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七步诗》诗的创作经过。体会诗人所表达出的痛苦、无奈、悲愤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吗?都看什么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看吗?这是一个好栏目,坚持看一定有收获!《三国演义》是《百家讲坛》的热门话题,有位教授曾用一个字评《三国演义》,说《三国演义》是一个“智”字;《水浒传》是一个“义”字;《红楼梦》是一个“情”;《西游记》是一个“恒”。咱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古诗,谁知道这首古诗与四大名著的哪一部有联系?(生:《三国演义》)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会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而且会从《三国演义》的“智”中看到《三国演义》的“情”。
(板书课题“七步诗”)一起读课题(生读)
2、了解故事,初读古诗
你最初接触这首诗是什么时候?现在了解关于《七步诗》的什么?(引导学生从作者、故事谈,在这过程中,帮学生了解作者曹植与曹丕的“一母同胞”的关系,了解古诗创作的简单故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了自己的王位,借口杀死自己的弟弟,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曹植即口一首《七步诗》,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是怎样的一首诗,能在顷刻间唤醒曹丕心中的兄弟之情、唤醒曹丕心中的良知呢?请一个同学把诗读一下!(指名读诗,强调“本自同根生”中的“自”而不是“是”;再读诗:个别读、齐读,以保证“读准确”的要求。)
3、走进古诗,再读古诗
从诗的表面来看,古诗写了什么?(煮豆子、燃豆萁)为什么会让要杀弟弟的哥哥念起了兄弟之情?豆子、豆萁与曹植、曹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作者以豆子自喻,把豆子比作自己,把豆萁比作哥哥,把豆萁对豆子的煎熬,比作哥哥对弟弟的残杀)
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七步之内作出了这样的诗,有人评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痛苦)怎样的痛苦?(十分,万分)万分的痛苦!请你把这种痛苦放在诗中用声音告诉大家——(一生痛苦地读诗)
从诗中你还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无奈)怎样的无奈?(万分、深深的)万分、深深的无奈!请你把这种无奈放在诗中用声音告诉大家——(一生无奈地读诗)
从诗中你还体会到怎样的情?(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悲愤)怎样的悲愤?(万分、深深的)万分、深深的悲愤!请你把这种悲愤放在诗中读出来——(一生悲愤地读诗)
请大家万分痛苦、无奈、悲愤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生齐读全诗)
4、抓住字眼,深入读诗
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那么你是从哪儿读出这种痛苦、无奈、悲愤的?(生默读课文,在诗中抓字眼——“煮”、“漉”、“燃”、“泣”、“急”等)心里默念这首诗,抓住这几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翻腾的锅里煮着一颗颗豆子,锅下面的豆萁噼啪作响、越烧越旺,锅里面的豆子越煮越烂,煮掉了豆皮,煮烂了豆子,留下了浓浓的豆汁)豆子的煎熬是如此这般,让我们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生再次深情地读诗!)
下一页更多精彩“曹植七步诗教案范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二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预案设计补充、调整、复备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彩虹吗?为什么?有一个小姑娘也特别喜欢彩虹,那她为什么也喜欢彩虹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彩虹是怎么出现的?
(2)为什么要写彩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及时解释彩虹出现的原因)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成的笔顺最后点点。着半包围结构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期读。
(五)体会写法
想一想,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背诵全诗,体会写法,内化感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这叫通假字,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的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与《七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
[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自学,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3、课前让学生收集谜语,并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激趣: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大家一起来唱《闪烁的小星》好吗?(放伴奏带,师生共唱)
今天,我们请星星弟弟和蓝天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好吗?
播放课件(蓝蓝夜空图),看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象什么?你还希望有什么?你平时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弯弯的)
你见过的月亮都象什么?点击课件(弯弯的月亮来了。)你看它象什么?这么美的夜空,这么美的月亮,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师唱歌曲《小小的船》)
你们也想唱吗?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唱的!(板题,齐读。)
(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歌曲和动画这些教学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欣赏美,感受美。)
2、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能把你收集到的谜语让大家猜猜吗?(猜谜语)老师也有个谜语请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开扩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对话平台。
初读:
1、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里,你能快速找到它吗?找到了你就读一读。(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试读,用鼓励性的评语充分肯定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表现。)
赏读:
请同学们给老师一次表现的机会好吗?(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老师读得怎么样?请大家评一评吧。
(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欣赏儿歌的美,音乐的美,动画的美,在和谐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识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2、自由读文,边读边画,遇到不熟的和不认识的要多读几遍。(养成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考,互助。
4、汇报: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只”有两个读音,提示学生要注意。)组词,用喜欢的字说话。认识“门”字框:猜谜,一个人站在门里。(可找一名学生做动作,大家猜字)
5、游戏:照镜子。(小组内先练习,然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大家和老师照镜子。)
(四)朗读。
1、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己选择方式朗读)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轻声,“在”、“坐”是平舌音。“闪”、“船”读翘舌音。)(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创设朗读情境,朗读与识字相给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五)写字。
1、出示“白、田、电”,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提示“口”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六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期读。
(五)体会写法
想一想,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背诵全诗,体会写法,内化感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长歌行》
1.导入 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这叫通假字,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的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与《七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七步诗朗诵篇七
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起点)
我国小学课本共有八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师版、语文版、部编版。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小学英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电子课本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版本名称。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辅导报刊中,《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学苑新报》等均有着不同版本的教辅报纸,诸如人教大纲版、人教新课标版等。
一年级起点的话,肯定会比三年级起点更早的学习到英语的一些,比如说26个字母在考试上面会更加的有优势吧。
3、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4、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
8、自然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9、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动作达到记忆的目的。
11、功能意念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集中提供给学生在某次会话时或某种情境中可能运用的有关语言,让他们感知其功能,在交际中运用。
1.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实施教学
一年级的孩子感觉的情绪性和无意性很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记得很牢,反之,则很快忘却。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常常对学习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和学习的形式感兴趣。例如,喜欢做游戏,喜欢玩。他们的学习动机以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对学习的直接结果比较关心。他们年龄虽小,但同样渴望成功。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被老师表扬是莫大的成功。然而刚开始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的对话发愁了。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显然单纯地枯燥地模仿和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叉进行;注意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注意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以促进他们内在潜能的发挥,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2.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为主展开,主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感受简单的英语,并尝试着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日常的交流。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借助图片、玩具等引出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如喜欢什么食物、喜欢什么颜色等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