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材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材教案人教版篇二
《养花》是人教版第十册13课。一位教师在上这课时,利用一道填空题贯穿学习了课文,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教学环节糅合多个目标”。
师:根据填空题,自渎课文2—6节。
出示卡片: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生2:养花可以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利于久坐,他工作一会儿去侃侃话,调节一下,有益身心。
生3: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常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
生4:作者懂得劳动创造生活,结合以前学过老舍爷爷的《劳动最有滋味》,我也懂得了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生5:劳动创造出乐趣,劳动创造出世界。
师:对,劳动创造了整个人类,劳动创造了崭新的生活,劳动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出独立的自我。这些都是作者在养花中感受到的。
生6:养花可以使作者和别人分享快乐。约朋友来赏花,给别人赠花,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生7:养花可以给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好作者就喜,花不好作者就忧。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生8:养花可以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师:俗话说,若有甜,加点盐。养花中的忧伤及痛苦,使得开心和快乐显得更加突出,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多姿多彩。
生9:养花使作者掌握了它们的喜好及不适,可以更好地关心照顾它们。看出作者热爱生命。
师:讲得真好。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花草,在他的眼里,花草象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进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这位老师将问题提“大”了,“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凝聚于一道题中,将这一道填空题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舍爷爷对花草的关切,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学生也受到了熏陶、启迪。再则,这位老师设计的填空题“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题目紧扣全文内容,弹性大,思维空间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已有经验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当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产生新知识时,老师在尊重学生新发现的同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分析判断,对学生零碎的认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如上例中这位老师的每一次引导都起到了升华学生认识的作用。另外,这位老师让学生根据填空题体会课文内容,此时的学生认真阅读,大胆揣摩,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自渎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选择新判断,产生新感悟,重组新知识,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具有自身个性品质特征的知识。这位老师的设计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材教案人教版篇三
《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课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教学设计
本次高年级组的献课研究专题是“长文短教”,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促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
1.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
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
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
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成之后进行全班交流,七个事例学生找得非常准确,描述也比较完整精练,准确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面对何正会的遗体,大家为什么流眼泪?又为什么用热水给他擦洗身子?
2.为什么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的礁花?围绕这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朗读感悟,然后和同桌认真交流讨论,并边理解边做批注,同时教师给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准确回答,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最后,我让孩子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来给“英雄”下定义,或者说你心目中认为的英雄,孩子们都认真地写了下来,有的孩子写得非常好,理解非常准确深刻,重新定义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义,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
这是根据教研组研究专题设计和教学的一堂课,长长的一篇课文,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是一次挑战。但课堂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的,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引导他们学习的领路人。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领他们理解、分析课文。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刻感悟战士们的高尚品质之后,才可能用那么精彩的语言给“英雄”下定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材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花草。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材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时间:几千年赞美“黎庶百工”的聪明
空间:雄姿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领悟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了解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