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二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顶碗少年的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演示文稿。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三
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透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揭题学习链接语了解学习内容
1、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顶碗少年。
3、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读词。
异国 沉着 抚摸 肩胛 愧疚 附和 露天 结实
2、自读课文,完成第一个问题,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3、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表演的过程?(3~7)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交流。
2、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归纳。
如:这部分是抓住(观众的反应)来突出表演,精彩、紧张、惊心动魄。
3、引导: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内容,是作者抓住少年,动作、神态及观众的反应来写表演的惊心动魄。
4、再来浏览一下课文,作者还抓住什么反应表演惊心动魄?
“头顶那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找找句子,有何感受?
四、提升写法
1、结合板书归纳。
同学们,直接写少年的表演(正面描写)突出就行了,有必要写观众的反应和碗吗?
板书:(侧面描写)
(观众反应烘托表演,碗牵动着观众的心,是大家关注的目标,同样起到烘托作用)
是呀,不可小视,这种多角度交差写法,更能突出表演惊心动魄,更吸引人,使我们心中有如身临其境,感受。)
(1)写到了,从哪儿知道的?(动作、神态))
(2)没想到,只写到什么?透过少年的动作、神态,我们能感受到少年内心活动吗?)
3、指名说。
台上并没有慌乱,此时少年想……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心里想……
听了老人的话,少年镇静下来,心里想……
4、此时少年那么丰富的内心活动,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呢?(你无法了解别人的内心活动的写作要真实。)
5、你猜想老人说了一句什么?
6、小结:是呀,在失败面前不放弃,少年沉着、拼搏使他成功,获得全场的掌声,也令作者难以忘怀。
五、学习最后,揭示道理,总结升华
1、齐读第八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想象你从文章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来自于拼搏”。
“成功来自于鼓励与关爱”。
3、总结升华。
4、小结:是少年面对失败的态度,是少年坚持拼搏,不轻易放弃,使作者总有一阵激动,同时给作者启示,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那就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像少年一样,勇敢面对,勇于拼搏,就会成功!
5、推荐赵丽宏作品:散文集《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生命草》。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四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1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扮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扮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扮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扮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局部写的,每局部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局部: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局部: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出示自学考虑题,同学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局部,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同学朗读相应的局部,朗读第一局部让同学充沛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青丝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同学发散思维。
5、有感情朗读全文。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青丝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么?在观看杂技表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杂技是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位顶碗少年的故事。(展示课件1)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学习
1、我们先来学习这课得生字、词语。(展示课件2)
2、现在,让我们带着几个问题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展示课件3)
三、问题反馈、整体感知
1、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文讲述了什么?
3、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四、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文中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让我们再次快速地读文,找出描写少年表演时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句子。(展示课件4)
一、第一次表演
1、提问(展示课件5),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对比读(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3、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少年那原本行云流水般的表演,此时,却戛然而止,叫人感到多么遗憾啊!在场的观众是怎样的反应呢?(展示课件6)
5、少年的反应是怎样的?(同)你体会到了什么?
6、让我们像顶碗少年那样镇定从容的读着两句话。
二、第二次表演
1、谁来说说描写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的句子?
2、你觉得那些词语需要重读才能体现顶碗少年的技艺高超?谁来试试?
3、观众们耐心的等待少年的精彩表演,结果,却仍然失败了,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课件展示7)
4、指名回答,男女读。
5、假如此时,你就是这位顶碗少年,面对在场观众各种各样的打击,而且我
们知道,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8、想想,老者会说什么呢?听了老者的话,少年又是怎样想的?
三、第三次表演
2、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能用在此时此刻的?(课件展示9)
5、这位年龄和同学们相仿的少年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四、最后两个自然段
1、我想,观看了这场演出的所有观众都不会忘记这位顶碗少年在遭遇失败后,那种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10)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谁能联系课文中的顶碗少年说说?
五、小结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绝境,只有被困难吓倒而绝望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丢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学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把你的体会整理一下,写成一篇读后感!(展示课件11)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赵丽宏。
3、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
3、分组学习:学生进行自学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
板书:
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终生难忘
杂技表演(1)失败——不失风度重新开始失败
(惊心动魄) (2)失败——不知所措镇静再来︱
(3)成功——努力拼搏惊心动魄成功
抒发感叹:每每想起总有微微激动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进行了预习,通过自己动手,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学时我从课文前的“连接语”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引发学习的兴趣。检查了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理解、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师生互相交流等形式,解决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及写作特点,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在教学时时间安排较紧,学生还未有时间来交流学习的收获。
顶碗少年板书设计篇七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1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扮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扮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扮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扮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局部写的,每局部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局部: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局部: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出示自学考虑题,同学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局部,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同学朗读相应的局部,朗读第一局部让同学充沛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青丝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同学发散思维。
5、有感情朗读全文。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假如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此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青丝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经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青丝老者,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