疑自探”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维角度多样,能够在读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我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努力从感情上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因此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有趣,学生也能百分之百地投入。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课堂上我尽量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创设了一个较好的交际情境:学习课文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讲自己或他人的亲情故事。这样的活动,对于新课程下的学生来说很有益,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学生对文章及单元主题的整体基调的把握,在此也得到了反馈。
在引导学生朗读过程中,重塑人物形象,再现人物情感方面还需努力
《平分生命》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赞扬了小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是体会兄妹间的浓浓亲情,感受男孩为妹妹无私奉献的勇气和情怀。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教完《平分生命》这一课后,核对目标,觉得各目标都有涉及,但并没完全落实,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一、鼓励质疑
三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强,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先板书“平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都有什么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平分生命?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教学中有一生问:“医生的手心为什么渗出了汗?”学生看法有所不同:“医生怕手术做不好,危机妹妹的生命,非常紧张。”“医生被小男孩的勇气所感动。”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
二、交流对话
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应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我尽量创设情境,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就创设了一情境:如果这个小男孩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通过彼此交流体会小男孩的勇敢以及对妹妹无私的爱。但在最后如果能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讲自己或他人的亲情故事就更好了。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能更好的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三、指导朗读
一篇课文学生是否理解了,从读中就可以看出来。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对妹妹无私的爱。在教学中我有意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可在引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做的还是不太好,可能理解的不透彻,没有奠定情感基调,读的不尽如人意。今后在重塑人物形象,再现人物情感方面还需努力。
其实这一课我准备了好久,因为我觉得它很感人,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但“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留有很多的遗憾。我现在做的只有吸取经验,让今后的课能上的尽量少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