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一
[课题(学科和年级)]
《比较数的大小》数学一年级
[教材简解]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
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
1 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2(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讲述故事: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
3 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http:/// http:///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二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180×10
=440+4.4=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2)3.2×12.5×25
(3)(44×4)×25(4)999×9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三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四
1、通过让对同类物体进行长短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 3-2)
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开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活动自然结束)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五
支教数学总案初稿
一、教学对象:小学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调动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教会
大家学好数学的适合自己的方法,甚至达到学会自主学习数学的目的,并同时学会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或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妙用。
三、教学内容:
由于本次教学对象小学生,因此教学总案将设置适合小学生学习内容的学习能力的内容。主要是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小学的教育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三、教学方式与思路:
每节课开始首先简略的为大家讲述一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用以激励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与兴趣。其次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将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内容作详细讲解(之前已收上来批改好并打分);结合现实生活的运用开始正式的教学内容,其中将穿插一些趣味数学题和趣味数学小游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使用计算机辅助,例如:图形展示、趣味图形题等;最后两节课将做一次数学小测试,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并将考题讲解完毕后再最后结课。
四、分课时教学教案: 欧阳礼隆
(1)第一时:(45分钟)
1、首先对大家经行自我介绍,再跟大家做互动游戏,目的在于让我跟同学们相互熟悉。
(5分钟)
2、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祖冲之、高斯等。用以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或热情。(形式主要以口头讲述,也可以用电脑播放相关视频,播放视频更能增强同学的兴趣,。网上有相关故事的视频,刚好5分钟)。
(5分钟)。
3、教学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看同学们以前学了些什么内容,现在需要学些什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如四则运算,简易方程,简单几何图形等)
(25分钟)
4、给同学出一个趣味数学题或进行一个趣味数学游戏,如“牛顿牧场问题”、“鸡兔同笼”、“巧脱连环铐”等。(结合同学们已学知识,最好就和当堂课讲的内容经行出题。)
(10分钟)
5、最后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2)第二时:(45分钟)
1、首先继续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
(5分钟)
2、其次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将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内容作详细讲解(之前已收上来批改好并打分)。并对上次作业做得最好的同学经行表扬、奖励(如糖果什么的)。
(10分钟)
3、继续接着上节课的教学内容经行讲解。
(22分钟)
4、结合同学们已学的或今天学的内容出一个趣味数学题,先让大家自己思考,我再讲解。
(8分钟)
5、最后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六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七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小学数学教案教资篇八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